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建立三种不同的承台与管桩连接方式的有限元模型,对其力学行为进行有限元分析和研究。正常使用阶段分析了承台混凝土、填芯混凝土的应力;承载力阶段分析了结构的承载力和延性。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在正常使用阶段,就应力水平而言,采用套筒连接方式优于管桩顶面端板上焊接锚固钢筋和管桩内放置插筋并浇灌填芯混凝土的连接方式。在承载力阶段,管桩内放置插筋并浇灌填芯混凝土连接方式的结构延性、耗能能力、变形能力比另外两种连接方式提高4%;套筒连接方式的承载能力比管桩内放置插筋并浇灌填芯混凝土连接方式提高16%。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GFRP筋混凝土板抗弯性能及承载能力计算方法,对GFRP筋混凝土板进行抗弯性能试验研究.通过改变GFRP筋混凝土板的混凝土强度和配筋率,对比分析了混凝土强度和配筋率对板的变形和承载能力影响.基于平截面假定、平衡条件及变形协调条件,推导了GFRP筋混凝土板抗弯承载力的计算公式,并通过试验结果验证了承载能力计算公式的正确性.试验结果表明:荷载挠度曲线呈现明显的双直线,配筋率对初裂荷载影响较小,横截面服从平截面假定,裂纹分布稀疏且宽度大,抗弯承载能力系数处在1.02~1.36之间,验证了ACI中1.4倍平衡配筋率的局限性,对以后的GFRP筋混凝土板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工程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体外预应力筋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外预应力筋是体外预应力桥梁的重要构件。主要介绍了体外预应力筋的分类、在箱形桥梁中的布置方式、防护问题以及在桥梁修复工程中的体外预应力技术,并指出了体外预应力在桥梁工程中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体外预应力体系由布置于承载结构主体截面之外的预应力束产生的预应力,它仅通过与结构主体截面直接或间接的承载构造实体传递预应力,体外预应力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对原结构进行卸载的作用,提高结构刚度与承载力,因此;适用于加固不能够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结构。与传统的预应力筋布置与混凝土截面内的体内预应力结构相对应。加固使用的技术范围广泛,既可用于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特种结构和建筑工程结构等新建结构,亦可用于既有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或其他类似的重建、加固与维修。  相似文献   

5.
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T梁CFRP筋加固的有限元分析模型,进行了CFRP筋加固前后的承载能力分析。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CFRP筋加固T梁能够充分发挥CFRP筋的优势,加固后T梁的抗弯承载力显著提高,降低了T梁受荷后的混凝土、钢筋应变。  相似文献   

6.
以预应力木梁挠度等于零及预应力筋和木梁的应变协调一致为准则,分析和推导了预应力筋及其对预应力木梁承载能力的计算表达式,为设计预应力木梁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遗传算法用于体外预应力筋的合理布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基于实数直接操作的遗传编码算法,在考虑了影响体外预应力筋的合理布置的多项因素的基础上(包括锚固点,滑块,水平筋等的位置以及斜筋,水平筋的数量等等),构造了求解全外预应力筋的合理布置问题的算法,着重探讨了体外预应力筋合理布置的优化目标,为了最大限度地改善原有结构的受力情况,以体外预应力水平筋活荷载下的最大应力增量作优化的函数,文中以一实例对其运算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并与以最小水平筋面积为目标的优化结果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8.
结合工程实桥的裂缝观测、有限元分析结果,系统研究了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的裂缝型式与成因、修复与加固措施,提出了防裂设计建议。首先,对连续箱梁桥典型裂缝分布现状进行了分类归纳,系统分析了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对引起箱梁开裂的主要因素如纵向预应力束布置方式、竖向预应力大小、温度梯度模式等进行了敏感性分析,表明纵向预应力束布置方式和竖向预应力大小对箱梁腹板斜裂缝的开展起着主要的作用。从预应力筋布置、温度梯度模式的选取、非预应力筋的设置等几方面提出了防裂设计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9.
结合江苏某船闸工程实例,依据预应力钢筋的布置原则及坞式闸室结构的受力特点,提出了4种闸室底板预应力筋的布置形式,从预应力施加效果、预应力损失、施工可行性等方面对各布置方案进行了比较,并通过ANSYS有限元软件对布筋方案进行了模拟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采用的预应力钢筋线形布置能有效减小底板的拉应力和不均匀沉降,控制混凝土开裂,并能减少混凝土及钢筋用量。  相似文献   

10.
公路桥梁的养护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桥梁是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路运输对公路桥梁的通行能力和承载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一些旧桥设计标准低,承载能力低,加上多年的运行,陈旧老化,出现了漏筋、单板受力等现象,破损现象日趋严重,许多旧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