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为验证高速公路高边坡支护方案的合理性,结合案例开展变形监测。选取有代表性的监测断面,布置测点对坡体位移、锚索预应力和边坡深部位移进行监测,分析确定边坡的稳定性。坡体位移变化速率监测前期较快,后期逐步趋于稳定;锚索预应力监测前期损失大,后期由于坡体移动有增大的趋势,最终达到稳定状态;边坡内部存在滑动带,深部位移先增大而后达到稳定。通过分析监测结果,得出边坡支护后逐步达到稳定状态,支护方案合理。  相似文献   

2.
边坡监测信息指导施工是路堑高边坡施工的基本原则之一。在广河高速公路惠州段K105边坡施工过程中,通过监测发现边坡深部水平位移变形异常,边坡发生了顺岩层层面的滑移,且有进一步整体滑动的风险。在监测预警后,边坡停止开挖并按变更设计的方案紧急进行加固。后续施工在监测信息的指导下动态施工,边坡变形逐渐趋于稳定,从而成功地防止了整体性工程滑坡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以实际工程为例,通过工程勘察及工程监测等手段,分析某山区斜坡湿软路基失稳的产生机理,结果表明,该路基失稳的原因一是该地形利于蓄水且地下水丰富,同时坡体覆盖层较厚,且岩土界面发育炭质泥岩软弱层;二是持续性的强降雨造成岩土体的软化,同时前缘河道水体涨落影响了坡体的稳定性,引发了坡体滑动变形并后退式发展,最终形成滑坡。基于此结论,提出了临时排水+钢管桩进行临时加固及综合防排水+抗滑桩进行永久支挡的处治措施。监测结果表明,处治效果良好,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滑坡动态监测是滑坡治理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是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和安全及治理工程完成后检验湍坡治理效果的重要手段。滑动态监测的内容包括:滑坡变形位移监测、滑坡水文地质监测、滑坡整治效果监测、风化度、抗冲刷性能、滑受力状况监测以及建筑物变形监测等。本文通过中里滑坡,介绍抗滑桩位移、钻孔位移与倾斜、抗滑桩与围岩间岩土压力、后缘裂隙及前缘剪出口位移长观监测以及地下水动态监测的原理、监测方法和监测资料分析。  相似文献   

5.
公路建设经过古滑坡地段,古滑坡的复活给公路安全施工及运营造成了极大的隐患。已有研究文献大多集中于降雨、地震及库区水位升降引发古滑坡复活,对人类工程诱发复活的效应及相应的治理研究还较少。基于此,以湖南省龙永高速公路永顺连接线段的古滑坡复活为工程背景,研究公路建设对古滑坡的激活效应及对应的优化处治措施。该古滑坡因坡体为松散堆积体,蠕变性及水理性较大,同时因公路建设坡体开挖坡角凌空而激活古滑坡,影响高速公路的安全性能。经反算获取滑坡带岩土体力学参数,基于极限平衡法得出古滑坡在开挖切方后稳定性系数为0.98,同时考虑雨水入渗及页岩蠕变性,其稳定性系数将进一步劣化,因此采用调整路线纵坡,减少开挖深度、增加平台宽度,增设防排水以及设置抗滑桩等综合处治的优化方案。经监测获取累计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可知其古滑坡处治是可靠安全的。  相似文献   

6.
山区高速公路建设遇有大量的古滑坡稳定问题。对某山区高速公路古滑坡的监测结果表明,该山体边坡分别存在着深层和浅层滑动变形区域,分析发生变形的主要原因是山体地下水位升降的影响。因此,建议该高速公路滑坡的稳定措施,应以防、排水工程措施为主。  相似文献   

7.
顺层边坡的治理是公路建设的一大难题,主要体现在滑动面不唯一,可能存在多级滑动面,滑动面的位置及边坡破坏范围随着边坡应力状态的变化而变化,依靠钻探和地表监测等常规手段很难准确判断边坡滑动面位置及边坡的稳定状态,因此,时常发生边坡治理工程失效的案例。本文选取某高速公路顺层岩质边坡作为研究对象,详细调查边坡变形破坏特征、对比不同应力状态下边坡破坏范围,在工程钻探和边坡地表位移监测等手段基础上,采用深孔动态监测的手段,通过连续的测量,准确的捕捉到滑坡岩土体微小的测向位移量,识别滑动面(带)的埋深位置、滑体的厚度,对滑坡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分析总结出该段边坡的变形机制,为下阶段的治理措施提供建议和思路。该顺层边坡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多次垮塌,且破坏范围在逐步增大,研究表明,该边坡存在多层软弱夹层,滑动面位置位于软弱夹层处,边坡开挖,造成前缘临空,坡体沿软弱结构面发生滑动,滑动面位置随着边坡开挖逐渐加深,破坏范围也逐步增大,通过深孔监测分析,边坡目前处于蠕滑阶段,边坡在当前应力状态下的最深滑面埋深约26. 0~29. 5 m,变形机制为滑移弯曲-人工卸荷-滑移拉裂复合型机制,建议采用抗滑桩分级拦挡。  相似文献   

8.
滑坡形成机理、稳定性评价滑坡成因分析通过对滑坡区的地质条件、滑坡特征等进行深入系统地调查研究,认为影响古滑坡发生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内部因素。岩性不良为本区滑坡发育产生提供基本的物质条件。白鹿塬塬边边坡上覆为上百米厚黄土.下伏岩性主要为新近系泥岩、砂岩和粘土岩.胶结程度较差.在天然情况下,岩土体强度大,不易滑动。但在降雨情况下.大量地表水通过黄土入渗坡体,而泥岩、粘土岩起到隔水作用.  相似文献   

9.
滑坡是指受到地下水的活动,河流冲刷或地震等因素的影响,在重力作用下,使得斜坡上的岩体和土体,沿着一定的软弱带或者软弱面,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滑坡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和工业农业的生产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因此要加强对滑坡的变形分析、监测和防治工作,尽量减少滑坡对工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主要对山区公路路基滑坡的成因和防治措施进行分析,从而对症下药地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0.
为深入研究牵引式滑坡渐进失稳机理,研发了能够模拟滑坡体分段失稳滑动的试验装置.装置主体由若干渗透盒组成,能够构成各种几何形状的分段式滑面;通过向不同分段组合的渗透盒注水,可使滑带分阶段饱水软化,滑带土抗剪强度降低,引发滑体分级失稳滑动,从而实现牵引式滑坡渐进破坏过程的模拟.共设计12种试验方案,模拟了不同几何特性的滑面和坡面线以及多种坡体材料;从前至后分段软化滑带,形成分级失稳滑块,观测滑坡体变形特征及后缘破裂面形态.研究结果表明:各级失稳滑带分别对应1条主裂缝,滑体性质和坡面形态对滑坡体破坏趋势影响较大,两段线坡面形态的坡体变形最为显著;后缘面破裂倾角一般为陡倾角,其中77.42%的倾角值集中在58°~88°范围内,失稳的第1级滑带越短或坡面形态和滑面形态越陡,后缘面破裂倾角越大.   相似文献   

11.
针对隧道出渣时,装载机与倾卸车联合作业中的配合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并建立两种施工机械最佳配合关系的数学模型,通过实例计算表明,此模型及算法对施工单位在隧道施工中合理地确定两者数量关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经济增长的波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波动进行计算分析。应用Mexican Hat小波对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率进行多时间尺度分析,再利用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从政府宏观调控政策、投资、消费等方面分析引起波动的原因。在不同时间尺度下,经济波动受到政策、投资和消费及重大政治事件的影响。通过对经济增长波动的因素及规律的分析,可以提高对经济发展的预见性,促进经济更好的增长。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纳米Ni粉对Cu粉末烧结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由于添加1%纳米Ni粉中的NiO未被完全还原,而且纳米Ni粉本身还有被CuO氧化成NiO的可能,因而纳米Ni粉在Cu粉末烧结过程中未能起到活化烧结的作用。相反,添加1%纳米Ni粉后还降低了Cu粉末烧结性能。  相似文献   

14.
级配对级配碎石力学性能影响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泓 《北方交通》2008,(5):67-70
通过试验对不同级配的级配碎石强度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实际结论,为工程中级配选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简要介绍桥梁板式橡胶支座抗压弹性模量的计算及试验方法,同时从几个方面分析影响该指标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受流问题是制约电气化铁路提速的瓶颈之一,而弓网离线电弧是高速列车受流的关键问题.为了全面的把握弓网离线状态,设计了弓网离线模拟试验平台.实现正弦周期内不同时刻离线及回合过程的电弧放电现象,并采用示波器和数据采集卡实现对离合瞬间电压、电流和光强等波形的同步记录,为弓网离线检测法和列车受流质量的研究及抑制电弧危害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7.
赵中秋 《北方交通》2008,(5):164-166
随着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增强,交通事业日新越益发展,桥梁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我国的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强的基础,但随之而来的桥梁病害问题也日益严重,针对上述情况,本文将对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桥梁体的常见病害进行归纳和总结,并提出一定的维修措施,以便能够减轻同类病害的发生,为今后的公路事业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针对衡枣高速公路途径的采空区治理问题,介绍了采空区从勘探、治理到质量检验全过程的监理工作。描述了采空区的治理情况和监理工作思路、方法,指出了采空区治理监理工作中应把握的工作要点。  相似文献   

19.
柔性路面超高路段病害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柔性路面弯道内侧极易形成病害,分析了病害的成因,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主楼桩基按照桩端持力层起伏变化选用不同桩长的人工挖孔桩,进入强风化岩,有效发挥桩身强度,控制绝对沉降,解决了主楼与裙房不设沉降缝的问题.针对结构平面中间部位凹口较大,采取了在凹口处增设楼板,计算时薄弱部位设为弹性楼板的措施,计算结果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