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西交通科技》2014,(3):83-83
<正>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牵头组建的2013年度交通运输行业以企业为主体的"重交通公路养护材料协同创新平台"于近日喜获交通运输部认定,是首批国家级的10个交通运输行业以企业为主体的协同创新平台之一。重交通公路养护材料协同创新平台依托山西省交通科研院所属的山西省新型道路材料工程实  相似文献   

2.
<正>山西省交通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有限公司)隶属于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具有交通运输部公路工程综合甲级、桥隧专项试验检测机构资质证书,建筑面积达11 000 m~2,拥有主要检测设备约1100台(套),能承担16大类、545项公路工程试验检测项目。中心以黄土地区公路建设与养护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交通公路养护材料协同创新平台、新型道路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桥梁工程  相似文献   

3.
道路碾压混凝土是一种新型筑路材料,有助于缓解当前我国建设需求与建设资金、资源的矛盾,在路基路面工程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分析碾压混凝土在我国道路建设应用的基础上,综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与工程实践经验,结合对高掺量粉煤灰道路碾压混凝土、磨细矿渣粉道路碾压混凝土、硅灰道路碾压混凝土等的试验研究结论,论述了掺合料技术应用于道路碾压混凝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正辽宁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科研开发中心是集课题研究、产品开发、成果转化与技术咨询服务于一体的研发机构,依托交通部高速公路养护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等科研平台开展科技攻关活动,涉及路面结构、路用材料、公路养护、道路固废等多个技术研究领域。科研开发中心团队由获得交通运输部青年科技英才、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人选、中国公路百名优秀工程师、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的科技人员带头,其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人员比例达80%,高级及以上职称人员比例达50%,科研开发中心于2013年、2018年两次荣获辽宁省"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5.
土工合成材料作为一种新型的岩土工程材料,被广泛地应用于道路工程中。以土工合成材料在道路软基工程中的应用为例,就土工合成材料的功能、分类、特性及其在工程实际中应用概况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可为同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介绍目前在路面使用性能自动化检测方面的最新技术及相关的研究,分析我国在新型检测设备的应用和相关研究方面的现状与不足,深入探讨道路工程中无损检测技术应用的局限性及发展前景,可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近日,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黄土地区公路建设与养护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在交通科学园区成功举办了"中国—加拿大道路材料循环利用创新技术交流会"。会议邀请到加拿大老城堡(CRH)集团解决方案经理、安大略省砂石协会规范委员会联合主席保  相似文献   

8.
正由冯晋祥教授带领的山东交通学院道路加速加载科研团队,历经10余年产学研联合技术攻关和大规模工程应用,先后在交通运输部重大科技专项、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和山东省交通运输科技计划等项目的支持下,围绕道路加速加载技术领域开展系列研究与开发,  相似文献   

9.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设有材料科学系、金属材料工程系、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系、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系、复合材料与工程系、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系、材料加工工程系等7个系,现有教职工231人,其中院士1名,教授28名,副教授105名,有649/5的教师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本科生2668人,研究生295人;拥有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库工工程3个博士,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科学博士点;其中材料为国家级重点学科,材料加工工程是省级重点学科;1997年,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被列为“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学院还有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光纤传感技术国家重点工业试验基地、硅酸盐材料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材料研究与测试中心、生物材料工程研究中心作为科研支撑基地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近两年,学院承担了“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攻关、军工专项等科研项目,科研到款经费1350万元;攻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2项;承担了国家及省部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6项,获省级以上优秀教学成果奖励3项.  相似文献   

10.
道路工程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公共基础设施之一,机器学习是提高道路工程领域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的重要方法.为全面了解机器学习在道路工程领域的发展及应用,在阐述机器学习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分析机器学习在道路工程材料、设计、施工、运维和预测方面的研究现状.研究表明,道路工程领域已开展了不少机器学习研究,但道路工程各方面机器学习智能化发展存在不足,实际应用存在一定局限性;未来发展需深入探索大数据、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等智能技术在道路工程全生命周期的融合,促进道路工程领域机器学习等智能研究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山西省交通科技研发有限公司是山西交通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主要从事交通运输行业公路工程、桥隧工程、道路材料、智慧交通、智能装备、交通安全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攻关、产品研发、咨询决策、成果转化与产业孵化工作。现有国家、省部级各类科技创新平台22个,其中院士工作站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国家联合地方工程实验室1个、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1个、省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技术研究中心2个。建设了交通运输部黄土地区公路工程长期性能观测基地和"天河二号"太原超算中心,拥有UTM多功能加载试验系统、北  相似文献   

12.
<正>山西省交通科技研发有限公司是山西交通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主要从事交通运输行业公路工程、桥隧工程、道路材料、智慧交通、智能装备、交通安全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攻关、产品研发、咨询决策、成果转化与产业孵化工作。现有国家、省部级各类科技创新平台19个,其中院士工作站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国家联合地方工程实验室1个、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1个、省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技术研究中心2个。建设了交通运输部黄土地区公路工程长期性能观测基地和"天河二号"太原超算中心,拥有UTM多功能加载试验系统、北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道路养护使用的冷补材料的特性及生产过程,介绍了冷补材料在道路养护工程中的施工工艺及注意事项,并对该种材料的应用进行经济和社会效益分析。结果表明,冷补材料是一种比较好的道路养护材料,在道路修补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BIM技术在道路工程中的发展概况和应用进展,通过分析道路工程在设计、施工、运维等各阶段的特点及BIM技术的应用实例,结合BIM正向设计的技术优势,提出了一套BIM正向设计在道路工程的应用方案和保障机制,为建立道路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协同工作平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2008,22(3):F0002-F0002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机械工程系机械设计教科研团队共有成员17名,其中教授4名,副教授5名,讲师1名,助教4名,高级实验师3名。团队承担了学院的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设计基础、机械优化设计、机械创新设计、现代设计方法、工业设计工程基础Ⅱ、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机械创新设计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多门学科基础课及部分专业课的教学及相关教研、科研工作。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1996-2005年间发表在中文核心期刊上的道路工程类论文进行了统计分析,指出"路基路面工程"和"(道路工程)规划、勘测与设计"是近年来道路工程领域的研究重点,以沥青及沥青制品为重点的道路建筑材料及道路建筑施工、公路养护与维修等是研究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7.
正山西省交通科技研发有限公司是山西交通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主要从事交通运输行业公路工程、桥隧工程、道路材料、智慧交通、智能装备、交通安全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攻关、产品研发、咨询决策、成果转化与产业孵化工作。现有国家、省部级各类科技创新平台22个,其中院士工作站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国家联合地  相似文献   

18.
<正>山西省交通科技研发有限公司是山西交通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主要从事交通运输行业公路工程、桥隧工程、道路材料、智慧交通、智能装备、交通安全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攻关、产品研发、咨询决策、成果转化与产业孵化工作。现有国家、省部级各类科技创新平台22个,其中院士工作站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国家联合地方工程实验室1个、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1个、省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技术研究中心2个。建设了交通运  相似文献   

19.
<正>山西省交通科技研发有限公司是山西交通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主要从事交通运输行业公路工程、桥隧工程、道路材料、智慧交通、智能装备、交通安全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攻关、产品研发、咨询决策、成果转化与产业孵化工作。现有国家、省部级各类科技创新平台19个,其中院士工作站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国家联合地方工程实验室1个、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1个、省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技术研究中心2个。建设了交通运  相似文献   

20.
为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交通建设,充分发挥科技引领和支撑作用.通过新技术的集成应用,降低资源消耗,保护环境,为交通建设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使用提供示范,2007年交通运输部组织实施了"材料节约与循环利用专项行动计划",就地热再生技术为该计划推广技术之一。2009年3月2日,国家交通运输部科教司组织专家对"英达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成套设备及施工技术"进行了技术鉴定,与会专家们一致认定其已经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专家鉴定小组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国内著名道桥专家、东南大学邓学均教授;国内权威的筑路设备专家、长安大学孙祖望教授;著名路面路基专家、同济大学许志鸿教授;福建省高速公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教授级高工吴大元等国内最知名的路面工程和筑机设备专家组成,在认真听取了英达公司的设备报告及施工与检测报告后,与会专家对设备进行了现场考察,并就此进行了详细的质询和深入的讨论,最后专家小组成员一致认定:"英达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成套设备及施工技术"成果总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间歇式热辐射加热技术,多组多排疏松把原路面耙松工艺,盘式再生刘洒布系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该设备及技术意义深远,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