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主要介绍了利用对数周期天线和电波暗室的一侧墙壁为反射面来测量电波暗室内由角锥形吸波材料和铁氧体所组成的复合吸波材料的反射系数,这种测量方法的精确度受所用天线方向性的限制,因此,测量的频率范围为200~1000MHz,通过比较测量结果与计算结果可见。这种方法除了测量简单方便以外,在所用天线方向性较好的条件下,测量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2.
利用仿真软件,分别对PVC管与聚氨酯泡沫新型护壁结构的不耦合装药和耦合装药2种工况的炮孔爆破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耦合装药结构爆破过程中,炮孔周边单元测点应力的变化规律与不耦合装药结构大致相同;该新型护壁结构对爆炸应力波具有衰减作用,可延长爆炸应力波的传播时间;炸药爆炸时高温高压使聚氨酯泡沫材料产生形变,消耗掉部分爆炸能量,导致传播到空气和岩体上的应力峰值衰减47.02%~53.78%。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有碴轨道对降低隧道微压波的效果,推导了在有碴轨道轨道内传播的压缩波波前变形的基本方程,为开发与道碴具有相同效果的吸音材料作探索性的工作。  相似文献   

4.
基于工作实践,主要介绍了两类适用于生产现场的常用变流器模块斩波试验方法,即持续斩波试验和电容充电斩波试验,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对比分析。着重阐述了电容充电斩波试验中根据产品电路结构特点而采用的两电平模式和三电平模式。  相似文献   

5.
以国内某地铁线路为研究对象,调查并测试了钢轨波磨不平顺,分析了钢轨波磨特征;对实际运行中的地铁车辆进行了振动与车内噪声测试,从时域和频域信号重点分析了分别安装普通扣件和先锋扣件钢轨波磨对车辆振动噪声水平及频谱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先锋扣件的轨道容易产生短波长钢轨波磨;钢轨波磨是导致车辆振动和车内噪声过大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可为地铁线路波磨治理及车辆振动噪声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函数型摩擦系数对轮轨滚动接触行为的影响,建立三维轮轨高速滚动接触有限元模型,针对钢轨表面平顺和存在波磨两种工况,通过与库伦摩擦模型的结果对比,详细分析函数型摩擦系数对轮轨力、黏滑分布和接触区域滚动接触应力等接触行为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轮轨材料的损伤机制提供依据。研究发现:(1)无论钢轨表面平顺还是存在波磨,函数型摩擦系数均不会影响法向接触解;(2)函数型摩擦系数会显著影响切向应力的分布,进而影响von Mises等效应力的幅值;(3)基于安定理论,非稳态滚动条件下,相比库伦型摩擦系数,函数型摩擦系数使轮轨表面材料更易遭受疲劳破坏。  相似文献   

7.
针对某地铁曲线路段钢轨波磨频发的问题,现场测量了20处钢轨的波磨,并以该实测的波磨作为激励,利用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研究波磨对轮轨系统动力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该地铁波磨的纵向长度为1.5~3.0m,最大波深为0.2~0.4mm,波长范围在140~200mm,接近或者达到钢轨打磨限值,但是轮轨系统响应并未超限;波磨波深与轮轨垂向力、轮对垂向加速度和钢轨垂向加速度都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波深时变率与钢轨垂向加速度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但与轮轨垂向力和轮对垂向加速度都有较明显的线性对应关系,波磨波深变化快的位置,即波深时变率的峰谷值附近,都对应着轮轨垂向力和轮对垂向加速度的极值。由于波深时变率与轮轨垂向力和轮对垂向加速度之间有明显、一致的线性对应关系,基于波磨波深时变率的钢轨打磨标准比基于波深的打磨标准更加直观和合理。  相似文献   

8.
探讨了我国现行的钢轨波磨评价指标,详细介绍了国外较为先进和科学的波磨评价指标及打磨验收标准,包含钢轨表面不平顺粗糙度级、移动波深幅值峰-峰平均值、移动波深幅值有效值平均值等,并对国内钢轨波磨评价指标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了分析。通过实测案例对比分析了不同的评价指标,指出我国现行波磨评价指标的不足。目前我国的钢轨波磨评价指标及打磨验收标准指标单一且量值相对宽松,不能分波长进行评价,亟需开展城市轨道交通钢轨波磨评价指标的系统化研究。  相似文献   

9.
钢轨波磨是一种常见的高速铁路轨道病害。为了研究钢轨波磨参数与轴箱加速度响应时频特征之间的对应关系,从理论上探索通过轴箱振动加速度识别钢轨波磨的可行性,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建立了考虑车辆主要部件柔性化的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通过与实测数据的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在研究了钢轨波磨参数与轴箱振动加速度时域信号之间因应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VMD-SPWVD的钢轨波磨时频分析方法,并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钢轨波磨会对轴箱振动加速度信号产生较大影响;不同波深和波长下的轴箱振动加速度最大值在时域信号中的位置具有随机性;钢轨波磨参数与轴箱振动加速度均方根之间的规律性较为明显,但其作为一种时域指标无法准确定位波磨区段的位置和严重程度;相较于时域分析方法,本文提出的基于VMD-SPWVD的时频分析方法能有效反映钢轨波磨参数与轴箱振动加速度之间的因应关系,时频分析结果能准确得到钢轨波磨的特征频率且不存在干扰成分,能量幅值与钢轨波磨波深之间呈正相关,该方法可以定位波磨存在的区段并能够体现同一区段不同位置波磨的严重程度。最后采用该方法对实测数据进行分析,进一步验证了本文所述方法通过...  相似文献   

10.
目前,鼠笼式异步电动机通常被用作铁路驱动系统的牵引电动机。通常,这种电动机在高速范围由一种电压源单脉冲波逆变器驱动。但单脉冲波含有低次谐波分量,使电动机内产生附加损耗。因此,对3-脉冲波和5-脉冲波的优化波形进行了研究,以此替代单脉冲波,减少电动机的附加损耗。文章提出采用优化的3-脉冲和5-脉冲波最大限度地减少附加损耗,同时尽可能地提高基波分量。通过有限元分析验证了这种方法的有效性。试验结果表明,与采用单脉冲波相比,采用优化波形可使电动机效率提高约1%。  相似文献   

11.
王立乾 《铁道建筑技术》2013,(12):101-104,117
基于国内铁路近几年来出现的钢轨波磨现象,描述了钢轨波磨的特点,分析了钢轨波磨的主要形成原因,提出了利用分形插值法将基于分形理论的钢轨波磨评价指标进行优化,总结出了钢轨波磨的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12.
当列车进入高速铁路隧道时,在列车车头前形成压缩波,压缩波在隧道出口处部分向外释放出一种脉冲压力波,这种脉冲压力波的大小取决于到达隧道出口的压缩波的波前形状。文章研究了道碴效应对压缩波传播过程中的减缓效果,建立了道碴轨道隧道内压缩波传播的基本方程,并与国外的现场实测结果进行比较,能较好的吻合,为工程实际应用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电力系统录波和牵引供电系统录波的异同,根据牵引负荷的特殊性,结合今后智能牵引供电系统的发展和故障在线诊断及预警系统的构建,提出了适合电力牵引网特殊要求的数据采集方案,并对系统录波方式和数据存储方式提出新观点。  相似文献   

14.
针对地铁运营中存在的钢轨波磨问题,对短枕式整体道床地段开展钢轨波磨特征和动态响应测试,分析钢轨波磨产生原因和影响,并建立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分析了不同钢轨波磨参数对车辆动力响应的影响.研究表明:钢轨波磨在小半径曲线段更为严重,外侧钢轨波磨相对内侧存在滞后现象,主波长在30~63 mm;短枕式整体道床在400 Hz...  相似文献   

15.
调查并测量了某地铁线路科隆蛋减振轨道钢轨波磨的情况,现场测试了该地铁车辆通过严重波磨轨道时车辆各部件子系统的振动特性,分析了钢轨波磨对车辆动态行为和车辆运行品质的影响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地铁车辆通过波磨严重的科隆蛋减振轨道时,车辆各部件垂向振动剧烈;40mm主波长波磨通过频率在轴箱、构架、和车体地板的垂向振动频谱中均有十分明显的体现,该波磨对车辆的动态行为和运行品质有很大影响;经典的垂向舒适度指标已不能很好地用于评价频率较高的短波长波磨对列车运行品质的影响,建议在后续的研究中,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高频振动显著的客车运行平稳性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6.
钢轨波磨已成为城市轨道交通伤损的主要形式之一.对钢轨波磨的检测与评价方法进行了研究与分析.波磨检测的基本原理均基于弦测法和惯性基准法.波磨评价目前主要基于频域分析、时域分析及轨面粗糙度评价.基于对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钢轨波浪形磨耗的连续布点测试,对所测数据进行了频谱分析,并结合现场情况对波磨的程度作出了评价.  相似文献   

17.
随着机车轴重的不断增加,轮轨磨耗加剧,重载铁路小半径曲线上的钢轨波磨越发普遍。文章基于车辆系统动力学理论,建立C_0-C_0型30 t轴重重载机车模型,利用MATLAB软件模拟小半径曲线上的钢轨波磨作为外部激扰输入,研究了小半径曲线钢轨波磨对机车曲线通过安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轮轨垂向力随着波磨波深的增大而增大,随着波长的增大而减小,当机车以不低于70 km/h的速度通过小半径曲线钢轨波磨区间时,极有可能出现轮轨瞬时脱离现象。为了保障机车曲线安全通过,以动态轮重减载率、脱轨系数和倾覆系数为评价指标,针对小半径曲线上不同波深和波长的钢轨波磨,给出了行车速度建议:对于波长为300 mm、波深为0.8 mm的钢轨波磨区间,机车安全通过速度不能超过70 km/h;当波磨进一步发展,波深达到1.0 mm时,机车安全通过速度不能超过60 km/h。  相似文献   

18.
在对我国某地铁A型车、轨道结构、行车速度以及钢轨波磨状态等进行现场调查的基础上,根据车辆-轨道耦合系统动力学理论,建立车辆-轨道垂向耦合动力学数值分析模型,计算分析波磨波长、波深和行车速度对轮轨相互作用及车辆运行稳定性的影响,并且以轮重减载率限值标准为判定依据,计算分析了不同波长情况下波磨波深的建议控制值。研究结果表明:轮轨作用力随波磨波深和行车速度的增加而呈线性增长,随波磨波长的增加而减小;钢轨波磨和行车速度对车体振动响应的影响可以忽略,而波磨和行车速度对轮对振动响应影响十分明显,整体表现为波磨深度和行车速度越大轮对振动加速度越大,波磨波长越长轮对振动加速度越小;以0.65的轮重减载率限值标准为判定依据,分析20~60mm波长范围内波深控制指标,建议波长为20、30、40、50、60mm短波钢轨波磨波深分别达到0.05、0.04、0.06、0.06、0.09mm时进行打磨处理。  相似文献   

19.
采用国内研制的高速列车通过隧道时压力波计算程序,模拟了特定隧道条件下CRH3动车组单车隧道压力波的基本特性,给出了隧道内、车头车尾处的压力波分布情况,以及对应车内处3 s内最大压差值等随车速变化的规律。同时,比较了动车组在德国和我国隧道条件下压力波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20.
高速列车驶入隧道端口瞬间在车头前形成压缩波。该压缩波沿隧道以声速向出口端处传播,并在洞外形成微压波。本文根据声学中无限大障板圆形活塞的辐射模型,开发了已知隧道出口端内压缩波压力梯度和大小时的微压波计算程序,并采用国外试验结果验证了程序的正确性。结合拟议的我国高速铁路隧道特征,初步分析了洞口微压波的主要影响因素,显示列车速度、隧道断面面积影响较大。微压波的大小与观测点有很大关系,这对于判断微压波的强弱、危害及其标准研究有很大关系。结果分析也说明所建程序的合理性与简便性,是一种适合工程设计方案比选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