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过分析二灰碎石强度形成的机理,重点讨论了二灰碎石半刚性基层裂缝的类型以及二灰碎石半刚性基层裂缝产生的原因,立足于二灰碎石半刚性基层从原材料、配合比设计以及施工方面上提出了裂缝的防治措施,对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2.
分析二灰碎石基层裂缝产生的原因,在设计和施工两方面提出反射裂缝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分析二灰碎石基层裂缝产生的原因,在设计和施工两方面提出反射裂缝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二灰碎石的基层冷再生施工、质量控制和二灰碎石基层主要病害"裂缝"的成因和产生机理进行分析,最终提出减少基层裂缝的措施,除应控制好混合料含水量和细集料含量外,合理控制早期强度更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二灰碎石基层沥青路面向裂缝的调查,介绍了横向裂缝产生的原因及在施工中防止裂缝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二灰碎石基层是目前广泛应用的路面结构层之一,其质量好坏对路面整体来说至关重要。分析了二灰碎石基层裂缝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治措施,对提高道路的整体强度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
二灰碎石半基层存在着半刚性基层所常有的裂缝问题,这也是困扰它进一步应用发展的一个技术难题。对此,应充分利用二灰碎石半刚性基层高承载力的特点,并对二灰碎石半刚性基层的级配型式、施工工艺及沥青封层等进行综合调整,从而有效地阻止二灰碎石半刚性基层裂缝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二灰碎石混合料抗裂配合比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和现行规范中二灰级配碎石颗粒组成的对比,分析路面基层裂缝产生的原因.提出基于抗裂设计原则的二灰碎石混合料逐级填充的理想结构层次。给出既满足强度又具有较好抗裂性能的二灰碎石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并通过试验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9.
针对二灰碎石、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高等级路面竣工后出现了大量不规则或有规则纵向裂缝的现象,结合几个工程实例,分析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认为施工期间的最低温度是导致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建议最低施工温度控制在8℃以上。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既有沥青路面的调查资料的分析,讨论了裂缝产生的原因,既有设计方面的原因,也有施工质量控制的原因,针对具体原因,讨论了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和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能减少二灰碎石基层产生的裂缝对面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结合工程实践,根据地震资料分析了民间桥梁震害的特点和规律,提出了民间桥梁减震防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苏州河桥现状布局及交通运行的基础上,结合发展趋势及交通需求,提出新增桥梁,并根据城市发展、接线道路等级、桥梁本体功能,提出桥梁功能结构划分。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先锋派对传统的历史真实理论进行置疑,与新历史主义的理论保持了一致。本文从先锋派对历史整一性与连续性的消解、对历史真实性和客观性的置疑、对历史与文本关系的新思索三个方面试析了先锋派对历史的新解读。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混凝土工程耐久性不足对未来社会造成的严重后果,探讨了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因素及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影响路面平整度的原因,并提出采取相应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文章对机车侧架磨耗板安装孔加工专用机床的结构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并重点介绍了专机主轴的设计及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流-固耦合相互作用的声散射问题.基于DtN映射方法,将无界区域化为有界区域,证明了等价性;基于变分原理,证明了求解这类声散射问题的一种自然边界元与有限元耦合的求解方法,并证明了解的存在性和惟一性.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了汽车维修行业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指出要改变现状必须搞好宏观调控 ,优化产业结构 ,建立严格的市场管理机制 ,同时加强人员素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青银高速公路“308国道跨线桥”24 m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的反拱度的计算与实际测量,分析了反拱度理论计算值与实测测量值之间产生差异的因素,为空心板梁施工中的反拱度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消费者信息处理过程的阶段分析,阐述低碳消费的观念作为公益广告的形式在传播中的信息传达阶段和信息扩散阶段的流程节点。在公益广告传播中要通过各种表现形式引导消费者对低碳消费信息认知,其次从正面的信息传达和反面的"警钟诉求"来塑造大众与低碳消费信息的情感,最后通过直接的信息诉求激励和间接的降低"充欲主义"的影响来促使消费行为发生乃至形成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