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文依托G240监利县新沟至毛市段改(扩)建工程,本文介绍了公路超高排水常见类型及其特点,对中央分隔带混凝土护栏泄水口设置、路线纵坡及超高横坡进行了研究。通过水力计算确定泄水口的尺寸及设置间距,分析路线纵坡及超高横坡对泄水口设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通过计算分析了凹凸形竖曲线中任意一点的纵坡值,并结合构成凹凸形竖曲线的不同情况进行分析,明确竖曲线坡长折减的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陡坡对应的最大坡长,并对现有JTG D20-2006《公路路线设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规定的陡坡对应的最大坡长值进行理论修正。  相似文献   

3.
赵弘义 《公路》1989,(6):22-26
本文提出了一种坡长限制公式,它与现行标准规定作比较,主要特点是在公路路线设计中,纵坡长度限制采用连续函数。  相似文献   

4.
对山区公路中有代表性的纵坡路段——岚济(岚山头—济宁)公路K198+800和K217+740进行试验观测,根据试验数据确定了山区公路在不同纵坡坡度、不同设计速度和不同速度折减量下的临界坡长,进而提出了最大坡长限制建议值。  相似文献   

5.
基于交通效率、安全和特定交通组成的纵坡合理坡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用地及地形、地质等限制,纵坡常被迫用到规范推荐的限制值,而我国《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对5%以下的纵坡坡长限制没有进行规定,如何确定此类纵坡的合理坡长直接影响到路段交通安全、效率、工程经济等。通过对已有的纵坡坡长限制研究成果整理分析,提出运用汽车动力学进行坡长计算时,应该考虑汽车坡中换档的情况,并引入适合车型的概念,建议根据道路交通组成的实际情况确定坡长。分析坡长对驾驶员心率增长率、制动鼓温度、事故率的影响,分别确定各影响因素下的最大坡长。最后提出综合考虑交通效率和安全的坡长限制确定方法,并在某大纵坡路段的纵坡论证中进行了应用。  相似文献   

6.
基于栅格数据道路选线模型算法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要介绍基于GIS栅格数据计算最优道路路线问题的算法设计原理和实现方法,它主要是根据坡度分级费用、最大坡长、最大纵坡和选线范围等限制条件,运用费用栅格矩阵法计算最优道路路线。最后给出一个示例,以验证道路选线模型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建立公路路线设计标准车型,通过对西部山区双车道公路的实地交通调查,并结合我国在用车型统计,建立了各类营运车辆车型参数数据库;在详细统计分析现有车型的尺寸、载质量和功率质量比分布规律的基础上,以满足85%的车型外廓尺寸和载质量为标准,采用双因素聚类分析方法对各种车型的功率质量比进行聚类分层计算,根据外廓尺寸相近的原则进行归并后,提出了山区公路路线设计车型的小型车、大型车外廓尺寸分类标准。在此分类基础上,研究了用于公路纵断面设计的载重汽车动力性能标准,通过大量实地观测资料和统计分析,提出了载重汽车上坡动力性能曲线,建立了速度折减量与坡度、坡长之间的关系曲线,以速度折减量作为公路纵坡和坡长的设计关键指标。  相似文献   

8.
公路路线纵断面计算机辅助设计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公路路线继面的设计是一项既繁杂又细致的工作,特别是纵坡设计,灵活性强,用手工拉坡设计进行方案比较既麻烦又费时,其中纵坡设计是纵断面设计的重点部分,本文主要介绍应用计算机进行纵坡设计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公路路线设计中关于碳排放因素的考虑越来越受到重视。分析了营运阶段公路碳排放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指出公路路线设计的相关参数是影响碳排放量的最关键的因素之一。从公路路线设计的角度出发,揭示了典型车型下车速、曲线纵坡坡度以及两者综合作用下碳排放的变化规律,提出了对应的碳排放关键参数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0.
公路连续下坡路段的纵断面控制指标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合理的公路纵坡坡度和坡长是既能克服高差而又能保证工程经济合理的关键性设计指标,其值合理与否,不仅直接影响到行车安全、公路通行能力、运输效益、桥隧等结构物的设置,而且关系到周围环境的破坏程度以及公路建设费用的高低。本文针对我国的主流货运车型与载重吨位,根据连续长大下坡实车满载试验,研究了车辆制动器温度和车辆刹车效能之间的对应关系;提出了山区公路连续下坡路段的平均纵坡和坡长限制要求,以及交通组织和交通管理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1.
该文选取东风天龙牵引车(DFH4251AX4AV)作为目标车型,计算其在海平面高程下满载和超载时的动力因数以及爬坡的最大坡长限制值,发现目标车型的实际爬坡性能与中国现行的公路纵断面设计标准相差较大.当纵坡较大时,规范中规定的最大坡长限制值已经远远超过了目标车型所能爬上的坡道长度;而当道路纵坡较小时,若车辆入坡速度较大,即使货车超载,目标车型的爬坡能力也能较好地适应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公路纵坡坡度和坡长限制指标的确定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针对我国的主流货运车型与载重吨位,根据实车装载上坡试验,研究车辆在上坡行驶时,纵坡坡度与车辆行驶速度以及速度随坡长的变化规律,确定典型货车在不同坡度下的上坡性能曲线;通过速度折减量与坡长之间的关系曲线,提出基于运行速度差和满足公路服务水平要求的各级公路最大纵坡坡度与坡长限制值。  相似文献   

13.
受高差控制的山岭区高速公路纵坡设计不同于一般公路,纵坡或坡长超过一定要求而影响交通量的通行时,则须按规定设置附加车道。世界各国多有增设附加车道的要求。我国公路上通行的多是载重汽车,对高速公路的纵坡设计应作多方案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公路路线纵断面的设计是一项既繁杂又细致的工作,特别是纵坡设计,灵活性强,用手工拉坡设计进行方案比较既麻烦又费时,其中纵坡设计是纵断面设计的重点部分,本文主要介绍应用计算机进行纵坡设计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公路》1984,(2)
十二、纵坡 1.最大纵坡的确定公路设计应使汽车在全路线均匀地运行。运用计算行车速度,将各项公路几何特征相互联系,就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对许多公路特征都已定出一些设计数据,并取得比较一致的认识,但在行车道纵坡与计算行车速度的关系方面却没有定论。  相似文献   

16.
纵坡大小是衡量公路技术等级的主要指标之一。公路的验收,现有公路的技术普查以及大型设备运输都想知道公路纵坡的确切数据。要是用仪器实地测量那是非常费事的。最近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创造了利用汽车本身测量公路纵坡的方法。做到汽车停在哪个坡上,就知道哪个坡的坡度是多少。现将这种方法介绍如下:一、工作原理:在汽车内装一连通管,  相似文献   

17.
《公路》1966,(4)
第三节纵坡纵坡就是公路的上下坡。坡度越大,车辆越难行,同时费油也越多,且不安全。有拖挂车行驶的路上,坡度要小(请看表4下的说明)。说明:1.在山区工程困难地段,最大纵坡可昭表列数值增加1%至2%;2.有汽车拖挂车行驶的路线上,任何级路采用的纵坡数值不应大于4%;2.在拔海300D米以上的高原地区,最大纵坡应按表中数值酌量减低1%至3%;4.在连续升坡或降坡地段,应尽量避免设立相反坡度。第四节竖曲线在路线纵坡发生变化(改变坡度)的地点,为了行车安全、舒适和减少机件磨损,必须把纵坡交点削(或填)成圆弧形(请看图8)。竖曲线又分成凸形和凹形的两种。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基于抗车辙性能的沥青路面长大纵坡标准的界定方法。首先根据现场车辙调研数据对同济大学车辙预估模型进行标定,使之适用于具体工程;然后基于标定后的车辙预估模型和沥青路面容许车辙深度确定出车辆在长大纵坡上的临界车速;同时根据现场车速调研数据对汽车爬坡模型进行修正,使之反映车辆在长大纵坡上的实际车速变化;再根据修正后的汽车爬坡模型和车辙预估模型,推导出车辆在从坡底爬坡开始,达到临界车速时所行驶过的坡长,即为对应特定坡度的坡长限值;最后给出了多哥壹号公路改建工程中长大纵坡界定标准的实例。结果表明,基于沥青路面抗车辙性能长大纵坡界定标准较规范中基于行车安全的标准更为严格,可以作为规范中标准的补充。  相似文献   

19.
现行公路路线设计规范是针对一般公路编制的,其中一些指标并不适用于风景区道路设计。本文阐述了分析风景区道路最大纵坡取值的方法,并运用汽车动力学知识计算出以大客车为代表车型的景区道路最大纵坡的合理取值。文章得出的结论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风景区道路纵断面设计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明长大纵坡路段车辙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改善沥青路面的抗车辙性能,以铜黄高速公路为依托,调查了该公路的日平均交通量和长大纵坡路段的车辙病害。首先,通过测量不同长大纵坡路段的车辙深度,分析了车辙沿深度方向的分布特点;其次,通过开挖典型车辙断面,分析了车辙在路面结构层内的分布规律;再次,钻取了典型车辙病害路段的圆柱形路面芯样(芯样直径150 mm),并结合圆柱形试件车辙试验(CSWTT)结果,揭示了长大纵坡路段沥青路面车辙的分布规律和产生机理;最后,分析了纵坡坡度与坡长、行车速度、温度、沥青混合料材料特性等因素对长大纵坡路段车辙的影响,同时提出了改善沥青路面长大纵坡路段抗车辙性能的建议。结果表明:长大纵坡路段沥青路面的车辙主要分布于中、下面层;长大纵坡路段的车辙主要由压密变形和剪切流动变形组成,前者来自于行车荷载的碾压,后者则是由沥青混合料在多因素(重载、高温、慢速等)耦合作用下的抗剪切能力不足引起,且后者对车辙产生的贡献率更大;当其他条件相同时,坡长对车辙的贡献率高于坡度,当纵坡坡长较长(超过或接近临界坡长),坡度较大(3%)时,则车速降低最快,相应地,长大纵坡路段沥青路面车辙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