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庆朝天门两江隧道方案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简要介绍了重庆朝天门两江隧道的背景、设计构想和实施难点,提出了西部v型河谷地带实现水下隧道工程的可行性,同时在国内地下工程中首次提出地下立交方案,具有其独创性。  相似文献   

2.
工程类比法确定重庆朝天门两江隧道最小覆盖层厚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隧道的成拱效应与覆盖厚度的大小有着密切关系。水下隧道的覆盖厚度对其建设的安全和造价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对水下隧道的最小覆盖层厚度进行研究具有较大的工程意义。将重庆朝天门两江隧道与国内外一些知名海底隧道进行比较,得出其最小覆盖层厚度,对该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对地下和地面立交进行对比分析,给出地下立交选型的影响因素、原则和选型方法;对3路和4路地下交叉提出几种立交型式选择建议,并将其应用于重庆两江隧道朝天门地下立交选型的工程可行性研究中.  相似文献   

4.
针对行人隧道与公路隧道、交通隧道、地铁隧道在运营管理上的差异,从设计目标、监控策略和设计方案等3个方面对重庆市朝天门至江北嘴过江行人隧道(正在规划)监控系统方案进行了详细探讨。  相似文献   

5.
重庆朝天门长江大桥主桥结构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重庆朝天门长江大桥为跨径552m的钢桁架拱桥,其技术难度非常大,如何确定一个受力合理的桥梁受力体系,是该桥研究的首要问题,介绍了重庆朝天门长江大桥桥型方案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6.
城市宏观交通组织思路及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城市宏观交通组织对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意义,在此基础上,从道路可接受服务水平、交通组织措施优选和拥堵范围3个角度分析了城市宏观交通组织方案的设计思路,给出了较完整的交通组织方案设计流程,并将其模拟应用于重庆朝天门地区交通组织方案优化.  相似文献   

7.
针对两江桥隧道与既有轨道6号线小什字~大剧院区间隧道交叠段的复杂位置关系,进行了相应的结构设计。通过对两个最不利断面的数字仿真,分析了两江桥隧道建设对轨道隧道的影响,提出了对轨道隧道的施工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8.
重庆两江大桥是重庆市地标性建筑。为实现工程建设目标,针对两江大桥作为"公轨复合交通单索面稀索体系部分斜拉桥"在设计、建造上的特点与难点,建设单位组织开展了9项课题,采用理论分析、科学试验、计算机信息技术等多种方法,形成了丰富的科技成果,既支持了本工程建设,也推动了相关技术进步。通过对上述成果的梳理、提炼和总结,系统介绍了重庆两江大桥工程建设创新的主要内容,以资同行业建设管理及科技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9.
将影响公路隧道正常通行的交通事件分为恶劣气象、交通事故、火灾事故、危化事故、计划事件、紧急事件和其他事件等7类,并提出不同类型公路隧道交通事件的等级划分标准,对公路隧道交通事件信息报送和分级处置提供了重要依据.初步构建了公路隧道交通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并给出编制应急预案的相关要求.  相似文献   

10.
城市核心区的地下道路立交工程为地下道路的关键节点,其出入口分岔大跨隧道的设计施工为地下道路建设关键技术之一。以重庆两江桥渝中隧道地下立交工程及类似工程为背景,结合大量工程实践,针对城市核心区域的地下立交出入口处大跨分岔隧道特点,分别提出暗挖施工法隧道及明挖施工法隧道大跨度判别标准;针对位于城市核心区域的大跨分岔隧道结构,从结构断面型式、结构体系及建筑材料等方面研究论述了结构选型和设计,以达到"安全、经济、适用"的目的。本研究依托工程已基本完工,研究结论及工程方案可供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11.
如何评价拟建隧道对既有隧道安全的影响,成了项目中的难题。以拟建重庆市两江大桥隧道工程为背景,对比了目前隧道结构设计与评价中经常采用的荷载结构法和地层结构的主要特点。根据两江大桥隧道与既有轨道隧道的空间关系特点,提出二次荷载-结构法,分析了拟建明挖隧道对下部既有隧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上部明挖隧道施工前后,既有隧道衬砌受力变化较大,但上部明挖隧道修建后,既有隧道衬砌安全系数仍大于规范值,满足承载能力和正常使用要求。此法可为类似工程设计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刚开通运营的山区高速公路交通流属于高速度低密度交通流,车辆处于自由行驶状态。山区高速公路运营初期交通量相对较小的实际情况为研究山区高速公路隧道的特殊照明需求留下了空间。在分析山区高速公路隧道交通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山区高速公路隧道间接照明节能控制的两种方案:高速公路隧道区段局部强制性限速、改变隧道交通运行方式,其与隧道照明"分期实施"的理念是协调统一的。通过合理降低隧道行车速度,从而达到间接降低公路隧道照明需求的目的,其对交通延误造成的影响很小,同时还可以在不影响交通舒适性的前提下,大幅降低隧道交通事故率,具有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3.
为了分析地下环形隧道出入口交通延误的主要影响因素,提高出入口的通行效率,基于地下环形隧道出入口的特点,首先从人、车、路、环境,以及车库吸引率等方面建立地下环形隧道出入口交通延误影响因素体系,然后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利用决策与试验评价实验室(DEMATEL)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地下环形隧道出入口交通延误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出入口坡度、出入口车道长度和地下车库吸引率,最易受到影响的是车辆速度和驾驶人的反映判断能力.研究成果可为提高地下环形隧道和地下车库的通达性,减小地下环形隧道出入口的交通延误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在城市繁华路段,明挖隧道基坑施工期间对现状交通影响较大。采用合理有效的铺盖系统能保证不中断交通。对铺盖体系中常见的贝雷梁及空心板铺盖体系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各方案在施工周期、安全性、适用性及工程造价方面的优缺点,并对广渠路隧道工程施工期间的铺盖体系方案进行了比较和总结。  相似文献   

15.
重庆东水门长江大桥、千厮门嘉陵江大桥BT总承包工程,经过激烈投标竞争,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最终夺标。重庆两江大桥BT项目系城投公司招标的重庆市重点市政交通工程和"五个重庆"建设中的"畅通重庆"工程之一。由于其地处重庆主城核心区域,管网避让、环境保护、交通组织、施工占地等建设难点复杂多变,同时,桥形设计新颖独创,施工水平要求较高。东水门长江大桥工程起于南岸区涂山路(龙门浩小学),跨越长江后,经湖广会馆平接渝中区陕西路,并接千厮门嘉陵江大桥渝中连接隧道,全长约1.2 km。东水门长江大桥正桥为公轨两用桥梁,下层为双线轨  相似文献   

16.
重庆从人防建设到地下商业开发、挖掘地下交通功能,再到地下空间综合利用开发,山城已经进入大规模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黄金时期。介绍了重庆在解放碑地下环道、礼嘉商贸核心区和兜子背两江隧道三个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项目,展示了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强大和创造性。展望未来,规划师、设计师应该更加大胆地进行地下空间利用探索,让城市更快、更好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7.
彭家一  周耀  林子赫 《公路》2021,66(12):234-238
叠层隧道作为当前面对山区超大交通量的立体式交通组织解决方案,已逐步被交通行业设计者所接受,但因其隧道距离长、各层净空高度有限,叠层隧道的交通监控系统成为车辆运行安全的关键。介绍了高速公路叠层隧道的特点、交通组织类型以及当前监控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叠层隧道特有的交通监控系统,并结合当前5G、BIM、数字孪生等新技术,分析了未来可利用叠层隧道特有的交通监控系统与新技术融合的应用场景,为叠层隧道的运行安全及新技术的落地示范,打开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上海长江路越江隧道工程是规划中上海市中心城区18条越江通道之一,其规划线位位于外环隧道上游约2.5km处。长江路隧道主要功能定位是以地方性越江交通为主,客货兼顾,有效缓解外环隧道的交通压力。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重庆两江大桥渝中连接隧道为工程背景,采用FLAC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渝中连接隧道的施工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并与现场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该方法对类似隧道施工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公路隧道交通信息感知水平,实现公路隧道发展数字化、智能化运营管理需求,基于雷视融合感知技术,建立了公路隧道交通管控系统,通过时空匹配、ROI目标融合和距离融合方式依次实现雷视融合感知;构建了公路隧道交通管控系统体系架构,包括设备层、通信层、数据层、应用层和用户层5个层次;以雷视融合、数字孪生等关键技术驱动,建立了三维实景化管控、数据分析研判、应急联动管控和信息共享四大应用平台,实现了全息感知、多源融合、事件研判、辅助决策、智能控制、精细管理等功能。通过济莱高速公路隧道群实例证明:基于雷视融合的公路隧道交通管控系统可精准感知隧道运行状态,为公路隧道信息感知和智能化管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