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驾驶园》2015,(12)
<正>近来驾车应该"礼让行人"的话题又被媒体炒作起来,其实这是一个很普通的做人准则,也是驾车人最起码的道德准绳。去过欧美国家,在当地开过车的人都有这样的经历,不管开车路经有没有红绿灯的路口,不管在行人穿越道上是否有人,驾车人都会入境随俗,停车察看是否有行人要通过?在各大繁华的城市,上、下班的车潮每条快速道上几乎都塞满了各式各样的车辆,但是大家都是耐心等待,听不见不耐烦的喇叭声,也见不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地铁在我国越来越多城市建成,地铁隧道主要沿着城市干道建设;与此同时,城市越来越重视市区景观的协调一致,更多采用暗挖人行隧道来解决繁华路口行人过街问题,这样就给人行隧道的设计和施工带来一定难度。本文介绍广州市东山口人行隧道跨越地铁隧道区段的修建技术,为以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带有人行道的市政轨道交通桥梁在地铁作用下会有较大的动力响应,进而影响桥上行人走行舒适度。为了研究地铁荷载激励下桥上行人走行的舒适度,依托某市政空间缆索体系悬索桥,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中建立结构三维模型,考虑轨道不平顺的影响,在列车荷载激励下进行瞬态非线性时程分析。结果发现:当轨道不平顺的谐振频率接近桥梁一阶竖弯模态频率时,桥梁结构出现了共振效应,动力响应显著增大,峰值加速度达到1.122 m/s~2,桥上行人走行舒适度处于"不舒适"等级。为了有效抑制结构振动,改善桥上行人走行舒适度,采用Den Hartog最佳参数确定方法得到调谐质量阻尼器主要参数值,分别研究了单调谐频率质量阻尼器(STMD)和多调谐频率质量阻尼器(MTMD)对结构振动的控制效果,得到STMD系统控制下结构最大加速度为0.731 m/s~2,有效降低了34.8%;MTMD系统控制下结构最大加速度为0.681 m/s~2,有效降低了39.3%,添加阻尼器都使桥上行人舒适度从"不舒适"进入"中度舒适",但是MTMD系统具有更好的抑振效率。随着结构使用过程中收缩徐变、老化等情况的出现,结构自振频率也会发生改变,最后对比结构自身频率改变时STMD与MTMD的抑振效果,得出MTMD具有更好的鲁棒性,更适合长久服役,并且在一定范围内子TMD个数越多,鲁棒性越好。  相似文献   

4.
钱铮 《驾驶园》2007,(11):91
在日本,即便东京这样的大城市里,最繁忙的主干道也不过是双向6车道,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国道多为双向4车道.不仅道路不宽,过街天桥和地下通道也不多见,行人通常可直接穿越马路.尽管如此,日本的道路通畅率很高,其中的奥秘在于交通需求管理.  相似文献   

5.
目前欧洲、日本都制订并强制性实施了行人保护法规,为了便于汽车企业开展汽车行人保护方面设计,各国共同讨论和制订GTR法规.GTR法规的名称为<关于机动车碰撞时对行人及弱势道路使用者加强保护和减轻严重伤害的认证统一规定>.目前中国已经在GTR行人保护法规的基础上推出了<汽车对行人的碰撞保护>征求意见稿,预计在三年之内将强制性实施.  相似文献   

6.
正目前,我国交通事故频发的原因不只存在于驾驶员,行人的交通意识薄弱也是其中一部分原因。纵观我国的交通状况,很多行人过马路不看交通指示灯,在斑马线上随意行走。这使得机动车在绿灯行驶时很难控制车速,甚至一不留神就会发生交通意外。在日常交通生活中,一些行人过马路讲究的是"人数",人多通行似乎就成为了过道的"保护"。尤其是早晚高峰,很多人为了赶地铁、公交,常凑齐一拔人闯红灯,交通协管员对此很无奈。  相似文献   

7.
冯强 《驾驶园》2003,(12):43
衡量新车安全性能好不好,不能由厂家自己说了算,要经过试验验证.其中"汽车碰撞安全性能试验"就是主要项目之一,也是人们最关注的试验项目,因为车祸大部分都是碰撞,这个测试结果基本反映了汽车对乘员和行人的安全程度.  相似文献   

8.
邂逅     
程伟 《驾驶园》2002,(5):40
华灯初上,A市繁华地段,车辆行人络绎不绝.突然,两辆出租车刮擦而过.车停了.  相似文献   

9.
优化行人过街交通组织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是现代城市交通管理的最根本原则,它要求交通管理职能部门优先考虑行人通行,树立行人优先的意识,为行人提供良好的通行环境.路口和路段行人过街交通组织是行人交通组织的两个重要方面.文中以长沙市为例,分析了大城市行人过街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从交通工程学和交通心理学的角度提出了优化路口、路段行人过街交通组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正治理行人违法穿越道路,其他国家及地区的做法或许能给我们提供一些借鉴。综合来看,国外及其他地区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治理行人闯红灯等违法行为。三管齐下降低行人违规概率以人为本合理设置交通设施合理的步行出行尺度是前提。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注重对土地利用的支撑,如芝加哥、名古屋、维也纳等城市道路面积率均在20%以上,保障了行人小尺度出行空间;科学的交通一体化设计是关键。城市片区规划中建筑、交通、产业等紧密结合;适宜的行人安全防护是重点。  相似文献   

11.
以长沙市汽车碰撞行人事故形态分析为基础,研究在汽车主动避撞系统的响应时间内,行人被感应器及时探测到的概率.具体地,从长沙IVAC数据库的389起车辆碰撞行人事故中,挑选出F1和F2两种最常见的事故形态类型,且能估算其行驶速度的案例分别为65和64起.结合车辆和行人运动轨迹、运动速度等参数,对F1和F2事故案例建立了行人探测模型.针对给定的感应器探测半角(15°、30°和45°),分别计算出了行人的探测概率.结果显示,当探测半角≥30°时,94%以上的行人能被及时探测.  相似文献   

12.
正在每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中,行人和骑自行车的人所占比例最高,在城市中这一比例则更高,愈加增长的汽车保有量对行人的生命安全造成的威胁也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交通事故表明,行驶过程中驾驶者经常会出现注意力分散而导致悲剧发生。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从生命安全的角度考虑,汽车上最应该配备的是行人保护系统。什么是"行人保护"所谓的"行人保护",是指应用车身吸能材料、减少缓冲撞击力等结构设计,来实现发生车辆碰撞行人时,最大限度保障行人身体安  相似文献   

13.
日本名古屋一家建筑公司的老板见次竹内最近发明了一种专门用于保护摩托车司机人身安全的新型救生衣。这种救生衣的原理实际上同汽车安全气囊的原理相同,当摩托车司机从车  相似文献   

14.
根据2013年中国交通事故统计,行人伤亡事故的比例超过23%。为降低行人在交通事故中的损伤风险,各国都在推进行人保护评价方案的发展。目前Euro-NCAP和J-NCAP行人保护评价方案已经逐步完善,C-NCAP行人保护评价方案(概要)也已提出,并将于2018年执行。对比C-NCAP行人保护评价方案与Euro-NCAP、J-NCAP行人保护评价方案在试验区域、试验方法和评分方法 3个方面的差异,研究表明,J-NCAP行人评价方案与C-NCAP差异明显,采用日本方案设计的车辆有必要重新进行校核及优化以满足C-NCAP要求。C-NCAP强调生产商提高头型试验区域仿真能力,以提供准确预测值。  相似文献   

15.
赵胜 《隧道建设》2012,32(6):866-872,881
为了解决繁华城区既有道路有限空间内快速、安全架设小半径曲线钢箱梁的施工难题,依托地铁车站柱网形式及围护结构冠梁为基础,采用高位门吊及"π"形支架体系架设方案,实现了在空间受限情况下,地铁车站、市政道路及高架桥三者的和谐统一。以合肥南北高架一号线Ⅰ标明挖地铁芜湖路站及其同位合建的上盖小半径反曲线钢箱梁为例,阐述站桥同位合建理念及"π"形支架联合门吊架梁方案,并对架梁支架及架梁对地铁车站的影响进行力学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站桥同位合建共用一个走廊,既减少拆迁,又节约投资,为繁华城区有限空间立体开发提出了解决思路;2)利用下卧地铁车站柱网及桩顶冠梁,"π"形支架联合门吊架设,支架简单可靠、门吊快速安全,平行流水作业,安全、快速、经济,很好地克服了"S"形小半径反向曲线反超高的空间扭曲结构曲线拟合难、安全风险大的困难;3)"π"形支架支撑体系利用了下部车站柱网结构,能满足安全性要求。  相似文献   

16.
日本东部(股份)公司于2005年9月27~28日分别在日本名古屋、东京的两个会场隆重举行了“AEROASSISTANT20型电动自行车新品展示-试骑会”。名古屋的会场设立在爱知县运动会馆第3会议室;东京地区的会场则设立在明电舍大崎会馆。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的大城市中,行人和自行车对交叉口右转车道的通行能力有着很大的影响,根据行人和自行车所占的比重,可以将这种情况分为两类:第一类是自行车较少,以行人为主,此时行人是右转车道通行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第二类是行人和自行车混杂,此时二者都是右转车道通行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文只对第一种情况进行研究,为了将这种影响纳入到交叉口通行能力计算方法中来,本文在假设行人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按照不同的信号相位类型分析了交叉口处平峰时段行人影响机动车运行的方式,提出了"行人簇"的概念,利用行人簇间的可穿插间隙建立了行人影响下信号交叉口专用右转车道通行能力模型,本次研究对于编写我国的《通行能力手册》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能体现我国自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城市交通系统中地铁运输的优势越来越明显.由于其独特的建筑结构和操作环境,车站起火的后果非常严重.为了防止大规模破坏的发生,特别是有效防止和减少火灾受害者的方法,地铁设计要着重参考该情境.地铁安全避难设施十分重要,当地铁上的所有乘客都要到一个安全的地方避难时,消防队员们也要马上进入车站进行灭火作战和...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全球极端天气的出现频次越来越高,地下轨道交通的劣势尽显,地铁口雨水倒灌造成的交通瘫痪影响市民出行甚至造成事故屡见不鲜。本文针对防淹门、防淹挡板等现有地铁防倒灌设备的局限性,并结合对地铁汛期内涝工况构建和基于实际应用工况本文致力于设计一种新型地铁智能防倒灌设备,在不影响行人进出和保证行人安全的情况下,完成对高水位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20.
斑马线是行人过街的"绿岛",为公交车、出租车礼让行人的行为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但是,在一些路口,越线候过的电动车霸占了斑马线,导致行人过街如"钻缝";在有些路口,电动车、摩托车频繁闯红灯,逼得行人在绿灯时也无路可走;在没有红绿灯的斑马线,飞驰而过的电动车、摩托车,引得行人退避三舍……行人过街安全堪忧,所谓"绿岛"名不符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