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获取人IL-18cDN克隆。方法用RT-PCR方法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获取人IL-18cDNA,将其克隆至天然蛋白表达载体PBV220中,并进一步亚克隆至融合蛋白表达载体PGEX-4T-3中,对其进行酶切分析及序列测定。结果测序结果表明克隆至PBV220中的IL-18cDNA包含成熟IL-18蛋白的全部编码序列,酶切分析表明一约470bp的基因片段克隆至PGEX-4T-3中,与理论预计的一致。结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2B(IL-12B)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的256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组,健康自愿者256例为对照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技术分析两组IL-12B基因多态性,并测定冠状动脉狭窄度、内脂素、高敏C反应蛋白和心功能变化。结果 IL-12B基因rs15677380和rs14050311等位基因频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9、7.24,P=0.045、0.021),rs15677380G等位基因和rs14050311C等位基因为冠心病的高危因素(OR=1.32、1.49)。结论 IL-12B基因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有关,并参与冠心病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4.
克隆人 IL - 1 2 ( h IL - 1 2 ) p40和 p35亚单位 c DNA,构建人单链 IL- 1 2 ( rhsc IL- 1 2 )融合基因 ,并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进行表达。方法 从经 PDBu刺激的 EBV转化的人 B淋巴母细胞株 NC37中提取 m RNA,经 RT- PCR分别获得 h IL- 1 2 p40和 p35亚单位编码序列的 c DNA,运用重组 PCR技术将两段基因通过一疏水性多肽接头 ( Gly4 Ser) 3 DNA序列进行体外基因重组 ,构建 rhsc IL- 1 2融合基因 ,将其插入 pc DNA3.1 ( + )真核表达载体 ,经脂质体转染 COS7细胞进行表达 ,Western blot进行分析。结果 所克隆的 h IL- 1 2 p40、p35c DNA序列和构建的 rhsc IL - 1 2融合基因 DNA序列均经测序得以证实 ,融合基因可在 COS7中表达其产物 rhsc IL- 1 2融合蛋白 ,其分子量为 70 KD,可与鼠抗人 IL - 1 2 p40 /p70单克隆抗体特异性结合。结论 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讨 rhsc IL- 1 2融合蛋白的生物学活性和特性奠定了基础 ,也为 rhsc IL- 1 2融合基因在原核细胞中的表达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2(IL-2)和白细胞介素-18(IL-18)诱导自然杀伤(NK)细胞活化和抗骨髓瘤细胞活性的协同作用。方法流式细胞仪方法检测NK细胞表面CD69的表达;阴性细胞纯化法用于获得高纯度的NK细胞;ELISA测定NK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干扰素(IFN-γ)的浓度;标准铬51释放试验评估NK细胞杀伤骨髓瘤细胞的能力。结果与单一应用IL-18相比,低浓度IL-2和IL-18联合应用显著提高了NK细胞的活性、分泌干扰素(IFN-γ)的水平和杀伤骨髓瘤细胞的作用。结论低浓度IL-2具有协同IL-18活化NK细胞抗骨髓瘤细胞的作用,此结果为IL-2和IL-18联合应用治疗骨髓瘤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克隆人IL-12(hIL-12)p40和p35亚单位cDNA,构建人单链IL-12(rhscIL-12)融合基因,并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进行表达。方法从经PDBu刺激的EBV转化的人B淋巴母细胞株NC37中提取mRNA,经RT-PCR分别获得hIL-12p40和p35亚单位编码序列的cDNA,运用重组PCR技术将两段基因通过一疏水性多肽接头(Gly4Ser)3DNA序列进行体外基因重组,构建rhscIL-12融合基因,将其插入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经脂质体转染COS7细胞进行表达,Westernb1ot进行分析。结果所克隆的hIL-12p40、p35cDNA序列和构建的rhscIL-12融合基因DNA序列均经测序得以证实,融合基因可在COS7中表达其产物rhscIL-12融合蛋白,其分子量为70KD,可与鼠抗人IL-12p40/p70单克隆抗体特异性结合。结论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讨rhscIL-12融合蛋白的生物学活性和特性奠定了基础,也为rhscIL-12融合基因在原核细胞中的表达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应用生物方法治疗肿瘤已经广泛研究。目前许多学者都在研究各种细胞因子及活性多肽在诱导淋巴细胞活化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指导[1]。国内应用白细胞介素-2诱导T细胞、NK细胞杀伤活性的报导很多,但有关IL-2及其他细胞因子的动力学却未见有系统深入的报导。为此我们就IL-2、IL-4诱导外用血单个核细胞分化进行了动力学分析。材料与方法①材料:HrIL-2由本校免疫病理研究室惠赠,HrIL-4购自北医;人K562髓样白血病细胞和人RaJiBurkitt淋巴瘤细胞均为常规传代培养;健康人外用血取自西安市中心血站。②方法:LAK细…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10(IL- 10)启动区- 592 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慢性丙型肝炎的发生、发展以及转归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 RFLP)方法检测 85 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和 75 名健康对照者 IL- 10基因启动区域 592位点的基因型。结果 IL -10 基因启动区 592 位点基因型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与健康对照之间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 0. 05); IL- 10 基因启动区 592 位点基因型在血清 HCV RNA> 105拷贝/mL组和HCV RNA≤105拷贝/mL组之间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IL- 10 基因启动区 592 位点基因型在慢性丙型肝炎组和肝硬化组之间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 IL- 10 基因启动区 592 位点基因型在 ALT≥80U/L组中A/A基因型出现的比率高于ALT<80U/L组,两组之间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IL- 10基因启动区域 592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慢性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的病毒血症水平无显著相关性;IL- 10 启动区域 592位点的基因多态性可能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肝脏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9.
用小鼠胸腺细胞加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HC)清除白细胞介素Ⅰ(IL—1)等的干扰来检测白细胞介素Ⅱ(IL—2)活性,并与无HC抑制的胸腺细胞法及脾细胞测定法进行了比较。经用标准IL—2及5例PHA诱导的IL—2上清检测的结果显示胸腺细胞加HC法为无IL—2依赖株时测定IL—2活性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了构建pcDNA-IL-2真核表达质粒,并探讨白细胞介素-2(IL-2)cDNA导入对顺铂诱导的卵巢癌耐药细胞株耐药性的影响。我们采用PCR技术扩增人IL-2cDNA片段,构建pcDNA-IL-2真核表达质粒。导入顺铂诱导的人卵巢癌耐药细胞株,观察其耐药性的改变。结果成功构建了pcDNA-IL-2真核表达质粒,并在Cos-7细胞高效表达,导入卵巢癌耐药细胞后其对顺铂的敏感性显著升高。说明转导pcD-NA-IL-2基因的人卵巢癌耐药细胞株其耐药性有明显逆转,而且IL-2亦可逆转非mdr1依赖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1.
人ECK基因外显子3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建立人eck基因外显子 3(exon 3)的克隆与鉴定方法 ,研究其在ZR 75 1细胞系中的突变情况。方法 设计一对eck基因exon 3特异性引物 ,提取人正常皮肤组织和乳腺癌细胞系ZR 75 1基因组DNA ,并以此作为模板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技术扩增eck基因exon 3片段 ,克隆入中介载体pUCm T中构建重组质粒 ,转化JM10 9大肠杆菌 ,扩增后经酶切、PCR初步鉴定后 ,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①从正常皮肤组织上皮细胞、ZR 75 1细胞系基因组DNA中 ,经PCR扩增 ,获得了人eck基因exon 3片段 ;②建立了正常皮肤组织、ZR 75 1细胞系eck基因exon 3片段的克隆 ;③ZR 75 1细胞系中eck基因exon 3片段存在突变。结论 从人组织与细胞系基因组DNA中 ,成功地构建了人类eck基因exon 3的克隆 ,并证实eck基因exon 3在ZR 75 1乳腺癌细胞系中有突变 ,为进一步研究eck基因exon 3在肿瘤形成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ConA活化小鼠脾细胞~(125)I—UdR掺入法,对111例各型乙肝病毒(HBV)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诱生的白细胞介素2(IL-2)活性进行了检测,发现:①除急性肝炎患者和无症状HBsAg携带者外,其他各型HBV感染者IL-2活性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0.05),降低程度与临床病型有关;②病毒复制指标(HBeAg、HBV—DNA)阳性组IL-2活性显著低于阴性组(P<0.01)。结果提示IL-2活性的改变在乙型肝炎发病机理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IL-1(Interleukin-1)有广泛生理作用,如维持内环境稳定、抗感染、抗肿瘤和促进造血等,在细胞因子网络中占据重要位置。最近,IL-1家族的一个新成员IL-1ra(Interleukin-1receptorantagonist)受到广泛关注。它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第一种细胞因子抑制剂,它的发现对进一步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人神经生长因子成熟蛋白基因片段(hNGFβ)并检测其生物活性。方法 将 NGFβ目的基因亚克隆入表达载体pBV220的BamHI- BamHI位点,连接产物转化大肠杆菌DH5α菌株通过热诱导表达NGFβ蛋白,利用溶解包涵体和重折叠使表达产物复性,将复性后的蛋白质加入体外培养的鸡胚背根神经节及 PC12 细胞BrdU掺入实验,观察表达蛋白的生物学活性。结果 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 pBV220/NGFβ。使用该质粒转化 DH5α宿主菌,使用热诱导方法表达了NGFβ蛋白,SDS PAGE结果提示表达蛋白主要存在于包涵体中。通过肝素亲和层析可以获得纯度大于90%的 NGFβ。每升表达菌可以获得 1.8~2.0 mg NGFβ。鸡胚背根神经节突起生长实验和PC12细胞培养生长刺激BrdU掺入实验表明原核表达的 NGFβ是具有生物活性的。它的生物活性按生物制品鉴定章程判断为1×105 BU/g。结论 在大肠杆菌中可以表达出有活性的NGFβ蛋白。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原发性和继发性肾小球疾病(GD)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3(IL-1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含量变化、二者的相关性及免疫抑制剂对其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检测GD患者及对照者血清IL-13和VEGF的含量。结果GD患者血清IL-13和VEGF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二者呈显著正相关(r=0.540,P<0.01)。未服用免疫抑制剂患者血清IL-13、VEG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而服用者与对照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IL-13和VEGF共同参与GD的发病机制,且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免疫抑制剂可降低血清IL-13和VEGF的含量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采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探讨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水平与便秘的因果关系。方法 基于全基因关联研究(GWAS)汇总数据进行分析。白细胞介素与便秘数据均来自欧洲人群。其中IL作为暴露变量,来自两个GWAS汇总数据:(1)从人类血浆蛋白质组的遗传图谱中获得,包含3 301例样本;(2)来自一项关于90种循环蛋白的GWAS数据,包含30 931例样本。便秘作为结局变量纳入两个GWAS汇总数据:(1)来自芬恩数据库(Finngene),共包含26 919例病例和282 235例对照;(2)来自英国生物银行(UKBiobank),共包含3 328例病例和459 682例对照。将与暴露变量强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作为工具变量,以逆方差加权法(IVW)作为主要分析方法,MR-egger回归和加权中位数法作为IVW结果的补充证据,同时进行水平多效性和异质性的检验保证结果的稳定性。结果 在两个不同的结局变量GWAS数据中,IVW分析结果均表明IL-17受体C水平的降低与便秘风险增加有关,OR值分别为0.956(95%CI:0.916~0.997,P=0.036‖Finngene)和...  相似文献   

17.
人脐血CD_3AK细胞生物活性及抗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应用抗CD3单克隆抗体(CD3McAb)和重组人白细胞介素- 2(rhIL- 2)共同诱导人脐血单个核细胞以制备CD3AK细胞,动态观察其体外增殖能力、杀伤活性、免疫表型变化及分泌细胞因子水平。方法 用台盼蓝活细胞计数计算细胞扩增倍数,MTT法测定细胞杀伤活性,间接免疫荧光法分析细胞免疫表型,ELISA双抗夹心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干扰素 -γ(IFN- γ)、白细胞介素 -6(IL- 6)的水平。结果 脐血CD3AK细胞在第2周增殖能力最强,增殖倍数为78.56;培养至第12天的脐血CD3AK细胞杀伤活性最高,并对多种靶细胞的杀伤作用显著;表型分析脐血CD3AK细胞属异质性细胞群,培养第7、14 天,群体中 CD3+、CD8+、CD25+、CD38+、CD16+及 CD56+ 细胞较培养前显著增加(P<0.01); CD3 AK细胞培养至第 3 天的上清中 TNF -α、IFN -γ、IL -6 水平明显升高。结论 脐血CD3AK细胞是一种具有广谱杀瘤活力且增殖活性强的免疫细胞。本研究为脐血 CD3 AK细胞的免疫治疗提供了实验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安非他明(AM)对细菌脂多糖(LPS)刺激后小鼠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 IL-10)释放的影响以及多巴胺D3受体在此过程中参与的调控作用.方法 实验Ⅰ:采用多巴胺D3受体基因敲除小鼠(D3RKO)以及具有相似遗传背景的野生型小鼠(C57BL/6J),腹腔注射AM(5 mg/kg)10 min后再注射LPS(150 μg/kg)刺激,在LPS给药后不同时间点(0、30、60、90、120、240 min)心脏穿刺抽血进行IL-10测试,观察上述不同时间点D3RKO和C57BL/6J小鼠IL-10的分泌情况.实验Ⅱ:在实验Ⅰ所确定的小鼠IL-10分泌最高时间点,观察不同剂量AM (0、2、5、10 mg/kg) 对D3RKO和C57BL/6J小鼠IL-10分泌的影响.结果 实验Ⅰ:AM 5 mg/kg在LPS注射后可以引起D3RKO和C57BL/6J小鼠IL-10分泌增多,其中60 min达最大值,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Ⅱ:C57BL/6J小鼠以AM 5 mg/kg作用后IL-10增多最为显著,D3RKO小鼠以AM 2 mg/kg作用后IL-10升高最为显著,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二者之间亦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 AM对小鼠免疫功能的抑制可能是通过增加IL-10分泌而起作用;小剂量AM即可引起D3RKO小鼠血中IL-10升高,提示多巴胺D3受体可能参与了AM对小鼠免疫功能抑制作用的调控.  相似文献   

19.
白细胞介素-12对哮喘患者Th细胞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白细胞介素 12 (IL 12 )对哮喘患者辅助性T淋巴细胞 (Th)的分化和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 ,探讨IL 12对哮喘治疗的机制及应用。方法 从哮喘患者外周血分离出单核细胞和CD4 + T(Th)细胞 ,单核细胞被尘螨变应原刺激活化后同CD4 + T细胞分别与 1μg·L-1和 5 μg·L-1IL 12共培养 ,对照组不加IL 12。 72h后收集培养上清 ,ELISA法检测IL 4、IL 5和IFN γ的生成量。培养细胞用荧光标记的单克隆抗体染色 ,流式细胞仪 (FCM)检测细胞内特异性细胞因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实验组IL 4、IL 5的产生量明显减少 ,IFN γ的产生量显著增加 (P <0 .0 1) ,而且这种变化趋势在 1μg·L-1、5 μg·L-1IL 12间也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5 )。实验组Th1/Th2向Th1方向漂移 ,Th1/Th2增加 (P<0 .0 1)。结论 IL 12可调节Th的分化方向及不同类型细胞因子的分泌 ,并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呈量效依赖性。提示IL 12可作为一种新的哮喘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诱生白细胞介素2(IL-2)及用ConA 激活的小鼠脾细胞检测IL-2活性过程中的几个实验条件进行了摸索,发现1×10~6 PBMC/ml 经10ug ConA/ml 刺激48h 为诱生IL-2的最佳条件,检测IL-2活性的最佳条件是:2.5×10~4每孔检测细胞/0.1ml/与等量样品共同培养24h.作者认为,小鼠脾细胞经10ug ConA/ml 剌激48h 后.大部分转化为淋巴母细胞,适用于IL-2活性的检测,并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和重复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