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客车车身骨架的模态分析对于减少整车振动,提高舒适性具有重要意义。利用Catia软件对某型客车车身骨架进行三维建模,采用Workbench软件建立车身骨架有限元模型,对骨架进行自由模态分析,得到车身骨架的固有频率和振型,进而评价该车身骨架的振动特性,并针对车身骨架出现的问题进行改进设计。  相似文献   

2.
沥青混合料骨架形成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沥青混合料的结构对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其中骨架密实型与骨架空隙型有很好的高温稳定性 ,悬浮密实型与骨架密实型不透水 ,抗渗性能较好 ,因而耐久性好。一般情况下都希望得到骨架密实型的结构 ,本篇文章研究了骨架的受力规律 ,提出了骨架的形成条件  相似文献   

3.
通过借鉴骨架结构具有继承性的思想对粗集料进行分级组合CBR室内试验,以所得到的粗集料CBR作为评价指标,CBR值越大,骨架越强,得到AC-13粗集料颗粒组成的最优骨架及整个粗集料为最优骨架的比例组成并确定最强骨架级配范围,并与捣实密度试验的骨架结构进行比较分析,为骨架密实型沥青混合料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宣立华 《路基工程》2019,(1):131-134
为了合理评价方格骨架防护结构对路基土质边坡浅层稳定性的影响,建立方格骨架防护下路基土质边坡浅层稳定安全系数方程,分析路基边坡方格骨架防护结构与骨架框格内土体之间的相互挤压摩擦及挡土作用。结果表明:设计中常用方格骨架防护型式可有效防止经雨水软化后的路基土质边坡浅层失稳破坏,安全系数Fs增幅达39%以上;减小方格骨架净距或增加骨架厚度,较加宽骨架宽度更能显著提高路基土质边坡浅层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简要介绍一款全承载式LNG燃气双层城市客车的骨架技术特点及其结构设计,包括通过CAE对骨架结构进行分析调整,列举主要的骨架结构优化和骨架设计的创新点。  相似文献   

6.
文章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电动车车身骨架及其载荷进行了适当简化,建立了某电动车车身骨架结构的有限元模型.通过对车身骨架在弯曲、扭转、紧急制动和紧急转弯4种工况,施加相应的边界条件和载荷条件下,进行了静态响应分析,并且计算出车身骨架在自由状态下的前7阶模态特性.指出了车身骨架结构中的薄弱部位,为电动车车身骨架进行结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介绍某微型电动车非承载式车身骨架的研制过程,包括应用拓扑优化方法确定骨架结构的空间布置,以及应用普通机械优化方法确定合理的梁截面尺寸.进行了非承载式骨架车身悬置的设计和分析,并通过对包括该骨架式车身的整车进行碰撞仿真分析,改进了车身骨架结构.  相似文献   

8.
针对某轿车原前排座椅靠背冲压钢板骨架.提出采用镁合金挤压管材和冲压板件相结合的新型半封闭镁合金靠背骨架结构予以替代.该结构与双向调角器构成封闭的靠背骨架,可达到48.8%的减重比.对该新型镁合金靠背骨架进行了极限载荷仿真分析,并进行了新、旧型靠背骨架的成本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新型靠背骨架强度满足要求,且工艺过程简单.模具成本较低.  相似文献   

9.
车身骨架强度对车辆设计可靠性及巡航安全性具有重要影响,文章利用HyperMesh软件对某纯电动商用车车身骨架进行强度特性数值分析,基于壳单元及部件连接状态建立车身骨架有限元模型,并计算得到商用车车身骨架弯曲、扭转、制动、转弯工况下骨架应力分布,进而判定骨架是否存在局部应力集中、是否满足结构疲劳限值。根据计算结果对模型进行优化,再次计算结果表明,骨架结构强度在材料的屈服极限内,且整体应力余量较大,满足性能要求,数值研究为车型设计与优化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车身骨架是客车车身的基础,其磨损程度决定了车身的修理价值。维修时应首先确认骨架重点部位有几处损伤及其损伤程度,是否能通过修理恢复骨架的结构性能,其次应节约成本。骨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刘瑛  刘国民 《中南公路工程》2012,(1):120-122,127
首先综述了公交优先仿真技术的发展状况。然后,基于对实际公交优先管理系统的解析,将公交优先仿真模型划分为交通管理系统背景模型、公交优先设施模型、公交线网模型、公交车特性行为模型、信息采集模型、通信系统模型、公交优先策略模型、公交优先信号模型等。由此进一步给出了仿真系统概念设计方案。该方案将仿真系统分解为路网交通状态模拟、信息采集、通信、公交调度中心、信号控制中心及本地控制机等模块,并定义了各模块的主要功能和相互间的信息交换内容。  相似文献   

12.
介绍CAN总线技术在中通客车上的应用状况,探讨中通传统客车及新能源客车的总线数据采集和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3.
分析我国公交的发展,指出在我国发展公交的道路上缺乏对公交通行能力这一重要指标的思考,提出研究公交通行能力来解决我国公交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并建立公交(包括公交车辆和公交乘客)通行能力模型。然后以北京中关村大街的公交专用道为实例,从公交通行能力方面分析该段道路公交车拥堵、混乱产生的原因,然后根据实际情况提出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一种新型汽车车身低端通讯总线LIN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LIN总线是一种新型低成本汽车车身网络低端通讯总线。介绍了LIN总线的基本特点和协议的主要内容。指出,LIN总线使用串行通讯协议,可以有效地支持汽车上分布式机械电子节点的控制,LIN总线的通讯是由报帧的格式形成和控制的。并给出了LIN总线在车身电子控制中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针对常规公交停靠站的不足,提出双港湾式公交停靠站。该形式停靠站能够充分利用道路资源,利用横向拉伸缩短站台长度,规范公交车辆在停靠站有序停靠,从而提高站台利用率和减少乘客站内和站间的换乘距离。通过停靠站通行能力和乘客换乘距离两个方面与常规站台进行对比,指出了双港湾式公交停靠站的适用条件,并对停靠站的服务能力进行估算。该形式公交停靠站适用于公交线路较多的城市主干道,可以通过公交车辆进行分类停靠,提高公交停靠站的通行能力,并能缩短乘客换乘距离。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汽车碰撞有限元法和接触碰撞系统,模拟了大客车与大客车侧面碰撞,并从骨架结构变形、乘员生存空间、碰撞能量、碰撞速度和加速度方面详细分析了撞击和被撞大客车车身骨架碰撞安全性,提出了提高大客车车身骨架耐撞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客车密封性是影响客车舒适性的重要指标,对指导客车车身设计有着重要的意义。这里介绍了客车密封性测试的几种典型方法及特点,阐述了针对不同用途的客车应采用适宜的客车密封性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18.
Engineering bus design requires testing of bus structures prototypes in order to guarantee a certain level of strength and an appropriate static and dynamic behavior of the bus superstructure when exposed to road loads. However, experimental testing of real bus structures is very expensive as it requires expensive resources and space. If testing is done on a scale bus model the previous required expenses are considerably reduced. Therefore, a novel methodology based on dimensional analysis applied to bus structure prediction to evaluate the bus structure static and dynamic performance is proposed. The static performance is evaluated attending to torsion stiffness and the dynamic in terms of the natural vibration frequencies and rollover threshold. A scale bus has been manufactured and dimensionless parameters have been defined in order to project the results obtained in the scale bus model to a larger model. Validation of the proposed methodology has been carried out under experimental and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相似文献   

19.
公交专用道是公交优先的重要环节。在我国,单线公交专用道并不能从实质上解决公交优先的问题。为能更好地发挥公交专用道作用,提出了在大城市或特大型城市设置双线公交专用道,以及双线公交专用道的设置条件,并对双线公交专用道和单线公交专用道的效益进行对比,运用模型计算后得出了优选方案。  相似文献   

20.
深入解析公交信息对居民公交出行意愿的影响机理,是合理规划城市公交出行信息环境的理论基础,对于城市交通管理以及交通拥堵的缓解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在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3个基本变量的基础上加入公交信息、出行经验、个人属性等变量,对计划行为理论加以改进,利用改进的计划行为理论建立公交信息条件下的公交出行意愿模型。以南京市居民为调查研究对象,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调查数据进行验证分析,确定了各变量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它们对公交出行意愿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公交信息对公交出行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等变量有直接显著影响,且为正向关系,影响系数分别为0.533、0.451和0.576;公交信息会对公交出行意愿产生间接影响,影响总效应为0.92,说明高质量的公交信息可以提升公交吸引力,增强居民的公交出行意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