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汽车零部件循环取货物流模式的分析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汽车零部件入厂物流的现状和循环取货(Milk-run)模式的特点,总结了国内汽车零部件物流Milk-run运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第三方物流的汽车零部件物流Milk-run模式,并设计了实施该模式的3个阶段运作流程.  相似文献   

2.
作者结合从事汽车主机厂零部件入厂物流规划工作的经验。对比研究德国大众与日本丰田这两大全球领先汽车企业的零部件入厂物流模式。以期待两家公司的经验对中国汽车行业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零部件企业的物流系统如何应对主机厂日渐提升的产能,以及复杂多样的产品要求,是在汽车零部件厂商面前的严肃问题。随着物联网的迅速发展,RFID技术的成熟为供应链上数据采集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越来越多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将RFID技术应用到物流和供应链领域。譬如,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蒂森克虏伯公司就采用了基于RFID技术的汽车零部件追踪整体解决方案,包含数据自动采集、物品追踪和物品管理三个方面。本文以E公司为案例,探讨RFID技术在汽车零部件企业物流系统  相似文献   

4.
加入WTO后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的发展战略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汽车整车厂商与零部件帮商的相互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整车厂和零部件厂相互独立的趋势和整车厂全球采购体系的形成;国际零部件厂商之间竞争格局的建立及竞争的加剧以及零部件厂商之间的横向并购。因此,为了迎接加入WTO和汽车零部件产业本身所发生的深刻变化的双重挑战,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未来发展战略应定位在成为世界性或者区域性的零部件制造基地。  相似文献   

5.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资本势必向着低成本国家和地区流动。作为汽车制造成本中重要的一个环节,零部件采购也遵循着成本最低化的原则。在全球各大汽车整车和零部件厂商纷纷把亚太采购中心移师中国的时候,MG Rover也不失时机地把亚太采购中心设到了上海。在中国汽车零部件采购贸易洽谈会召开的前夕,本刊对MG置障碍Rover国际资源采购亚太区经理杨诗杰(Gemma Stuart Young)女士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6.
最近有日本媒体报道,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日本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在中国生产的积极性呈现跃跃欲试的热情,甚至出现一股空前高涨的汽车零部件投资潮流。迄今丰田汽车公司与本田汽车公司正在不断扩大在华的生产规模,因此也带动了一大批配套零部件厂商向中国直接投资进行当地化生产。不仅如此,甚至在日本本土也已经看到采购在  相似文献   

7.
现代汽车工业产业组织结构随着积木模式的提出,整个汽车工业的创新中心转到零部件上.为保证汽车行业的整车产品与世界其他竞争者在产品成本、物流成本等各个竞争领域具有比较明显优势,汽车厂商对零部件企业提出新要求,如向专业化深度发展,进一步提高模块化技术,提高系统集成化水平,发展专业产品核心技术,实行零部件产品超前开发,参与汽车厂商汽车产品的共生设计等等.  相似文献   

8.
试论作业成本法在汽车零部件入厂物流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结合企业实践阐述了作业成本法在零部件入厂物流中的应用,为汽车行业零部件入厂物流普遍存在的效率低下、库存偏高的情况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帮助。1资源动因分析资源动因是指资源被消耗的方式和原因,它表现了资源消耗量与作业之间的关系。结合ABC法在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零  相似文献   

9.
中外专家上海会诊中国汽车物流难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帮助汽车生产企业降低物流采购成本,优化物流管理,提高绩效,解决物流和供应链所面临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探讨提高汽车物流和供应链管理水平的方法与途径,为汽车整车和零部件生产企业以及物流企业搭建交流平台,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汽车物流分会与英国<汽车物流>杂志于4月20~22日在上海联合举办了"2009中国国际汽车物流高层研讨会".会上,中外汽车企业与物流专家对中国汽车物流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正对于通用、福特、东风日产这样的大型整车企业来说,要降低采购成本,它们纷纷引入了JIT和零库存模式,将成本从供应链的末端向上游转移到上级供应商,其实质是将库存转嫁给了上游供应商,牺牲供应商的利益以减少汽车制造厂的总成本。因此,很多汽车零部件厂商掉入了"成本苦海",可谓是"苦不堪言",而循环取货这一物流模式将成为汽车零部件厂商降本增效的"救星",使企业重新获得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1.
张伟  梁坚 《汽车与配件》2011,(42):38-39
随着国内汽车消费市场的迅速扩大及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快速增长,中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在国际汽车厂商的全球采购平台上已经占据越来越重要位置.同时,近年随着专业化分工的深化,整车制造企业逐渐将大部分子系统(如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悬架系统及发动机曲轴振动系统等)的开发交由配套的零部件供应商完成.目前,国内合资汽车生产厂正在从单纯的组装厂向具有一定研发能力的汽车企业过渡;一些关键子系统(总成)的匹配设计及零部件的生产也开始在国内进行.  相似文献   

12.
在当下国内,由于汽车价格的不断下降,迫使汽车整车厂商不断压低零部件的采购价格,处于产业链下游的汽车零部件厂商在降低成本方面的压力不断加大,而多品种小批量下的汽车零部件订单模式促使零部件厂商不得不变更生产组织模式,以减少生产成本及库存成本。于是,很多汽车零部件厂商开始研究和尝试一种新的生产技术——单元式生产,以此来缓解多品种小批量模式下的产品准时交付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最近,丰田发布了“TOYOTA绿色采购指导方针”。该方针要求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在环境方面采取更积极的措施.其对象包括采购的汽车零部件、器材设备、工程物流等项目的生产、运输过程都要达到保护环境的标准,譬如排放、可回收再循环等.旨在对社会及地球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的指标。建设节约型社会.完善一个可再生、可循环的经济体系.保持可持续发展。是我国政府在建设现代化社会的一贯主张。然而.这些主张真正落实到企业的运行理念和实际贯彻中.还有着很大的差距。更谈不上要求为其配套和被采购单位按“绿色采购指导方针”去执行。  相似文献   

14.
作为全球整车制造企业一种重要的经营策略,汽车零部件全球采购已经成为其充分利用全球资源,迅速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目前全球跨国汽车公司均已按全球化采购方式采购汽车零部件。在我国.随着汽车市场对外开放进步加大,汽车零部件全球化采购的理念已逐步被我国汽车行业所熟悉,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将要面对零部件全球采购所带来的重大决择。  相似文献   

15.
《汽车与配件》2009,(23):9-9
现代汽车近日计划加大在印度的汽车零部件采购量,以供应集团在全球各地的生产机构。现代汽车高级副总裁Young-Kil Chun表示,印度能够成为一个零部件产业的全球生产与采购中心。现代汽车将增加从印度的零部件采购量。但他并未透露采购计划的更多详情。另外,Young-Kil Chun指出,如果印度想成为一个零部件采购的基地,  相似文献   

16.
全球采购对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宋晓冰 《上海汽车》2004,(10):10-12
随着汽车技术的飞速发展 ,汽车零部件采购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全球采购正成为一种国际化发展的潮流 ,这也是目前汽车零部件企业普遍关注的问题。文章分析了全球采购成为当今世界汽车工业发展方向的必然性 ,就全球采购对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发展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就在海外汽车巨头忙着在中国的汽车厂增资、扩建、引进新产品的同时,其目光也投向了国内众多的汽车零部件厂家。作为影响整车价格的关键因素,如何降低零部件采购成本是各大汽车公司必须考虑的问题。中国已成为各公司零部件采购的心仪之地。据报道,今年通用、福特等世界汽车巨头给中国的零部件采购订单将达50亿美元,未来五年,这一数字更将上升到年均65亿美元。  相似文献   

18.
汪洁 《上海汽车》2008,(5):40-42
1汽车物流的概念 汽车物流是集现代运输、仓储、保管、搬运、包装、流通及物流信息于一体的综合性管理,是沟通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厂商、批发商、零件供应商、物流公司及最终用户的桥梁,是实现商品从生产到消费各个流通环节的有机结合.对汽车企业来说,汽车物流包括生产计划和预测计划制订、采购订单发放及跟踪、物料清单和系统主数据维护、供应商管理、运输管理、零件的接收、发放、存储及在制品的管理和在线物料管理、整车的发运等过程.有数据显示,欧美汽车制造企业的物流成本占销售额的比例是8%左右,日本汽车厂商可以达到5%,而我国汽车生产企业的物流成本普遍在15%以上.可见,中国汽车生产商从物流环节降低成本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9.
今天的汽车厂商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加强快速应变的能力并适应全球采购的模式。例如:供应给北美装配厂的零部件必须同位于欧洲以及南美的兄弟厂商的零部件保持协调一致,而对于一些在全球上市的车型,欧洲的零部件制造厂商和亚洲的工装供应商又需要共享北美零部件应商的设计。在这个过程中,信息管理曾经被认定为产品开发周期中的支持角色,而今,它已经成为了至关重要的业务驱动力。  相似文献   

20.
《中华汽摩配》2005,(10):34-35
汽车厂商在中国采购的意向渐浓,能否抓住这一机遇还需要本土企业在流程和质量控制、物流和供应链支持、IT和研发能力等方面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