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重庆车辆检测研究院(国家客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汽车车内空气质量检测试验室,是通过CNAS认可的专业试验室,主要开展客车、校车以及乘用车的车内空气质量检测,还可以按照企业标准及试验方法进行相关检测工作。试验室拥有从美国安捷伦公司进口的7890A-5975E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SY-8100高效液相色谱仪、紫外  相似文献   

2.
正重庆车辆检测研究院排放节能试验研究部的VOC环境舱于2018年9月在位于高新区金凤电子信息产业园的新基地建成并成功投入使用。新VOC环境舱长16米,高5. 5米,宽5米,不仅可以进行常温条件下的车内空气质量检测,还可以实现模拟光照条件下车内空气质量的检测,可满足HJ/T 400-2007《车内挥发性有机物和醛酮类物  相似文献   

3.
文章综述了我国车内空气质量标准现状,包括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两个方面:行业标准为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J/T 400-2007《车内挥发性有机物和醛酮类物质采样测定方法》和认证认可行业标准《汽车乘员舱内挥发性有机物和醛酮类物质动态采样测定方法》(征求意见稿);国家标准为国家推荐性标准GB/T 27630-2011《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和国家强制性标准GB 18352.6-2016《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在分析了各个标准中关于车内空气质量的技术内容后,文章得出结论:未来我国对车内空气质量的标准要求将逐步加严,政府管控力度将逐步加大,汽车企业需未雨绸缪,做好技术储备,不断提高汽车产品车内空气质量水平以满足国家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4.
内饰件和内饰材料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车内空气污染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于2004年组织有关科研机构将“车内空气污染物浓度限值及测量方法”列入国家环保标准的制/修订工作计划,其中《车内空气挥发性有机物浓度要求》已经于2009年11月18日公开征求意见。作为整车车内挥发性有机物的主要来源,汽车内饰件和车内装饰用非金属材料的挥发性有机物逸散水平对整车车内空气质量起决定性的作用。介绍了汽车内饰件和车内装饰用非金属材料挥发性有机物的检测方法。考虑到整车、内饰件和材料检测方法的一致性,以及检测技术的可行性及其经济性,提出以采样袋方法测试汽车内饰件(含总成)和车内装饰用非金属材料的挥发性有机物含量。  相似文献   

5.
主要介绍汽车所处环境对车内VOC(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影响,对车辆在不同静止时间、不同光照条件下车内VOC的不同进行对比研究,探索汽车所处环境对车内VOC的影响,从而更科学、客观地评价车内空气质量,对车内空气质量问题给出应对策略。对日常人们使用汽车的状态进行模拟,进行车内VOC数据测试,对比分析模拟测试方法与国标测试方法的差异,规范人们对车内VOC的正确认识,为提高车内空气质量研究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6.
王文 《汽车维修》2004,(8):59-59
近来,车内空气质量问题逐渐成为媒体和广大车友关注的焦点,有关车内空气质量的各种说法也纷至沓来,令广大车主心存顾忌。日前,有关部门对北京市部分车辆的车内空气质量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显示,绝大部分新车的车内空气质量都不合格。此外,检测结果还证实,一直受人们高度关注的甲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汽车车内空气质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为满足GB/T276300-2011《乘用车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对车内VOC限值的要求以及上汽降低整车挥发性有机物(VOC)的要求,本文以车内座椅聚氨酯发泡为研究对象,采用DOE全因子实验设计法和Minitab软件对座椅发泡工序进行了工艺优化,得到发泡聚氨酯座椅TVOC值与关键因子之间的回归方程和发泡工序优化的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8.
2004年环保总局将车内空气污染物限制与测量方法,列入国家空气质量标准计划,参加开题,2007年发布了车内挥发性有机物制定方法,2008年3月1日正式实施。方法标准的实施为备有关部门开展车内空气污染检测,了解车内空气污染浓度水平,  相似文献   

9.
新闻     
<正>Tü菜茵发布乘用车《车内空气质量自皮书》近年来,随着国内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乘用车普及率提高,车内空气质量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2014年,TüV莱茵与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开展了车内空气质量专项调查,并发布了《车内空气质量白皮书》。通过开展这一调查,TüV莱茵希望提高公众和制造商对车内空气质量的关注度.推动行业提升车内空气质量的标准要求。作为第三方检测检验和  相似文献   

10.
探究了车内空气质量测试方法标准HJ/T 400-2007《车内挥发性有机物及醛酮类物质测样测定方法》中不同准备阶段时间和封闭阶段时间对车内空气质量测试结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准备时间从6 h增加到32 h,车内空气质量中各VOC物质浓度总体呈现降低趋势,甲醛、苯、乙苯和苯乙烯的初始浓度低,随准备时间的延长迅速达到平衡状态,封闭时间从16 h延长到32 h,苯乙烯、乙苯及苯的浓度变化不大,甲苯、二甲苯、甲醛、乙醛及TVOC的浓度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长途旅游、公交客车车厢内空气质量较差,有损乘客身体健康的现状提出了创新的解决方案;该方案通过多重空气净化和任意比例引进新风,有效提高了客车内部的空气质量、乘坐舒适性,而且节约能源。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影响车内空气品质的因素,开发一种车内空气品质的综合调节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13.
利用数模建模软件和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某专用校车模型,根据专用校车相关标准对其顶部结构强度进行模拟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该校车顶部结构强度满足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4.
分析专用小学生校车与非专用小学生校车共存带来的问题,介绍我国与美国专用小学生校车标准的差异,重点分析目前国内专用小学生校车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相似文献   

15.
气压ABS系统流量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发了气压ABS电磁阀测试系统,建立了气室充、放气过程压力变化的微分方程,结合两者研究了气压ABS系统的流量特性,获得了某中型客车ABS系统在不同情况下的流量系数。讨论了ABS电磁阀的结构参数和动作频率对整个系统流量特性的影响,并得到了几种典型动作频率下的流量系数。建立的气室压力模型和所求得的流量系数为气压ABS控制逻辑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Ventilation system in a bus is employed to provide good indoor air quality and thermal comfort for passengers. Poor ventilation system will increase the concentration level of air contaminants which could affect the passenger’s health. The presence mixing ventilation system used in many buses is not efficient in removing the air contaminants from the passenger compartments. This article presents a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using different ventilation setups on the concentration level of gases and particulate matters inside a passenger compartment of a university’s shuttle bus. The goal is to find a suitable layout of the air supply diffusers and air return grilles that would lower the concentration level of contaminants inside the passenger compartment. Field measurements were carried out to quantify the concentration of gases (carbon monoxide, carbon dioxide and formaldehyde) and particulate matters (PM1, PM2.5 and PM10). The measurements were done at the front section of the bus compartment, close to the front door. The data were acquired in the morning, afternoon and evening hours during a clear and sunny day. The bus travelled along an in-campus road with no passengers. A simplified three-dimensional model of the bus compartment was developed using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software. Flow analyses were carried out to predict distribution of gases and particulate matters concentration. The concentrations of carbon dioxide, carbon monoxide, formaldehyde and particulate matters obtained from the field measurements were used as boundary conditions and for validating the computational model. A parametric study was carried out to identify a suitable layout of air supply diffusers and air return grilles that would lower the concentration level of the air contaminants. Two types of ventilation systems were considered namely a displacement ventilation and an underfloor air distribu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underfloor air distribution system is more effective in reducing the concentration level of gases and particulate matters inside the passenger compartment compared to the displacement ventilation system.  相似文献   

17.
针对车内空气质量不佳的现状,结合国内外相关法规政策及措施,分析了影响客车内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提出了由国家引导、行业主导、社会全员参与的理念,采取了空气质量检测标准制定、将环保性作为正向开发的关键指标等手段,最终达到了改善车内空气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近年来校车安全事故的基础上,依据校车的安全技术条件,简要地介绍校车的制动系统。  相似文献   

19.
在美国,校车是孩子们上下学、参加课外活动的首选交通工具。介绍了美国的校车安全立法情况,主要涉及校车的类型与安全技术标准、校车的安全标志与装置、校车的营运管理、校车的通行规则等4方面的内容。科学、完备的立法使美国建立起了完善的校车安全管理制度,保障了校车运行的极高安全性。为我国的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司康 《客车技术》2012,(5):9-11,15
分析了校车市场的走向及出口市场的动态,预示了校车和出口将双保后市客车市场低速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