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采用地下风机房能有效解决长大隧道运营通风及防灾救援难题,同时便于管理,但地下风机房为了通风及设备安装方便,需要开挖较多的联络道,同时会不可避免的出现较多的交叉口。交叉口位置受力复杂,如果施工处治不当会出现塌方等事故。本文以米仓山隧道为背景,采用Midas GTS软件对地下风机房开挖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了风机房及交叉口施工过程中围岩应力及位移的变化情况,可为后续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前针对高速公路隧道地下风机房的研究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以某深埋特长隧道为例,介绍了该类型地下风机房的通风空调设计技术,以期给类似条件下的地下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纵向式通风井送排式通风是当前和未来特长隧道的主流通风模式。通过对地下风机房隧道群结构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地下风机房受力及变形的分析,得出了如下结论:在Ⅲ级围岩的条件下,端头墙交界处受力不利,应加强结构设计;端头墙对拱部、边墙部5m范围内有一定的约束支撑作用;地下风机房的总体位移值较小。以上结论为地下风机房的结构设计提供了一定程度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特长隧道的运营通风问题已成为制约特长公路隧道设计和建设的控制性技术之一.对浙江省4座高速公路特长隧道的营运通风土建结构的设计做了介绍,包括总体设计、地下风机房、联络风道、运输通道、逃生通道、竖井、风塔的结构.并根据建成隧道的运营情况,提出进一步改进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通风系统是维持特长公路隧道正常运营所必需的,包括机电系统及土建结构两大部分,其中土建结构包括通风斜井或竖井、地下风机房、联络风道、送排风口、运输通道、逃生通道等。以河北张涿高速公路分水岭隧道为背景,介绍了通风系统土建结构的设计原则和关键因素,并提出了采用分布式的送排风口布置方式来避免大送排风量所带来的送排风口结构处理问题以及采用并联式的排烟口布置方式以缩短相邻隧道火灾时的排烟路径长度。  相似文献   

6.
《公路》2017,(8)
隧道通风问题是长大隧道建设和运营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在实际工程中,长大隧道通常采用地下风机房作为辅助通风巷道。以山西省和榆高速公路云山隧道为背景,利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地下风机房在不同工况下斜井进入主洞的施工过程,分析研究不同工况下主洞与斜井交叉部位的围岩位移场和应力场的变化,揭示了不同工况下隧道洞周围岩的位移和应力变化规律,提出了采用台阶法开挖隧道的根据,指出了斜井两侧的主洞采用两个工作面同时开挖与分别开挖对交叉部位的围岩位移和应力的影响,为优化施工工法提供了依据,可为类似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煤系地层条件下特长高瓦斯隧道的施工通风问题,以贵州桐梓隧道为依托,合理划分隧道通风工区,并计算了隧道施工最大需风量和风阻,根据计算结果及施工组织优化确定了通风方式和通风设备,即采用移动风机位置和局部增加射流风机的方法来保证通风良好的效果,优化后的施工通风方式和设备既能保证特长高瓦斯隧道安全施工通风需求,又能节约施工通风成本,较好地解决了特长高瓦斯公路隧道的施工通风问题,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8.
长大隧道施工风仓式通风方式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隧道施工通风是影响长大隧道快速掘进的重要因素.对长洪岭隧道现有斜井通风方案进行优化分析,提出风仓式通风.对不同工况下风仓内部流场进行三维数值模拟,通过计算分析,确定风仓及轴流风机布置的最佳形式,其有利于提高轴流风机效率,改善隧道内施工环境,分析结果可供其他长大隧道斜井通风参考.  相似文献   

9.
内昆铁路青山隧道施工中遇到了多工作面施工、瓦斯涌出和揭煤等不同的施工难题,对施工通风提出了新的要求。青山隧道的施工通风将射流通风技术应用于施工通风中形成了射流通风新模式,有效地解决了隧道5个工作面同时施工、无轨运输等条件下的快速掘进问题,较传统的巷道式通风显示出了很大优势。  相似文献   

10.
高效节能的施工通风方案既能保证高瓦斯隧道的安全施工,又能达到节省投资的目的。通过对三联隧道高瓦斯工区施工通风中自然风利用、通风方式比选、通风布置等方面的研究,利用自然风和射流巷道式通风方式解决了高瓦斯工区的施工通风问题,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包家山隧道3#斜井工区施工通风方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穆千祥  曹支才  肖元平 《隧道建设》2010,30(3):336-338,343
针对包家山特长公路隧道3#斜井工区钻爆法开挖、斜井有轨提升、正洞无轨运输、多作业面同时施工的特点,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具体的施工通风方案。现场应用测试证明,通风效果良好,通风方式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12.
陈海锋 《隧道建设》2017,37(2):230-235
为解决地下水封洞库群大断面施工通风问题,通过增设通风竖井的方案,并采用三维数值模拟方法,对主洞内CO分布规律、风仓内风机布置位置对风机效率的影响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1)掌子面爆破后通风30 min,掌子面附近区域CO质量分数均小于24×10~(-6),满足规范要求;2)风仓内风机组2行排列形式的风机效率明显高于风机组1行排列形式,且风机组间距为2 m时风机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13.
公路特长隧道施工的通风是隧道施工中的一大技术难题。根据南方地区雨季较多,全年湿度较大,洞内和洞外温度相差不大,洞内空气流动相对困难的环境条件,从工程施工通风设备的实际出发,通过几种方案的比较,本着“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原则进行通风方案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4.
特长公路隧道平导通风方案研究及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国森  胡斌 《公路交通科技》2011,28(4):84-90,95
为了给特长单洞双向公路隧道提供经济合理的通风方案和设计参数,结合四川绵茂公路篮家岩隧道通风设计实际工程,综合考虑篮家岩隧道的工程地质条件、环境保护等制约因素的影响,选择了有利于救援和隧道修建的半横向平导通风方案.在平导通风方案中,根据隧道纵坡线形,计算分析后确定风压中性点,合理组织风流,并为特长单洞双向公路隧道提供了可...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空气水分冷凝现象对隧道通风热压的影响,采用现场实测的某地下通风隧道空气参数以及文献中某隧道自然通风的测试数据,对选用的有限差分法隧道通风传热传质过程及热压计算数学模型进行了验证;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分析了不同隧道入口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及通风速度条件下,隧道内空气冷凝现象、沿程空气温度以及热压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冷凝会增大空气与壁面的传热量,使隧道内的空气降温速度减慢,导致通风热压变小,并且该影响会随入口空气温度与相对湿度的升高而增强,随风速提高而减弱;当未发生冷凝时,隧道沿程空气温度分布及热压几乎不受空气湿度的影响。以一个全纵向通风的地下隧道为例,在4~8月,隧道会出现较大范围的冷凝现象,考虑冷凝计算所得热压比不考虑冷凝时低30%,对应的自然风风速平均偏差为0.5 m·s-1;在其余月份,不考虑空气冷凝计算所得通风热压与考虑冷凝时相同。因此计算湿热季节通风热压或对应的自然风风速时,应考虑冷凝的影响;其余季节可按不考虑冷凝的方法简化计算隧道热压。  相似文献   

16.
隧道长距离独头施工通风设备选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振川  苟红松 《隧道建设》2014,34(5):408-412
良好的施工通风是长大隧道工程安全施工的前提,也是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的保障。以长大隧道独头施工通风方案节能环保理念为基点,通过对通风管的性能参数分析,得出施工通风风管选型对通风能耗及风机选型的影响,进而揭示出施工通风设备选型及运行过程中的经济成本问题。分析结论表明:1)选择优质的通风管,避免对国外风机的盲目推崇,是当前施工通风中应值得重视的问题;2)与国内大型风机、风管生产企业联合,生产优质的国产隧道施工通风专用设备,使隧道施工综合技术、经济指标更为合理,是实现节能、环保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林志  刘旺  陈川  蒋树屏 《隧道建设》2020,40(Z1):1-8
为评估《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实施情况,系统梳理了近14年来我国交通隧道在工程勘察、结构设计、施工技术与装备、通风与照明、运营养护和环保建设等方面取得的主要技术进步与创新。对未来隧道行业的技术发展作出展望,提出复杂条件超长隧道、跨海隧道修建技术、城市地下道路网建设与运维技术、隧道绿色可再生能源互补式综合利用技术、隧道病害智能诊断与快速修复技术、超长复杂隧道与地下工程智慧防灾技术等方面面临的新需求和新挑战。  相似文献   

18.
涂旭炜 《隧道建设》2011,31(3):334-339
已运行的轨道交通通风空调设备,由于选型存在不合理因素,有些不能较好地适应系统的实际需求,而设备选型附加系数取值的合理性是重要原因之一。先对现行设计规范、手册、技术措施、轨道交通工程设计技术要求对设备选型附加系数取值的规定进行了分析;然后对各种通风空调设备分析各参数需要修正的原因、各参数间相互关联对修正的影响;最后提出各类设备需要修正的主要参数及其附加系数的建议值。  相似文献   

19.
当金山特长隧道设计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仕洋 《隧道建设》2014,34(5):452-459
在高原、高寒地区修建单线单洞特长隧道,面临隧道勘察选线、施工方法选择、长距离通风、深竖井施工、生态脆弱区环境保护以及低氧环境下施工等一系列世界性技术难题。结合敦煌至格尔木铁路当金山特长隧道的设计全过程,对特长隧道的勘察设计进行全方位介绍。针对当金山特长隧道"三高(高海拔、高地应力、高地震烈度)"、"两低(气温低、气压低)"的地域特点,以及"三长(单面坡长、独头通风距离长、反坡排水距离长)"、"两多(断层破碎带多、不良地质多)"、"两大(埋深大、水量大)"等工程特点,对"钻爆法、TBM法、钻爆法+TBM法"3种施工方案进行系统的经济技术比选,最终确定大型机械配套的钻爆法施工方案。最后对单线铁路特长隧道的设计与施工提出了一些建议:1)特长隧道选线时重视物探技术;2)处理好勘察与设计的关系;3)高海拔特长隧道应加大机械化施工;4)特长隧道应充分发挥平行导坑的作用;5)重视环境设计。  相似文献   

20.
该文就超长地下室结构无缝设计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系统总结了为减少结构超长带来的混凝土收缩应力、温度应力以及差异沉降对结构带来的不利影响,实际工程中所采用的关键措施的设计方法及注意事项,对超长地下结构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