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加速,轨道交通建设增加,作为地铁建设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盾构车站,其设计也愈发受到重视。首先,阐述轨道交通盾构车站的定义、类型和建设过程;其次,针对盾构车站建筑设计中的结构、防排涝、通风、采光、节能和安全防灾等关键设计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设计策略;最后,通过分析典型案例,总结国内外成功设计经验。研究表明,合理高效的建筑设计对提升盾构车站的可靠性、舒适性、智能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轨道交通地下车站照明满意度现状,获得舒适度上佳的照明策略,以成都地铁地下车站照明光源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测试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成都地铁地下车站的照度、光源亮度和色温开展调查测试,并对车站乘客进行舒适度的问卷调查,通过将测试数据与问卷数据相结合的方式,总结成都地铁车站照明经验并提出了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3.
围绕轨道交通地下车站的施工工序,对地下车站的施工风险进行了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风险控制措施。通过研究其中潜在的风险发生机理,将有助于建立轨道交通建设风险控制体系,减少并控制轨道交通地下车站施工中的风险事故。  相似文献   

4.
轨道交通地下车站内部空间广、发热量大,为维持其热环境,通风空调系统的风机、冷水机组、空调机组的装机容量较大。根据上海轨道交通运营线路的能耗统计数据分析,地下车站通风空调系统能耗约占车站总用电量的50%~60%,占整个轨道交通能耗的25%~30%,系统用电成本占运营成本约30%,对轨道交通运营经济性影响较大。因此,降低通风空调系统能耗对轨道交通车站的节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轨道交通地下车站屏蔽门与列车间隙的分析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轨道交通客流高峰时,地下车站站台屏蔽门与列车之间的间隙如果不当,往往会对乘客的安全产生影响。通过介绍屏蔽门限界确定方法,分析了屏蔽门与列车间隙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几种调整间隙的方法和辅助安全措施,并对各种方法的特点加以总结。  相似文献   

6.
轨道交通地下车站在采用屏蔽门系统时,需要依靠自然通风使隧道降温。地下车站采用不同的风井布置将对隧道产生不同的降温效果。通过采用地铁环境模拟SES程序,分析了不同风井布置方案对隧道降温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各地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实况,详细分析了国内现有轨道交通地下车站消防设计模式的差异性,并就如何使地下车站布局对人员疏散及消防扑救更为有利的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结合地铁车站建筑设计实践,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对地铁车站公共区平面布置、影响乘客行进的站内垂直交通、站内环境设计,以及地铁与其它交通方式的接驳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力求使地铁车站建筑设计在满足交通功能的前提下,实现"让乘客出行更安全、更便捷、更舒适"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10.
上海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中山公园站是地下二层前折返岛式车站,结合该车站建筑总体设计的体会,着重介绍轨道交通建筑与地下空间开发相结合的新课题,以及出入口、风井等地面建筑的环境设计。  相似文献   

11.
LIU Moyun(Fuzhou Roil Transit Design Institute Co.,Ltd.,Fuzhou Fujian 350000,China)  相似文献   

12.
本文概要阐述了LED光源的发展历史、光效特性以及与传统光源技术相比的优势;结合LED光源在上海部分轨道交通车站公共区的应用实际,分析了将LED光源应用于一般照明的适用性;针对存在的问题,完善了LED光源的应用方案,可为今后同类工程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3.
高铁站区是不仅是重要的交通枢纽,也是具有经济开发潜力的城市节点,是客流、物流和信息流高度集中区域,站区开发对站区本身及周边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本文探讨了高铁站区功能开发的宏观因素及基于步行的影响范围、基于乘客步行距离的高铁站区开发空间、高铁站区功能开发需求及功能区开发模式,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上海市东西通道工程与轨道交通14号线共用一个走廊,均布设在沿线条件十分复杂的浦东大道下。如何进行合理的一体化布置是做好本工程的关键。结合两工程特点,从交通功能、结构合理性、对环境及交通的影响、工程量、车站布置以及分期实施情况等方面对一体化布置方案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并提出了推荐意见。  相似文献   

15.
通过建筑功能比选、结构内力分析及工程经济比较,对采用明挖施工12m宽站台单柱双跨和9m宽站台无柱单跨方案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和探讨,以期为其它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对原上海轨道交通6、8号线上南路站总体布置以及地下一、二、三层车站建筑设计的难点作了介绍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车站功能布局、换乘方式、空间形式、资源共享等方面的设计作了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复合墙结构是轨交地下车站中最常用的结构形式之一,本文根据复合墙地下车站平面结构受力特点,对其采用的计算模型和荷载工况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结合工程实例进行了具体分析,旨在使此类结构设计分析更趋合理、可靠。  相似文献   

18.
通过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地区步行环境者满意度评价的调查,文章运用统计学中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长沙市地铁二号线周边地区步行环境进行调查,得出地铁二号线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地区步行环境满意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在中观层面上,梳理出对长沙市地铁二号线站点步行环境可达性的整体建设和优化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信息,避免从直接满意度值读取信息可能带来的误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