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心脏外科技术的日益成熟 ,手术安全性的不断提高 ,术后美观、少痛苦等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微创外科具有手术损伤小、术后恢复快、疼痛轻、美观效果好的特点 ,近年来逐步被心外科医师所推崇应用。自 1996年 3月至 2 0 0 1年 5月 ,我们采用微创伤技术行先天性心脏病畸形矫治 ,瓣膜置换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coronaryarterybypassgrafting ,CABG)等手术 82例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37例 ,女 45例 ;年龄 4~ 5 6岁。体重 14.5~ 70 .8kg。先天性心脏病…  相似文献   

2.
低风险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定义为不伴有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甲状腺外浸润、高危亚型、气管或喉返神经浸润的PTMC。手术干预,如腺叶切除术或甲状腺全切除术,是PTMC的主要治疗方式。本研究纳入了124例接受甲状腺适形切除术的患者,其可获得不劣于腺叶切除术或甲状腺全切除术的远期肿瘤结果。该术式或可成为未来的PTMC诊疗的一部分,PTMC精准医疗需依赖基因检测、分子分型等技术早期识别淋巴结微浸润等高风险因素,实现生物学外科理念的整合。  相似文献   

3.
非对称型漏斗胸微创手术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非对称型漏斗胸的微创手术方法。方法2003年6月至2004年9月住院手术的6例非对称型漏斗胸患儿,按体表和3DCT形态学测量分为Ⅰ、Ⅱ、Ⅲ度,分别采用Nuss原法、斜板及不规则型支撑板方法手术,均采用双3点法固定。结果6例患儿全部在胸腔镜辅助下手术,手术时间65~105min,出血量极少,均不需输血。1例患儿术后轻度胸腔积气,第6天完全吸收。随访2~6个月支撑板的位置良好,胸廓饱满、左右对称,矫正效果满意。结论采用新分类和改良技术,非对称型漏斗胸微创手术矫正短期效果满意,长期效果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4.
在过去的20年中,腹腔镜技术已被广泛用于结直肠癌的外科治疗。国外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RCT)或Meta分析及国内单中心病例对照研究表明,结肠癌腹腔镜结肠切除术与开放手术相比具有更好的短期疗效及相同的预后。然而,对于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仍存在诸多争议。近年来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治疗获得了较大进展,如机器人技术、3D腹腔镜技术、结直肠癌并肝转移腹腔镜治疗等。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着重论述了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治疗的现状和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腔镜与开放两种术式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外科治疗中的疗效,探讨腔镜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外科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6月-2017年1月间收治的98例病理学确诊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分为腔镜组46例,开放组52例。对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和清扫淋巴结数量等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出现声音嘶哑、饮水呛咳和低钙血症并发症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9 3,0.914 1,0.581 9);腔镜组患者清扫淋巴结平均数量为(5.06±3.20)枚,开放组患者清扫淋巴结平均数量为(4.80±3.19)枚,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6 7)。结论腔镜与开放术式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疗效相当,但腔镜术式美容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6.
随着技术的进步及微创脊柱医生的不懈努力,微创腰椎技术在本世纪发展迅速,获得患者和医生广泛认同,并已使用于临床。然而,目前腰椎微创手术缺乏标准化的治疗指南,各种各样的手术技巧和治疗策略更多依赖于术者的培训经历和手术经验。本文简要回顾了微创腰椎外科的发展历程,并展望了微创腰椎技术发展中的挑战与未来的技术方向,从而使更多的脊柱医生快速掌握微创脊柱技术,让更多的患者受益于微创腰椎外科技术。  相似文献   

7.
脊椎内镜手术是微创技术的一种,近年来发展迅速。随着脊椎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其适应证也不断扩大,并开始逐步取代传统的脊柱开放手术。本文比较了各种脊椎内镜手术与其他脊柱开放和微创手术的区别,总结了目前脊椎内镜手术的主要常见技术的发展现状,并针对该技术的利弊和未来发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李江 《上海铁道大学学报》2000,21(11):106-106,110
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病人对医疗服务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病人的心理变化往往影响着治疗效果。忽视对病人的心理观察,就得不到病人的积极配合,以至妨碍了治疗工作的正常进行。因此,了解和掌握不同年龄、不同疾病的门诊手术病人的一般心理活动规律,将有助于护理人员有的放矢的做好门诊手术病人心理工作,提高手术治疗质量。本文分析了不同年龄层次门诊手术病人的心理,并提出心理护理方法,以起到抛砖引玉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微创脊柱外科在过去20年的历程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微创脊柱外科手术的观念和方式的转变给越来越多的患者带来了巨大的受益。然而,微创脊柱外科的探索和发展从未止步,中国微创技术外科正在积极寻求从传统脊柱微创技术(T-MISS)到数字脊柱微创技术(D-MISS)的跨越式发展。本研究简要回顾了中国微创脊柱外科技术20年来的发展历程以及代表性技术,同时对中国及世界微创脊柱外科技术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治疗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治疗现状及临床研究新进展。目前,治疗甲亢的基本方法仍然是抗甲状腺药物应用。经药物治疗后复发、甲状腺明显肿大且伴有甲亢心及肝功能损害、中老年甲亢应积极采取131I治疗。甲状腺巨大、结节性甲状腺肿伴甲亢、甲亢合并甲状腺结节不能除外恶性者应积极采取手术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合理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可获得良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两种技术对颅内动脉瘤术后分级的临床价值。方法对72例颅内动脉瘤术后患者使用DSA和MRA技术检测颅内动脉瘤术后及随访3个月的分级情况,并对比检查结果。结果DSA与TOF-MRA对颅内动脉瘤随访3个月分级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5,P>0.05);MRA和DSA检测术后颅内动脉瘤1级的灵敏度分别为94.3%、97.1%,特异度分别为91.9%、89.2%,两种方法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颅内动脉瘤分级的增加随高血压的发生率而增加(χ2=7.82,P<0.05),与高血压成正相关(r=0.47,P<0.05);MRA和DSA检测术后颅内动脉瘤患者脑血管平均分支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A与DSA均可应用于随访术后颅内动脉瘤残留瘤的分级,MRA还有无创性检查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延长腹腔镜手术时间对人体腹膜间皮细胞及纤维蛋白溶解活性的影响。方法对16例拟行腹腔镜手术(腹腔镜组)和21例开腹手术(开腹组)的高中位直肠癌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在手术开始及随后45、90、120min采集壁腹膜标本,采用ELISA法测定腹膜组织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水平;培养大网膜间皮细胞,用乳酸脱氢酶法测定间皮细胞损伤情况,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结果腹腔镜组腹膜组织中PAI-1水平于手术45、90、120min时显著低于开腹组,开腹组tPA水平在手术45min显著降低,但在腹腔镜组未有明显改变;延长手术时间可引起腹腔镜组腹膜间皮细胞乳酸脱氢酶活性增加、增殖活性降低。结论腹腔镜手术通过抑制PAI-1增量调节,延长腹膜纤溶作用,减少术后并发腹膜粘连形成。腹腔镜延长手术时间可增加间皮细胞损伤、降低增殖活性。  相似文献   

13.
脊柱神经外科是一门神经外科与骨科的交叉学科。我国的脊柱神经外科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迅速,且地域发展极不平衡。本文客观评价了中国脊柱神经外科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简要介绍了脊柱稳定性的一些理论知识,以及临床上常用的一些保护和重建脊柱稳定性的方法,呼吁神经外科医师应该重视脊柱生物力学及稳定性的学习和研究,积极稳妥地开展脊柱神经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14.
腹部手术围手术期应用乌司他丁的作用及其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应用乌司他丁减少手术对机体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腹部手术患者 2 0例为实验组 ,2 0例为对照组 ,检测两组术前 1d ,术后 1、3、5d血清TNF α、IL 6、IL 8、BUN及血肌酐 ,并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体温及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的时间。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较 :①术后TNF α、IL 6和IL 8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 5 ) ;②术后血肌酐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③术后第 1天和第 3天体温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P<0 .0 5 ) ;④白细胞计数术后第 3天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围手术期应用乌司他丁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防御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对心脏直视手术患者采用自体输血的临床应用 ,观察不用异体库血进行心脏直视手术的效果。方法 对应用自体输血进行心脏直视手术的 68例患者术中采用综合节血措施 ,包括术前贮血 ,术中回收血以及应用抑肽酶。同时选择 68例接受输异体库血的心脏直视手术患者作为对照 ,比较两组间中心静脉压 (CVP)、血红蛋白 (Hb)、血小板 (PLT)及术后引流量等差异。结果 自体输血组患者术后Hb、PLT均较术前降低 (P <0 .0 5 ) ,凝血酶原时间 (PT)延长(P <0 .0 5 ) ,但Hb、PLT、PT仍在正常范围内 ,PaO2 术后较术前显著升高 ;与对照组相比 ,术后Hb、PLT、PT及引流量均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而术中失血量、用库血量却有明显差异。结论 采用自体输血的心脏直视手术患者 ,围术期虽有轻度贫血但不影响血液的携氧功能 ,术后出、凝血状况亦不受影响 ,并能减少输异体库血后可能引起的并发症、减轻患者的经济及精神负担。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effect of surgery combined with 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radiotherapy ("sandwich" treatment) in rectal carcinoma. Methods From October 1990 to January 2002, 260 patients with stage Ⅱ (117 patients) and stage Ⅲ (143 patients) rectal carcinom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sandwich" group (92 patients, group A), postoperative radiotherapy group (98 patients, Group B) and operation group (70 patients, Group C). The preoperative accelerated hyperfractionation (15 Gy/6f/3d) was given for "sandwich" group which was followed by conventional postoperative fractionation (DT 35 - 40 Gy/3.5 - 4 weeks). Patients in Group B were given postoperative radiotherapy (Dr 50 Gy/5 weeks). Patients treated with surgery alone served as control. Results The local recurrence rates of Group A, B and C were 5.4% (5/92), 16.3% (16/98) and 64.3% (45/70), respectively (X2 =5.726, P=0.017); and the distant metastasis rates were 6.5% (6/92), 28. 6%(28/98) and 31.4%(22/70), respectively (X2 =15. 703, P= 0. 001). The 3-ycar survival rate was 86. 9%(80/92), 62.2%(61/98) and 51.4%(36/70), respectively (X2 =15. 141, P=0. 001). The 5-year survival rate was 68. 5%(63/92), 54.1%(54/98)and 41.4%(29/70), respectively (X2 =4. 218, P=0.04). The Ⅰ and Ⅱ grades of radiation entero-colitis in Group A and Group B were 7.6% (7/92) and 6.1% (6/98), respectively (X2 = 0. 164, P= 0. 685). Conclusion Surgery combined with 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radiotherapy can improve the survival rate and reduce the local recurrence rate in rectal carcinoma patients with stage Duke's B (Ⅱ) and C (Ⅲ).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分析经Quadrant通道显微镜下椎管内肿瘤切除与传统显微手术椎管内肿瘤切除的手术相关指标和疗效。方法回顾自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本院33例病变长度小于5cm的椎管内肿瘤患者,其中16例接受经Quadrant通道显微镜下椎管内肿瘤切除,另外17例接受传统半椎板椎管内肿瘤切除。比较两组患者相关指标,包括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下地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1周视觉疼痛模拟(VAS)评分、JOA评分治疗改善率等。结果与传统手术相比,Quadrant通道手术组患者在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下地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1周视觉疼痛模拟(VAS)评分等方面均优于传统组(P<0.05)。结论经Quadrant通道显微镜下椎管内肿瘤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疗效肯定的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椎管内较小肿瘤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