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观察内皮素-1(ET-1)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产生C-反应蛋白(CRP)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培养大鼠VSMCs,以不同浓度ET-1刺激VSMCs,并用ETA拮抗剂BQ123、抗氧化剂PDTC、p38MAPK抑制剂SB203580及ETB阻断剂BQ788进行干预,免疫细胞化学法及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分别测定不同浓度及不同干预因素下VSMCs中CRP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 ET-1能刺激VSMCs CRP蛋白及mRNA的表达增强,其效应呈浓度依赖性;BQ123、PDTC及SB203580能明显减少ET-1诱导的大鼠VSMCs CRP蛋白及mRNA的表达,而BQ788对此作用无明显影响。结论 ET-1通过ETA、活性氧(ROS)、p38MAPK诱导大鼠VSMCs产生CRP。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p38 MAPK抑制剂SB203580对软骨细胞NF-κB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兔关节软骨细胞,经甲苯胺兰染色鉴定后,一氧化氮(NO)供体NOC-18和p38 MAPK抑制剂SB203580作用于细胞24 h,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Western blot测定NF-κB p65亚单位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NOC-18能抑制软骨细胞MTT增殖活性(P<0.05);NOC-18诱导的NF-κB p65活性的升高被SB203580抑制(P<0.05),而仅有SB203580作用于细胞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38 MAPK促进了NO诱导的兔关节软骨细胞NF-κB的表达,NO致软骨细胞凋亡的信号通路中涉及了NF-κB的活性表达。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髓样细胞白血病-1(myeloid cell leukemia-1,Mcl-1)基因在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和人巨噬细胞THP-1中的表达情况,筛选出表达含量高的细胞株作为实验用细胞,根据筛选的结果构建靶向小鼠Mcl-1基因的短发夹RNA(shRNA)真核表达质粒进行转染,最后筛选出沉默Mcl-1基因效果最明显的shRNA表达质粒。方法利用半定量RT-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两种巨噬细胞中Mcl-1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采用小分子干扰RNA(siRNA)软件设计3个针对Mcl-1基因不同位点的shRNA片段,由公司构建携带此shRNA片段的真核表达质粒(Mcl-1shRNA1-3),然后通过脂质体将真核表达质粒载体转染到小鼠巨噬细胞株Raw264.7中,24、48h后通过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效果,并分别采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Mcl-1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中Mcl-1的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显著高于人巨噬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构建的shRNA表达载体在24、48h均能降低Raw264.7细胞内mcl-1mRNA和蛋白水平,尤其在48h沉默效果最为明显;转染48h后与正常组、脂质体组和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cl-1shRNA1和Mcl-1shRNA2相比,Mcl-1shRNA3对Mcl-1mRNA和蛋白的沉默作用最强。结论成功筛选出了实验所用细胞Raw264.7及对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内Mcl-1具有明显沉默效果的靶向Mcl-1shRNA3真核表达质粒。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缺血后处理通过P38MAPK通路调控自噬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方法采用改良的Pulsinelli四血管闭塞(4-VO)法制作脑缺血模型,随机将128只雄性SD大鼠平均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CIR组)、脑缺血后处理组(CIP组)、脑缺血后处理+P38MAPK抑制剂组(SB203580组),每组再分为6、24、48、72h四个时间点。应用HE染色观察海马CA1区各时间点神经元的形态及存活神经细胞数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海马CA1区磷酸化P38MAPK和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LC3-Ⅱ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海马组织磷酸化P38MAPK和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LC3-Ⅱ的蛋白含量。结果与Sham组比较,CIR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结构破坏,各时间点存活神经元数量下降,磷酸化P38MAPK表达增加,LC3-Ⅱ、Beclin-1表达增加;与CIR组比较,CIP组和SB203580组神经元结构改善,各时间点存活神经元数量增加,磷酸化P38MAPK各时间点表达水平下降,LC3-Ⅱ、Beclin-1表达增加;与CIP组比较,SB203580组海马CA1区神经元结构明显改善,各时间点存活神经元数量增加,磷酸化P38MAPK各时间点表达水平下降,LC3-Ⅱ、Beclin-1表达增加。结论脑缺血后处理可能通过抑制P38MAPK通路调控自噬,发挥其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考察苦参碱(matrine,Mat)对Th17诱导的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tes,KC)系HaCaT细胞白细胞介素-17受体A(IL-17RA)、白细胞介素-21受体(IL-21R)及白细胞介素-22受体1(IL-22R1)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HaCaT细胞,用Th17分泌的主要效应因子IL-17A(10ng/mL)、IL-21(10ng/mL)及IL-22(10ng/mL)联合刺激HaCaT细胞模拟类银屑病样细胞模型,再用10μg/mL及100μg/mL的Mat干预此细胞模型,采用RT-q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IL-17RA、IL-21R及IL-22R1的表达变化。结果 IL-17RA、IL-21R及IL-22R1的mRNA及蛋白在HaCaT细胞上有表达。IL-17A、IL-21及IL-22联合刺激可以显著促进HaCaT细胞IL-17RA、IL-21RmRNA及蛋白表达,IL-22R1蛋白的表达量升高(P<0.05)。Mat单独干预或与上述细胞因子联合干预组与未处理的HaCaT细胞组相比,IL-17RA、IL-21R及IL-22R1表达无显著下降(P>0.05),但可以显著降低IL-17A、IL-21及IL-22联合刺激后所升高的受体蛋白表达(P<0.05)。结论 IL-17A、IL-21及IL-22联合刺激角质形成细胞可以增强IL-17RA、IL-21R及IL-22R1的表达,Mat可抑制这种增强作用,可能在多种Th17介导的免疫性皮肤病中发挥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6.
丹红注射液对U937细胞SR-AⅠ及ABCA1 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以人单核细胞株U937细胞为研究对象,观察不同浓度丹红注射液对U937细胞清道夫受体AⅠ(SR-AⅠ)和ATP结合盒转运体A1( ABCA1)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方法 以100 nmol/L佛波酯诱导U937细胞48 h使其分化为巨噬细胞,再以50 mg/Lox-L DL(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孵育细胞的同时加入不同浓度丹红注射液或其他干预因素处理24 h,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其SR-A Ⅰ和ABCA1 mRNA的表达量.结果 与50 mg/L ox-LDL组比较,LXR-a(肝X受体激动剂)(T-090137)干预组U937细胞SR-A ⅠmRNA表达下降、ABCAl mRNA表达升高,但SR-A Ⅰ mRNA的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BCAl mRNA的表达有统计学意义(P<0.01);3.0 mL/L丹红注射液干预组U937细胞SR-A Ⅰ mRNA的表达升高,10.0、30.0、60.0 mL/L丹红注射液于预组U937细胞SR-A Ⅰ mRNA的表达逐渐下降,但各浓度组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丹红注射液干预组ABCAl mRNA的表达则呈浓度依赖性升高,但于60.0mL/L浓度时出现表达下降,3.0、10.0、30.0 mL/L干预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LXR-a(肝X受体激动剂)(T-090137)干预组比较,丹红注射液各浓度干预组ABCAl mRNA表达降低,10.0、30.0 mL/L丹红注射液干预组ABCA1 mRNA的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各浓度组对50 mg/Lox-LDL干预的U937细胞SR-A Ⅰ mRNA的表达无影响,而明显增加U937细胞ABCA1 mRNA表达,尤其在浓度10.0、30.0 mL/L时增加ABCA1 mRNA表达明显.增加U937细胞ABCA1 mRNA表达可能是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结核分枝杆菌PPE36蛋白在宿主病原体相互作用时的功能。方法将结核分枝杆菌PPE36蛋白异源表达于非致病性的耻垢分枝杆菌MC2155,利用该重组菌感染小鼠巨噬细胞,分析重组菌在细胞内的生存、细胞死亡、细胞因子的变化。结果 PPE36能够增加耻垢分枝杆菌在小鼠巨噬细胞内的生存能力,诱导细胞的坏死,增加TNF-α、IL-1β、减少IL-6的表达。结论 PPE36表达于耻垢分枝杆菌之后能够促进细胞死亡,影响细胞因子分泌,增加在小鼠巨噬细胞内的持留。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黄芪多糖对巨噬细胞脂质代谢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黄芪多糖处理巨噬细胞,氧化修饰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孵育24 h;将ATP结合盒转运子A1(ABCA1)siRNA转染巨噬细胞,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ABCA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油红O分析泡沫细胞水平;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脂质堆积;[~3H]标记检测胆固醇流出。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黄芪多糖剂量依赖性抑制ox-LDL诱导的巨噬泡沫细胞的形成,同时胆固醇酯(CE)/总胆固醇(TC)比值明显下降,细胞内胆固醇的流出增加(P<0.05)。此外,研究结果显示,黄芪多糖使ABCA1蛋白表达增高(P<0.05),而抑制其表达后,黄芪多糖抑制的脂质堆积水平出现明显增加,同时伴随有胆固醇流出减少(P<0.05)。结论黄芪多糖可能通过调节ABCA1介导的胆固醇逆转运而影响巨噬细胞脂质代谢进程,提示其在易损斑块诱发的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虾青素(astaxanthin,ATX)抑制Aβ诱导的神经毒性损伤的机制。方法利用体外培养Aβ处理的SH-SY5Y细胞为模型,诱导细胞损伤,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荧光探针H2DCF-DA测定细胞内活性氧(ROS);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JNK和pp38MAPK的激活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β处理使SH-SY5Y细胞的存活率显著降低(P<0.01),细胞内ROS的产生增加;与Aβ单独处理组相比,Aβ+ATX组中,SH-SY5Y细胞的存活率显著升高(P<0.01),ROS的产生显著降低;Aβ激活JNK和p38MAPK,使磷酸化的二者水平升高,而ATX预处理可以降低pJNK和pp38MAPK的蛋白水平。结论虾青素通过JNK和p38MAPK通路抑制Aβ诱导的神经毒性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LPS和IFNγ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M1)极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不同浓度姜黄素(6.25、12.5、25μmol/L)干预LPS和IFNγ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M1)12h,同时再加入20μmol/L GW9662与25μmol/L姜黄素共同干预LPS和IFNγ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M1)12h,采用Real-time PCR、ELISA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IL-1β、IL-6和M2表型标志分子KLF4、FIZZ1、MGL1、PPARγ的表达,及阻断PPARγ后KLF4和FIZZ1的表达。结果不同浓度姜黄素均能上调LPS和IFNγ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M1)的M2标志分子的表达,并且抑制炎症因子IL-1β和IL-6的分泌;阻断PPARγ后,RAW264.7巨噬细胞源性M1表型巨噬细胞表达M2标志分子下调。结论姜黄素通过活化PPARγ促进LPS和IFNγ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M1)向M2表型极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