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应用三维能量彩色多普勒超声作为定量方法,进行诊断和评估妊娠滋养细胞疾病(GTD)临床治疗效果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收集自2011年12月至2013年10月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第一附属医院就诊并接受治疗的52例GTD患者以及30名健康对照。应用VOLUSON E8仪器进行超声检查。获取阻力指数(RI)、血管化指数(VI)、血流指数(FI)以及血流血管综合指数(VFI)等超声相关指数用以进一步统计分析。结果 52例GTD患者的超声相关指数为:子宫肌层RI值为0.47±0.17,显著低于健康对照(P<0.01);子宫肌层VI值为(81.46±20.54)%,FI值为67.28±20.21以及VFI值为58.12±25.53,显著高于健康对照(P<0.01)。三维能量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显示,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子宫肌层RI值显著低于葡萄胎患者(P<0.01),而子宫肌层VI、FI以及VFI值则显著高于葡萄胎患者(P<0.01)。在针对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进行相应的化学治疗后,三维能量彩色多普勒超声异常的相关指数均呈现恢复趋势。结论通过肿瘤血管血流相关的信息,RI、VI、FI以及VFI值可以更加直观反映疾病状态,可以作为GTD的诊断和治疗效果评估的指标,并且具有实时性,可以提供相应的影像学资料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HSF1与XAF1基因在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4例子宫内膜癌组织(EC组)、33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NE组)中两者的表达情况,并观察其相关性。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HSF1阳性表达率为76.6%,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36.4%(P<0.05);子宫内膜癌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XAF1阳性率分别为31.2%和72.7%,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EC组中HSF1的阳性表达率在不同的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及淋巴结转移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EC组中XAF1的阳性表达率在不同的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手术病理分期及淋巴结转移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HSF1与XAF1表达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HSF1的高表达可能通过抑制XAF1的表达致使细胞过度生长,抑制肿瘤细胞发生凋亡,导致肿瘤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体质量指数(BMI)、体脂率(BFP)、腰围(WC)、腰围身高比(WHtR)和内脏脂肪指数(VFI)5个肥胖评价指标及联合使用两类肥胖评价指标对高血压患病风险的预测能力。方法 基于“甘肃城乡自然人群队列建设与肿瘤随访研究”基线调查的数据,采用带有协变量的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和比较单个肥胖评价指标和两类肥胖评价指标联合预测高血压患病风险的效果。结果 对20 079名成年人的分析显示,BMI、BFP、WC、WHtR和VFI预测高血压患病风险的AUC分别为0.636、0.604、0.615、0.614和0.619。一般性肥胖和中心性肥胖评价指标BMI和WC联合预测的AUC(0.643)大于单独预测效果最佳的BMI的AUC(0.636),但AUC仅增加1.09%。中心性肥胖评价指标WC、WHtR和VFI与一般性肥胖评价指标BFP联合的AUC均小于单独使用BMI的AUC。BMI预测高血压的切点值为24.2 kg/m2。结论 BMI预测高血压患病风险的效果优于BFP、WC、WHtR和VFI单独预测的效果,联合使用一般性肥胖和中心性肥胖评价指标的预测效果并不优于单独使用BM...  相似文献   

4.
PTEN和PCNA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TEN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TEN和PCNA在18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正常组)、21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癌前病变组)和22例子宫内膜腺癌(内膜癌组)中的表达。结果正常组、癌前病变组及内膜癌组PCNA表达分别为61.1%(11/18)、71.4%(15/21)和95.5%(21/22),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子宫内膜组织中PTEN表达分别为:正常组88.9%(16/18)、癌前病变组71.4%(15/21)、内膜癌组27.3%(6/22),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NA表达增强可能是子宫内膜癌在分子水平上的早期变化,PTEN表达减弱可能与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二者对早期诊断子宫内膜癌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子宫内膜异位症血清和囊液CA125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A125与子宫内膜异位症(EM)的关系。方法分别测定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巧囊)和非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卵巢良性囊肿患者血清及囊液CA125水平。结果巧囊组囊液CA125高于血清CA125水平(P<0.01);巧囊组血清和囊液CA125均高于对照组(P<0.01);且分别与病情程度成正相关(r=0.8564,r=0.8118,P<0.01);血清CA125与痛经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5545,P<0.01);而囊液CA125水平与痛经严重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CA125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血清和囊液CA125随着病情程度增加而升高,血清CA125与痛经程度呈正相关,测定CA125有助于EM的诊断及病情、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基质金属蛋白酶-3、10(MMP-3、MMP-10)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与病变的浸润程度、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等方面的关系,探讨MMP-3、MMP-10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病、浸润和转移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42例子宫内膜癌、12例非典型增生、12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MMP-3、MMP-10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实验结果显示,子宫内膜腺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过长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MMP-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8%(31/42)、25.0%(3/12)、8.3%(1/12),MMP-10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2%(32/42)、33.3%(4/12)、0%(0/12).MMP-3、MMP-10的表达均呈逐渐下降趋势,每两组的统计学检验显示,MMP-3、MMP-10在子宫内膜腺癌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过长、子宫内膜腺癌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MMP-3、MMP-10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程度、临床分期均有关(P<0.01);MMP-3、MMP-10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有明显相关性(P<0.01),联合检测MMP-3、MMP-10可提高子宫内膜腺癌的检出率.结论 MMP-3与MMP-10可作为子宫内膜腺癌的肿瘤标志物之一,且联合检测MMP-3与MMP-10可提高子宫内膜腺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中医药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作用机制.方法 37例行全子宫切除术的子宫腺肌症患者术前分为中药治疗组(n=17)和对照组(n=20).子宫内膜作为在位内膜标本,腺肌瘤作为异位内膜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并比较在位和异位内膜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的表达水平,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A125的变化.结果 中药治疗组异位内膜组织中,MMP-9在腺上皮细胞内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IMP-1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MP-9/TIMP-1比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中药组治疗后血清CA125 明显降低,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可能通过下调MMP-9/TIMP-1的比值及降低血清CA125水平来控制异位内膜组织的种植侵袭.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乙酰肝素酶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3例子宫内膜癌组织、31例子宫内膜增生症组织及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乙酰肝素酶蛋白的表达。结果乙酰肝素酶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增生症组织及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呈上升趋势,3组间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子宫内膜癌中,乙酰肝素酶表达与手术-病理分期(FIGO)(P<0.05)、组织病理学分级(P<0.05)和肌层浸润程度(P<0.01)具有明显相关性。结论乙酰肝素酶可能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有关,有望作为判断子宫内膜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加速器联合表面肌电图对特发性震颤(ET)与帕金森病(PD)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门诊确诊的ET和PD患者资料,对2组患者进行震颤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震颤特点。结果 ET患者61例,其中男性27例(44.3%);年龄21~84(58.8±15.8)岁,平均病程(8.8±8.2)年。PD患者49例,男性23例(46.9%);年龄44~84(64.3±9.0)岁。ET组以单波峰为主,72.1%患者负重后出现双波峰;PD组95.9%患者以谐波现象为主,均未见双波峰出现。震颤时相互拮抗的2组肌肉收缩模式,ET组以同步收缩为主,PD组同时存在同步收缩及交替收缩模式(P<0.05)。ET组震颤波频率较PD组高(6.62±1.70 vs. 4.77±0.67,P<0.05),波峰的半宽值较大(0.95±0.30 vs. 0.82±0.21,P<0.05),而2组半宽功率无明显差异(χ~2=49.22,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双波峰、谐波现象、震颤部位、负重1 kg后震颤时峰频率在两组中存在统计学差异,周围波与ET呈正相关,周围波的出现越倾向于诊断ET(P=0.003,OR=90.496);谐波现象与ET存在正相关,谐波现象的出现更倾向于诊断PD(P=0.014,OR=0.042)。负重1 kg后震颤时峰频率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5,震颤分析诊断ET最佳诊断界值5.445 Hz,灵敏度为77.0%,特异度为85.7%;阳性预测值为87.0%,阴性预测值为75.0%。结论 ET和PD的震颤频率、肌肉收缩模式、半宽值、负重后频率及波形变化存在差异;震颤分析对于ET与PD震颤的鉴别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子宫体恶性肿瘤组36例,子宫体良性病变组46例,正常组50例的子宫内膜、晨尿、血清的CEA含量。结果示子宫体恶性肿瘤组3种标本的CEA含量均值高于2对照组,而子宫体良性病变组与正常组间无显著差异。血标本CEA升高的阳性率于良恶性病变组间无差异。子宫内膜CEA含量与子宫体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期呈正相关。子宫内膜CEA含量可能与恶性肿瘤的预后有关。同时测定3种标本CEA值有助于区别子宫体良、恶性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