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基于计算机辅助测量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 COPD)患者双气相CT平均肺密度(mean lung density, MLD)定量与肺功能(pulmonary function test, PFT)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6月-2018年6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确诊COPD患者60例,进行深吸气末、深呼气末CT扫描,采用"数字肺"肺密度工具测量全肺及各个肺叶的MLD,并于1周内行PFT检查。分析COPD患者双气相MLD与PFT的相关性。结果吸气相全肺及各肺叶的吸气相MLD(MLDin)与PFT呈轻度正相关(P<0.05),呼气相全肺及各肺叶的呼气相MLD(MLDex)、全肺及各肺叶平均肺密度差(MLDex-MLDin)与PFT呈中-高度正相关(P<0.01),全肺及各肺叶平均肺密度比(MLDex/in)与PFT呈中-高度负相关(P<0.01)。结论双气相CT定量测量COPD患者MLD与PFT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全肺MLDex/in与PFT的相关性最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体素的定量CT筛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影像学表型。方法连续纳入"数字肺"多中心研究中行双气相扫描的COPD患者,定量测定小气道病变(functional small-airway disease, fSAD)和肺气肿(emphysema, Emph)。采用k-means聚类法分析肺气肿和小气道病变,得到不同表型;采用Fisher判别分析得到分类函数,并进行初始验证和交叉验证。结果共纳入COPD患者50例。在所有患者及肺功能近似相同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The Global Initiative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 GOLD)2级患者中均得到3种不同表型:肺气肿为主型、小气道病变为主型及混合型,以及3种表型的Fisher线性分类函数;对所得函数进行初始验证和交叉验证,所有COPD患者预测分类结果的正确率分别为92.0%及90.0%,GOLD 2级患者预测分类结果的正确率分别为100.0%及95.2%。结论基于体素的定量CT可以将COPD患者分为肺气肿为主型、小气道病变为主型及混合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基于体素的定量CT寻找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影像学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探讨定量CT评估肺功能的价值。方法连续性纳入"数字肺"多中心研究中行双气相扫描的"早期COPD"及确诊为COPD的患者。利用"数字肺"数据分析平台定量测定小气道病变(functional small-airway disease, fSAD)和肺气肿(emphysema, Emph);在COPD患者中,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或Spearman秩相关分析定量评价CT指标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结果最终纳入"早期COPD"患者37例,COPD患者50例。基于体素的定量CT评估"早期COPD"患者Emph程度为(3.50±3.36)%,fSAD程度为(18.12±12.73)%;COPD患者Emph程度为(13.46±9.03)%,fSAD程度为(36.57±9.88)%。COPD患者Emph与FEV1%及FEV1/FVC均呈负相关(r_s=-0.470,P=0.001;r_s=-0.334,P=0.018);fSAD与FEV1%及FEV1/FVC均呈负相关(r=-0.453,P=0.001;r=-0.320,P=0.001)。结论基于体素的定量CT能早期发现有呼吸道症状但肺功能未达到COPD诊断的小气道损伤,有助于COPD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计算机辅助测量探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 COPD)患者肺内血管体积(intrapulmonary vascular volume, IPVV)的变化。方法回顾性收集"数字肺"数据库中COPD男性患者167例,依据2017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lobal initiative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 GOLD)的肺功能分级分为4组:GOLD 1级组、GOLD 2级组、GOLD 3级组、GOLD 4级组。同时收集体检健康的315例同年龄段非吸烟男性为正常对照组。使用肺血管测量工具自动提取肺内血管,获取全肺及各肺叶的IPVV。比较COPD组与正常对照组、GOLD各分组及正常对照组组间IPVV的差异。结果 GOLD 1级组、GOLD 2级组、GOLD 3级组、GOLD 4级组的全肺及各肺叶IPVV均大于正常对照组(P值均<0.05),但GOLD各分组间全肺及各肺叶IPVV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结论肺内血管总体积是提示COPD的敏感指标,但不能区别GOLD各分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级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患者肺气肿肺叶分布的特点。方法收集COPD患者61例及正常对照90例,均行吸气相及呼气相CT扫描,COPD患者分为轻度组(COPD 1级与2级)和重度组(COPD 3级与4级)。所得图像导入"数字肺"自动检测平台进行分析,肺气肿肺叶分布情况以各肺叶低密度区(low attenuation area, LAA)容积占全肺低密度区容积的百分比(percentage of LAA, LAA%)表示,低于-910 HU和-950 HU为肺气肿。采用SPSS 22.0方差分析比较各组间LAA%的差异。结果吸、呼气相中,轻度COPD组较正常组右肺上叶的LAA-910%及LAA-950%明显增加,右肺中叶的LAA-910%及LAA-950%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轻度COPD组比较,吸、呼气相中,重度COPD组均有双肺下叶LAA-910%及LAA-950%显著增加,左肺上叶LAA-910%及LAA-950%显著减少;呼气相中,另有右肺上叶LAA-910%及右肺中叶的LAA-910%及LAA-950%显著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呼气相中,重度COPD组较正常组右肺中叶及左肺上叶的LAA-910%及LAA-950%显著减小,左肺下叶的LAA-910%及LAA-950%显著增加;呼气相中,另有右肺上叶及下叶的LAA-910%及LAA-950%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轻度COPD患者的肺气肿在两上肺比例较大,重度COPD患者肺气肿在两下肺所占的比例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6.
呼吸阻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呼吸阻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的诊断价值。方法 用脉冲振荡法 (IOS)对 117例COPD患者进行呼吸阻抗测定并与常规肺通气功能比较。结果 COPD患者 5~ 35Hz振荡频率时黏性阻力和共振频率较健康组明显增高 ,5、35Hz时电抗明显低于健康组。COPD组除X5与常规肺通气功能指标呈显著正相关外 ,Fres、R5、R5-R2 0 均与其呈显著负相关。Fres与FEV1 pred .和FEV1 FVC %相关性最密切 ,相关系数分别为 - 0 .6 3和 - 0 .6 2。Fres诊断COPD敏感度最高 ,其次为R5、X5,并随病情加重 ,敏感度不断提高。三项指标的特异度分别为 90 .91%、95 .4 5 %和 93.18%。结论 IOS法所测COPD患者Fres、R5、R5-R2 0 、X5与传统肺通气功能指标有显著的相关性 ,其中Fres是诊断COPD最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CT定量分析比较C5.0决策树模型和TAN贝叶斯网络模型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危重程度分类预测的正确率。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3月至2017年9月"数字肺"数据库中心COPD患者的CT扫描图像与肺功能测试结果,按《2018年慢性肺疾病诊断、治疗及预防全球策略》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4级。利用"数字肺"自动分析平台得到所有患者肺实质及支气管的相关指标。以肺功能分级为参照,建立C5.0决策树模型和TAN贝叶斯网络模型,比较2个模型对COPD分级的正确率。结果 C5.0的决策树模型训练样本和测试样本的正确率分别为90.76%和63.63%,TAN贝叶斯网络模型训练样本和测试样本的正确率分别为83.19%和52.73%。结论基于CT定量分析,应用C5.0决策树模型能更好地预测COPD疾病的危重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患者中合并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 PH)的疾病特点,并明确COPD患者中PH的严重程度与肺功能损伤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共收集行心动超声检测并估测肺动脉收缩压(systolic 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 sPAP)的COPD患者565例。根据sPAP是否>35 mmHg将患者分为非COPD-PH组(243例)及COPD-PH组(322例);根据sPAP水平,将COPD合并PH患者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及重度组。将COPD患者气流受限程度分为GOLD 1~4级。分析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特点、不同严重程度COPD合并PH患者组间肺功能指标差异及肺动脉压力与肺功能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与非COPD-PH组患者相比,COPD-PH组患者年龄大(P=0.001),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BNP)(P<0.001)、D-二聚体(D-dimer)水平较高(P=0.020)及肺一...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22例正常人和9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H反射潜伏期、近端传导速度、远端Ia类纤维传导速度及运动传导速度的测定,发现COPD组有明显异常。同时进行了动脉血气分析及肺功能测定,发现低氧血症越明显,肺功能越差,神经传导越慢,但二者之间并无明确相关性。并对COPD病人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的意义,COPD性神经病变发生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血中性粒细胞基础代谢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液闪法测定 COPD急性加重期 1 5例、缓解期 1 4例、及健康对照组 2 0例血中性粒细胞基础发光值 ,分析其与各项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COPD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中性粒细胞基础发光值显著高于对照组 ,并与 COPD气流阻塞及Pa O2 呈负相关关系。结论  COPD患者中性粒细胞基础代谢异常活跃 ,并可能成为 COPD病程持续进展的重要原因 ;COPD中性粒细胞基础代谢异常参与了 COPD气流阻塞的形成 ,成为推动 COPD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