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sorafenib减轻肾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用低、中、高剂量sorafenib分别给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模型大鼠灌胃或干预经TGF-β1刺激的NRK-52E细胞。HE染色观察各组肾组织纤维化情况,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肾组织及NRK-52E细胞α-SMA、E-cadherin的表达情况。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各组NRK-52E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检测各组NRK-52E细胞中Smad3和p-Smad3的表达变化。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与UUO模型组相比,sorafenib治疗组肾间质纤维化明显减轻,小管萎缩、炎细胞浸润较轻(P<0.05);与对照组比较,sorafenib治疗组E-cadherin在NRK-52E细胞和肾组织中表达均增加,而α-SMA表达均降低(P<0.05);流式细胞术分析发现细胞周期停滞于G0/G1期的细胞数明显增加,而进入G2、S期的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与对照组比较,sorafenib干预组p-Smad3蛋白在NRK-52E细胞中表达降低,且与sorafenib剂量呈正相关(P<0.05)。结论 sorafenib具有抗肾脏纤维化作用,主要通过TGF-β/Smad途径发挥作用,可能为治疗肾纤维化提供一种早期干预的新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微小RNA-101-5p(miR-101-5p)影响肺鳞癌(lung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LUSC)细胞增殖、侵袭的分子机制。方法 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 TCGA)数据库下载肺鳞癌TCGA-LUSC的miRNA成熟体表达数据和总RNA的测序数据,鉴定差异表达基因;分析富集于ATAD2的信号通路。培养LUSC细胞,qRT-PCR检测细胞中miR-101-5p和ATAD2的mRNA表达,MTT实验、克隆形成实验和侵袭实验检测miR-101-5p对LUSC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ATAD2对LUSC细胞周期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ATAD2蛋白的表达。双荧光素酶实验验证miR-101-5p能否与ATAD2靶向结合,最后通过LUSC细胞共转染oe-ATAD2和miR-101-5p模拟物(mimic),检测细胞增殖、克隆、侵袭能力的变化,进一步探究miR-101-5p能否通过ATAD2调节LUSC细胞的生物学功能。结果 miR-101-5p在LUSC组织及培养LUSC细胞中显著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种类肿瘤中miR-338-3p表达谱及其表达异常的表观遗传修饰调控机制。方法生物信息学大数据库(TCGA Pan-Cancer)分析miR-338-3p在15种不同种类肿瘤组织中的表达谱;以胃癌为研究对象,分析数据库中45例正常胃组织和366例胃癌组织中miR-338-3p表达情况;CRCH37数据库预测miR-338-3p上游启动子区组蛋白修饰位点;利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获取组蛋白结合的DNA,PCR扩增miR-338-3p启动子区片段,凝胶电泳验证PCR产物。结果 miR-338-3p在包括食道癌(ESCA)等不同种类肿瘤中表达异常,其中ESCA、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肾嫌色细胞癌(KICH)、肾乳头状肾细胞癌(KIRP)、肺鳞癌(LUSC)和甲状腺癌(THCA)中表达显著下调(P<0.05),而在结肠腺癌(COAD)、肾透明细胞癌(KIRC)和肝细胞肝癌(LIHC)表达显著上调(P<0.05);366例胃癌组织中miR-338-3p表达普遍下调;染色质免疫共沉淀结合PCR证实组蛋白H3K9m2和H3K4m3是可能引起miR-338-3p下调的两个修饰位点。结论 miR-338-3p在胃癌中表达下调,组蛋白H3K9和H3K4甲基化修饰是潜在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中miR-3691-5p的表达、临床意义及作用机制。方法实时定量PCR(qPCR)检测miR-3691-5p在HCC组织与癌旁组织、正常肝细胞(L02)与HCC细胞系中的表达;TCGA数据库分析正常肝组织及肝癌组织中miR-3691-5p的表达差异,分析miR-3691-5p的表达与H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在MHCC97-H细胞中敲减miR-3691-5p,Transwell实验评价细胞侵袭及迁移能力;TargetScan数据库预测下游靶基因,并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加以验证。结果与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细胞相比,miR-3691-5p在HCC组织及细胞系中均呈现高表达(P<0.05),并与门静脉侵犯(P=0.006)、TNM分期(P=0.008)及Edmondson分级(P=0.001)有关;基于TCGA数据库数据的生存分析显示,miR-3691-5p高表达与不良预后相关(P=0.016);在MHCC97-H细胞中敲减miR-3691-5p抑制细胞的侵袭及迁移;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并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TET1(Ten-Eleven Translocation 1)是miR-3691-5p的直接靶基因,回复实验证实TET1介导了miR-3691-5p对肝癌细胞侵袭及迁移能力的促进作用。结论 miR-3691-5p在HCC中通过靶向抑制抑癌基因TET1促进肝癌细胞侵袭及迁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miR-3127-5p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中的表达情况、临床意义及作用机制。方法实时定量PCR (qPCR)检测miR-3127-5p在HCC组织与癌旁组织、正常肝细胞(L02)与HCC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TCGA数据库分析正常肝组织及肝癌组织中miR-3127-5p的表达差异;分析miR-3127-5p的表达与H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在HCCLM3细胞中敲减miR-3127-5p,Transwell实验来检测细胞侵袭及迁移能力;TargetScan数据库预测miR-3127-5p下游靶基因,并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加以验证。结果与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细胞相比,miR-3127-5p在HCC组织及细胞系中均高表达(P<0.05),与门静脉癌栓(P=0.016)及TNM分期(P=0.016)有关;基于TCGA数据库数据的生存分析显示,miR-3127-5p高表达与不良预后相关(P=0.002);在HCCLM3细胞中敲减miR-3127-5p抑制细胞的侵袭及迁移;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并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10(cyclin-dependent kinase 10, Cdk10)是miR-3127-5p的直接靶基因,回复实验证实Cdk10介导了miR-3127-5p对肝癌细胞侵袭及迁移能力的促进作用。结论在HCC中miR-3127-5p通过靶向抑制抑癌基因Cdk10从而促进肝癌细胞侵袭及迁移。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启动子调控miR-7表达对人肺癌细胞体外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将前期构建的TTF-1启动子调控miR-7真核表达载体(命名为p-T-miR-7)与对照载体p-cont分别体外瞬时转染人肺癌95D细胞,采用FCM法检测95D细胞凋亡比例;TUNEL法检测95D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各组中磷酸化Caspase3和磷酸化Caspase9的蛋白的表达;共聚焦显微技术检测miR-7靶分子CGGBP1和EGFR蛋白的表达;最后,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中磷酸化Akt和Erk蛋白的表达。结果体外转染48h后,与p-cont转染组相比,转染p-T-miR-7组细胞凋亡比例明显增加(P<0.05);磷酸化Caspase3和磷酸化Caspase9蛋白水平均显著增加(P<0.05),同时EGFR和CGGBP1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且细胞中磷酸化Akt和Erk蛋白水平亦显著降低(P<0.05)。结论 TTF-1启动子调控miR-7表达可导致人肺癌细胞的凋亡。这为后续基于miR-7的人肺癌基因靶向治疗策略的开发提供了前期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丹酚酸B对马兜铃酸肾病肾小管间质病变的防治作用机制.方法 运用马兜铃酸(aristolochic acid, AA)灌胃造成马兜铃酸肾病模型,将36只大鼠随机分成3组:模型组(n=12),每日接受AA灌胃,剂量为5mg/(kg·d);治疗组(n=12),每日接受AA灌胃[5mg/(kg·d)]后随即接受丹酚酸B(salvianolic acid,SalB)灌胃[10mg/(kg·d)];正常组(n=12),每日接受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药物处理持续8周.每周称量动物体重以调整用药剂量.第2、4、6、8周收集24h尿液标本,第8周末麻醉后摘取肾脏做病理检测,采用RT-PCR法测定肾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肾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ITGβ-1、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MP-1) mRNA的表达.结果 模型组较正常组肾间质明显增宽,间质细胞增多,胶原成分显著增加.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PAI-1、TIMP-1、ITGβ-1 mRNA的表达减弱,MMP-9 mRNA增加.结论 自丹参中分离出的SalB对慢性马兜铃酸肾病肾小管间质性损伤有较强的抗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肾清饮抑制肾间质纤维化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腺嘌呤灌胃法建立大鼠肾间质纤维化动物模型,并给予肾清饮和盐酸苯那普利干预治疗,作肾脏病理学检查,并以免疫组化和RT-PCR方法分别检测大鼠肾脏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MP-1)的表达.结果 各肾清饮干预组肾组织肾间质纤维化程度轻于模型对照组,免疫组化和RT-PCR检测的肾脏TGF-β1、TIMP-1的表达量均少于模型对照组(P<0.05).结论 肾清饮可通过减少肾组织TGF-β1、TIMP-1的表达,抑制肾间质纤维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Bcl-2、Bax蛋白在梗阻性黄疸大鼠肾小管的表达及其与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20只)和梗阻性黄疸组(40只)。结扎胆总管建立梗阻性黄疸模型,对照组仅剖腹游离胆总管。两组大鼠分别于术后第1、2、3、4周处死,检测血清尿素氮(BUN)和肌酐(Cr)的变化;观察肾脏病理组织学及超微结构改变;TUNEL法观察肾小管细胞凋亡;免疫组化Elivision二步法检测梗阻性黄疸大鼠肾组织中Bcl-2、Bax蛋白的表达。结果随着梗阻性黄疸时间的延长,血清BUN和Cr逐渐升高;肾小管凋亡细胞增多。梗阻性黄疸组与对照组的Bcl-2、Bax蛋白表达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经Spearman s相关性分析,肾小管细胞Bax蛋白表达与肾小管细胞凋亡呈正相关,而Bcl-2蛋白表达则与细胞凋亡呈负相关。结论梗阻性黄疸可以引起大鼠肾脏损害,肾小管细胞凋亡在梗阻性黄疸大鼠肾功能损害中发挥作用;Bcl-2、Bax蛋白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肾内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与IgA肾病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表型转化及肾间质、肾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荧光、常规病理学、透射电镜等技术,观察15例Ⅱ级、15例Ⅲ级和20例Ⅳ-Ⅴ级共50例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肾活检组织的病理形态学特点,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肾组织内AT1、AT2、-αSMA和TGF-β的表达。结果50例IgAN中28例有肾小管-间质损害(占56%);肾小管上皮细胞、肾间质细胞和肾小球系膜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AT1、AT2和TGF-β表达,-αSMA除在小球外细小动脉壁表达外,在肾小管上皮细胞、肾间质细胞和肾小球系膜细胞也都有表达。IgAN肾组织AT1(r=0.9977,P=0)、AT2(r=0.8367,P<0.05)和TGF-β(r=0.9901,P=0)的表达强度与肾间质血管病变程度呈正相关。结论肾小管上皮细胞AT 1及AT 2的表达与IgAN的肾小管和小球外小动脉病变程度有密切的相关性;AngⅡ参与了肾间质和球外血管病变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