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JAK2/STAT3信号通路抑制剂AG490对M2样巨噬细胞功能表型的调控作用,以及对胃癌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 采用佛波酯(PMA)体外诱导人单核细胞系THP-1分化为M0型巨噬细胞,分别用脂多糖(LPS)和干扰素-γ(IFN-γ)诱导为M1样表型,IL-4和IL-13诱导为M2样表型,并应用免疫荧光标记CD68、CD86和CD206鉴定。RT-qPCR检测巨噬细胞的CD163、Arg1、CCL22、PPARγ、IL-10、IL-20和TNF-α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JAK2/STAT3信号通路关键蛋白表达。JAK2/STAT3抑制剂AG490处理M2样巨噬细胞,检测M2表型的标志基因。分别将巨噬细胞与胃癌细胞共培养,通过CCK-8法、划痕实验、Transwell小室基质胶侵袭实验及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对胃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的影响。制备裸鼠MKN45胃癌异种皮下移植瘤模型,造模后连续20 d观察肿瘤大小及质量。结果 AG490处理的M2样巨噬细胞时,P38MAPK、JAK2、p-STAT3/STAT3蛋白表达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青藤碱在胃癌细胞诱导的巨噬细胞极化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在胃癌细胞BGC-823和MKN-45中加入青藤碱,用CCK-8测定细胞活力,用克隆形成实验测定细胞增殖能力,用共培养和Transwell小室迁移实验评估青藤碱对巨噬细胞的招募和极化,流式细胞术评估巨噬细胞极化,RT-q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基因RNA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青藤碱能抑制胃癌细胞增殖,抑制胃癌细胞对巨噬细胞的募集及抑制其M2型极化作用。青藤碱同时抑制了转录激活因子6(STAT6)的表达和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β(C/EBPβ)的表达和磷酸化。当STAT6过表达时,可以降低青藤碱对胃癌细胞的这些抑制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STAT6介导胃癌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6(IL-6)是造成青藤碱介导的巨噬细胞募集和M2极化的原因。结论 天然药物青藤碱对胃癌具有良好的肿瘤抑制能力,直接抑制胃癌细胞的生存和迁移,并且通过抑制IL-6的表达,抑制肿瘤微环境中的M2表型,重塑肿瘤环境,降低M2型巨噬细胞为胃癌肿瘤带来免疫抑制环境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LPS和IFNγ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M1)极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不同浓度姜黄素(6.25、12.5、25μmol/L)干预LPS和IFNγ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M1)12h,同时再加入20μmol/L GW9662与25μmol/L姜黄素共同干预LPS和IFNγ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M1)12h,采用Real-time PCR、ELISA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IL-1β、IL-6和M2表型标志分子KLF4、FIZZ1、MGL1、PPARγ的表达,及阻断PPARγ后KLF4和FIZZ1的表达。结果不同浓度姜黄素均能上调LPS和IFNγ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M1)的M2标志分子的表达,并且抑制炎症因子IL-1β和IL-6的分泌;阻断PPARγ后,RAW264.7巨噬细胞源性M1表型巨噬细胞表达M2标志分子下调。结论姜黄素通过活化PPARγ促进LPS和IFNγ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M1)向M2表型极化。  相似文献   

4.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发病机制一直是血管生物学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在众多试图解释AS发病机制的学说中,"免疫炎症学说"受到了多数学者的肯定。免疫系统分为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系统,二者都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巨噬细胞属于先天性免疫系统,其可塑性及多能性成为近期研究的热点。在不同环境影响下,巨噬细胞可分为M1型和M2型,一般认为M1型(经典活化型)为促炎亚型,分泌促炎因子,因此促进AS的进展;而M2型(替代活化型)为抗炎亚型,可以抑制促炎因子的产生,有可能延缓AS发展进程。不同亚型巨噬细胞作用不同,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属于适应性免疫系统。实验已证实,先天性免疫细胞和适应性免疫细胞之间是可以相互作用的。本文主要介绍巨噬细胞不同亚型在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发挥的不同作用,并着重介绍适应性免疫系统也即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对巨噬细胞亚型分化及转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31例进展期胃癌新鲜标本中E-CD蛋白表达以及患者术前血清中CEA水平,分析了它们与胃癌转移的关系。结果:胃癌标本中E-CD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Borrmann分型、胃周淋巴结转移、腹膜播散有关;血清CEA阳性车与肿瘤体积大小、血行昨转移、腹膜播散有关。腹腔游离癌细胞与E-CD和血清CEA阳性年均有关。提示:E-CD低表达或缺失以及血清CEA升高与胃癌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CST6基因编码cystatin M蛋白,体外构建CST6过表达载体,转染胃癌SGC-7901细胞株,观察cystatin M对其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实验分3组:pcDNA3.1(+)-CST6组、pcDNA3.1(+)组与未转染组;RTPCR验证稳转系SGC-7901/CST6细胞CST6RNA水平的表达;Western blot验证稳转系SGC-7901/CST6细胞CST6蛋白水平的表达;MTT实验检测实验组与对照组细胞的增殖能力;划痕实验检测实验组与对照组细胞的迁移能力。结果稳转系SGC-7901/CST6细胞稳定表达CST6基因mRNA和cystatin M蛋白;pcDNA3.1(+)-CST6组细胞增殖能力和迁移能力均较pcDNA3.1(+)组和未转染组细胞降低(P<0.05)。结论 Cystatin M能够抑制胃癌SGC-7901细胞株增殖和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散癖平胃(SPPW)方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SPPW方含药血清干预人胃癌细胞SGC-7901 48h后,应用黏附实验、侵袭实验及迁移实验,检测SPPW方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SPPW对与侵袭转移有关的MMP-2和MMP-9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SPPW方各组含药血清干预人胃癌细胞48h后,SGC-7901细胞黏附抑制率、侵袭抑制率及迁移抑制率均增加且呈剂量依赖关系,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或P<0.05)。SPPW方三个剂量组对MMP-2mRNA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对MMP-9mRNA的表达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SPPW方可抑制人胃癌细胞SGC-7901黏附、侵袭和迁移能力,其抑制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其抑制的机制可能与下调MMP-9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体外诱导脐血单核细胞分化为破骨样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人破骨样细胞体外培养的方法,探讨1α,25-(OH)2D3、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前列腺素E2(PGE2)等骨吸收刺激因子对破骨细胞分化、增殖和功能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正畸牙齿移动的生物力学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将脐血单核细胞接种于预置盖玻片和骨片的24孔培养板中,实验组分别加入诱导因子1α,25-(OH)2D3、M-CSF、PGE2,对照组不加,每3 d换液一次,培养7 d。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TRAP染色等方法观察破骨样细胞的形成情况。结果第3天实验组单核细胞出现融合趋势,第7天TRAP染色可见阳性的多核破骨样细胞,但尚未形成骨吸收陷窝,以1α,25-(OH)2D3组破骨样细胞形成数量最多。结论脐血单核细胞经1α,25-(OH)2D3、M-CSF、PGE2体外诱导培养后可分化为TRAP( )多核的破骨样细胞,且10-8mol/L的1α,25-(OH)2D3具有最强的生物学效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D8、CD68、PD-1及PD-L1在微卫星稳定型(MSS)/不稳定型(MSI)胃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微卫星状态对胃癌的预后影响。方法收集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病医院2012年3月至2012年8月连续的胃癌病例,记录其临床病理学资料及随访结果。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60例胃癌石蜡切片中错配修复分子MLH1、MSH2、MSH6、PMS2,CD8、CD68、PD-1、PD-L1表达水平。采用Log-rank法分析不同组间的生存预后。结果 60例胃癌中MSI胃癌病例15例(25.0%)。MSS胃癌及MSI胃癌中CD8、PD-1及PD-L1表达无统计学差异,CD68在MSS胃癌中表达高于MSI胃癌(P=0.046)。MSI胃癌以Ⅱ型免疫分型(CD8-PD-L1-)为主,占46.67%,MSS胃癌以Ⅱ型和Ⅳ型(CD8+PD-L1-)为主,占33.33%和31.11%。MSI胃癌5年疾病无进展(P=0.036)及总体生存预后(P=0.041)优于MSS胃癌。结论 MSI胃癌组织微环境存在钝性免疫反应,但生存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黄芩素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迁移及侵袭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人胃癌SGC7901细胞为研究对象,分别加入20mL的培养液(对照组)或20mL(50、100、150mol/L)黄芩素溶液处理细胞48h,细胞划痕试验检测不同剂量黄芩素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迁移的影响,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黄芩素对细胞侵袭能力的改变;比色法检测细胞胰蛋白酶活性,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活化的蛋白酶激活受体-2(protease-activated receptor-2,PAR-2)蛋白表达水平,RT-PCR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2,MMP-2)mRNA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9,MMP-9)mRNA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各治疗组人胃癌SGC7901细胞迁移及侵袭的能力、胰蛋白酶活性、活化的PAR-2、MMP-2 mRNA及MMP-9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呈剂量依赖性。活化的PAR-2与MMP-2mRNA及MMP-9 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564,P<0.05;r=0.581,P<0.05)。结论 PAR-2活性、MMP-2及MMP-9mRNA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活化的PAR-2可通过上调MMP-2及MMP-9 mRNA的表达而参与癌细胞迁移及侵袭,黄芩素能显著抑制人胃癌SGC7901细胞的PAR-2活性和MMP-2及MMP-9mRNA表达,从而降低癌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这与其抑制胰蛋白酶活性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检测在胃癌结直肠癌预后的价值和差异。方法采用阴性富集联合免疫荧光原位杂交(imFISH)检测平台检测32例胃癌和36例结直肠癌患者CTC数,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胃癌组患者外周血中检出CTC<2组8例(25%),随访结束时,全部患者存活;检出CTC≥2组有24例(75%),仅有8例存活。两组的生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结直肠癌组患者中外周血检出CTC<2组28例(78%),随访时间结束时,全部患者存活;检出CTC≥2组有8例(22%),其中6例患者在随访终点时间存活。结直肠癌中CTC<2组与CTC≥2组的生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4)。胃癌与结直肠癌的生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CTC检出结果与胃癌结直肠癌患者的性别、年龄、淋巴结转移、远处器官转移、病理分级均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采用阴性富集和imFISH技术,检测胃癌和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CTC,CTC值升高的患者预后不良,且胃癌较结直肠癌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s)检测对胃癌结直肠癌的预后价值及差异。方法采用阴性富集联合免疫荧光原位杂交(imFISH)检测平台检测32例胃癌和36例结直肠癌患者CTCs细胞数,并进行两组间比较。结果胃癌组患者外周血中检出CTCs<2组有8例(25%),随访结束时,全部患者存活;检出CTCs≥2组有24例(75%),仅有8例存活,两组的生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结直肠癌组患者中外周血检出CTCs<2组有28例(78%),随访时间结束时,全部患者存活;检出CTCs≥2组有8例(22%),其中6例患者在随访终点时间存活,结直肠癌中CTCs<2组与CTCs≥2组的生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4)。胃癌与结直肠癌的生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CTCs检出结果与胃癌结直肠癌患者的性别、年龄、淋巴结转移、远处器官转移、病理分级均无关(P>0.05)。结论采用阴性富集和imFISH技术检测胃癌和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CTCs,CTCs值升高的患者预后不良,且胃癌较结直肠癌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3.
胃癌靶向治疗的分子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癌的死亡率在全球癌症死亡率中居第二位,而在中国、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其死亡率更是居于榜首.不幸的是,大多数胃癌患者确诊时疾病已经进入晚期,此时传统的手术治疗、化疗及放疗都不能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近几十年来一种新的治疗模式--肿瘤分子靶向性治疗正逐渐在抗肿瘤治疗中占据自己的舞台,并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将就目前该领域的研究热点,结合本实验室的研究成果,从胃癌靶向性分子的筛选与应用、调整肿瘤微环境和抗肿瘤免疫治疗等三方面对胃癌靶向性治疗的分子基础加以概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年轻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和预后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兰州大学第一医院2012-2017年所有胃癌患者,将发病年龄用五分位间距法对年轻胃癌和中老年胃癌进行区分(45岁被确定为年轻胃癌和中老年胃癌的年龄截断值),分析两组的人口学、临床病理、分子病理和预后特征。结果分析所获取的年轻胃癌组(n=108)和中老年胃癌组(n=216)患者的性别信息,性别比分别为1.4∶1和3.5∶1(P<0.001);年轻胃癌和中老年胃癌家族史的比例分别为8.33%和2.7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2);与中老年患者组相比,年轻患者组以胃窦部发生病变为主,多部位发生更为常见,更多胃溃疡病史,诊断所需时间更长,以低分化腺癌为主,印戒细胞癌比例较高,BorrmannⅢ型和Ⅳ型更为多见,生存时间更短(P<0.05)。但两组在Her-2、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EB病毒相关RNA(EBER)表达方面未见差异(P>0.05)。结论年轻胃癌患者在性别比例、临床病理及预后特征等方面不同于中老年胃癌患者,恶性度更高,预后更差,可以考虑作为一个独特的临床群体。进一步研究年轻胃癌患者的病因和高危因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雷公藤红素对胃癌细胞BGC-823增殖及有氧糖酵解的影响。方法 BGC-823细胞经雷公藤红素处理后,CCK8实验与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与周期;分光光度计法检测细胞葡萄糖消耗量、乳酸生成量及己糖激酶(HK)、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变化;Western blot检测BGC-823细胞内葡萄糖转运体1(GLUT1)、己糖激酶Ⅱ亚型(HKⅡ)、丙酮酸激酶M2亚型(PKM2)、LDH蛋白表达。结果雷公藤红素作用后,BGC-823细胞增殖受到抑制,细胞凋亡增加,细胞周期阻滞于G2/M期。BGC-823细胞葡萄糖利用量及乳酸生成量降低,GLUT1、HKⅡ及LDH蛋白表达下降,HK、LDH酶活性受抑制。结论雷公藤红素抑制BGC-823细胞增殖,其作用可能与抑制细胞有氧糖酵解有关。  相似文献   

16.
胃癌的发生发展涉及多个分子信号通路和许多细胞因子,其中比较重要的包括PI3K/AKT、MAPK通路,HER、VEGF/VEGFR、MET等生长因子及受体家族,COX-2、NF-κB、STAT、白介素家族等炎症相关因子,他们参与了胃癌细胞凋亡抑制、增殖促进、周期调控以及胃癌侵袭迁移、血管生成等过程。这些因子在胃癌中特异性表达,可以作为肿瘤标记物用于胃癌的靶向治疗,相应药物多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在上述理论基础上,胃癌靶向诊断也有了新的进展,闪烁扫描法、内镜等手段逐渐趋于成熟,但特异性探针的研究多处于临床前期阶段,仍有待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神经纤毛蛋白1(NRP-1)在胃癌组织的表达,探讨其与胃癌发生、发展及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180例胃癌患者的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NRP-1表达,用免疫印迹方法检测胃癌组织及不同分化程度的胃癌细胞NRP-1表达,K-M生存曲线和多因素回归模型用于分析胃癌预后。结果胃癌组织中NRP-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01),胃癌组织中NRP-1高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AJCC分期、T分期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生存分析表明高表达NRP-1是胃癌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子。结论过表达NRP-1可能在胃癌进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过表达NRP-1可作为生物标志物预测胃癌患者的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药散癖平胃方剂(SPPW)对人胃癌细胞株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和BGC-823,设立3个SPPW质量浓度组(10、100、1 000μg/mL)、阴性对照组和5-FU阳性对照组进行干预,MTT比色法检测干预不同时间后各组吸光度(A)值;流式细胞仪检测肿瘤细胞凋亡;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Western blot法检测β-连环素蛋白(β-catenin)表达变化。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SPPW作用于胃癌细胞株SGC-7901及BGC-823 1272h后,对细胞增殖均有抑制作用(P<0.01);SPPW干预胃癌细胞株SGC-7901 48h后能促进细胞凋亡,透射电镜下表现出明显的凋亡形态学改变;Western blot法检测β-catenin蛋白表达呈浓度依赖性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SPPW可以明显抑制人胃癌细胞株的增殖和促进细胞凋亡,为SPPW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肥胖对胃癌的存活、生长、增殖、凋亡等的影响以及肥胖与胃癌之间的关系。方法高脂饮食诱导肥胖小鼠形成,于小鼠皮下接种小鼠胃癌细胞建立移植瘤模型并观察移植瘤的生长、腹腔转移等情况2周。实验结束时检测血糖、血清胰岛素与内脂素的水平。采用免疫组化、TUNEL、HE染色方法,观察移植瘤组织内小鼠胃癌细胞增殖、凋亡情况以及脂肪细胞数量与大小。结果高脂饮食诱导12周,肥胖小鼠模型成功率为66.7%。肥胖小鼠发生明显的代谢性改变,表现为体质量增加、高血糖、高胰岛素、高内脂素血症以及胰岛素抵抗。所有小鼠均存活,腹腔均未见肿瘤转移。肥胖小鼠皮下移植瘤生长速度快,致终末移植瘤体积变大、质量增加,伴移植瘤内细胞增殖增加、凋亡减少。移植瘤质量与小鼠体质量呈正相关性,移植瘤内细胞增殖与血清胰岛素、内脂素浓度呈正相关性,而细胞凋亡与之呈负相关性。在肿瘤组织内可见大量的脂肪细胞,其中肥胖组脂肪细胞明显大于非肥胖、正常小鼠组。饮食所致肥胖对胃癌的影响与饮食关系不大,而与肥胖程度有关。结论肥胖可通过肿瘤微环境改变、胰岛素抵抗、脂肪细胞因子变化等促进胃癌的体内存活与生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α-倒捻子素对人胃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CCK8法检测α-倒捻子素对SGC7901细胞活力的影响,免疫荧光和流式细胞术检测α-倒捻子素对SGC7901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凋亡及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统计分析的正态性检验采用Shapir-Wilk;服从正态分布的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差不齐时,采用Welch矫正检验,两两间比较采用Games-Howell检验。结果 CCK8法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α-倒捻子素(10、15、20、25、30μmol/L)处理后组间细胞活力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PCR结果表明,LC3而非Caspase蛋白的mRNA水平与α-倒捻子素浓度呈正相关(r=0.976,P<0.05)。在15μmol/L而非10μmol/L的α-倒捻子素处理系统中,6-氨基-3-甲基嘌呤(3-MA,10μmol/L)、巴弗洛霉素A(10μmol/L)、LY294002(10μmol/L)等自噬抑制剂均能显著缓解α-倒捻子素对SGC7901细胞的杀伤作用(P<0.05)。结论α-倒捻子素可能主要通过诱导自噬性死亡而影响人胃癌细胞的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