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2001年我国汽车市场分析和2002年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1年我国汽车市场达到8年来的最好态势,汽车需求向有利于汽车市场健康的方向转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进口车数量和市场占有率开始增加。2002年预测汽车总需求量为260万辆-270万辆左右。总需求有望连续4年保持高速增长。2002年我国汽车市场中,轿车价格将有一定力度的下降,进口车数量将继续增加,并将对我国汽车市场中的国产军产生一定的冲击和影响。  相似文献   

2.
黄承林 《商用汽车》2005,(12):31-34
我国汽车工业建基于商用车,很多年来,商用车一直是我国汽车市场的主驱动力.近年来,在我国汽车市场总体高速增长、乘用车市场火热跟进的情况下,商用车依然保持了超过50%的市场贡献度.2003年全国载货车和客车合计销售241.92万辆,轿车销售197.16万辆;2004年载货车和客车合计销售274.46万辆,轿车销售232.65万辆.  相似文献   

3.
1998年汽车市场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良好的宏观大环境为1998年汽车市场提供了有利的发展空间,但汽车市场改观的力度不会太明显。1998年,汽车总需求量在160 ̄170万辆之间,汽车产量在165万辆左右,轿车将是推动汽车需求增长的主要力量;微量车将是汽车市场的另一个主要需求增长点,中型货车需求量将在1997年的水平上有所浮动,轻型车需求不会有太大的变化。私人汽车需求将继续增加,而非私人汽车市场份额将继续下滑,进口车对我国汽车市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我国汽车工业建基于商用车,很多年来,商用车一直是我国汽车市场的主驱动力。近年来,在我国汽车市场总体高速增长、乘用车市场火热跟进的情况下,商用车依然保持了超过50%的市场贡献度。2003年全国载货车和客车合计销售241.92万辆,轿车销售197.16万辆;2004年载货车和客车合计销售  相似文献   

5.
每周要闻     
今年我国汽车需求量预计为170万辆 据来自国家计委经济预测部门的信息,今年我国汽车需求量将达170万辆,其中私人购车量可达92.2万辆。 专家还预测:轿车和微型车将对全国汽车需求的增长起主导作用。汽车价格仍将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轻型车降价的可能性最大,其次是轿车和微型车。 专家认为,1999年中国汽车市场的环境是近几年来最宽松最有利的一年,汽车市场即使不能进入全面活跃  相似文献   

6.
2013年国产车市场能销售多少?全国汽车市场的容量有多大?去年年底今年年初之际,中汽协预期今年国产车销售会突破2000万辆,国家信息中心预计市场容量(含进口车)将达2100万辆。如果将汽车出口量剔除,纳入进口车销售,中汽协和国家信息中心关于2013年国产车市场需求的预期和预测,应该说是一致的。如今,2013年已经过半,市场交出的年中考试答卷:6月份汽  相似文献   

7.
从总体上看,199年我国汽车市场由低速增长转变为适度快速增长,轻型货车取代了轿车和微型客车,成为带动1999年汽车市场发展的重要力量。2000年汽车市场的总体形势将保持较为积极的态势,预计总需求量在195万辆-200万辆左右,其中轿车需求量将达到65万辆在轿车将斩我国汽车市场的第一增长点。  相似文献   

8.
跟尚 《商用汽车》2005,(10):107-108
据有关方面统计,截至2004年底,我国汽车保有总量已超过3 000万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预测,我国汽车保有量将在2005年达3 356万辆,2010年达5 669万辆.这样巨大而有潜力的市场空间,令汽车服务商们憧憬.  相似文献   

9.
12005年轿车市场形势分析与评价1.1轿车市场在激烈竞争中保持了适度快速增长,导致中国汽车总体市场的国际影响力提升到新的高度2005年我国国产轿车销量达到278.7万辆,比2004年增长24.4%;国产汽车总销量达到575.8万辆,同比增长13.54%,加上进口车汽车总销量预计接近590万辆。中国  相似文献   

10.
我国汽车市场容量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全球汽车业的增长动力主要来源于中国、印度和拉丁美洲汽车市场的强劲增长,而美国、加拿大、西欧和日本等成熟汽车市场由于受到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而表现乏力。中国汽车市场的高速增长对全球的贡献最为突出。2006年中国汽车市场的增量占全球汽车市场增量的50%左右,市场占有率达10.7%,但整体汽车消费水平还不高。预测201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将高达6000万辆,私人轿车的保有量也将达到2700~3000万辆。  相似文献   

11.
巴西汽车市场总体情况 1.汽车产业概况 2004年开始,随着巴西经济复苏以及汽车金融业务的开展,巴西汽车市场步入高速发展期.2008年下半年后,受国际金融危机等因素影响,市场增速放缓,但依然保持较为稳定的增长.2010年巴西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四大汽车市场,汽车保有量已超过3000万辆,其中轿车保有量超过2500万辆.与此同时,巴西汽车生产和出口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产量增速明显放缓,出口在2009年出现明显下滑,2010年和2011年出现恢复性增长.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汽车保有量迅速增长,2004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已达到2742万辆,汽车产量已达5070527辆,我国汽车产量已排位世界第四位,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汽车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轿车的比例逐年上升,2004年轿车产量达222.6329万辆,已占汽车总产量43.91%,为汽车橡胶制品提供良好的发展机遇。按国外数据.每生产100万辆汽车,大约需要5亿美元的各种橡胶配套件。我国从2001年开始与汽车相关的非轮胎橡胶制品进口额呈现出迅速增长的势头,连续3年每年进口额净增1亿多美元,2003年已增到825亿美元。  相似文献   

13.
总量预测 专家估计2002年我国乘用车市场需求量为85—87万辆,由于2001年进口车销量比例达10%,即约8.5—8.7万辆,而国产乘用车需求量大致与去年持平,即77万辆左右。 根据我国入世协议,今年汽车进口配额为80亿美元,纵观历年  相似文献   

14.
产销基本情况 2003年我国国产汽车1~10月生产356.10万辆,增长34.25%;其中轿车157.31万辆,增长82.77%。制造企业销售汽车347.88万辆,增长27.79%;其中轿车150.74万辆,增长67.67%。预计全年汽车销售可突破400万辆,轿车销售达180万辆。汽车产销总量增长略低于2002年,但轿车的产销增长明显地高于2002年。我国2003年的轿车市场,是继  相似文献   

15.
正从整体汽车市场来看,由于税额减半政策力度减弱等的影响,2017年上半年中国车市将微降0.7%。预计2017年轻型车销量增幅为3%,到2023年复合增长为3.8%,达到3470万辆。2017年中国汽车市场及未来预测2016年我国汽车保有量1.94亿辆,每千人汽车保有量达140辆,驾照持有人数达3.1亿人。2016年,我国轻型汽车销量为2650万辆,主要受到小排量客车的激增等影响,增长率达到13.2%;轿车  相似文献   

16.
一、概况 台湾汽车工业的兴起是从1957年裕隆汽车制造公司通过与日本日产汽车公司技术合作生产吉普车开始的。目前汽车年生产能力为50多万辆。本地市场吸收能力,1985年为16.8万辆,1991年已达47.7万辆,其中轿车35.6万辆、商用车12.1万辆,6年翻了二  相似文献   

17.
占汽车市场近半壁江山的轿车市场日子不好过。几乎所有企业的轿车都是在降价、贴本、压库和让利等综合促销措施之下,实现其销量的。今年1-11月销售200.33万辆,预计全年225万辆,连同10余万辆进口车。假定今年销售235~240万辆,05年需求在270万辆左右,增长15%。  相似文献   

18.
《汽车情报》2005,(4):60-60
海关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我国累计进口汽车及其关键零附件163.3亿美元,增长13.1%。尽管进口金额有所增长,但同期进口车在国内市场的份额却继续下降,2004年我国进口汽车整车总计17.71万辆,进口车占国内市场份额为3.37%,比2003年降低0.42个百分点。统计还显示,2004年我国汽车产品出口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全年汽车产品累计实现出口81.56亿美元,同比增长73%,高于机电产品出口增幅30.8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9.
统计数据     
《中华汽摩配》2005,(1):2-4
2004年我国汽车产销首次双双超过500万辆,2004年汽车产品出口额相当于进口额一半,全球汽车产能过剩400万辆,2004年我国十大轿车厂家排名有“新变化”,2004年11月轿车、摩托车产量……  相似文献   

20.
<正>一、车身修复市场巨大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信息统计2014年我国全年汽车销量达到2349万辆,再创历史新高,2015年1~7月,乘用车累计销售1136.42万辆。另有数据显示,我国2014年底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历史新高,为15447万辆,比2013年末增长了12.4%。其中,民用轿车数量增长了16.6%,达8307万辆;私人轿车增长了18.4%,达7590万辆。机动车驾驶人突破3亿人,其中汽车驾驶人超过2.46亿人。巨大的汽车产销量和保有量,使得中国拥有万亿规模的汽车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