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阐述我国铁路道岔型号简统化工作开展的必要性,对我国现有道岔型号分别按照轨距、钢轨轨型、道岔号数、道岔类型4个基本要素进行统计,分析我国现有道岔型号的特点,以此为基础提出我国铁路道岔型号简统化原则,开展道岔简化统型工作遇到的问题,以及道岔型号简化的建议,为今后新线建设用道岔选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王树国 《铁道建筑》2015,(10):42-46
我国在高速道岔研究、设计、实车试验方面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道岔制造、铺设和维修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本文系统地介绍我国高速道岔的研发历程、研究成果及创新技术,并基于近10年的运营实践总结了高速道岔在设计、制造和运营中出现的问题,指出高速道岔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要点。此外,介绍近10年特别是近5年来我国重载道岔和普速道岔的研究现状和创新成果,总结了重载道岔和普速道岔在型号简化统型、创新技术推广应用等方面的问题,指出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要点。  相似文献   

3.
我国在高速道岔研究、设计、实车试验方面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道岔制造、铺设和维修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本文系统地介绍我国高速道岔的研发历程、研究成果及创新技术,并基于近10年的运营实践总结了高速道岔在设计、制造和运营中出现的问题,指出高速道岔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要点。此外,介绍近10年特别是近5年来我国重载道岔和普速道岔的研究现状和创新成果,总结了重载道岔和普速道岔在型号简化统型、创新技术推广应用等方面的问题,指出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要点。  相似文献   

4.
铁路道岔设备状态良好是铁路运输安全、正点、大密度开行的前提。冬季道岔融雪是运输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电热融雪方式是道岔融雪的主流方式。对铁科院通号所研制的TYDR-A型道岔融雪装置电热单元的安装方式进行了介绍;并与其他型号电热安装方式进行了比较;重点介绍了通过计算和实验验证加工后的滑床板,其强度完全满足目前铁路客运高速和货运重载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客货共线铁路60 kg/m钢轨9号、12号道岔几何尺寸保持能力差、部件使用寿命短、养护维修工作量大等问题,本文针对CZ577、SC330、专线4249等主型道岔进行了统型与优化研究。分别从平面线型、通用件、转辙器轨件与扣件系统、辙叉护轨与联结零件等四个方面进行了结构优化设计,可显著提高60 kg/m钢轨9号、12号道岔的服役性能和使用寿命,为客货共线铁路道岔长期安全服役和道岔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随着铁路列车运行速度的不断提升,制约运行速度的铁路道岔成为改造的关键,加大道岔型号能够提升运行速度。道岔换装时需要具备与其相匹配的道岔转换设备、相配套的电源及升级改造测试设备等。京秦线狼窝铺站作为道岔提速试验场地,铺设了2组60kg38号道岔,介绍了设备的安装、调试方法。  相似文献   

7.
黄海 《铁道知识》1999,(3):30-31
在我国6万多公里营业铁路、5000多个车站上,大约铺设着13.9万组道岔。根据不同用途,道岔的种类很多,其中使用数量最多的是单开道岔。约占道岔总数的90%左右。而单开道岔是结构最简单,又是构成其他较复杂类型道岔的基础。 交分与交叉 两条线路平面相交形成交叉,其交叉形式有直 角、菱形交叉之分,线路上大部分使用菱形交叉。菱形交叉由两组锐角辙叉和钝角辙叉组成。  相似文献   

8.
费维周  刘皓 《铁道建筑》2006,(10):84-87
文章介绍了92型60 kg/m钢轨12号单开道岔的设计背景、设计方案及使用状况。根据用户需求,在保持道岔线形和轨件、电务设备利用的情况下,对“92型”道岔进行改进设计。改进设计后的道岔更适合我国铁路道岔设备的更新、改造,具有广阔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在一定行车条件下,计算不同道岔型号和列车牵引质量对应的列车起停车附加时分、单线铁路运行图周期和双线铁路列车追踪间隔时间,在此基础上计算得到相应条件下重载单、双线铁路车站的通过能力.根据不同道岔型号对车站通过能力影响的分析,对于重载单线铁路车站,在列车牵引质量低于1万t时建议采用9号道岔,当列车牵引质量达到1万t及以上时建议采用12号道岔,仅当列车牵引质量都达到2万t且在场坪条件允许时采用18号道岔;对于重载双线铁路车站,当列车牵引质量在2万t以下时建议采用12号道岔,当列车牵引质量达到2万t且场坪条件允许时建议采用18号道岔.  相似文献   

10.
对铁路提速区段ZYJ7型转辙机道岔的启动电路进行改进,设计带有延时切断功能一体断相保护器(DBQ),在规定时间切断电机启动电路,防止道岔动作故障没有到位、到位后无表示、卡阻现象。在满足故障导向安全原则下节省一个时间继电器,简化启动电路。  相似文献   

11.
道岔区病害形式多种多样,重载铁路由于其大轴重、高密度和大运量的性质,道岔部件的伤损更为严重,因而其平均使用寿命要短于普通线路相同型号的道岔。通过对神朔重载铁路现场调研,发现重载铁路道岔常见的几种病害有尖轨与基本轨不密贴,轨距、水平超限,钢轨剥离掉块,钢轨疲劳裂纹,扣件及轨枕伤损等。通过道岔病害产生机理分析,提出定期检测、更换和调整部件、定期打磨钢轨等一系列整治措施,并对重载道岔养护维修方式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ZK4型电空转辙机是借助于压缩空气完成转换道岔、锁闭道岔和表示尖轨位置的快速道岔转换设备,现已成为铁路驼峰编组场转换设备的主要类型,在全路大型编组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设备主要由控制部分、执行部分、表示装置、锁闭机构及其附件等组成,见图1.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大力推进铁路数字化过程中,BIM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显得尤为重要,道岔三维数字化建模是铁路BIM化作业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目前却很少有人研究。利用VBA开发AutoCAD平台,自主研究道岔各个组成部分和计算方法,设计可视化界面,并结合土木工程设计软件Civil3d,实现基于BIM不同型号的三维道岔建模。研究结果表明:设计中重复,固定的过程由计算机系统自动完成,对道岔的设计效率、准确性和直观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道岔BIM模型是铁路线路BIM模型的一个重要组成和补充,可以嵌入整个铁路项目BIM模型中。  相似文献   

14.
《铁道技术监督》2014,(3):39-39
<正>国家铁路局近日发布施行《铁路牵引供电设备生产企业审批实施细则》,同时废止原铁道部2005年发布的《铁路道岔产品生产企业认定细则》。与原细则相比,新细则中的铁路道岔设备目录进一步精简为整组道岔、尖轨、基本轨、辙叉和护轨5种。为满足我国高速铁路发展对高速铁路道岔的生产需求,保障高速铁路运行安全,新细则补充完善了对高速铁路道岔设备生产企业的特别规定,明确了高速铁路道岔适用的规格类型及执行标  相似文献   

15.
多开向道岔控制系统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铁路普遍采用的道岔就其结构来分,有单开、对开、复式交分道岔等。近年来出现了多开道岔,即每个道岔有3个及以上的开向。此类道岔装置在国外已有应用,我国新建的部分城市铁路车辆段也开始使用。本文以五开道岔为例,说明该类道岔在控制技术中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6.
道岔是铁道线路三大薄弱环节之一,其病害形式多种多样。由于重载铁路具有运量大、车辆轴重大、行车密度高等特点,站场咽喉区道岔结构更是整条线路的薄弱环节,线路设备病害较为严重,其维修更换频率远高于普通线路相同型号的道岔。以朔黄重载铁路为例,结合神池南站站场咽喉区道岔设备勘察记录,详细描述道岔的几种典型病害,并对病害产生原因进行分析,最终提出相应的整治措施及养护维修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以京津城际铁路Ⅱ型板式无砟道岔施工为例,介绍了板式无砟道岔的道岔板运输、道岔板安装、定位、混凝土灌注、道岔件运输和安装等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措施,供客运专线铺设板式无砟道岔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18.
ZD6-E/J型道岔转换设备投入使用以来,已逐渐成为我国铁路线路上的主型设备.然而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道岔中GL连接杆动作频繁,杆件的销孔出现因机械磨耗而引起的旷动,导致道岔无表示,严重地影响了行车安全.为此1999年我厂与桂林电务段合作,组织技术力量,把消除道岔GL连接杆旷动作为攻关课题,进行技术攻关.  相似文献   

19.
提速道岔技术水平提升与全面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目的:针对近几年来国内外高速、客运专线道岔技术的发展和我国铁路建设对道岔技术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研究分析已在我国铁路线路上全面应用并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提速道岔的技术发展方向,旨在尽快提升铁路提速干线道岔整体技术水平。研究结果:通过对国际高速铁路道岔技术、我国客运专线道岔技术的分析,结合提速道岔十几年来的运用情况,借鉴200 km/h 60 kg/m钢轨可动心轨单开道岔技术优化成功运用的经验,提出"对现有各主型提速道岔以理论分析为基础,从道岔线型到主要关键零部件结构进行全面优化设计,彻底消除既有提速道岔存在的安全隐患,迅速开展全面优化升级工作"的建议,从而为提升提速道岔的整体技术性能和水平,更好地适应铁路建设发展的需要,满足运营要求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道岔融雪系统对于铁路列车运行安全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目前我国铁路线路普遍安装使用的电加热道岔融雪设备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提出一种新型的基于地源热泵技术的高速铁路道岔融雪系统。该系统是将地源热泵和铁路道岔融雪相结合的一种更节能、环保、有效的用能方式。通过对道岔融雪耗能和热流体传热基本性能的分析研究,提出系统设计的常规方法,为铁路道岔融雪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