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某市地铁1号线盾构隧道近距离穿越一座跨河桥梁,隧道近距离施工可能引起地层发生变形,导致既有桥梁桩基产生附加内力和变形,影响既有桥梁结构的正常使用.采用 ANSYS有限元方法建立三维非线性模型对盾构穿越河道施工进行动态模拟,并从地表沉降形态、桥梁桩基的位移和倾斜变化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地铁一号线过河段施工会导致地表和桩基产生一定沉降,桩基还会产生倾斜,但管片的轴力和弯矩均在合理的范围内,能确保桥梁整体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新建铁路客运专线设计时速多为300 km以上,对桥梁桩基沉降量要求极高。全面分析岩溶区溶洞对桩基沉降的影响,准确预测岩溶区桩基的沉降量是铁路客运专线桥梁基础设计的难题。以郑徐铁路客运专线徐州特大桥岩溶区桩基工程为依托,通过建立桩基和溶洞地基有限元模型,系统分析了溶洞参数对桩基沉降的影响规律,并对比了不同注浆加固方案对岩溶区桩基沉降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溶洞顶板厚度、桩尖至岩溶层间岩土层厚度、溶洞尺寸大小及竖向线溶率均对桩基沉降有影响。其中,桩尖至岩溶层间岩土层厚度和溶洞顶板厚度对注浆加固效果影响较大,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以确定合理的注浆加固方案。  相似文献   

3.
桥梁桩基工后沉降的控制是高速铁路桥梁设计和施工的关键技术之一,其中桩基的长期固结蠕变沉降计算分析又是关键环节.经过现场调研分析提出高速铁路桥梁桩基实际受荷—时间关系的函数表达式.建立多级荷载作用下的多层黏弹性地基单面排水或两面排水条件下的一维固结方程,并基于Laplace数值逆变换推导桩底压缩层在多级荷载作用下的有效应力和沉降计算公式.基于此,提出能模拟高速铁路桥梁桩基实际加载情况和考虑桩底成层土固结蠕变特性的桩基长期沉降计算方法.为提高计算效率,编写相应的群桩长期沉降计算分析程序LTPGSⅡ.京沪高铁桥梁桩基沉降计算结果和现场实测值的对比验证了计算方法及程序的正确性和可靠性.提出的计算方法能用于高速铁路桥梁桩基长期沉降预估,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以北京地铁14 号线区间隧道穿越丰北桥为例, 在采用 FLAC3D 软件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的基础上,结合对 桥梁沉降观测数据的分析,对复合锚杆桩加固丰北桥桩基 的方案进行优化。实际施工后沉降观测数据表明,优化后 的加固方案较好地控制了桥梁桩基的沉降,可满足桥梁基 础沉降的控制技术指标,为后续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基于Boussinesq理论推导了桩板结构路基沉降计算解析解,采用佐藤悟双折线模型构建了既有桩基荷载传递函数,分析了荷载传递函数对既有高速铁路桥梁桩基侧摩阻力的影响。以桩板结构路基下穿高速铁路桥梁工程为例,分别采用理论方法和FLAC 3D数值计算得到了桩板结构路基沉降变形规律和既有桥梁桩基侧摩阻力分布特点。将解析解与数值计算结果进行对比,二者接近,说明本文提出的桩板结构路基沉降计算解析解和桩基荷载传递函数可行。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郑西客运专线三门峡至灵宝段为湿陷性黄土深厚地区,桥梁桩基由于存在负摩阻力而发生过量沉降.而针对湿陷性黄土地区桩基沉降的计算方法至今未见报道,因此有必要通过相关研究寻求适合本线湿陷性黄土地区桥梁桩基沉降计算方法以便在设计阶段控制总沉降值.研究结论:(1) 湿陷性黄土地区桥梁桩基沉降计算必须考虑负摩阻力的影响;(2) 桩基采用总沉降不大于规定值控制设计是合理的;(3) 郑西线三门峡至灵宝段湿陷性黄土地区桥梁采用修正的铁路桥规方法计算桩基总沉降是可以控制设计的,施工期间应按相关规范进行沉降观测,并根据观测结果采用曲线回归法进行沉降评估分析;(4) 桩底以下土层压缩模量是影响沉降计算值的主要因素,勘探时务必准确测定桩底以下土层压缩模量.  相似文献   

7.
李波 《铁道建筑》2014,(5):75-78
以南京城轨线胜太路站至南京南站盾构区间隧道为研究对象,对隧道近距离下穿京沪高速铁路桥梁桩基的盾构施工过程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盾构施工过程中,桥梁桩基不仅产生了水平位移,而且发生了倾斜;盾构施工引起的地层扰动使周围土体及桩基产生沉降,从而导致桩基产生附加力,降低了桩基的承载力;施工前在隧道与桩基间设置隔离防护桩,能有效减小盾构施工对桥梁桩基的扰动。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迎门滩马滩区间盾构隧道近距离穿越银滩黄河大桥对桥梁桩基的影响,采用有限元计算方法对盾构下穿黄河施工进行动态模拟,并从地表沉降、桥梁桩基位移、内力变化等方面对其影响进行分析。经模拟结果与现场实际情况对比,两者吻合度较高。模拟方法可定量预测盾构掘进施工对已建桥梁基础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旋喷桩与袖阀管注浆在桥梁桩基加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沙市地铁盾构隧道下穿新中路立交桥,MIDAS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若不采取加固措施桥梁桩基沉降可达5 cm。采用旋喷桩与袖阀管注浆相结合的方式对盾构隧道影响范围内52座桥梁桩基进行加固,介绍旋喷桩加固及袖阀管注浆加固的原理、工艺流程和参数选取。所选用的加固方案施工方便、快捷,成本较低。监测结果表明,加固后避免了桩基的不均匀沉降,整体沉降控制在允许范围。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随着客运专线规划与建设在全国展开,客专桥梁穿越岩溶区现象比较常见,如何分析岩溶区注浆加固对桩基沉降的控制效果,并确定合理的注浆加固方案是岩溶区铁路客运专线桥梁桩基设计面临的问题。以某岩溶区铁路客运专线桩基为依托工程,利用基于规范的理正软件,分析不同注浆方案对桩基沉降的控制效果,在此基础上确定合理的岩溶区地基注浆加固方案。研究结论:通过研究得出:(1)只对溶洞注浆可以较好地控制桩基倾斜,但不能有效控制桩基竖向沉降量;(2)只对桩尖土层注浆可以有效控制桩基竖向沉降,但不能有效控制桩基倾斜;(3)同时对溶洞和桩尖土层注浆既可以控制竖向沉降,又可以控制倾斜,是为较合理的加固方案;(4)以上结论可为岩溶区桩基注浆加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结合北京地铁十号线呼家楼车站穿越桥梁桩基的施工实例,介绍了通过洞内加固和施工监测,控制邻近桥梁桩基沉降和位移,确保桥梁和车站结构安全的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大曲率盾构隧道在急转弯过程中对邻近桥梁的影响,以上海某急转弯隧道穿越桥梁工程为背景,基于Midas数值模拟软件,建立急转弯隧道近穿桥梁三维数值模型,分析急转弯隧道施工对桥梁桩基的影响,并结合现场施工方案,分析所采用地层加固措施对减小桥梁沉降变形控制效果,主要结论如下:(1)受盾构隧道近穿既有桥梁影响,地表沉降槽宽度为3.44D(D为隧道直径);在盾构穿越桥梁时对地层扰动最大,地表累计沉降量占最大沉降量的90%。(2)盾构近接既有桥梁,桩身变形主要以Y向(纵向)变形为主,在盾构穿越桥梁时,桩身倾斜变形量最大。(3)采用MJS工法对土体进行加固之后,地表沉降量、桥梁桩基水平位移量大幅降低,从数值模拟结果看,桥梁沉降变形减小38%,隧道结构上浮量减小79.5%。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采空区桥梁群桩基础沉降进行数值模拟,分析采空区桩基在荷载作用下变形过程及特点,揭示不同工况下的基础变形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基础沉降满足规范要求,沉降主要集中在浅层土地层中;桩间土与桩顶沉降均匀;采空巷道顶板的沉降与地基其他部位沉降基本一致,桩基能够有效限制采空巷道顶板的变形。  相似文献   

14.
当隧道在接近桥桩施工时,由于隧道土体的开挖导致地层扰动,致使桩基周围的土体产生附加应力,会对埋设在土体内的邻接桥梁桩基产生影响。桥梁桩基本身的一些参数,如桩基的长度、直径、布置方式等,也会对桥梁桩基产生影响。通过对某过江隧道建立盾构隧道数值模型,以隧道埋深、桩间距、桩基埋深和隧道穿越部分土体弹性模量四个影响因素为主要影响因素,对新建隧道地表沉降的影响和对既有桥桩的受力和变形进行了分析,总结并得出了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5.
某既有桥梁基础在服役过程中出现沉降和倾斜等病害,亟需对其进行病害机理分析和维修加固.结合桥梁桩基基础传力机理,考虑施工方便和简易程度,对桩基承台采用扩大基础外包式加固,并在新旧混凝土接触面采用钢筋植筋技术,使新承台与旧承台完全结合共同作用,以控制桥梁的不均匀沉降,保证列车正常安全舒适的运行.  相似文献   

16.
目前关于岩溶区桩基沉降计算的研究相对较少,还没有成熟的计算理论及计算公式,这给岩溶区铁路客运专线桥梁基础设计提出了难题。本文以某高铁为依托工程,建立岩溶区桩基有限元模型,模拟了不同注浆方案对控制岩溶区桩基沉降的效果,系统分析了注浆土体变形模量和桩尖土层厚度对不同注浆加固效果的影响规律,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贵广高铁尖山营特大桥各墩台建成架梁至全线开通运营前的2~3年内,0号台~4号墩高程稳定,5号墩~22号台存在明显旱季下沉、雨季上浮的现象,沉浮现象最明显的16号墩最大下沉量与上浮量累加值达38. 58 mm。为采取合理的抑制沉浮措施,服务于运营管理,需要对墩台沉浮与地质条件的相关性进行对比,进而分析沉浮原因。研究结论:(1)覆土+基岩风化层厚度与各墩台沉浮值具有高度对应性:覆土+基岩风化层较薄的地段,墩台沉浮值较小;覆土+基岩风化层较厚的地段,墩台沉浮值较大;(2)地下水位的升降与桥梁墩台沉浮具有较好的时间对应性,当地下水位上升时,墩台也相应上浮;当地下水位下降时,墩台也相应下沉;(3)因多年地下水大幅波动造成的加荷-减荷往复循环过程,使得桥址厚层覆盖土在相应地下水波动幅度范围内的变形均为可完全恢复的弹性变形;地下水位下降时,土层有效应力增加,土层加荷,整体下沉;地下水上升时,土层有效应力减少,土层卸荷,整体上浮;(4)本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墩台的抗浮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以武汉地铁3号线盾构隧道下穿既有铁路桥梁工程为依托,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盾构施工全过程进行模拟,分析不同桩隧净距时盾构施工对铁路桥梁结构变形及地表沉降的影响规律。分析结果表明:盾构隧道的施工会使桩基产生以沉降为主的附加变形,最大沉降发生在桩顶处;随着盾构的推进,地表沉降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既有桥梁桩基对盾构开挖引起的地层扰动起到一定的阻隔作用,同时在桩侧摩阻力作用下桩周地表沉降相对较小;当桩隧净距分别为1.8,4.2,6.0 m时,桥梁梁体结构与桩基产生的变形均以沉降为主,随着桩隧净距的增大相邻两股钢轨水平高差及轨面沉降的变化趋势不明显,均未超出6 mm的限值。  相似文献   

19.
以西安地铁1号线矿山法区间下穿太平河桥工程为背景,运用有限元方法分析研究基于双层永久衬砌结构的桩基托换体系的施工力学行为,并论证超前注浆预加固地层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双层永久衬砌结构的桥梁桩基托换体系安全可靠、环境影响小,可为后续类似桩基托换提供宝贵的借鉴和参考;桥桩托换段桩基出露施工环节对桥跨结构的沉降变形影响较大,是衬砌结构洞内托换群桩基础的关键工序,故施工过程中应予以重点关注;基于双层永久衬砌结构的桥梁桩基托换体系在完成承载体系的有效转换后托拱结构节点处产生明显的应力集中现象,因此应适当加厚桩基托换节点处结构厚度并增加配筋量以满足结构安全要求;桩基托换施工过程中桩基开挖暴露长度愈短,托换体系施工引起的桥跨结构沉降变形及桩基托换节点区域主应力值愈小;洞内预注浆加固能够显著降低桥跨结构沉降变形及托拱结构受力,从而确保隧道修建时桥梁结构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文章结合工程实际施工情况介绍运营桥梁桩基沉降加固处理思路、桩基沉降加固处理方法、锚杆静压桩施工工艺及注意事项等,该方法在今后运营的铁路、公路桥梁桩基础加固处理中建议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