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京港澳高速北三环互通立交是郑州市快速路网中的一个重要节点。针对立交设计过程中的路网分析、交通量预测、主要控制因素及周边交通情况,对方案进行深入研究,设置合理的辅助车道和集散车道,以减少对既有高速公路正常通行和附属设施(服务区、收费站)的影响,最终优化了互通立交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在隧道口附近的枢纽互通式立交方案规模大,造价高。本文通过实例互通式立交项目进行各种方案的研究,分析其通道、走廊以及平、纵断面和集中、分点设置的可行方案,为复杂条件下隧道口附近的立交方案设计开阔一条思路,以供高等级公路勘察设计与施工参考。研究结论:(1)在隧道口附近的枢纽互通式立交设计时应重点把握主要控制因素,避免遗漏重大方案;(2)深入调查研究和分析论证,首先结合既有控制物选择主线平面位置方案;(3)合理调整主线纵断面高程,以确定互通范围的高程;(4)对比集中设置互通方案与分点设置互通方案的工程比选;(5)最后通过点位互通的多种型式的工程认真筛选,不断优化,设计出安全、功能完善、规模恰当、同时与环境相融合的最佳方案;(6)本研究成果能够为复杂条件下隧道口附近的高速公路的立交方案设计提供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基于对复杂城市地下互通立交隧道特征分析,选用纵向通风方式并将复杂城市地下互通立交隧道的风流形式分为分流和合流2种,分别给出这2种形式的风流分配计算方法,提出复杂城市地下互通立交隧道通风控制标准。并将此种风流分配计算方法作为厦门海沧疏港通道-海景路隧道通风设计依据之一,量化其风机配置的标准。通过对复杂城市地下互通立交隧道风量分配计算方法进行研究,为国内城市地下互通立交隧道的通风设计提供参考,丰富国内城市地下互通立交隧道通风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4.
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的方法,运用三维河道水力学模型HEC-RAS(River Analyse System)分析阿尔及利贝贾亚高速公路在建项目2号互通桥梁在百年一遇的最大洪峰流量下,不同桥梁孔跨方案在相同地质条件下对桥梁最大冲刷深度的影响,对不同桥梁孔跨方案下三维河道水力学模型计算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确定经济合理的桥梁设计方案,为今后国内外同类桥梁设计的方案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5.
变速车道是互通立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互通立交系统中最易发生交通事故的地方,要想提高互通立交的行车安全性,做好互通立交变速车道设计是必要的。本文全面介绍了互通式立交变速车道的设计,为了在主线与匝道过渡段间获得更舒适的行车条件,结合高速公路主线线形,重点介绍了互通立交变速车道的线形设计。  相似文献   

6.
以济广高速济南连接线工程某互通立交主梁支架现浇施工为背景,从测点布置、监控方案、支架扫描测量及数据分析处理等方面介绍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现浇桥梁支架变形监控中的应用,并给出了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支架安全监控系统。  相似文献   

7.
卢自顺 《科技交流》2005,35(2):79-82
高速公路设计的一个中部分之一是互通式立交,设计涉及规划与设计两个层次,是一项复杂而又创新的工作。本文结合学习、实际工作经历,总结了高速公路互通立交规划与设计中的一些要点,对立交型式、交通量计算、匝道排水、收费站设计提出了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8.
铁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万维网地理信息系统(WebGIS)技术,整合铁路建设过程中产生的空间数据和动态施工数据,根据施工图、设备标准、设计标准和动态施工数据,研究构建铁路建设工程三维模型的方法,给出铁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方案。系统划分为建设指挥部层、标段层、单位工程层等3个层次的应用结构,围绕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安全控制和投资控制4个方面对每层的功能进行设置;并在Web网上通过地理信息系统、三维虚拟现实和形象进度等手段形象直观地实现铁路建设工程项目的管理。此系统于2006年4月在精伊霍铁路建设中正式投入使用。  相似文献   

9.
新建宜威高速公路龙头枢纽互通位于现状宜叙高速龙头互通(单喇叭)和双河互通(单喇叭)之间,其中心间距只有4.34 km;拟建枢纽互通与西侧龙头互通净距为990 m,不满足1 km的要求,采用了匝道连接的复合式互通立交形式。初步设计阶段采用的迂回复合式互通存在以下问题:主要流向技术指标较低且绕行较远,匝道距离蜀海竹海保护区生态红线较近,顺层边坡防护量及整体桥梁规模较大,对环境影响突出。在施工图阶段,为了使得该立交方案技术标准更加适度和协调,发挥该项目的最佳社会经济效益,结合交通功能、建设条件、平纵指标、工程规模、已建工程等控制因素,提出了5个优化方案。结果表明:方案五在满足运营安全、功能需要的同时,提高了主流向匝道指标,降低次流向匝道指标,缩短了路线建设长度及运营长度,避免了对自然保护区的干扰,与周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0.
现有铁路工程方案汇报多采用二维平面图及三维动画模拟的方式,存在二维平面图展示要素不够直观,三维动画模拟制作过程复杂、比例易失真、无地理精度等问题。为解决以上问题,研究融合"无人机+"的铁路工程方案汇报展示方法及流程:在工程相应阶段,利用无人机搭载不同传感器获取线路方案实景视频、数码相片、倾斜摄影影像等多源数据,再基于DOM与DEM三维渲染、视频与二三维模型融合、倾斜建模处理与三维GIS平台管理技术处理,得到相应的铁路工程汇报展示产品,包括铁路工程AR三维基础场景、视频融合模型的VR产品、以及实景三维模型等。通过项目试验,研究不同展示方法在铁路工程竞标、勘察设计阶段的表现效果、制作成本、制作周期和应用策略等指标。研究表明,相较于传统铁路工程方案汇报展示方法,"无人机+"测绘技术展示效果更直观,能有效解决比例失真、无地理精度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针对当前出现的高速公路互通立交与隧道入口间距较近的工程实际问题,从交通安全、驾驶员反应时间和车辆操作时间需求等角度,提出条件受限情况下高速公路互通立交与隧道入口间距推荐值。在总结工程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从工程技术和安全管理方面提出安全保障对策。  相似文献   

12.
40m+64m+40m铁路连续槽形梁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槽形梁是一种粱、板组合形式的预应力结构,具有建筑高度低、节省路基土石方工程投资、养护简便及减少噪声等特点,在解决立交跨线处净空受控制的工程中。结合某线40 m 64 m 40 m铁路连续槽形梁,介绍了槽形梁的合理断面设计、构造细节、平面杆系及空间结构的分析计算过程和结果,以及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通过对深惠路既有立交、桥梁、路面等道路设施的利用、拆迁条件、地铁共线等主要影响因素的分析,以及对改建方案路线平、纵、横及立交方案的研究,对深惠路改建控制条件、总体设计原则及主要方案进行探讨。研究结论:本项目以立交利用、地铁共线影响、减小拆迁为改建总体设计主要控制因素。总体设计方案结合道路功能定位的转变,横断面采用两块板形式;充分利用原道路较高的技术标准,灵活确定平面线位;纵断面设计严格控制填挖高度,以利于与周边环境衔接;立交设计充分结合周边路网的完善,合理确定立交功能、服务等级和改建方案。  相似文献   

14.
介绍宝汉高速公路南郑互通立交EK0+521.500机耕天桥现浇连续箱梁钢绞线张拉施工技术,对连续箱梁钢绞线控制应力及伸长量计算过程及现场张拉控制情况进行介绍,对现场施工人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针对武汉市七个高速出口之一的汉洪高速公路军山互通立交的选型和设计谈了一些体会,并阐明了交通量的定性定量分析与现状地形地物相适应是确定互通立交型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互通立交的变速车道设计时存在形式和设计方法如何选择的问题,设置不当会使长度不合理或分流端不明显,结果导致一方面失去调节速度的意义,另一方面可能在进出口造成安全隐患。合理的变速车道设计既要符合行车习惯、满足最小变速长度要求,又要综合考虑经济性,不能单纯依靠增大指标来满足通行需求。通过从变速车道设计时这些常见问题着手,对其形式、设计参数的来由进行探讨,对变速车道的设计方法从平面、纵断面及横断面设计方面进行分析,以使互通立交的出入口设计在经济、合理、安全、适应性方面达到平衡,同时理清设计思路,提高设计效率。  相似文献   

17.
结合博深高速公路排榜立交互通钢箱梁施工工程实例,叙述了跨既有高速公路小角度悬臂顶推大跨径钢箱梁施工的主要施工工艺及关键技术,重点介绍了钢箱梁顶推施工控制要点及胎架、临时墩等辅助施工措施,为今后类似工程施工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弯梁,是弯扭耦合作用非常突出的曲线桥梁,多用于城市立交和大型互通立交。弯桥设计时必须考虑其弯扭耦合作用,增强桥梁的抗倾覆能力。通过对小半径弯梁的模拟计算,选择合理的支座间距和支座偏心距,最后结合模型对弯梁进行简要的结构分析计算。从而为弯梁的设计、优化提供一定的思路和经验。  相似文献   

19.
可视可控旋挖扩底灌注桩具有成孔速度快、提高单桩承载力、在与常规灌注桩同直径的情况下可缩短桩长、在同等深度下可减小桩径的优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房建等项目,但在桥梁市政项目应用较少。通过对天津外环线东北部调线津汉互通立交工程扩底桩施工进行实践,研究桩基扩底施工及成桩质量。  相似文献   

20.
基于Autodesk公司推出的面向基础设施行业的建筑信息模型(BIM)解决方案AutoCAD Civil3D,以莆田至炎陵高速公路高路堤工点为依托,建立了道路工程三维地质建模;以重庆南大泸高速公路开元枢纽项目施工图设计为依托,利用Autodesk Subassembly Composer部件编辑器创建装配,建立了三维的互通路基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