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尹静 《铁道工程学报》2012,(10):115-119
研究目的:通过对已实施的西安北客站国铁枢纽与地铁站的衔接方案进行分析,对城市轨道交通与国铁枢纽的衔接规划、换乘衔接方案提出一些建议和见解,供相关工程参考。研究结论:通过对西安北客站综合交通枢纽的设计实践,以及对典型国铁综合交通枢纽的特点进行分析后得出:(1)针对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在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和运营管理方面,应提前统筹规划,做好项目接口和运营管理的研究;(2)轨道交通站点的设置应结合换乘的便捷性、国铁站场规模、站房及广场的设置情况、地铁运营设施的布置合理性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后确定。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毗邻大型铁路客站的地铁车站,由于其站址环境的特殊性,车站总图布局、建筑空间设计必然有别于其他普通地铁车站,设计者需要进行深入的方案比选研究。沈阳地铁2号线沈阳北站站位于铁路沈阳北站南广场,如何合理地选定地铁站位,做好与火车站及地下既有人防商业空间相结合,组织好地铁、铁路以及公交的多种客流,是本站设计研究的目的。研究结论:(1)沈阳北站站地处多种客流的集散地,在总图布置上地铁车站需要与铁路站房拉开缓冲距离,为乘客留出足够的集散空间;(2)沈阳北站站在建筑设计上充分利用了站前广场既有地下空间,拓展了地铁服务范围,吸纳了来自铁路、公交、地下商业的多种客流;(3)大型交通枢纽中的地铁车站,总图布局应留出专门的交通转换空间,建筑设计应充分与其他多种交通方式有机结合,实现换乘便捷与消防安全统筹兼顾,这样才能做到真正地方便乘客;(4)本文总结的经验可为今后其他类似地铁车站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交通枢纽内国铁与城轨作为两大功能主体,二者之间的换乘功能关系决定了枢纽体内在空间形态的生成及组织逻辑。本文通过大量典型案例的分析、概括与归类,展示交通枢纽内国铁与城轨之间不同换乘功能及其空间形态的多样化特征,并探寻其内在生成规律。研究结论:(1)交通枢纽内国铁与城轨的换乘空间形态大致可归纳为水平线性换乘空间、水平围合式换乘空间和竖向分层疏导式换乘空间,三种换乘空间形态在换乘距离、导向性及可识别性、突发客流疏解能力上分别各有所侧重;(2)换乘空间内的防火分隔形式对其空间连续性及视觉通透性存在一定影响;(3)换乘功能及空间形态的优化伴随着枢纽整体或局部规模及工程量的变化,设计需统筹兼顾;(4)本文的归纳研究可对后续交通枢纽项目中换乘空间的设计及再创新提供指引和帮助。  相似文献   

4.
结合西安地铁2号线车站的设计及使用情况,对车站建筑设计的站位选择、换乘车站的换乘方式、车站空间开发模式、站内装修设计等方面进行设计分析、归纳总结。提出车站站位的设置应以人为本,以方便乘客、便捷换乘作为首要选择;换乘组织形式要综合分析论证,力求换乘距离最短,同时避免出现客流交通瓶颈;车站的综合开发方案应结合规划及客流需求提前进行研究策划,实现同步设计,同步使用;车站建筑装修设计应因地制宜,达到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建成后的宝鸡南站将成为以铁路客运为中心的综合客运交通枢纽.通过宝鸡南站铁路综合客运交通枢纽规划的设计实践,对铁路综合客运枢纽的交通设施规划布局及与各种交通方式的换乘衔接方案进行分析,结合站型旅客流线特点及周边用地条件进行分析,统筹站区道路系统规划、各种交通设施布局规划、各种交通方式的衔接及换乘设计,使以铁路客运为中心的综合客运交通枢纽发挥最大的综合效能,为铁路综合客运交通枢纽规划的各种交通方式的衔接、流线组织、换乘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既有火车站改造工程复杂且不能中断部分运营,实现与铁路大客流"零距离换乘",合理选择地铁工法,控制铁路站场路基沉降,确保铁路行车安全是火车站枢纽改造工程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本文结合西安地铁4号线矿山法穿越既有西安火车站及其改造工程实际,提出西安火车站改扩建与地铁建设一体化设计是一个相互制约、相互适应的关系,建立暗挖隧道穿越运营中的铁路道岔区的安全风险控制体系,探讨如何衔接各种交通工具、合理筹划、分部运营、加强结构安全保护措施,并引发对建筑功能与结构工法完美结合的再认识。研究结论:(1)火车站改造工程是保护历史与创新的结合,突出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合理选择地铁站位及工法,实现换乘功能及保证铁路运营安全;(2)穿越前详尽地下勘探,地铁隧道进行全断面注浆止水加固及管棚措施,加强周边环境监测,信息化施工等动态分析、预警和反馈;(3)采取列车限速与及时的轨道加固措施,做到地层沉降控制有效,工程风险可控,对铁路交通枢纽改造设计及其保护措施等类似工程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轨道交通和综合管廊为城市基础设施和地下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升城市综合品质及可持续发展,避免城市道路反复开挖、架空线网密集、管线事故频发等问题,从工程经济性、实施安全性、后期使用便利性的角度出发,研究轨道交通工程如何与城市综合管廊结合设计,合理利用地下空间资源,保障建设市政基础设施智慧化和绿色发展水平。研究结论:(1)分析轨道交通与综合管廊建设特点及道路地下空间建设存在的问题,得出结合设计研究的意义;(2)西安幸福林带综合改造工程,从规划布局、道路改造优化、建设综合管廊、预留地铁路径和地下开发空间一体化方面进行研究,解决了地铁过街和地下管线的突出问题,提升了城市地面景观;(3)介绍管线入廊原则,规范了综合管廊建设技术标准;(4)总结出地铁车站与综合管廊结合设计的多种布局模式,对增强地下空间利用效率、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际铁路、市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铁路旅客车站的换乘模式日趋复杂化,便捷地解决旅客站内中转换乘以及国铁与地铁之间的换乘成为大型铁路旅客车站设计的重要课题。西安火车站改扩建工程是近年来规划建设的为数不多的省会级车站改扩建工程之一,其国铁站内中转换乘及地铁与国铁之间的换乘设计,对于国内大型铁路旅客站房设计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通过深入分析西安站改扩建工程站房功能布局及旅客换乘流线设计,对其换乘模式的设计进行研究,认为西安站结合地下综合交通枢纽设置地下进出站空间的设计思路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体现了新时代铁路客站设计创新的四项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9.
上海南站的综合交通换乘系统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详细介绍了铁路上海南站综合交通枢纽的总体布局和换乘系统,包括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道路公交、出租车、自行车、私人小汽车、长途汽车、社会车辆之间,轨道交通与道路交通之间的各种换乘流线与换乘距离。通过分析比较得出:上海南站在换乘的布局设计上比既有的大型铁路客站有很多改进,但与国外优秀的交通枢纽布局设计相比仍有一些不足,主要是没有充分利用铁路股道下面的空间进行立体换乘。目前,我国城市交通枢纽尤其是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换乘问题日益突出,而枢纽换乘质量的关键取决于其布局设计方案的质量,该案例的分析结果对我国综合交通枢纽系统的布局规划设计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深圳北站交通枢纽功能齐全、接口复杂。结合北站枢纽的建设实践,通过分析交通枢纽各交通功能的建设规模、主次地位和换乘关系,提出"功能布局立体化和流线组织管道化"的设计理念。通过集约化的方式统筹规划建设,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形成功能齐全、运营高效、换乘便捷的综合交通枢纽。自2011年6月建成投入使用以来,客流快速增长,换乘方便,步行距离短,服务设施齐全,各方评价较高。全面阐述其相关原则、重点、要求和具体措施等设计实践,为其他交通枢纽的规划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我国目前正处于高速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高峰期,各地规划及建设了大批综合交通枢纽工程。本文重点研究综合交通枢纽的功能组成,各种交通方式的主要特点,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的换乘要求及客流特点,对今后类似工程的规划、设计及建设起指导作用。研究结论:(1)综合交通枢纽是涵盖多种交通方式及多种专业门类的系统工程,应对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设计及建设进行系统研究;(2)综合交通枢纽的布局是进行枢纽建设时重点研究的问题,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设计及建设应以规划为核心,流线为主导,各方积极协调,抓住主要矛盾,解决次要矛盾,争取综合效益最大化;(3)合理的导向系统能提高枢纽运行效率;(4)本研究成果可以为综合交通枢纽的枢纽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决策参考,也可为工程设计人员提供类似工程的建设经验。  相似文献   

12.
地铁结合高铁区域交通枢纽立体化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目的:地铁目前已经成为各大城市轨道交通不可或缺的交通形式,伴随着地铁线网的延伸,地铁同国铁、高铁、公路、航空等交通模式的联系也愈发密切,有必要对地铁与高铁车站及各种交通模式的接驳设计进行分析研究,从而使区域交通枢纽的立体化发展更加理性和合理化。研究结论:本文以笔者参与设计的实际工程———地铁太原南站为例,阐述了地铁车站与高铁车站交通组织流线采用地下中央换乘大厅集中进行换乘,使高铁、地铁、停车、商业、广场各流线之间畅通无阻,同时对地铁穿越太原南站地下工程区间特殊处理方式进行分析,建议该段采用盾构法施工。最终展望了太原南站区域交通枢纽将带动城市副中心商圈发展,成为典型的地铁结合高铁区域交通枢纽立体化发展的引领模式。  相似文献   

13.
铁路站房综合交通枢纽换乘系统是多种交通运输方式和多种交通运输设备构成的结合体,其内部各子系统间、要素间的相互协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铁路站房综合交通枢纽中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换乘问题,是实现一体化运输的重要环节,在简要分析南京站北站房与地铁3、9号线方案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地铁3、9号线与北站房两种配合方案对比,实现各种交通方式的便捷换乘。  相似文献   

14.
鉴于当前轨道交通一体化综合开发滞后于地铁线路建设进度的客观条件,从轨道交通一体化开发已成为提升城市公共空间及综合交通换乘枢纽的核心主导角度出发,提出轨道交通线路设计到一体化实施阶段的关联性,利用土地功能混合使用与公共交通高效换乘的理论,对城市轨道交通一体化土地开发范围和实施模式进行控制、激发和引导,实现城市功能集聚、空间整合和引发城市区域立体化等一系列经济和社会效应。旨在对当前城市轨道交通一体化开发的模式进行案例研究、反思并提出建议。因此,研究轨道交通一体化开发模式,对于目前我国以轨道交通为主的城市空间建设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国内在建地铁车站与火车站、客运站等交通枢纽的结合日益增多,设计过程中存在地铁与枢纽换乘、客流流线组织等重难点问题。在太原地铁1号线东广场站的设计中,地铁与国铁的换乘采用单循环通道换乘,避免地铁、国铁、公交等交通枢纽之间换乘客流的交叉,增大公共区非付费区面积,缓解地铁进站客流的拥堵。并利用Anylogic客流模拟软件对优化前后的设计方案进行评估,发现优化后的换乘方案乘客体验效果好,服务水平高。最后总结地铁与交通枢纽结合设计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为后续类似工程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新建郑州东站是郑州铁路枢纽主要客运站之一,为将郑州东站建成集铁路、公路、轨道交通等多种方式于一体的综合性交通枢纽,实现各种交通系统的无缝对接,最大程度地方便旅客换乘,设计从交通组织、换乘设计、设施布局等方面对客流集散系统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按“分层布设、立体换乘、分区组织、公交优先、以人为秘的原则研究了郑州东站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17.
大型综合交通枢纽规划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研究目的:现代社会中,交通方式选择的多样性使得各种交通方式的换乘衔接显得十分重要。换乘的顺畅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旅客出行的时间和空间连续性的执行效果,本文针对这些问题对建设综合性交通枢纽进行分析研究。研究方法:研究国外几个典型城市换乘站建设经验,分析目前国内换乘站建设存在的问题,对我国大型综合交通枢纽设计进行梳理。研究结论:大型综合交通枢纽设计时应遵循各换乘车站地理与功能集中、适度超前、换乘功能与城市功能集中的原则,换乘大厅应体现整体和谐性,体现自动化、信息化、人文化的设计。  相似文献   

18.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与城市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商业区的无缝换乘和空间一体化设计要求很高。基于对乌鲁木齐行人行为特征的调查分析,以乌鲁木齐轨道交通2号线、4号线的换乘站及乌鲁木齐高铁站为案例,对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与高铁进出站层的衔接,对地面、站厅、站台层的空间布局和渠化、换乘模式、商业区布局、应急疏散等功能环节进行了针对性的仿真优化,并提出了一体化的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功能布局的优化方法。  相似文献   

19.
董杰 《铁道工程学报》2012,(6):100-103,125
研究目的:一批日渐投入运营的新型铁路客站的设计日均小时发送量和高峰小时发送量均较高,使得铁路客站的流线设计得以重视。专为来自于地铁的换乘客流设计的"地下进站"流线无疑是缩短换乘流线的最佳模式。因此,研究和设计"地下进站"流线是必要的。研究结论:(1)铁路客站的流线模式向着"通过式"转变;(2)铁路客站地下进站设计应尽可能缩短旅客的换乘距离;(3)"地下进站"流线应考虑设计预留,并合理利用铁路客站有限的地下空间。  相似文献   

20.
基于Depthmap的地铁站换乘空间导向性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地铁为中心的综合一体化换乘中心日渐普遍,地铁站换乘空间导向性是影响换乘高效程度的重要因素。Depthmap作为空间句法分析软件,对空间具有独特的分析视角。首先,介绍空间句法相关知识及北京地铁白石桥南站的运行现状;其次,利用空间句法软件depthmap建立模型,对平面中的流线组织、平面布局与节点设计采用空间句法参数分析,将难以用语言进行描述分析的地铁站换乘空间用空间句法的不同参数进行表达与评价;最后,以白石桥南站为例,基于空间句法软件depthmap分析结果,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相邻空间的有机整体连接、采用大尺度融通空间、重要节点设计吸引人流等优化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