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成都地铁龙泉车站深基坑工程为背景,根据现场监测数据分析围护桩体位移随基坑开挖深度的变形规律及钢支撑预加力对围护结构变形的影响。采用FLAC有限差分法模拟计算分析钢支撑架设时间、水平间距及预加力对围护结构变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层钢支撑的及时施作对控制桩体位移很重要,第二层钢支撑预加力在200~500 k N时预加力的增加可较好地控制桩体位移;钢支撑的水平间距建议设为3 m。  相似文献   

2.
3.
地铁车站深基坑围护结构变形规律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目的:以北京地铁奥运支线森林公园地铁车站北区深基坑工程为依托,采用现场监测的方法研究深基坑围护结构变形规律,目的是为类似工程的信息化施工和围护结构优化设计提供帮助.研究结论:围护桩的最大水平位移与开挖深度和时间密切相关,在基坑开挖到一定深度而未架设钢支撑时,桩顶水平位移最大,随着基坑的开挖和钢支撑的架设,最大水平位移发生的位置也随之下移.钢筋轴力随着钢支撑的施加而减少,钢支撑可以有效控制围护桩水平位移和桩内钢筋内力的增大,气温对钢支撑的轴力变化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地铁换乘站深基坑围护结构变形规律FLAC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以北京奥运支线大屯路地铁换乘站深基坑工程为背景,采用现场监测和FLAC有限差分法模拟计算的方法,研究城市地铁车站深基坑施工过程中的围护结构变形规律,为北京地区地铁深基坑工程的围护结构优化设计和信息化施工提供依据.研究结论:复杂环境下城市地铁换乘站深荩坑明挖施工时,现场临测是信息化安全施工的保证,对于形状复杂的车站基坑应该采用围护桩、钢支撑和锚索等组成的复合维护形式作为基坑的围护结构;土方分层开挖方式和钢支撑预应力施加是减少空间效应保证安企施工的重要措施;FLAC数值计算是研究基坑变形规律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以某地铁车站深基坑工程为例,采用等效刚度法将围护桩等效为地下连续墙建立有限元模型对基坑开挖过程进行了三维数值分析,得到了深基坑施工过程中围护结构的变形及内力变化规律。将数值计算结果与实测值进行了比较,二者基本吻合。研究表明,有限元软件用于基坑开挖与支护的数值模拟是可行的,能够为工程设计与施工提供正确参考。  相似文献   

6.
依托福州地铁5号线农林大学站基坑工程,通过对其围护墙深层水平位移与支撑轴力实测数据的细致分析,探讨了沿江地铁车站基坑围护结构的整体偏移规律与整体收敛规律。基坑靠山侧与沿江侧不对称地形所引起的偏压效应,使得基坑围护结构整体朝向沿江侧发生一定程度的偏移,因此可适当增大围护墙的嵌固深度,以应对地层偏压效应造成的不利影响。同时基坑围护结构的整体收敛变形曲线呈中间大、两端小的弓形分布,因此在围护墙中段设置大刚度混凝土支撑十分必要,实测结果显示该道混凝土支撑的轴力远大于其它各道支撑。  相似文献   

7.
根据施工对地面道路的影响,地铁车站施工可采用明挖法、盖挖法和暗挖法。以某地铁车站明挖顺作施工为背景,利用MIDAS GT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基坑明挖顺作和盖挖逆作2种施工方法的施工模型,对围护结构变形进行模拟计算分析。结果显示,明挖顺作法施工围护结构最大位移发生在基坑深度的1/2附近,盖挖逆作法施工围护结构最大位移发生在基坑深度2/3附近。基坑开挖监测得到的基坑明挖顺作时围护结构实际变形结果与模拟计算结果比较,其基本规律相同。  相似文献   

8.
以黄土地区西安地铁车站深基坑工程为依托,通过FLAC软件建立模型,模拟分析深基坑围护桩桩体水平位移特性、地表沉降规律和钢支撑轴力变化规律.实际监测结果与模拟结果基本一致.研究结果表明:车站深基坑采用钻孔灌注桩加内支撑联合围护形式有效限制围护桩桩体水平位移和地表沉降;钢支撑的及时架设能够明显限制深基坑变形,为施工安全提供...  相似文献   

9.
以苏州地铁3号线新区站及文昌路站深基坑地下连续墙变形监测数据为基础,研究不同开挖工况对围护墙体变形的影响规律,同时对坑底土体暴露时间下围护墙体变形进行分析,并对比有无路面盖板对基坑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工过程中支撑架设不及时会导致基坑出现较大变形,同时,坑底土体对基坑变形有显著影响,另外,现浇路面盖板对基坑变形的约束效果显著。据此,提出施工单位应及时架设支撑、减少时空效应,施工应尽量缩短坑底土体暴露时间,设计应重点考虑现浇路面盖板对控制变形的有利方面等措施。  相似文献   

10.
针对太原市汾河地区河漫滩地层,以双塔西街站深基坑为研究对象,利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 3D对开挖过程中基坑的变形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地表沉降整体呈凹槽型,最大沉降发生在距离基坑边缘0.5~0.6倍基坑深度处,影响范围为3倍基坑深度;河漫滩地区适于将插入比控制在0.9左右。根据正交试验,双塔西街站施工时支护参数宜采用插入比1.0,地下连续墙厚度1 000 mm,内支撑纵向间距6 m。  相似文献   

11.
地铁车站深基坑变形规律现场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深基坑围护结构设计及其变形规律研究是地铁车站建设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开展地铁车站深基坑变形规律研究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本文以北京地铁奥运支线折返线车站深基坑为研究背景,根据基坑开挖及围护方案,设计施工监测方案。依据监测资料,重点分析围护桩变形监测数据和基本规律;将钢支撑受力情况和桩体变形相结合分析,研究围护结构各部分的协同作用。研究结论:随着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加和钢支撑的施加,围护桩的变形形态由向坑内的前倾型曲线逐渐变为弓形,最大水平位移发生的位置也随之下移。围护桩的水平位移、水平钢支撑的轴力也随着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但其实测值都远小于警戒值,说明围护结构设计偏于保守。  相似文献   

12.
地铁车站偏载深基坑围护结构设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南京地铁3号线明发广场站偏载深基坑工程为背景,采用二维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偏载深基坑围护结构内力分布及变形形态.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基坑偏载对围护结构内力和变形影响较大,围护结构变形不同于常规基坑.针对计算分析结果,采取相关设计措施控制基坑变形,以确保基坑安全开挖.经对有限元分析结果与基坑实测变形结果作对比,发现两者所得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13.
地铁深基坑支护体系内力及变形规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在广州某典型含较厚淤泥质砂层和粗砂层的地铁车站详细地勘资料基础上,以有限元数值模拟为主要手段,对初步选定的钻孔灌注桩加深层搅拌桩围护体系,按照实际施工及内支撑的"先变形,后支撑"情况,计算分析了钻孔灌注桩与邻近地层的内力和变形分布规律。模拟显示,钻孔灌注桩加深层搅拌桩围护体系能满足基坑安全施工要求。作为支护体系配筋构件的钻孔桩最大正负弯矩对称分布,进行对称配筋能节约造价且便于施工。作为被支护体系的邻近地层,应力应变具有明显空间分布和时间分布规律:空间上塑性区主要分布在淤泥层、粗砂层和桩脚部位;时间上在第二次开挖就达到最终变形量的90%,实际施工中应加强对以上情况的监测。  相似文献   

14.
地铁深基坑开挖与支承轴力、围护结构变形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北京地铁八号线二期回龙观东大街站明挖基坑、明挖区间施工,对开挖过程中基坑围护结构变形、支承轴力、地表管线沉降数据进行监测分析,得出围护桩体位移、支承轴力随开挖时间及开挖过程的变化关系,可为同类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以国外规范和标准为基础,结合国内常用设计方案,分析中间风井设置的必要性;通过SES软件模拟出结果进行数据补充论述。研究结果表明:设置中间风井非常必要,而且隧道风机的运行模式应结合消防救灾模式合理地进行调整,可为同类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地铁长大区间内,最不利情况下发生火灾造成严重影响的事故虽然是小概率事件,但一旦发生,造成的危害和影响极大,因此研究长大区间设置中间风井是必要的。从常规计算方法出发,提出判断是否设置中间风井的新思路,指出常规方法忽略了最不利情况下司机、控制中心的联系时间,在实际工程中建议对站中心运行时间超过2 min的区间进行核算,并充分考虑前车紧急制动停稳时,后车的运动状态。  相似文献   

17.
地铁隧道为狭长且封闭的空间,一般通过与隧道相连的车站端部及区间风井调节隧道区间的温度和应对火灾等,以保证列车及乘客处于安全、舒适的环境。文章以杭州地铁16号线临农区间风井建筑设计为背景,研究分析地铁长大区间隧道设置中间风井的必要性,在考虑多项控制因素基础上提出中间风井建筑设计方案,以期为今后类似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19.
以某交通枢纽基坑工程为例,基于数值模拟计算,进行了基坑开挖过程中围护结构不同位置处、不同方向上的水平变形分析。得到结论是,逆作法施工基坑围护结构变形较小;水平位移最大值发生于围护墙体的中部,一般位于基坑开挖面以上0.2~0.3倍的基坑深度处;地连墙水平变形的空间效应明显。  相似文献   

20.
支持向量机在地铁车站深基坑围护结构变形预测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支持向量机理论对深基坑支护结构的变形量进行分析和预测,建立了预测支护结构最大变形量的支持向量机预测模型。预测结果表明,该预测模型有很高的预测精度,并应用于南京市某地铁站实际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