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地铁工程盾构法区间隧道施工中,始发和接收过程是整个工程中的关键工序,也是难度最大、风险最高的环节,尤其是盾构接收过程尤为明显。文章通过东莞地铁2号线某区间首次采用的钢套筒接收盾构技术的成功应用,阐述钢套筒盾构接收的技术原理、组装流程、接收工艺。  相似文献   

2.
盾构穿越北京地铁国贸站-双井站区间施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盾构法施工在地层交错复杂和地下水丰富的地层中,能提高施工的安全性,加快施工进度.结合北京地铁国贸站一双井站区间隧道盾构施工,说明盾构始发处为曲线时的作业流程,盾构掘进重点工序的施工质量控制,为地铁盾构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城市地铁隧道小半径曲线段盾构始发姿态控制是施工质量控制中的技术难题。本文依托工程实例,建立了小半径曲线段割线始发盾构姿态数值模型,研究盾构始发姿态各影响因素及其关联性,进而提出沿割线方向预设偏转角或盾尾预偏移量的小半径曲线段盾构姿态控制方法。在北京地铁19号线区间隧道的应用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控制小半径曲线段盾构始发参数和超限风险,且给出的盾构始发各控制参数的关系表方便工程技术人员选用。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盾构出洞及始发的安全风险控制是盾构法隧道施工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结合武汉轨道交通2号线地铁越江隧道泥水盾构工程实际,提出盾构出洞及始发施工的安全风险控制体系,并分析安全风险控制的工程效果,为类似工程提供有益参考.研究结论:(1)快速、有效、可靠地建立工程环境性状与盾构施工参数的平衡状态必须通过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等完整的施工过程安全风险控制体系来实现;(2)始发过程中应按照有关规范沿隧道纵向轴线位置布设工程监测点,在盾构推进过程中进行跟踪监测,并利用地铁工程安全预警系统进行监测数据的动态分析、预警和反馈,为调整始发掘进段的施工参数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泥水盾构隧道的始发与到达控制一直是盾构掘进施工中的关键步骤,其难度较大且风险较高。为了保证盾构接收过程的安全、快速与经济,结合某地铁区间工程,对强透水砂卵石地层条件下的泥水平衡盾构钢套筒辅助接收技术进行试验。针对强透水砂卵石地层透水性强、被扰动性强以及地层不稳定等特点,对钢套筒设计、端头井加固、盾构机姿态校核、洞门处破除、到达洞门的掘进参数控制以及洞门注浆堵水处理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形成一整套相关控制技术。从实际施工效果可知,采用该技术进行盾构接收具有安全性高、工期短、施工成本低以及适应性强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无锡地铁4号线市民中心站-吴都路站区间的市民中心站地处软黏土层,洞门钻孔取芯时存在喷涌情况,且地下管线复杂,因此采用水平冻结法对盾构进出洞门进行加固.以盾构始发与接收水平冻结施工为例,介绍了冻结设计方案、盾构始发与接收过程以及实际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水平冻结设计方案合理,盾构始发与接收技术措施可靠,冻结加固区总去回路盐...  相似文献   

7.
北京地铁9号线工程丰台科技园站-科怡路站区间单线全长574 m,根据整体工筹,区间盾构从丰台科技园站盾构井下井组装始发掘进区间左线,穿越南四环后到达科怡路站南端接收,在科怡路站内调头后二次始发掘进区间右线,穿越南四环后回到丰台科技园站接收、解体、吊出,完成整个区间的盾构施工。  相似文献   

8.
任杰 《铁道勘察》2021,(2):134-139
地铁车站端头附近建筑物易受基坑降水、基坑开挖、盾构始发、盾构掘进等多重影响。为研究新建地铁盾构隧道施工对既有老旧建筑的影响,以太原地铁2号线某盾构区间为例,根据工程地质情况及周边环境情况,设计提出如下措施:(1)盾构始发采用“钢套筒+洞外3 m冻结壁”的加固措施;(2)建筑物外侧打设复合锚杆桩主动加固建筑物;(3)盾构管片采用多孔管片,盾构通过后再注浆加固地层。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表明,“钢套筒+洞外3 m冻结壁”的加固措施可有效保证富水砂层盾构始发的施工安全;盾构隧道侧穿建筑时,采用复合锚杆桩可有效控制建筑沉降。  相似文献   

9.
周伟 《铁道建设》2010,(2):35-40
深圳地铁5号线民五区间盾构始发处采用冻结法施工技术,成功解决了与盾构始发井连续墙相连段隧道围岩较差,地下水丰富,地面施工场地狭小的条件下如何加固软弱围岩的施工难题,确保了盾构机安全顺利通过和后续盾构作业的快速推进,为今后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以深圳地铁9号线上梅林站—梅村站盾构隧道区间始发阶段采用钢套筒始发并近距离下穿既有地铁4号线为背景,系统阐述钢套筒始发技术特点、工作原理、操作流程、控制重难点等,为后续盾构法隧道采用钢套筒始发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在地铁盾构隧道施工中,盾构机过站及二次始发是盾构施工常见重要环节,盾构机到达接收后,盾构机过站,然后二次始发盾构掘进,不同的环境中,有不同的过站形式和方法,在软弱地层暗挖隧道内始发风险极大。本文以昆明地铁6号线为例,采用锁紧装置将油缸锁固在轨道上,通过泵站及千斤顶,实现盾体"自行走"过站;在软弱地层暗挖隧道内始发采用回填式盾构始发,提前封堵洞门,提前建立土压,有效地防止始发时土压力降低而产生的提前沉降,为同类工程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黄土地区地铁盾构下穿铁路变形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黄土地区某城市地铁2号线盾构施工下穿既有陇海铁路线是一个盾构施工中的I级风险源,为保证地铁盾构施工安全下穿陇海线路,开展了盾构施工穿越既有铁路的变形控制技术研究,以为盾构安全施工提供技术支撑。研究结论:(1)黄土地区地铁盾构下穿既有陇海线路的地表沉降规律:不采取控制措施盾构施工时,路基右线隧道轴线正上方的沉降量为20.48 mm,左线隧道轴线正上方的沉降量为12.85 mm,左右线隧道的轴线上的沉降量均超出了沉降允许值;采取严格控制土压力、盾构匀速通过、严格控制注浆量、减少盾构推进方向的改变等减小地铁盾构下穿既有铁路施工风险的措施盾构施工时,右线隧道轴线正上方的沉降量为5.44 mm,左线隧道轴线上方的沉降量为4.95 mm,均小于变形允许值。(2)FLAC计算预测的变形规律与实际值基本一致,地表和铁路路基的变形量在允许范围内;减小地铁盾构下穿既有铁路施工风险的措施合理有效。(3)该研究成果可应用于黄土地区地铁盾构下穿铁路施工变形控制。  相似文献   

13.
张永 《铁道建筑技术》2011,(1):99-101,108
深圳地铁2号线东延段2224标段,两站三区间一盾构始发井。其中福市区间盾构从市民中心站西端始发,始发时始发端距既有4号线隧道结构水平距离仅有6.542 m,2号线隧道距既有4号线隧道结构底部最小垂直净距约为1.567 m。这种始发条件、始发难度和风险性之大为全国罕例。采用微型桩和袖阀管相结合的加固方法,盾构施工最终成功下穿4号线。  相似文献   

14.
新建盾构隧道下穿既有地铁线路施工时会引发交汇段地表沉降叠加,对既有地铁线路运营安全产生威胁。本文以成都砂卵石地层新建地铁6号线盾构始发段下穿既有3号线施工为例,针对盾构在始发端头下穿施工时存在的建压困难、沉降控制难度大、施工安全风险高等难题,采用了始发延长钢环密封保压、中盾注浆盾构间隙、辅助注浆纠偏、自动化实时监测等技术措施及管理手段,顺利通过下穿既有地铁。  相似文献   

15.
以长春地铁一号线卫星广场~南环路区间左线盾构冬季始发施工为例,介绍了高寒地区盾构法始发施工方案及施工要点,提出了掘进施工准备方案与施工参数,重点阐述了盾构机本身的保温始发措施及其配套设施维护。通过对盾构设备的加强维护及对地铁车站的三层场地的保温布置,成功解决了高寒地区冬季地铁盾构始发施工的难题,保证了盾构机顺利始发掘进。  相似文献   

16.
杭州至海宁城际铁路余杭高铁站~许村镇站区间盾构隧道下穿杭州运营地铁1号线区间隧道,竖向净距仅3.2m。需要研究合理控制盾构掘进地层损失率,保障地铁运营区间隧道的沉降值在安全允许范围内。为此利用FLAC3D三维有限元软件计算分析了盾构隧道施工对运营地铁区间的沉降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沉降量与地层损失率密切相关,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的地层损失率在5‰以内,可减小对已运营地铁隧道变形的影响。施工监测数据结果表明,沉降分析及控制要求是安全合理的。  相似文献   

17.
针对南京地铁3号线TA08标浮大区间土压平衡盾构法隧道施工遇到的特殊工程地质条件,采用土压平衡盾构到达钢套筒辅助工艺解决了施工难题。该技术不仅有效避免盾构到达接收过程中涌水、涌砂等风险,确保出洞安全,而且,钢套筒盾构接收方法的成功使用,提高了盾构到达接收洞门的密封质量及管片的拼装质量。  相似文献   

18.
在城市地铁修建过程中,盾构施工往往受到场地狭小、工序交叉等多种因素制约,无法顺利完成一次始发,而必须采用转接始发的方式。结合北京地铁4号线北京南站—陶然亭站区间盾构工程,重点介绍利用盾构井后部的暗挖隧道将盾构机及后配套台车分离的转接始发技术,对类似工程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京张高铁清华园隧道位于北京城市核心区,频繁穿越地铁、城市主干道和重要市政管线,周边建(构)筑物密集。存在周边环境复杂、环保要求严格、盾构始发接收难度大、安全风险高、工期紧张、防灾救援难度大等工程难题,设计及施工采用大直径盾构隧道、机械化全预制拼装、泥浆高效环保处理、大直径盾构变形控制及安全保障等技术,实现了盾构隧道施工可视化动态预测、动态监控与动态管理、盾构隧道结构机械化预制拼装,泥浆处理采用绿色快速絮凝压滤,形成了一套盾构隧道智能建造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20.
地铁盾构始发段施工难度较大,穿越高风险管线群的难度更大。以深圳地铁16号线大运中心站—龙城公园站区间盾构始发下穿高风险管线群工程为例,从多维度精细化控制角度出发,从始发端头土层加固、地层动态跟踪注浆、管线保护技术、盾构掘进参数优化和现场监测等5个方面对地铁盾构始发穿越高风险管线群综合加固技术和掘进参数控制进行研究,通过数值模拟及现场监测管线群变形分析了所提控制技术的适用性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盾构施工采用本技术可以安全穿越始发段高风险管线群且沉降在允许范围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