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研究目的:新建沈阳南站东西子站房屋顶网架结构支座落在两个塔上,使整体结构成为连体结构,结构受力复杂,本文旨在研究屋顶网架采用不同支座形式结构整体受力的特点,确定合适的网架支座形式。研究结论:通过对东西站房屋顶网架支座形式采用双向弹簧支座和固定铰支座进行结构整体受力的对比,计算分析表明采用双向弹簧支座后,可以有效地减低屋顶网架结构对支承框架柱的水平推力,并且温度应力大大减小。本文还进行了罕遇地震下的时程分析,得到了网架支座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最大变形量,选用的双向弹簧支座允许变形量应能满足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最大变形量。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国家九五重点工程长铁路的汉涛站房的结构设计,和结构计算的基本情况和过程。  相似文献   

3.
烟台火车站站房是烟台市的形象工程。该工程屋面为大跨度大悬挑管桁架结构,中央平台上方为马鞍形空间双层网壳结构,下部为大柱网预应力混凝土框架及框架-剪力墙结构,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基础,设计中融合了多种结构技术,详细阐述其设计要点及成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就重庆综合站房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作了简明的介绍,主要对场地限制下的旅客站房高层建筑的结构造型和布置作了分析和论述,可供今后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5.
北京南站造型别致,设计精巧,是一座极富感染力的大型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为更好地烘托建筑主体所表达的设计意图,站房外维护结构采用了大量的玻璃幕墙结构。北京南站独特的平面和立面构造给幕墙的安装带来不小的困难,解析幕墙采用的鱼腹梁自平衡系统,分解精确测量等关键技术,对更好地掌握异型结构玻璃幕墙的施工工艺具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高铁站房由于其自身功能属性,建筑空间设计体量大、层高较高,吊顶完成面距离结构面尺度较大,附着的受力结构形式多样化,一般需要设计吊顶转换层,不同体系所达到的通用性和安全系数各不相同,施工造价也截然不同。本文通过高铁站房的施工实例,简述高铁站房各功能空间的吊顶转换层体系做法并进行详细的对比分析,通过详实的数据及实例支撑论证,使大家深入了解高铁站房吊顶转换层体系的构造形式,为后续高铁站房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介绍福厦铁路站房工程BIM设计建模统一标准和BIM技术在站房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各站房BIM设计建模统一标准是后期深化应用实现智能化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基础,是站房工程BIM设计便于融入全线BIM系统的技术条件。通过利用BIM的协同化、参数化、精细化、可视化等技术优势,更好地完善福厦铁路站房工程设计。  相似文献   

8.
天津站新建北站房中央站厅层,呈长条形,框架纵向长142.6 m,宽16.4~30.3 m,从防水,保温,建筑美观等角度考虑,尽可能取消伸缩缝。通过框架温度应力的弹性理论计算方法,计算出温度荷载单独作用下该结构内力,由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合理布置后浇带,采取对结构不利部位(应力最大部位)施加预应力的主要措施及其他一些控制开裂的辅助措施来控制该结构的裂缝开展,阐述在该超长结构中采取"抗"、"放"结合的工程技术措施,将裂缝控制在无害范围内。  相似文献   

9.
布吉客运站是在既有广深线布吉站基础上通过新建跨线高架站房,改造为具备接发能力的客运站.由于广深铁路在布吉站为四线并行,线路线间距小,新建高架站房位于既有接触网上方,因此需对既有硬横跨悬挂接触网进行过渡改造.提出了先设立线间H钢柱,再拆除既有硬横跨,最后恢复与雨棚柱合架的过渡方案.对接触网过渡施工步骤和关键技术及相关的协调配合进行了介绍和总结,对既有车站接触网过渡改造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新南京南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了站房结构的自振特性,并对列车通过正线桥时结构的动力响应进行了数值计算.结果表明:站房结构的自振多为局部振动,只有少数的整体振型,整体振动主要是顶层屋盖、候车层楼板和乘轨层在水平方向的振动;对于列车单线通过正线桥时引起的候车层的响应,线路和车速都是比较重要的影响因素;列车通过正线桥时引起的候车层最大竖向加速度没有超过规范规定的限值,不会引起候车层旅客的不舒适感,说明南京南站具有较好的动力性能.  相似文献   

11.
文中介绍了氢燃料混合动力100%低地板现代有轨电车车顶结构特点、车顶主要部件型材断面的设计及车顶部件材料等,明确了此轨道交通列车车顶能够满足电气大型设备的安装,同时满足相关设计标准要求,能够实现车辆真正意义的低地板。  相似文献   

12.
结合北京市轨道交通房山线工程实践,简要阐述房山线正线及车辆段轨道工程设计主要设计技术标准,针对本线特点及国内相关地铁工程经验,分别介绍轨道扣件、轨枕及道床结构、道岔及钢轨伸缩调节器产品设计选型,并结合与相关专业的细节设计,重点阐述轨道减振设计,包括梯形轨枕和钢弹簧浮置板道床选型设计,以及高架无缝线路附加力计算和无缝线路实施方案,且对车辆段道床及平过道进行技术总结。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西安站改站房配楼为一跨越地裂缝的复杂连体结构,采用空间桁架连廓跨越地裂缝将两侧塔楼进行连接。本文对比了两种支座布置方案下结构沉降对连廓结构受力的影响,采用有限元分析桁架杆件及典型节点的应力状态,通过对整体结构进行大震作用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确定连廓结构支座的参数要求,利用TMD系统对连廊进行减振控制以改善人致激励下的舒适度问题。研究结论:(1)对于钢桁架连廊,减少支座数量可减少两端不均匀沉降对杆件产生的次应力;(2)桁架结构设计满足中震弹性要求,杆件交汇处节点强度满足要求;(3)设置防震缝宽度为150 mm,弹塑性时程分析验算结果表明支座处最大位移量为102 mm,缝宽设计合理;(4) TMD减振系统对连廊振动加速度的控制效果达到舒适度标准的要求;(5)本研究成果可为跨越地裂缝建筑的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西宁站站房倾斜框架柱和拱形钢桁架结构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满足建筑功能和立面造型的要求,西宁站站房主体结构采用向站房两侧倾斜的钢筋混凝土框架体系,倾斜柱的倾角为18°,屋面采用79m大跨拱形钢桁架支撑于倾斜柱柱顶。由于独特的结构形态,倾斜框架柱受竖向荷载的二阶效应明显,导致结构各个施工阶段的内力状态不同,为了更准确、合理地确定结构的最不利受力状态,设计中采用了施工阶段模拟分析方法,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为了有效控制倾斜框架柱的截面裂缝和侧向变形,设计中采用了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倾斜柱,并根据其受力特点对预应力束的束型和矢高进行了合理确定。  相似文献   

15.
为了测量轨道的几何参数,安全检测综合车在转向架上加装轨检梁结构,用以安装新型测量传感器以满足测试要求,本文建立了加装轨检梁结构的安全检测车整车动力学模型,比较了不同的轨检梁结构形式对安全综合检测车曲线通过动力学性能的影响,动力学分析表明,以往采用的轨检梁结构由于均衡梁和联系梁之间采用垂直销接或焊接结构限制的前后轮对的相对位移,导致了轮对在进出曲线时横向力及脱轨系统急剧加大,同时造成均衡梁和联系梁连接处存在极大内力,这种结构是不合理的。根据以上分析结果,重新设计了的轨检梁结构。动力学分析表明,加装了新的轨检梁结构的安全综合检测车的曲线通过性能达到了与无轨检梁结构的原型车相近的水平,新的轨检梁结构各连接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原结构大大减小。  相似文献   

16.
首先对日本、德国、UIC及我国标准中对铺设无砟轨道大跨度桥梁刚度进行分析,然后对大跨度桥梁梁端道床板稳定性、扣件上拔力计算、大梁缝处轨道结构设计、钢轨伸缩调节器区无砟轨道结构设计等桥上无砟轨道的关键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结构设计方法,为我国大跨度桥上铺设无砟轨道结构设计提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目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高架车站的轨道梁和站台梁都是按分开的两个结构设计的,这种结构占用的空间较大,造成车站规模变大,不利于节省工程造价,也不利于景观设计;同时地震时,由于轨道梁和站台梁之间没有连接,极易发生碰撞作用,导致轨道梁和站台梁发生破坏甚至倒塌。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新型的轨道梁站台梁一体结构,在满足车站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对结构的外观和受力进行优化。研究结论:(1)计算结果表明,该结构的各项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结构安全可靠;(2)可以对预应力钢束进行优化,开孔范围内边主梁和中主梁采用不同的预应力钢束规格,使得二者的应力和变形基本相同;(3)开孔范围内边梁为T梁,截面抗扭刚度较小,可进一步优化截面,改善边主梁的受力;(4)道床板的厚度不宜过小,以免局部变形或局部的振动对轨道结构的平顺性产生影响,进而影响行车安全和舒适度;(5)本研究成果可广泛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高架车站。  相似文献   

18.
介绍天津站地下进站的结构设计情况,其中包括基础形式的选取,超长结构温度应力的处理,结构设计的标准及荷载的取值,轨道层结构分别用房规、桥轨计算满足两种规范的要求,轨道层疲劳的计算,结构耐久性的设计。  相似文献   

19.
针对铁路站房雨棚内部空间狭小复杂,无法有效排查结构病害的问题,研制了履带肢翻越式检测机器人。本文介绍了检测机器人设计理念、整体结构、硬件系统及其功能以及狭小复杂环境条件下底盘驱动的选型,通过有限元分析对履带底盘运动学参数、动力学参数进行了确定,对履带底盘驱动系统和摇臂履带肢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在实验室模拟的狭小空间多次测试,检测机器人均能够以连续动作翻越障碍,单次越障时间约8 min,表明其结构设计合理,动力学性能、运动学性能均满足要求。检测机器人可用于指定区域的外观检测,以发现表观病害。  相似文献   

20.
根据杭州铁路东站地区的地质水文情况及施工周边条件,论述了该工程在邻近铁路线旁深基坑施工的围护体系选型过程,通过对两种支护方案在安全、可行性、经济方面特点的比较,确定了该工程采用工法桩加预应力锚索的围护方案,达到了安全、可靠、经济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