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研究目的:衢州至宁德铁路是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重要的区域铁路,位于浙西南和闽东北地区,其中政和至宁德段需穿越鹫峰山脉近80 km厚重"门"形山体,为避免出现特长隧道,规避施工及运营风险,有必要在不同限制坡度条件下综合考虑与周边路网匹配性、车站设置、环境保护、工程地质条件、工程难度及工程投资等因素对越岭地段线路方案进行系统研究。研究结论:(1)限制坡度6‰、9‰下,最长隧道均超过35 km,施工及运营风险较大;(2)限制坡度13‰下单线西绕方案容易与周边路网匹配,最长隧道长度仅17. 7 km,有效规避了施工及运营风险,近期投资显著节省,是最适宜的方案;(3)复杂山区选线是一个系统工程,应全面考虑线路平面及高程进行综合选线;(4)本研究成果可为类似项目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介绍天津至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联络线接轨方案研究过程。首先选取影响接轨方案的各种因素,对接轨点、路网规划及既有线干扰等关键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分别提出了区间接轨、胜芳站接轨、霸州南站接轨三个比选方案,并对每个方案的优缺点进行综合分析。最后推荐工程投资较少、符合路网整体规划、对既有线干扰最小的胜芳站接轨方案。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既有包兰线迎水桥至白银西段研究年度运量、通过能力和在路网中的作用,结合既有线设备情况,探讨既有线扩能改造时需着重考虑的因素,如工程投资、运输组织、社会效益、工程施工对既有线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4.
五里川至邓州段铁路的修建将使本地区资源优势迅速转化为经济优势,因此设计出线路短、工程小、投资小的铁路方案,对促进区域内经济发展和完善路网结构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蒙西至华中地区铁路线位走向的研究,针对路网规划,功能定位,接轨和线路走向,地质选线,环保要求,地方经济发展特点等影响因素,对五里川至邓州段线路进行了沿既有线、既有线北侧和既有线南侧3个方案的分析和探讨,经综合比选提出了五里川至邓州段采用沿既有线方案作为推荐方案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通过对哈牡客运专线线路在哈尔滨地区走向方案的研究,考虑工程投资、通道的完整性、客运功能、与城市规划的结合、环境影响、地形地质条件等因素,使得实施方案技术经济合理,综合社会效益最佳。根据选线设计中提供的一些思路,为客运专线引入大型枢纽设计积累经验。研究结论:(1)沿既有线引入哈尔滨西站方案虽然工程投资较高、沿线拆迁工程较大,但符合区域路网规划及城市建设规划要求,东南方向跨线车能进入哈尔滨西站办理作业,方便旅客换乘;(2)南端引入哈西站方案,虽然线路长度较短、工程投资较省,但对哈尔滨市区形成新的分割,不符合区域路网规划及城市建设规划要求。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通过对既有线扩能提速改造各种建设方案的分析,从线路设计能力、运输组织、提速效果、土地利用、与既有线的干扰、工程投资等方面综合考虑,确定既有线扩能提速改造的建设方案。研究结论:通过对几条既有铁路各种单线扩能方案、新建单线扩能方案、增建二线并部分改造既有线方案、分步建成双线和一次新建双线方案等分析比较,可以得出一次新建双线方案具有工程投资省、经济效益好、运输质量高、施工对既有线干扰小,为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路网建设提供了较为广阔的空间等优点。故既有线扩能提速改造建设方案宜采用一次新建双线方案。  相似文献   

7.
结合目前我国客运专线建设,从路网角度分析客车开行方案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针对大部分客运专线与既有路网干线为同一运输走廊的特点,考虑运输组织应体现以人为本的宗旨,与既有线分采取分工合作的态势,研究尽可能降低铁路运输产品“库存量”的思路,最大限度提高客运专线和通道内既有线的经济效益。为路网性运输组织的研究提出构思,对今后客运专线与既有线运输组织协调研究及高速客运专线开行方案的研究提出初步的设想。  相似文献   

8.
李为 《铁道勘察》2013,(4):72-75
针对既有白阿铁路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重点研究不同速度目标值下线路的扩能方案。结合既有路基工程地质条件、既有路基病害整治及加固处理措施,比较分析既有线抬高路基与挖除换填方案。根据路网规划、项目的功能定位、既有线现状及工程情况,确定白阿铁路扩能改造工程线路方案采用160 km/h速度目标值增建第二线方案,既有线路基病害段落采取抬高路基措施。  相似文献   

9.
王南 《铁道建筑》2005,(6):78-81
在黔桂既有线改造设计中,运量随路网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呈现动态变化,影响线路正线数目的选择。文章从路网运输能力综合分析和经济效益评价等方面,对增建复线的改造方案进行了对比,以确定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10.
黄腾 《铁道建筑技术》2013,(2):74-75,87
以改建铁路新长线盐城北至海安段扩能工程可行性研究为例,结合既有线平面特点,综合考虑工程经济性与合理性,对既有线扩能工程中局部新建双线方案与改建既有线增二线方案进行比选,最终确定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1.
袁娟 《铁道通信信号》2011,47(12):20-22
在高速铁路路网形成之前,利用既有线、提速线路构成动车组的运行网,实现高速铁路与既有线之间的互联互通,是目前迫切的运输需求。以改造工程量最少为前提,从既有线CTCS-2级适应300~350km/h动车运行必备的条件和既有线CTCS-2级临时限速设置原则进行升级改造的必要性2个方面进行分析,得出既有线CTCS-2级列控系统改造方案。该方案已在陇海线西宝段列控系统改造工程中得以验证。  相似文献   

12.
衢州至宁德铁路限制坡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衢宁铁路为海峡西岸宁德港及临港工业后方重要集疏运通道,衔接路网线路多,所经浙西南、闽东北地区地形起伏大、工程艰巨;项目设计限制坡度大小对线路走向、线路长度、工程投资、运营费用、牵引质量及输送能力均有较大的影响,因此,需结合项目功能定位和运输需求,路网相邻线路技术标准、牵引动力与坡度体系的发展趋势进行不同坡度方案的论证比选,确定本项目的限制坡度。研究结论:(1)全线双机坡方案及区段双机坡方案均未能体现大坡度优势、工程运营费较高、运输组织不便;(2)6‰和9‰限制坡度均可单机牵引,运输组织顺畅;(3)全线单机9‰方案可较好适应地形,工程投资及换算工程运营费省,综合效益最好,衢宁铁路限制坡度推荐采用9‰。  相似文献   

13.
结合南同蒲线电气化扩能改造工程方案,阐述并简要分析既有线能力加强设计的方法、原则。既有线能力增强应从提高能力和提高牵引定数两方面考虑,扩能方案中各项目标值的确定应综合多方面因素,做到经济、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14.
京包兰通道是我国北部路网主通道,其集包段还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外运通道,既有线运输能力日趋饱和亟需改造,集包铁路通道运输需求的特征为客运快速、货运大能力,新建集包三四线不仅提高了通道运输能力和运输质量,而且完善了路网结构,意义重大。从京包兰铁路通道功能定位的分析入手,依据客货运输需求分析确定集宁至包头段通道建设目标,进一步研究新建线与既有线的运输分工方案,根据运输分工方案来确定新线的建设标准,提出三大运输分工方案,即新建客专、货专、客货共线铁路,新线与既有线分工协作共同承担通道客货运输需求,从运输能力及运输质量、工程投资及经济性、施工干扰、建设时机及工期、路网发展、运输组织灵活性等方面综合分析,提出新建线按照客货共线标准建设的推荐意见。  相似文献   

15.
既有线扩能改造临时和过渡施工方案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既有线改造的重要意义及施工特点,结合达能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实例,详细分析既有线改造中临时过渡工程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因素,并结合在建项目施工方案对既有线改造的经济性进行论述,以期为同类工程项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按照跨越式发展的要求,结合铁路既有现状、路网能力、城市规划、国家土地政策等因素,论述既有线改造与新线建设的关系,分析客站设置的可能方案,对货运设施外移、既有机辆设施合理利用及节约土地资源等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我国系多山国家,山区占国土总面积的65%以上,特别是西北和西南地区,高山重岭与内陆盆地交错相间,地形、地质条件均较复杂。早期在这些山区修建的铁路,受当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铁路设计理念的限制,技术标准普通偏低,远不能适应当前运输形势的需要,需要进行提速改造或增建二线。结合南疆线、兰武线、宁西线、西康线、阳安线等山区铁路改建及增建第二线工程,阐述了山区铁路提速条件下增建第二线的设计思路和方法。即结合路网布局和线路功能定位,合理确定既有线扩能提速方案;合理确定既有线改建提速方案和增建二线速度目标值,结合既有线车站分布及增建二线车站引入条件,合理确定提速方案;调查分析既有线工程病害的性质、类型及危害程度,结合既有线路走向,合理确定第二线位置。  相似文献   

18.
速度目标值是高速铁路主要技术标准之一,是铁路行车技术的核心指标,是总体设计的决定性参数,也是体现高速铁路系统整体技术水平的最主要指标。通过从客流特征、时间目标值需求、工程投资、路网协调等方面对3种速度目标值方案进行比较分析,确定了杭州至衢州铁路建德至衢州段速度目标值。  相似文献   

19.
根据区域路网特征与交通运输概况,确定研究年度哈佳既有铁路的路网作用、功能定位与服务要求,结合哈佳既有铁路沿线地形特征、运营现状、技术标准概况、区段运输需求,在电化改造方案研究过程中,对不同区段及不同速度目标值电化改造所采取的工程措施、引起的工程数量、社会服务水平、投资效益等方面进行综合技术经济比选,提出既有线电化改造分区段速度目标值选择的技术优越性。  相似文献   

20.
既有线发展重载运输的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快速铁路客运网逐步建成,既有线的货运能力大幅度释放。有效利用既有铁路开行重载列车,并通过高效运输模式来组织货物运输,是提高路网运能和运输效益的重要途径。通过综合考虑线路基础设施、线路坡度、机车动力、车辆轴重、到发线有效长及站场条件、货流及品类等诸多因素,提出既有线开展重载运输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