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动态     
《中国海事》2013,(9):71-71
上海海事局开展“穿梭巴士”循环顶推试验 7月30日至8月2日,洋山港海事局会同上海长江轮船公司等单位在洋山深水港区开展了“穿梭巴士”(ATB船组)循环顶推试验。试验严格按照该局审批的《ATB推轮洋山港单船航行操作方案》、《ATB推轮洋山港绑拖操作方案》进行,  相似文献   

2.
交通运输部9月10日发布公告,由长江船舶设计院研发的长江中下游400TEU江海直达敞口型集装箱船及洋山深水港区平底船江海联运疏运模式(ATB)船组船型技术方案已通过评审,作为长江推荐船型使用。  相似文献   

3.
林松  陈世英 《水运管理》2006,28(4):7-9,12
洋山深水港一期泊位于2005年底投入试运营,上港集团为其专门设计了航线调整方案,将上海港所有欧洲航线移至洋山深水港作业。分析洋山深水港投产后沪甬两港竞争态势,指出现有方案的不足之处,提出一些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洋山深水港海区水深、流大、含沙量高、水流流态紊乱,泥沙淤积问题是建港中的关键问题。文章总结了1998年以来在洋山深水港泥沙方面的研究工作,介绍了研究中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归纳总结了洋山深水港区泥沙研究的科研成果及创新点,并对研究成果的科学性作出评述。研究认为,洋山港海域泥沙运动形态以悬移质为主,潮流对泥沙具有起悬和搬运双重作用,水流强弱是港口建成后水深维护的关键;一、二期工程方案封堵小洋山—镬盖塘—小岩礁汊道,建设顺岸式码头,不宜采用挖入式港池方案;北港区规划方案以汊道方案较为稳妥;远景规划方案可采用单通道的南北双汊道规划方案;并基于平衡含沙量理论,提出了海床冲淤演变预测公式和顺岸式港池淤积预报公式。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洋山深水港区选址和规划的回顾,提出了洋山深水港区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良好的自然条件、可观的经济效益和不错的社会效益;根据北港区建成后的海床冲淤变化,利用数值模拟技术、物理模型试验和船舶航行模拟技术综合分析得出,洋山深水港区北港区规划方案采用半汊道方案为稳妥、合理的方案;归纳了对洋山港总体规划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洋山深水港区选址和规划的回顾,提出了洋山深水港区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良好的自然条件、可观的经济效益和不错的社会效益;根据北港区建成后的海床冲淤变化,利用数值模拟技术、物理模型试验和船舶航行模拟技术综合分析得出,洋山深水港区北港区规划方案采用半汊道方案为稳妥、合理的方案;归纳了对洋山港总体规划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运用电子操纵模拟器 ,预演了第六代集装箱船在各种不利航行条件下进出洋山深水港区的航行过程 ,分析了风、浪、流等环境因素对船舶操纵的影响 ,确定了船舶安全进出港所需的航道宽度、船舶安全靠泊条件和掉头操纵水域尺度。大量的模拟试验研究结果证实 :洋山深水港区具有良好的船舶航行条件 ,船舶按一期工程小洋山方案 (一 )、小洋山方案 (二 )以及小洋山~镬盖塘方案进行靠离泊和掉头操纵无本质差异 ,主要不同点在于船舶通过窄口后小洋山方案 (一 )和小洋山方案 (二 )比小洋山~镬盖塘方案有较长的制动水域  相似文献   

8.
洋山深水港海区水深、流大、含沙量高、水流流态紊乱,泥沙淤积问题是建港中的关键问题.文中总结了1998年以来在洋山深水港泥沙方面的研究工作,介绍了研究中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归纳总结了洋山深水港区泥沙研究的科研成果及其创新点,并对研究成果的科学性作出评述.研究认为,洋山港海域泥沙运动形态以悬移质为主,潮流对泥沙具有起悬和搬运双重作用,水流强弱是港口建成后维护要求水深的关键;一、二期工程方案封堵小洋山-镬盖塘-小岩礁汉道,建设顺岸式码头,不易采用挖入式港池方案;北港区规划方案以汊道方案较为稳妥;远景规划方案可采用单通道的南北双汊道规划方案;并基于平衡含沙量理论,提出了海床冲淤演变预测公式和顺岸式港池淤积预报公式.  相似文献   

9.
谢斌 《港口科技》2010,(8):35-38
为避免洋山港10kV供电线路过长,保证洋山深水港区供电可靠性,规划建设2座110kV降压站。分析了第1座110kV降压站容量规模提出了电缆过桥、110kV降压站、10kV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第一系列具体方案。由此,送电方案、完善洋山深水港区的供配电系统。  相似文献   

10.
《船舶工程》2005,27(5):8-8
9月初,新型ATB顶推船“长航洋山3001”号在上海长江轮船公司吴淞船厂下水,与其配套的驳船正在建造之中。这标志着该公司承担的“平底船——江海联运疏运模式”项目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据悉,这是首批29项“上海市科教兴市重大产业科技攻关项目”中唯一与船舶航运相关的项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