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从人机工程学角度出发,针对驾驶座椅选择、驾驶空间设计与驾驶视野校核等方面的几何适配性问题展开讨论,明确了CRH系列动车组司机室人机几何适配性设计所遵循的标准.得到的结论可用于CRH动车组司机室几何适配性设计中,为贯彻UIC 651的相关规范提供方法保障.  相似文献   

2.
为保障高速动车组运行的平稳性和安全性,针对空气动力学性能、结构可靠性能、合理加工工艺要求等方面,给出铝合金司机室研制技术流程.对三维模型设计、有限元数值分析、司机室工艺方案设计、关键型材成形加工、司机室组焊工装研制、司机室试制、司机室检测等7个关键技术进行了重点的论述.  相似文献   

3.
基于试验的传统列车头型设计方法通过对比从有限设计方案中寻优,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优化。联合CFD仿真和优化算法进行列车头型设计优化,是列车设计研究的一个新方向。从设计方法、参数化建模以及计算策略等4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高速列车外形数值设计优化的研究现状,指出高速列车头型设计的发展趋势,即向与建筑物耦合设计、谱系化设计、多学科设计、全寿命周期设计及随机设计5个方向发展。我国列车运行速度不断提高,需要设计运行安全、高效与环境友好的高速列车头型,发展能广泛应用、高效可靠的列车头型设计理论与方法,建立高速列车头型设计技术规范和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4.
基于EN1999-1-3:2007和IIW-2008标准及EN15085-3标准,研究高速列车频繁地通过隧道时列车头部或尾部承受瞬间突变的气动载荷导致车体结构疲劳损伤的问题.基于上述标准的接头疲劳性能参数和疲劳评定方法及损伤等效原则,应用C#语言和ANSYS的APDL语言编写了高速动车组铝合金车体在BS EN12663标准的加速度疲劳载荷和气动疲劳载荷共同作用下,车体焊接接头应力因子的计算程序.在2×106次的0~4000 Pa气动载荷和107次的三方向加速度±0.15 g载荷共同作用下,利用某高速动车组头车车体结构有限元模型和自编计算程序对司机室焊接接头进行疲劳评估与应力因子分析.结果表明:主要由气动疲劳载荷引起的司机室焊接接头的累积损伤和应力因子均是IIW的计算结果大于EN 1999-1-3的计算结果;司机室立柱与边梁焊缝的累积损伤和应力因子最大,分别为0.753和0.987.建议高速动车组司机室焊接结构抗疲劳设计时应重点关注气动疲劳载荷.  相似文献   

5.
高速动车组谱系化技术研究平台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端装备制造业是我国未来一个时期经济发展支柱,而高速动车组是拉动国内经济发展和走向国际市场的领军产品,高速动车组技术平台是设计、制造动车组的技术保障,本文结合国际高速动车组装备技术的发展趋势,依据需求多样化、设计制造一体化、技术体系可定制化、标准体系国际化的发展方向,提出未来高速动车组产品谱系化类型及关键技术,通过谱系化技术研究,构建高速动车组设计制造一体化平台.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明线运行的高速列车气动性能,以头车气动阻力和尾车气动升力为优化目标,对高速列车头型进行了多目标自动优化设计.以某新型高速列车为原型,建立了包含转向架区域的高速列车参数化模型,提取了7个设计变量,分别控制鼻尖高度、端盖开闭机构顶端高度、驾驶室车窗高度、水平最大外轮廓线横向宽度、头型中部辅助控制线凹凸度、转向架区域横向宽度和隔墙倾角,并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理论,建立了高速列车空气动力学模型.应用该模型计算作用在列车上的气动力,通过多目标遗传算法自动更新设计变量,实现了高速列车头型的自动优化设计.对优化目标与设计变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驾驶室车窗高度和转向架区域横向宽度对头车阻力影响最大,头型鼻尖高度和中部辅助控制线凹凸度对尾车升力影响最大;优化后得到6个Pareto最优头型,与优化前的头型相比,头车阻力最多减小3.15%,尾车升力最多减小17.05%.   相似文献   

7.
针对国内城际动车组还未制定噪声标准的现状,城际动车组采用正向设计理念,考虑城际运用的实际需求,确定了城际动车组客室和司机室噪音限值;利用VAONE软件进行内部声场仿真计算,通过理论分析与试验测试相结合的方法,预测出动车组250 km/h运行时车内噪音超标,结合样件测试提出地板加装隔音垫、风挡密封方案、空调风道加装吸音垫等措施,动车组噪声测试结果表明动车组250 km/h运行时车内噪音从71 dB(A)降低到68 dB(A),满足城际动车组车内噪声指标要求;噪声控制方案对降低车内噪音效果显著,可以推广到其它动车组产品中.  相似文献   

8.
基于螺栓联接传力特点、有限元技术以及相关标准,归纳总结出轨道客车车体联接螺栓强度分析的两种建模及评价方法.利用这两种方法,分别创建了动车组枕梁与边梁接触非线性分析模型以及地铁车模块化司机室与车体有限元模型;基于EN12663-2010标准载荷,校核某动车组枕梁与边梁联接螺栓及其被联接件的强度,以及某地铁车模块化司机室与车体联接螺栓的静强度和疲劳强度.这两种联接螺栓强度分析方法可推广到轨道客车车体底架吊装节点的强度设计中.  相似文献   

9.
分析动车组司机驾驶室挥发性有害物质对动车组司机身体健康的影响,针对动车组驾驶室设备和空间特点提出驾驶室内空气净化方案。该方案借鉴国内外成熟技术,多层次吸附过滤,有效降低司机驾驶室有害物质,保障动车组司机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0.
通过新型流线型司机室空气动力学的数值分析和风洞试验,对高速综合检测车司机室气动外形进行了优选,使优美、流畅的气动外形同时兼具低阻力、低噪声的特点.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司机室的静强度计算和试验数据的分析,验证了试验车体及司机室的强度符合欧洲标准EN 12663,能够满足产品的安全可靠性需求.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研究人机工程学在公交车驾驶室设计中的应用,从人机工程学的角度对驾驶室作业空间设计、座椅设计、人机界面设计等进行研究,以期达到使公交车司机驾驶更加舒适、安全、降低疲劳的效果,相关研究结果可以为城市公交车的人性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高速列车司机室内气动噪声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降低司机室内的噪声,采用大涡模拟法计算了高速列车车头曲面的脉动压力,将脉动压力作为头车司机室有限元分析的激励载荷,通过谐响应分析求得司机室壁板的振动速度,将振动速度作为司机室声场边界元模型的激励条件,求出了司机室内的气动噪声在不同频率点的声压分布。计算结果表明:司机室内的声压级在52·3~58·8dB(A)之间变化,声压级较大点位于司机室前窗玻璃向车顶过渡处及纵向中截面型线附近,且在50~315Hz之间,声压幅值较大;司机室内的气动噪声主要是低频噪声,对纵向中截面型线采取更平滑的过渡形式,可降低司机室内的气动噪声。  相似文献   

13.
以某250 km/h动车组头车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其司机室和客室内流场的计算模型,利用计算流体力学数值仿真方法,采用κ-ε标准湍流计算模型和SIMPLE算法,对头车司机室和客室的空调风道和内流场进行了数值计算,获得了流场内流动参数的详细信息,并结合国际铁路联盟规程UIC 553-01-2005(客车的通风、采暖和空调型式试验)对头车司机室和客室的温度场和速度场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该头车空调通风系统设计合理,满足人体舒适性要求.  相似文献   

14.
针对兰新高速线高寒、高温、高海拔、强风沙、强紫外线等特点,对适用于在该线路运行的动车组的设计环境参数选取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具体指标:环境温度为-40~ +40℃;海拔高度为3000 m;限速条件>33 m/s,停运紫外线强度为5级.  相似文献   

15.
高速动车组车轮踏面磨耗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不同类型高速动车组车辆车轮踏面磨耗特征,探寻车轮发生磨耗后车辆运行性能的演变,以运行在武广客专上的CRH380A和CRH380B型动车组为研究对象,在线路数据统计的基础上,基于SIMPACK建立的高速动车组模型和编制的轮轨磨耗程序,对两类动车组车辆在一个镟修周期内的车轮磨耗特性及其对车辆运行性能的影响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该线路上运营的动车组车辆车轮磨耗特征主要表现为踏面凹槽磨耗,且CRH380A型动车组车轮踏面磨耗程度更为严重;在一个镟修周期内,由于车辆设计理念的差异,CRH380A型动车组车轮磨耗特征表现为磨耗范围较窄但磨耗深度较大,凹槽磨耗较为明显,而CRH380B型动车组则表现为磨耗范围较宽但磨耗深度较小,磨耗较为均匀;在运行2.5 × 105 km里程内,新轮状态下的CRH380A型动车组运行稳定性明显优于CRH380B型动车组,但在运营里程超过1.0 × 105 km后,由于受到车轮磨耗的影响,运行稳定性较CRH380B型动车组恶劣;同时,CRH380A型动车组车体最大振动加速度和平稳性指标分别为0.52 m/s2和2.26,均优于CRH380B型动车组的0.58 m/s2和2.38,但CRH380A型动车组脱轨系数和轮重减载率均为0.35,均大于CRH380B型动车组的0.14和0.28. 因此,在整个运行周期内,CRH380A型动车组车辆运行平稳性优于CRH380B型动车组,但运行安全性较CRH380B型动车组恶劣.   相似文献   

16.
通过采用不可压缩粘性流体的N-S方程和k-ε双方程湍流模型,建立了高速动车组模型,对其在不同横风工况下运行的外流场进行了空气动力学仿真.分析动车组空调表面的压力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列车空调机组所受阻力值由头车至尾车逐渐减小,横风等级增加,阻力值变化不大;空调机组进出口表面负压值及冷凝器进出口压差随横风等级的增加而增大,4、8、12级横风时,空调进出口表面负压总值较无横风时分别提高约30%、174%、561%;随横风等级增加,头车空调所受横向力并无显著变化,而中,尾车空调所受横向力急剧增加,且方向与头车所受横向力相反.4、8、12级横风时,三车空调及导流罩所受横向力总值分别为78、532、2 499 N.  相似文献   

17.
高速铁路、城际铁路以及客运专线正在随着我国高速铁路技术的发展,日益呈现着不断扩建的趋势。作为上述运输生产技术中最为核心的部分,动车组列车的生产和检修成本比重较大。因此,降低动车组列车数目、提高列车的运行效率,对于提高高速铁路经济性来说意义重大。在分析动车组运用计划概念、动车组交路计划约束因素的基础上,以动车组交路为优化目标,构建了动车组交路优化模型及算法,并进行了实例验算,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