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浅层滑坡的特点,某工程采用了微型桩-挡墙组合结构的治理方法,基于对微型桩已有的研究,总结出微型桩-挡墙组合结构设计计算方法。先计算挡墙所受主动土压力,将上部结构产生的荷载合理简化到微型桩上。根据土拱效应确定合理桩间距;利用抗滑稳定性,采用迭代法确定合理排间距;按照抗拔承载力验算确定合理桩长。对设计方案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发现设置微型桩后,土体应力有小幅增大,但滑坡范围明显缩小,坡体位移显著减小,说明该方案治理效果好,表明了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可以为以后类似的工程项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通过文献调研阐明微型桩发展历史,对微型桩的分类和内力计算方法进行总结;提出加筋微型钢管混凝土桩极限弯矩可按GJB 4142-2000规程中纯弯钢管混凝土构件计算,加筋等效为含钢率,基于FLAC3D软件对其进行数值模拟试验验证;借鉴国内外关于钢管混凝土组合结构纯弯构件设计理论,对该文研究的微型单桩极限弯矩进行计算,得出几种规程下的极限弯矩设计值。鉴于承台内桩间距合理取值问题,以3×3桩组成的9桩承台结构进行数值模拟试验研究,通过调整桩间距得出各桩结构内力的数值解,对数值解进行拟合分析,得出各桩结构内力变化趋势和荷载分担比,从而确定合理桩间距。最后,结合工程实例验证所得研究成果的准确性,以期该研究成果对承台微型桩设计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3.
研究微型桩设置方法,基于滑坡稳定性进行分析,从定性及定量两方面分析滑坡稳定性,并考虑微型桩的受力特征和破坏模式,一方面对微型桩在滑坡下滑力作用下产生的滑坡推理进行计算,另一方面根据单根微型桩的受力特征,从设计位置选取、桩截面选取、微型桩长度以及桩间距的确定四方面提出微型桩应急加固边坡的设计方法,可为滑坡稳定性分析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
魏玉省 《隧道建设》2011,31(5):583-587
根据工程所处周边环境、工程地质情况,通过桩基托换多方案比选,选择采用微型钢管桩群桩方案,对广州内环路高架A匝道A4桩桩基进行被动托换,并对凿桩和盾构通过后的桩基沉降进行了理论计算,计算数值和施工监测桩基沉降数据是接近的,说明桩基沉降计算方法是正确的,选择微型钢管桩托换方案是可行的、合理的。  相似文献   

5.
林灿阳 《路基工程》2014,(4):164-169
通过分析306省道K255+400~+500段左侧滑坡的成因,计算该滑坡的滑坡推力,根据综合比选方案,选用微型桩作为主体加固工程措施整治该滑坡。由于目前微型桩的加固应用,更多的是依靠工程经验进行布置,基于这一现状,通过实际计算应用,提出了一种实用、简易的微型群桩加固计算方法。实践表明:所提方法的计算结果可靠,加固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微型钢管桩用于滑坡治理及理论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合长阳县红岩溪滑坡的地质结构特征,对边坡治理工程中的微型钢管桩设计进行了改进,探讨了微型钢管桩的抗滑机理,并通过设计和计算证明,用微型钢管桩能有效地治理滑坡;针对微型钢管桩的抗滑机理尚未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理论,文中以两种计算方法对比分析了微型钢管桩加固边坡的稳定性,结果表明,采用类比法进行微型钢管桩设计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7.
应用弹塑性有限差分法,考虑桩土相互作用及协调,建立许漯高速公路微型夯扩碎石桩加固路基的三维弹塑性有限差分计算模型,研究微型夯扩碎石桩加固路基的变形特性。分析了桩间土模量、桩长及面积置换率等参数的变化对复合地基沉降、桩端沉降及桩土应力比的影响。通过计算获得了微型夯扩碎石桩复合地基的沉降规律,为微型夯扩碎石桩加固高速公路路基的设计和沉降计算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8.
微型桩施工方便、周期短、见效快,在滑坡治理中应用越来越广泛。论文通过长治至晋城高速公路滑坡群处治等工程实例,提出了单根微型桩的抗力计算方法,阐述了利用钢轨微型桩补强加固和框架钢筋束微型桩预加固滑坡的方案,为其它类似工程处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软土区旋喷桩-微型钢管桩组合体由旋喷桩和微型钢管桩两部分组成。在组合体顶部加载的数值模拟分析中,按设置、未设置旋喷桩-桩周土界面两种状态进行计算后发现旋喷桩-桩周土之间存在界面效应,设置旋喷桩-桩周土界面的有限元模型计算得到的荷载-沉降曲线与现场实测结果较为拟合。因此,采用该模型对旋喷桩-微型钢管桩组合体的应力分担比、侧摩阻力和轴力分布规律进行计算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公路》2017,(5)
微型桩作为近年来兴起的新型支挡结构,因其具有独特的优势,在边坡整治和加固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文中在总结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对微型桩的3种常用设计计算方法及基于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的模拟试验研究方法进行总结及探讨,认为现有对于微型桩加固边坡设计计算方法通常是基于某种假定或限定条件,而数值模拟大都是基于理想化模型开展研究,但实际工况要相对复杂,因而适用条件以及加强理论与试验相结合尤为重要。此外,国内外对微型桩的布置方案及不同布置方案下受力特点的研究较少,因此该研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