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水面舰艇隐身化的快速发展,舰上人员编制和全寿期费用的控制日趋严格,对传统的水面舰艇设计模式提出了严峻挑战,呼唤着水面舰艇创新的舱面设计模式。阐述美国海军水面舰艇舱面无人化设计概念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水面舰艇模块划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块化技术是水面舰艇设计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研究的基本问题是如何对水面舰艇模块进行分解。通过对对象分类的剖析,将该方法应用到了水面舰艇模块划分的原理之中。按总段、系统二个面属性对水面舰艇顶层模块进行了顶层划分,并给出了舰艇结构、动力推进、辅助系统、舰船电气、船舶装置和作战系统子层的模块划分。指出了水面舰艇模块类别、层次及模块划分对水面舰艇设计、建造的影响,为水面舰艇模块化设计及建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新世纪水面战舰的发展动向,备受国际军界的高度关注。美国等发达国家海军水面战舰的发展显示,新世纪水面战舰研制开发,将以更大的发展跨度和力度、广泛应用崭新的创新技术和先进的技术装备及研制手段,推进新世纪水面战舰的技术革命。美国等发达国家新舰艇研制将进一步面向主要威胁,增强海上反导防空能力,发展各类反陆基战术弹道的反导防空水面战舰。  相似文献   

4.
自建国以来,中国海军的水面作战舰艇从无到有,从几十吨、上百吨的小艇发展到数千吨的大型驱逐舰,走出了一条艰苦奋斗、自力更生、不断适应时代需求的发展道路。在所有水面舰艇中,排水量超过1000吨的驱逐舰和护卫舰是绝对主力,代表了国内水面舰艇的发展方向和海军需求。回顾历代大型水面作战舰艇的发展历程,可以更好地看清中国海军的发展变化,判断其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云起龙襄     
自建国以来,中国海军的水面作战舰艇从无到有,从几十吨、上百吨的小艇发展到数千吨的大型驱逐舰,走出了一条艰苦奋斗、自力更生、不断适应时代需求的发展道路。在所有水面舰艇中,排水量超过1000吨的驱逐舰和护卫舰是绝对主力,代表了国内水面舰艇的发展方向和海军需求。回顾历代大型水面作战舰艇的发展历程,可以更好地看清中国海军的发展变化,判断其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水面战斗舰艇的发展及水面战斗舰艇作战指挥系统的发展与信息战和电子新的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在阐述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分别对水面战斗舰艇和水面战斗舰艇作战系统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自建国以来,中国海军的水面作战舰艇从无到有,从几十吨、上百吨的小艇发展到数千吨的大型驱逐舰,走出了一条艰苦奋斗、自力更生、不断适应时代需求的发展道路。在所有水面舰艇中,排水量超过1000吨的驱逐舰和护卫舰是绝对主力,代表了国内水面舰艇的发展方向和海军需求。回顾历代大型水面作战舰艇的发展历程,可以更好地看清中国海军的发展变化,判断其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水面舰艇鱼雷防御系统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国外水面舰艇鱼雷防御系统的现状,分析了水面舰艇鱼雷防御系统的关键技术和发展趋势,对发展我国水面舰艇鱼雷防御系统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潜艇作为一种水下航行器,其近水面运动时产生的绕流场远比无界直航运动时要复杂得多,其近水面航行时对自由液面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采用粘性流体力学计算方法,对SUBOFF潜艇近水面航行时的粘性绕流场进行模拟,对自由液面的兴波进行计算,并对波形特点进行深入分析。通过本文的研究,得到潜艇近水面航行时自由液面兴波的特点和相关规律。  相似文献   

10.
水面舰艇对潜搜索能力建模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水面舰艇对潜搜索能力是水面舰艇反潜兵力作战运用的基本战术指标。给出了水面舰艇编队对潜搜索能力的数学模型,计算了某型猎潜艇、护卫舰、驱逐舰的对潜搜索能力,分析了在指定海域对潜搜索的兵力需求量和搜索持续时间。结果表明,水面舰艇对潜搜索所需时间长、兵力多、效率较低,指出改进声呐性能,增大声呐有效工作距离是提高水面舰艇对潜搜索能力优先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内波水面效应对于水下航行体探测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关于水下航行体内波尾迹水面特征的相关研究还较少。本文介绍了在大型分层流试验水池中同时开展的以研究内波尾迹特征及其诱导的水面流动特征的拖曳体内波水下/水面尾迹特征试验研究。研究采用电导率仪阵列测量拖曳体(SUBOFF)水下内波波高场及其随时间变化,采用基于光学粒子图像互相关分析的流场测试方法测量拖曳体激发内波诱导的水面流场,并定量分析拖曳体激发的内波波长及其扰动引起水面流动的波长。研究表明:所采用的水面流场测量方法可以测量水面mm/s低速流动。在低傅汝德数Fri下(Fri≤2.14),分层流体中拖曳体水面尾迹特征主要受水下体效应内波影响,其水面尾迹波长及传播速度与水下内波的波长、传播速度基本一致;随着Fri的增加(2.14≤Fri≤3.42),在水下尾流效应内波逐渐增强,但在水面流场未见明显尾流效应内波影响;随着Fri的进一步增加(3.42≤Fri≤10.27),水下呈现出明显的尾流效应内波特征,由于表面波效应增强,水面流动主要表现为Kelvin波特征。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一种小型多用途水面漂浮物清扫装置的设计思路和相关技术。该装置可以实现对水面漂浮垃圾、油污和水生物等多种水面污染的打捞和收集,特别适合于中小型工作船上安装和使用。  相似文献   

13.
海水及海洋大气对船体金属的腐蚀是困扰舰船的一大难题,现代水面舰船防腐蚀设计的重要性日趋明显。介绍国内外水面舰船防腐蚀设计的现状、现代水面舰船防腐蚀和阴极保护优化设计的方法、耐腐蚀材料的选用和应注意的事项。阐述目前国内现代水面舰船防腐蚀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讨论对水面战舰的一些不同看法,认为水面战舰有不少问题者,主要的论点是水面战舰航速慢、易受损、价格昂贵且使用不合理。但从对未来战争特征、未来水面战舰任务的分析着手,吨位在6000-8000t的水面战舰依然是未来作战中所需要的。  相似文献   

15.
出色的软杀伤能力作为水面舰艇自防御系统的一部分对抗反舰导弹攻击,是提高舰艇生存能力的途径之一,它体现为舰艇特征信号与对抗之间的平衡。为了对这个平衡进行优化,评估未来水面舰艇的软杀伤概念,必须对反舰导弹的攻击和舰艇自防御进行计算机仿真研究。探讨当代和未来水面舰艇的雷达反射截面的预测问题,并针对不同反舰导弹的雷达自导头、特定的水面舰艇雷达反射截面数值和对抗系统的数据,研讨对反舰导弹的防御问题。  相似文献   

16.
鱼雷技术在快速发展,但水面舰艇对鱼雷防御技术的发展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非常缓慢,基于这一实际情况,英国海军提出水面舰艇鱼雷达防御计划,美国海军也参加了这一计划。介绍该计划提出的背景、水面舰艇鱼雷防御系统组成和所做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根据水面舰船作战系统的作战任务和武器通道组织,建立了水面舰船作战系统的ADC(系统可用性、可信性、固有能力)效能评估模型。通过给出的作战任务下武器系统的效能计算公式,实现了对水面舰船作战系统效能进行量化评估。  相似文献   

18.
简要分析了国内水面舰艇舱内主要污染物类型,介绍了国内外空气净化技术的主要优缺点及其在水面舰艇上的应用现状与前景,并提出了改善我国水面舰艇舱室空气品质的相关可行性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VOF和动网格方法、考虑限制水域边界条件的约束因素,利用CFD商业软件FLUENT通过求解脉冲砰击压力作用下具有自由表面限制水域上的Navier-Stokes方程来分析与观察一定倾角的矩形结构从一定高度自由落下砰击限制水域的水面所引起的三维流体动力现象,并与无倾角的矩形结构撞击有限水深水域的水面所引起的三维水面波动和水下压力场变化问题做对比分析。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采用本文所提出的数值方法可以对大型结构作用于封闭或开放水域的水面所激发起的水面波动和水下压力场变化进行有效的数值模拟。这一数值方法为工程上分析大型结构砰击限制水域水面所产生的水动力现象提供了一种实用的手段。  相似文献   

20.
张山甲 《船舶工程》2020,42(7):144-151
无人水面艇在开阔水域的自主航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由于码头结构复杂、船只较多等因素,目前无人水面艇的靠泊还是需要人工来完成,这已成为无人水面艇全自主作业的瓶颈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视觉伺服的无人水面艇自主靠泊方法。首先,通过无人水面艇搭载的视觉系统采集泊位的场景,从中提取出泊位标志物并将其作为视觉跟踪的对象;然后,利用标志物图像和期望图像的几何参数计算出航向偏差角,通过标志物图像计算标志物和无人艇的位置关系并求得虚拟航线,进而得到偏航距离;最后,选取航向偏差角和偏航距离作为控制变量,控制器实时调整无人水面艇航向和航速使其驶向泊位,当标志物图像与期望图像的差值小于设定阈值时即停止自主靠泊任务。实船试验结果表明,在较小风浪条件下靠泊位置误差小于0.7m,航向误差小于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