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为提升车站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提高人员作业安全性,有效减轻劳动强度,基于黄骅港站既有监控、监测、调度通信等设备现状,结合车站在实际生产作业和管理中对视频业务的需求,分析视频系统利旧、可用性及智能化等要求,采用增强现实和视频分析技术,设计开发黄骅港智慧车站立体防控云防系统。通过现场验证,该系统在有效保证调车作业安全的同时,降低了室外作业人员劳动强度,减少车站作业人员数量,可解决黄骅港站不同业务场景的管理问题,为铁路智慧车站建设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针对当前铁路货运车站在生产作业中缺乏信息化管理手段的问题,利用计算机和通信等技术设计了铁路货运车站生产作业管理系统。该系统以站场图形化界面为基础,通过多点组播、请求应答和时钟同步等数据交互技术,实现了车务段作业计划远程接收、作业状态自动反馈、运转作业及货运作业的图形化集中管理、操作流程安全卡控等功能。实践证明,该系统构建了货运车站与车务段之间生产调度指挥的信息通道,提高了车务段管辖范围内货运车站生产管理透明度和作业实施的效率。  相似文献   

3.
王春雷 《铁道货运》2013,31(8):20-25
卸车站是办理重载货物列车卸车作业的车站,多位于港口、钢厂和电厂等。重载运输的列车装卸作业不同于普通货物列车的传统组织方法,一般采用高效率的装卸作业设备及作业组织模式。为提高装卸车站的作业效率,车站的布置应适应长大重载货物列车到发作业及高效率装卸作业的需要。通过对采用翻车机卸车的3种典型卸车站布置形式的分析,探讨不同站型的作业流程、优缺点及适用范围,以对重载铁路卸车站设计起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4.
文章针对横列式重载铁路技术站咽喉区长、列车起动慢、车站发车间隔长、重载铁路点线能力失调等问题,提出了将重载铁路重载列车组装、拆卸、到发等技术作业分由不同车站进行作业,构建了重载铁路技术站重车方向“列车到达站—重载列车组装车站群—列车间隔控制站”纵列式布局,形成重、空车方向车站不对称布局的重载铁路技术站平面布置设计构想....  相似文献   

5.
重载卸车站是重载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车站作业计划自动化编制对于加速列车周转时间、提高重载运输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重载卸车站由于列车在站作业种类多,车站作业计划编制复杂。为实现计算机自动化编制高效智能的车站作业计划,在分析重载列车在车站作业流程的基础上,将重载列车在站技术作业过程转化为对卸车站内到达线股道、存车线股道、卸煤线股道、清煤线股道、组合线股道的5次占用问题,构建考虑股道运用的重载卸车站作业计划模型。考虑到模型属于NP-hard问题,设计微进化算法进行求解,并在微进化算法基础上引入大规模邻域搜索算法中的损坏和修复思想对算子操作进行改进。以朔黄铁路终端黄骅港站某夜间到达的15列重载列车为实际案例,对提出的模型和算法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微进化算法所采用的优势基因结构机制能快速有效解决重载卸车站作业计划编制问题,相较于GUROBI求解器,其求解质量在95%以上且求解时间缩短48.16%,同时相较于遗传算法其求解质量提升5.38%且求解时间缩短27.49%。微进化算法得出的优化计划相较于人工编制计划,重载列车在站总时长缩短了389 min,提升了重载卸车站作业计划质量。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6.
为了进一步提高琼州海峡铁路轮渡的市场竞争力,提高铁路港口生产作业效率,通过对现有南北港口安全生产作业、旅客服务及调度指挥等作业现状的分析,提出构建琼州海峡铁路轮渡客货运港口智能化管理系统的方案。通过对过海旅客、车辆及设备设施的调度组织和管理,实现港口作业的全过程智能化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7.
鉴于黄骅港站的停时有增大的趋势,车站组织对近几个月停时较大车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空车列在Ⅲ场等本务机是影响车站停时的最主要原因,其次是空车列在港前换挂后等本务机、翻车机卸车时间长、重车列港口Ⅰ场等调车机等。据以提出了黄骅港站采取的措施,以缩短车辆停时。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城市规划、铁路总图规划等主要因素出发,研究了邯郸至黄骅港铁路分别引入邯郸地区的邯郸至黄骅港南站、左良站和肥乡站的方案。在肥乡站的引入方式上又分别研究了邯郸至黄骅港铁路上跨邯济铁路引入和下穿邯郸至济南铁路引入2个方案。经综合比较,推荐邯郸至黄骅港铁路采用下穿邯郸至济南铁路方案引入邯郸地区肥乡站,有利于完善区域路网构...  相似文献   

9.
铁路集装箱港站是海铁联运的衔接点,是为港口集疏运服务的,它的建设能够完善港口铁路集疏运系统。针对漳州招银港的区位优势及未来发展潜力,从港口的集疏运交通条件出发,在分析了港站与码头能力匹配关系的基础上,重点对铁路集装箱港站的港口车站和铁路装卸线的布置作了深入探讨,并对港站的运作模式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马新刚 《铁道货运》2023,(6):1-5+10
为进一步提升铁路货运信息化水平,强化对现场作业实时掌控,2022年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启动建设统一的铁路货运生产作业与管控平台。通过在仿真环境下测试、研究铁路货运生产作业与管控平台既有功能的基础上,结合蚌埠货运中心特点,在管控平台手持终端功能优化、信息系统数据共享、专用线功能完善、智能识别判图、自动采点、规范设备接口、与智慧货场融合等方面提出功能优化建议,为铁路货运生产作业与管控平台顺利实施,提高作业效率,提升铁路货运本质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通过梳理铁路、港口、航运等领域智能化标准建设领先实践及存在的问题,明确了智慧重载运输架构设计、示范引领、标准编制、开放扩展的总体需求,在智能运营、智能装备、智能运维、智能安全等方面业务需求的导向下,通过科学系统的方法,提出覆盖铁路—港口—航运业务链、结构灵活、可扩展的智慧重载运输标准体系,规划智慧重载运输标准化路线,为...  相似文献   

12.
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卫星导航、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融合应用,驱动着全球各行各业的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国内外重载技术的发展趋势表明智能化将成为该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重载铁路是一个跨多种运输方式、联动紧密、连续性强、协同性高的复杂系统,在持续保障运输安全、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增强客户服务等方面面临着极大挑战。文章结合国外重载铁路信息新技术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形势,基于对重载铁路业务特点和需求的分析,提出了智能重载铁路的内涵及总体架构,给出了典型业务应用的构成。通过介绍浩吉铁路的智能化典型系统的实施应用,证明了总体架构研究成果对重载铁路创新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重载列车智能化操控系统车地实时通信方案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提高重载列车调度和运行的自动化水平,提高线路运输能力,基于朔黄线神华机车进行重载列车智能化操控系统和地面调度优化系统的车地实时通信方案研究,包括车地通信的接口安全性、车地通信机制和内容以及重载列车智能化操控系统对地面调度信息的处理,通过LTE-R 4G网络实现车地数据的实时安全交互,实现朔黄线车地设备报文实时自动交互功能,进一步提高朔黄线重载列车运行的准时性和节能性。  相似文献   

14.
为适应广西钦州港的建设和发展,分析钦州港站铁路运输现状,通过扩能改造增加运能,挖潜提效抢占运输市场,联劳协作促进货物周转,实现路港联合提高货运量。提出路港联合共谋发展,优化铁路运输组织,建设现代物流体系,及时掌握货运市场信息,积极协调港口、客户、总代理与铁路之间的各种关系,扩大铁路港站运量等措施。  相似文献   

15.
重载运输代表了铁路货物运输领域的先进生产力,从概念的提出到蓬勃发展经历了一个技术不断进步的过程,已被国际上公认是铁路货运发展的方向。至今发展重载运输的国家已经遍及五大洲和几乎所有的铁路大国。  相似文献   

16.
为保障黄骅港智能调度与控制系统可靠运行,减轻设备维护人员工作强度,设计并实现了黄骅港智能调度与控制系统运行维护(简称:运维)平台。该平台基于Spring Boot+Vue的集成开发框架,实现设备在调试、运用到报废整个运营过程中的资源管理;利用SNMP、SSH、WMI、Syslog和JDBC等协议实现设备状态的实时监控;基于客户端代理模式实现文件传输功能;搭载大数据分析技术,建立相应的智能化分析模型,为设备管理提供相应的决策支持;借助可视化技术实现设备监测数据的直观展示。该运维平台的应用可有效提升黄骅港智能调度与控制系统设备的维护效率、降低设备运维管理强度,为制定系统设备的运维管理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根据铁路编组站生产作业特点,设计了基于数字孪生六维模型的铁路数字编组站智能平台,实现了对编组站运输生产信息的动态有形化提示、运输安全风险的实时智能研判预警、专业管理全方位智能分析预警、施工维修智能统计分析及问题研判、室外作业人员高精度定位及行为轨迹智能预警等功能。试用表明,该平台可以有效提升铁路编组站风险安全管控水平和安全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18.
侯亮 《铁道建筑技术》2011,(10):49-53,89
发展重载铁路运输,当前己被世界各国视为增强运输能力,提高运输效率和增加效益的重要途径。通过对鄂尔多斯地区重载铁路线路方案研究,参考各国重裁线路的设计参数,结合我国重载铁路的实际情况,根据鄂尔多斯地区货物种类及流向,地形及地质情况,对我国的重载线路方案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是我国第一条一次建成1 000km以上的大能力运煤铁路通道,也是第一条实际意义上的重载铁路,宁阳制梁场作为本条线路生产任务量最大的T梁预制场,存在较大的工期压力.经过分析重载铁路T梁生产工艺,梁场研发了液压式整体模板.通过液压式整体模板的设计及应用,最终保证了T梁的实体质量,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为以后的T梁生产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20.
大新站是北同蒲的最大编组站和万吨列车、2万t列车的集结站.简述大新站在路网中的重要性站场结构特点,以及运输组织的作业方式,阐述增加新开渊万吨装车线的必要性,重点对联锁设计思路进行分析,并且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电路设计,充分考虑运输作业的效率,在确保运输安全的前提下,节省投资成本,保证了铁路运输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