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工务作业安全监控系统采用无线通信技术、卫星定位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及网络通信技术,通过现场监控主机与防护分机之间互控及建立基于INTERNET与铁路办公网的实时监控体系,实现对铁路工务线路现场作业进行有效监督和控制,确保作业及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2.
吴细水 《中国铁路》2014,(11):13-16
以贯彻“严检慎修”理念为主线,从高速铁路工务维护管理模式及管理体制、安全风险管理、设备检查监控、维修作业管理、设备质量管理、灾害监测、信息化管理、提前介入、职工队伍建设和高铁文化创建等方面入手,阐述如何做好高速铁路工务维修管理,以实现高铁工务设备“高可靠性、高稳定性、高平顺性”。  相似文献   

3.
崔进 《铁道运营技术》2006,12(1):29-30,33
针对柳州铁路局工务部门所面临的形势,为解决工务安全基础薄弱的问题,提出应大力发展工务设备检测技术、道床状态监控技术、作业质量认定技术、工务管理信息技术、劳动定额管理技术和养路机具。以适应铁路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针对以人工为主的轨道交通传统工务模式所产生的诸多弊端,如病害漏检误检、维修不足、过度维修、难以长期跟踪病害发育、难以确定仓储物料的状态等,设计了一种工务智能运维体系。该体系基于可扩展的多层分级架构,可对轨道交通的各类结构病害及部件故障实现准确识别与数字化管理。结合先进的仓储管理与远程专家指导,智能化制定维修策略并更新相关数据,从而对轨道交通的多种场景实现智能化工务运维,并允许用户根据实际需求对该系统进行功能增减和调整,实现了工务运维成本的降低和管理模式的简化,为业主单位降本增效。  相似文献   

5.
列车接近安全防护报警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运输安全是铁路发展的永恒主题。”本文介绍目前在铁路工务系统中,为保障行车和桥隧作业人员人身安全使用的一种技术装备:LJB列车接近安全防护报警系统的研究,并提出对铁路工务安全保障技术发展方向的初浅看法。  相似文献   

6.
为精准把控桥隧设备质量状态,制定科学的养护方式及维修策略,提高桥隧养护作业效率,文章依托工务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从标准化桥隧病害采集、自动化保养评定和智能化维修验收3方面设计了铁路桥隧养护作业智能终端App。该智能终端App可满足现场数据采集的时效性、真实性、准确性需求,提升了病害智能判识能力,辅助提高了桥隧养护作业智能化水平,为开展桥隧设备状态大数据分析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7.
铁路工务日报月报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铁路工务现场作业历史数据的收集、管理和经济评价,是工务信息管理系统的重要基础,须通过工务日报月报的管理来实现.介绍了工务日报月报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思路、工务作业编码、系统实现和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8.
随着铁路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推进,工务系统设备维修单位管辖范围将不断增加。由于长年线上作业人员较多,人为的惯性违章问题还长期存在,给运输安全埋下隐患。因此,突出人本理念,强化重点防范,控制人为不安全因素,积极探索和实践现场作业安全控制方式和方法,有助于提高现场安全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9.
为提升铁路工务站场设备检修的智能化水平,设计了一种基于工务安全生产管理系统的工务站场智能运营维护(简称:运维)系统。文章阐述了该系统的组成,详细介绍了系统的智能采集、智能展示和智能决策功能。该系统为工务站场的设备维修计划编制提供了智能方案,提高了计划编制的科学性,节省了人工成本,对提升工务站场的设备运维效率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以科学发展观加强工务安全管理,应从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入手,加强宣传教育,建立自控、互控和监控体系,加强对安全关键部位、关键问题和关键人员的控制,完善安全考核体系,以建立工务安全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1.
在高速铁路的建设及运营管理过程中,路基的安全保障及健康状态的监测非常值得关注.路基变形对高速铁路的行车安全影响大,常规的监测模式不能满足高速铁路运营安全的要求.本文针对川南地区特定的水文地质条件和铁路路基周边复杂的建设影响因素,在铁路设计阶段,对路基变形监测进行了系统地设计,重点探讨了采空区、弱膨胀性红层泥岩区、受既有...  相似文献   

12.
高铁周边环境安全隐患监测是保障高速铁路运营安全的基础,有助于预防高铁周边受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引起的安全事故的发生。以目前京沪高铁委托管理模式为依据,调研了京沪高铁周边安全隐患管理现状,研究了其安全隐患监控措施和整治办法,形成了闭环管理系统,在内外协调时采用“双段长制”;建立了基于高分辨遥感变换检测技术和北斗智能巡检终端的智能安全隐患监控流程。周边环境隐患智能监测系统利用智能技术构建了“人防-物防-技防”的天地一体化高铁安全隐患防控体系,解决了京沪高铁沿线各站段之间安全隐患信息不能相互共享、相互参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中国高速铁路的速度越来越快,车轮的滚动速度也就随之越来越快,为保障列车行驶的安全性,设计一种高速铁路车轮的实时监测系统。利用模糊控制器这种智能的方法,来处理车轮的机械磨损数据。改变传统的监测方法中,采用先进的控制器来处理数据,使得控制更加智能,满足高速铁路车轮的实时监测需要,提前排除安全隐患,提高列车行驶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高速铁路的运营中,针对各不同工种之间的联合应急演练是保障高速铁路行车安全的重要方式。然而,受制于设备和手段的匮乏,目前,高速铁路联合应急演练多采用桌面问答形式,未能完全达到演练效果。文章基于我国高速铁路应急联合演练现状,提出一种基于模拟仿真技术的高速铁路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演练方法,将车辆、工务、电务、客运等专业纳入仿真培训实作流程中,构建一套完整的高速铁路应急演练仿真培训系统。为高速铁路应急演练提供近似于实际情境的仿真训练环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实作组织难度大、效率低的缺点,改变高速铁路多工种应急演练手段不足的困难局面。  相似文献   

15.
高速铁路安全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全是交通领域永恒的主题,针对当前中国高速铁路发展的大好机遇,本文对高速铁路的安全技术进行了分析和总结,阐述了高速铁路系统运行的特点以及安全监控技术的现状和特点,并试探性地提出了高速铁路安全技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6.
作为高速铁路安全保障系统之一,高速铁路灾害监测系统(简称:灾害监测系统)的稳定运行是列车在灾害天气和突发异物侵限事件下安全运行的根本保障。针对灾害监测系统故障数据特点,构建了基于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的灾害监测系统故障分析表,对该系统的故障表现、故障原因和影响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灾害监测系统故障诊断方法。通过对比分析可知,该方法优于传统的基于C4.5决策树的故障诊断方法,有助于灾害监测系统故障的快速诊断、定位和处置,减少人工排查设备故障的工作量,为灾害监测系统的运营维护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为提升北京—张家口高速铁路(简称:京张高铁)运营安全保障能力,实现对铁路沿线设备、人员、外部环境的安全管控,设计了京张高铁运营安全大数据平台的总体架构、数据架构、技术架构和主要业务功能,研究了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安全智能分级关键技术,对于建设京张高铁运营安全大数据平台,建立京张高铁运输安全保障体系,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针对高铁周界异物入侵监测和预警需求,提出了一种融合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视频联动技术和智能识别技术的分布式、多维度高铁周界异物入侵感知与识别系统。通过使用布里渊光时域分析(BOTDA)技术进行应变监测以及相位光时域反射(Φ-OTDR)技术进行振动监测,可有效捕捉异物入侵事件。同时使用人工神经网络(ANN)对报警信号进行大数据分析,可降低系统误报率。该系统的应用能够大幅提高高铁运营安全预警完备率和应急响应效率,具有重大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为保障列车运行安全,减少安全设备投入,提升安全管理效率,设计了基于铁路数据服务平台的铁路工务设备安全画像应用方案。以分析当前铁路工务设备检测现状作为切入点,结合铁路数据服务平台,运用机器学习框架和大数据治理技术,从设备状态指标统计分析、设备单元安全评价、关键指标及安全态势趋势预测、高危设备及不良态势安全预警等4个方面设计铁路工务设备安全画像应用功能。辅助业务人员快速定位数据,对工务设备安全态势有更加直观的判断,以防止设备不稳定状态导致的事故故障,实现事故故障超前防范。  相似文献   

20.
超大型深基坑对高速铁路桥墩稳定性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随着近邻高速铁路沿线房地产的开发,建筑基坑施工有可能影响到高速铁路桥梁、路基的稳定性,为了减小基坑开挖产生的不利影响,确保高速铁路行车安全,通过大型有限元软件计算以及现场位移、水位等实时检测手段进行稳定性分析,同时,研究了深基坑开挖及抽水过程对高速铁路桥梁桩基变形的影响规律及范围。结果显示,基坑自身的稳定性及其降水后的水位位置,对高速铁路桥梁桥墩的水平位移有着重要影响,且这种影响关系是复杂的,影响范围较大,因此,不能仅以基坑与高速铁路的距离是否在20m以上作为安全标准,而应根据基坑深度、大小以及需要降水的程度,结合其与高速铁路距离、地层土质力学参数等因素,综合评价其对高速铁路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