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1979年10月至1984年12月共为53例病人施行54个人工瓣膜替换术。其中50例二尖瓣替换,1例主动脉瓣替换,1例主动脉瓣及二尖瓣替换,1例三尖瓣替换及二尖瓣成形术。术前心功能:Ⅱ级者6例(11%),Ⅲ级者35例(66%),Ⅳ级者12例(22%)。本组术后30天内死亡2例,死亡率3.7%。随访时间3个月至62个月,晚期死亡4例,死亡率为3.3%病人年。术后心功能明显改善。本文对术前准备,心肌保护及并发症作了讨论。作者认为:人工瓣膜至今尚未达到理想程度,对瓣膜替换术的病例选择应严格掌握。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米力农联合多巴胺对重症瓣膜转换术后脱离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过程全身血流动力学及氧供需平衡影响,以评价联合用药对这类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 重症瓣膜转换手术病人20例,随机成分两组,于心脏腹跳、建立稳定的自主心律后,分别应用小剂量(A组)或较大剂量(B组)米力农联合多巴胺,停机过程经人工心肺机输血、补液维持肺动脉舒张压(pulmonary arte  相似文献   

3.
1989年2月至1994年11月我们完成135例双瓣叶型人造机械瓣膜(简称双叶瓣)替换术,术后早期死亡10例(死亡率7.41%),晚期死亡4例。平均随访34个月,生存者绝大多数均胜任轻、中度体力活动,心功能恢复至Ⅰ~Ⅱ级者119例(>98%),未发现血栓形成和栓塞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钾浓度对缺血心肌及微血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验用ST.ThomasⅠ号液和改良灌注猪心并保存于4℃该液中,观察其对不同保存时间心血管形态学主为化。方法分别于灌注后妈了时、4h、6h、7h和保丰了4h、5h后离体心脏再灌注复苏30min-52min后,行冠脉墨汁灌注、取心室肌组织学切片,电脑图象分析心肌微血管蜜度、观察其超微结构。  相似文献   

5.
作者总结了102例空间隔缺损并肺动脉高压体外循环转流的体会。为了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治愈率,应加强以下几点:转流平稳:灌流量2.4L/m~2,灌注压在5.3~10.6kPa。加强围术期全方位心肌保护。中度血液稀释HCT20%~30%,减少血液破坏,应用微栓过滤器,常规使用扩血管及正性肌力药物,以降低心脏前后负荷,改善心肌有效收缩,增加心排出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为研究和治疗局部心肌顿抑制备在体动物模型。方法 杂种犬36条,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阻断15min后,再灌注30min。分别于冠脉阻断前、冠脉阻断5、10、15min及再灌注5、10、20、30、60min测定血流动力学指标,并于再灌注后30min取左、右心室标本送电子显微镜检查。结果 心率在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均明显增快;平均动脉压在冠脉阻断期间稍下降(P〈0.05),再灌注后升至基础水平;冠脉阻  相似文献   

7.
观察32例患者体外循环期间血浆及红细胞内钙的动态变化。目的在于揭示其变化规律,为更好的保护心肌提供新的措施和理论依据。结果:麻醉后体外循环前血浆钙较术前显著升高,体外循环开始显著下降;40min恢复至术前水平;停机时显著升高至停机8h。术前、中、后红细胞内钙无显著变化。体外循环期间钙变化与血液稀释、应激反应、预充液及心脏停跳液中含钙离子有关。高钙可导致心肌缺血及再灌注时大量钙进入心肌细胞,引起心肌细胞损伤。所以,体外循环期间,特别是复灌期适当降低钙浓度,对术中、后心肌功能恢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观察32例患者体外循环期间血浆及红细胞内钙的动态变化。目的在于揭示其变化规律,为更好的保护心肌提供新的措施和理论依据。结果:麻醉后体外循环前血浆钙较术前显著升高,体外循环开始显著下降;40min恢复至术前水平;停机时显著升高至停机8h。术前、中、后红细胞内钙无显著变化。体外循环期间钙变化与血液稀释、应激反应、预充液及心脏停跳液中含钙离子有关。高钙可导致心肌缺血及再灌注时大量钙进入心肌细胞,引起心肌细胞损伤。所以,体外循环期间,特别是复灌期适当降低钙浓度,对术中、后心肌功能恢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观察局部心肌顿抑对全身血流动力学及心肌氧供需平衡的影响。方法杂种犬33条,常温下LAD阻断15min,观察再灌注后全身血流动力学,冠脉流量及缺血心肌氧供需平衡的变化,结论局部心肌顿抑可引起明显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再灌注初期存在明显的氧耗反常,而再灌注后期心肌氧供,氧耗基本相配。  相似文献   

10.
报告16例St·Jude Medical人工机械瓣膜替换术病人,术后死亡1例,余15例临床疗效显著,术后并发症少,病程较短。短期随访(10~31个月)多数病人胜任轻、中度体力活动,心功能恢复至Ⅰ~Ⅱ级14例;心功能改善Ⅱ级或Ⅲ级的11例(占15例的73%);未发现出血和栓塞报告。本文还就St·JudeMedical人工机械瓣膜的设计、制作特点,结合临床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1.
目的在人类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手术中研究核转录因子-kB(NF-kB)的激活与心肌白细胞浸润及损伤的关系,并观察氧自由基清除剂辅酶Q10对NF-kB激活的抑制作用及其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47例接受CPB心内直视手术的成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治疗组17例。治疗组手术前5 d口服辅酶Q10片剂。在体外循环转机前、心脏缺血45 min和再灌注45 min时取右心房肌组织,做心肌组织病理学、超微结构及NF-kB活性观察。术后观察血流动力学指标、血管活性药物剂量和临床指标。结果在缺血45 min及再灌注45 min后,对照组心肌毛细血管腔内可见嗜中性白细胞聚集并黏附于内皮细胞,超微结构损害,细胞胞核和胞浆内均可见NF-kB阳性表达;而治疗组心肌可见少数嗜中性细胞浸润,超微结构损害轻微,细胞胞核和胞浆内有微弱的NF-kB阳性表达。术后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血管活性药物剂量和临床指标间无显著差异。结论NF-kB在心内直视术中的心肌缺血和再灌注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辅酶Q10对NF-kB激活有明显抑制作用,并对心肌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报告二尖瓣替换术后生物瓣衰败再手术6例,其中生存5例恢复良好,死亡1例。本组病例在生物瓣置入后9年左右出现瓣膜衰败,以钙化、穿孔和关闭不全为主,同时伴有瓣支架蠕变、血栓形成和狭窄。生物瓣衰败,宜早期治疗。二次手术效果显著,关键在于分离粘连,防止意外大出血和保护心肌,并提出相应处理措施,建议慎用生物瓣。  相似文献   

13.
心脏直视术后保护性临时起搏应用的临床观察耿希刚,李兆志,秦志端(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710061)随着心脏外科手术复杂程度增加和体外循环时间延长,术中对心肌及传导系统损伤有时不可避免,术后可能发生致命性心律失常,所以常规应用保护性临时起搏,对术后心律失...  相似文献   

14.
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590例,用转流全身降温至24~27℃;应用4℃含钾停跳液灌注冠状动脉,每30min 1次;血液中度稀释(HCT20~25%、Hb80g/L);心脏冰屑局部降温至20~9℃等方法行心肌保护。结果使590例心脏均复苏成功,自动复跳413例(68%),除颤复跳177例(32%)。本法具有心肌降温充分、均匀,减少耗氧量,减少微栓等特点,致使心脏自动复跳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
体外循环 (CPB)可以导致机体凝血功能失调 ,除了血小板功能损害和数量减少及凝血因子消耗外 ,细胞外基质成分纤维粘连蛋白及Ⅷ因子相关抗原也在凝血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因此 ,探讨促凝物质Fn和Ⅷ R Ag在体外循环前后的变化及临床意义很有必要。我们就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选取心脏直视手术患者 43例 ,手术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下进行。包括室间隔缺损修补术2 2例 ,房间隔缺损 8例 ,法鲁氏四联症 4例 ,瓣膜手术 9例。使用美国Sans70 0 0型人工心肺机和西京 90型鼓泡式氧合器。体外循环采用中度稀释 ,…  相似文献   

16.
冠状动脉旁路术 (Coronaryarterybypassgrating ,CABG)是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之一。我院近年来共施行CABG 6 5例 ,其中非体外循环下 10例 ,体外循环转流下5 5例。现将 5 5例CABG心肺转流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5 5例 ,男 5 1例 ,女 4例 ,年龄 42~ 72(平均 5 6 7)岁 ,体重 5 1~ 98kg ,平均 6 8 9kg。术前心功能Ⅱ级 2 1例 ,Ⅲ级 2 4例 ,Ⅳ级 10例。同时伴有高血压 19例 ,糖尿病 4例 ,合并左房粘液瘤 1例 ,冠状动脉内口狭窄1例 ,二尖瓣、主动脉瓣瓣膜替换 4例。左心室…  相似文献   

17.
以离体灌注鼠心为模型,观察了铜、锌加入ST·Thomas心脏停搏液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通过观察乳酸脱氢酶(LDH)、磷酸肌酸酶(CK)、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黄嘌呤氧化酶(XO)、丙二醛(MDA)的含量及心肌超微结构改变,发现应用含铜、锌冷晶体停搏液能明显减轻心肌再灌注损伤,有利于术后心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
观察手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疗效。方法,运用膨胀聚四氟乙烯人造血管对19例轻中度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病人作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全瓣包窄术。结论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全瓣包窄术操作简便,疗效好,适用于轻中度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19.
Lutembacher综合征是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合并先天性房间隔缺损(房缺月槐的临床症侯群.近期我们行二尖瓣替换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1例,报告如下.病历摘要患者,女性,37岁.劳累后心慌、气短5年,加重4月.有关节肿痛、咯血和阵发性呼吸困难史.查体:颜面肿胀,二尖瓣面容,心率90次/min,律齐,心尖区闻及中度隆隆样舒张期杂音,SI增强;胸骨左线第二助间有巨级收缩期杂音.X线胸片示左房、右房及古室增大.心动超声报告示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和卵圆窝型房缺.手术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经右心房和房缺部位切口。探查:二失瓣增厚、狭…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急性心力衰竭时心肌肌球蛋白ATP酶活性的变化及意义,用家兔心衰模型,测定了室间隔心肌肌球蛋白ATP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心衰组较对照组心肌肌球蛋白ATP酶活性明显降低(0.66μmolPi/(mg·min),VS0.87μmolPi/(mg·min),P<0.05)。提示:心肌肌球蛋白ATP酶活性的降低,在家兔急性心力衰竭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