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对暖气片厂排放的工业废渣的试验检测,确认了该工业矿渣作为路基填料的可行性,并成功运用于路基的填筑。由于工业废渣的良好性能,决定用于高速公路路面底基层,铺筑前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研究,确定了最佳的掺配比例,为工业矿渣稳定土的施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随着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成为社会的主流,如何开发利用生产过程中留下的工业废渣已引起各方面的普遍关注.太(原)长(治)高速公路施工中,成功地尝试了工业废渣在软土路基填筑中的应用,其施工经验和数据可时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煤矸石是我国堆积量最大的工业废渣。国内外已将煤矸石加工制作成为建筑材料。针对邢台地区的煤矸石材料,研究其作为路基填料的可行性,以及路用力学性能,以期为煤矸石路基设计与施工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4.
应用多种工业废渣对盐渍土进行改良试验。结果表明,以工业废渣部分替代石灰类材料改良盐渍土能够满足无侧限抗压强度和CBR强度等性能要求,并且具有较高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更稳定的体积安定性和水稳定性,其中以钢渣石灰稳定盐渍土的效果最好。该研究对盐渍土路基工程填筑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结合张罗公路张家界段山岭重丘区二级公路施工的实践,介绍了石灰废渣路基的试验结果和应用情况,得出山岭重丘区二级公路施工中运用石灰废渣路基的结论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粉煤灰是煤燃烧后烟气中存在的灰尘,是燃煤工程排出的固体废物之一。随着我国工业的发展,粉煤灰的排放逐渐增加,如果大量的粉煤灰不加处理,就会导致空气受到污染,其有毒物质还会对人体造成损害。为了减少工业废渣的排放,我国将粉煤灰用于高速公路路堤施工,粉煤灰作为环保型路堤材料,具有造价低、工后沉降小等优点,结合粉煤灰的特性,对粉煤灰在高速公路路堤施工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工业废渣稳定土的强度形成机理,同时对工业废渣稳定土和石灰土的抗压强度,水稳定性,冻稳定性,收缩性能和疲劳耐久性等路用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工业废渣稳定土是一种优良的半刚性基层材料。  相似文献   

8.
背景大五里至莲花院公路按山岭重丘二级公路标准测设,设计车速为60km/h,路基宽12m,路面宽11.4m,两侧各设0.3m路缘石;大中桥为净11+2×0.5m防撞护栏;涵洞与路基同宽。路面结构层为3+5cm沥青砼面层+2×16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18cm石灰稳定土底基层。考虑到用一部分粉煤灰代替水泥,可以降低造价,减少干缩和温缩,并且粉煤灰在迁安电厂就地取材,利用工业废渣,减少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9.
大五里至莲花院公路按山岭重丘二级公路标准测设.设计车速为60km/h.路基宽12m,路面宽11.4m,两侧各设0.3m路缘石:大中桥为净11+2×0.5m防撞护栏;涵洞与路基同宽。路面结构层为3+5cm沥青砼面层+2×16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18cm石灰稳定土底基层。考虑到用一部分粉煤灰代替水泥,可以降低造价.减少干缩和温缩,并且粉煤灰在迁安电厂就地取材,利用工业废渣.减少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0.
为实现工业废渣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通过重型击实试验、加州承载比(CaliforniaBearing Ratio,CBR)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弯拉强度试验等室内试验以及现场应用,研究矿渣-炉渣-电石渣稳定粉黏土作为路基填料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当矿渣、炉渣、电石渣的配比为8:3:4,三渣总掺量为15%时,最佳含...  相似文献   

11.
钢渣、粉煤灰排放量大、利用率低,利用钢渣粉煤灰做路面基层材料可大量利用工业废渣,减少天然石料的开采,是一种生态建筑材料。主要研究了钢渣粉煤灰的路用性能,其中主要包括配合比、无侧限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回弹模量等常用性能,通过试验比较证明了钢渣与粉煤灰组合完全可以做道路基层,供施工技术人员借鉴。  相似文献   

12.
沈阳绕城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中,东环王家沟互通式立交存在高液限粘土,不能直接填筑路基,而沈阳地区存在大量工业废料一电石渣,介绍了用电石渣代替石灰改良不良土填筑路基的方法及其过程中的试验。  相似文献   

13.
王燕 《交通标准化》2009,(19):51-54
钢渣粉煤灰排放量大、利用率低,其作为路面基层材料可利用大量工业废渣,减少对天然石料的开采,是一种生态建筑材料。对钢渣粉煤灰的路用性能进行深入分析,并通过试验对比加以证明,可供施工技术人员借鉴。  相似文献   

14.
钢渣细骨料混凝土单轴受压应力-应变关系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钢渣细骨料在混凝土中的适用性及钢渣细骨料混凝土的轴压本构模型,进行了钢渣细骨料的物理化学性能试验,并对钢渣细骨料的稳定性进行测试分析;在此基础上,制备了6组不同钢渣细骨料掺量的钢渣混凝土立方体及棱柱体试件,研究了钢渣细骨料混凝土的单轴受压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本文选用钢渣的游离氧化钙含量、压蒸粉化率均满足相关规范要求,适用于混凝土细骨料;钢渣细骨料混凝土破坏的脆性特征更加明显,比普通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有明显提高;钢渣混凝土棱柱体抗压强度与立方体抗压强度比值为0.80~0.86;可依据Carreira and Chu模型及Wee模型对钢渣混凝土本构关系进行分段描述,分段式本构模型与实测钢渣细骨料混凝土的应力-应变曲线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5.
通过浸渍试验测定了不同粒径钢渣集料的有效相对密度, 提出了钢渣沥青混合料体积参数的确定方法, 采用残留稳定度、冻融劈裂强度比与沥青膜厚度对不同钢渣掺量的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进行评价, 借助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扫描电镜试验和压汞试验, 从钢渣化学组成与微观结构方面分析了钢渣对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的影响机理。分析结果表明: 对于钢渣等吸水性较大集料, 采用浸渍试验实测的有效相对密度较计算法得到的有效相对密度增大了1.5%, 更接近集料的实际有效相对密度, 因此, 采用浸渍试验确定的钢渣沥青混合料体积参数更加合理; 随着钢渣掺量增大, 钢渣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逐渐提升, 当钢渣掺量为70%时, 钢渣沥青混合料的残留稳定度提高了12%, 冻融劈裂强度比提高了13%;钢渣沥青混合料沥青膜厚度随钢渣掺量增大而增大, 当钢渣掺量为70%时, 沥青混合料的沥青膜厚度增大了13%, 较厚的沥青膜可有效防止水分入侵, 并增大集料表面“结构沥青”含量, 从而提高钢渣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 钢渣沥青混合料沥青膜厚度计算值为67μm, 由于其水稳定性与沥青膜厚度正相关, 故推荐基于水稳定性的钢渣沥青混合料的沥青膜厚度为7μm; 钢渣呈超碱性, 表面多孔隙, 孔隙内部结构复杂, 增大了钢渣集料与沥青间有效接触面积, 并形成较好的机械咬合力, 提高了钢渣集料与沥青之间的黏结性, 可显著改善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总结了钢渣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及矿物相组成; 分析了影响钢渣体积安定性的因素及其改善措施; 探讨了钢渣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方法; 分析了钢渣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水稳定性、抗疲劳性、体积安定性、抗滑性)及其功能特性(导电性与微波加热); 研究了钢渣沥青混合料的生态、社会及经济效益; 介绍了国内外的工程应用。研究结果表明: 钢渣可用于沥青混合料, 且应为陈化半年以上的转炉钢渣或电炉钢渣; 钢渣的物理力学性能优良, 而化学成分及矿物相组成受炼钢工艺影响有所区别; 钢渣体积安定性的不足可通过预处理或陈化处理得到较好的改善; 钢渣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要点包括钢渣替代传统集料的方式和比例、沥青混合料级配修正、有效相对密度测定以及最佳油石比的确定; 钢渣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及功能特性优于天然集料沥青混合料, 具有较好的环境影响性且综合经济效益更高; 关于钢渣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研究较多, 而作用机理方面相对缺乏, 关键性的限制因素如密度较高、体积安定性不良、混合料沥青用量增加等仍未得到根本性解决; 未来应重点研究钢渣沥青路面的长期性能及质量控制体系, 并开展全寿命周期研究, 以加快钢渣沥青路面的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7.
钢渣微粉特性及其用于沥青混合料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选用多种分析方法对钢渣微粉的化学成分、相成分和微观形貌等进行分析;然后在沥青混合料中掺加钢渣微粉,研究用钢渣微粉部分或全部替代矿粉对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掺加钢渣微粉明显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和高温稳定性,而对沥青混合料的抗裂性影响不大;钢渣微粉的适宜掺量为沥青混合料总质量的4.5%。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钢渣的化学成分和三种分解现象,提出了钢渣是否经过崩解达到稳定的初步鉴定方法,对钢渣的材料特性及路基换填钢渣的优点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discusses mineral composition and pore micro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cooled manganese slag and its effects on durability of concrete. The Mn slag has an alveolate pore structure, and the ground Mn slag is characterized by multiangular shape which consists of α′-C2S, C3MS2, CaO·MnO·2SiO2 and C2AS.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Mn slag has potential hydraulic reactivity. Concrete made with Mn slag as supplementary cementitious materials (SCMs) exhibits very low strength loss and weight loss in the synthetic seawater corrosion and freezing-thawing cycle tests. The research provides useful reference for knowing about Mn slag and for applying Mn slag to improve the durability of concre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