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沿海钢筋混凝土与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易受渗入到钢筋表面的氯盐腐蚀,影响结构的耐久性。为了提高耐久性,针对混凝土桥梁阐述了在设计和施工中亟宜采用的防氯盐腐蚀的基本措施,以及在恶劣环境下的重要工程所宜采用的特殊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2.
影响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的因素 钢筋的锈蚀 钢筋锈蚀是造成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损伤的最主要原因。1)钢筋在外部介质作用下发生电化反应,逐步生成氢氧化铁即铁锈。体积增大造成混凝土顺筋裂缝,便于腐蚀介质渗入钢筋.加快结构的损坏;  相似文献   

3.
文章针对江苏沿海(南通)地区盐渍土环境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结合室内实验和现场工程数据的验证对比,通过氯离子在不同矿物掺合料及外加剂的混凝土结构中的扩散试验分析,由Fick扩散定律,推导出氯离子环境下混凝土结构初始腐蚀时间的计算公式,并对氯离子环境下影响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进行了研究,为江苏沿海地区新建工程项目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提供了保护层最小厚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依托青海省德香高速工程, 通过混凝土室内损伤试验, 分析了冻融干湿循环和盐腐蚀耦合作用下混凝土动弹性模量的演化过程与特征;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 建立了不同工况下混凝土相对动弹性模量GM (1, 1) 预测模型, 预测了2种损伤条件下3种配合比混凝土耐久年限; 依据室内损伤试验与灰色系统理论GM (1, 1) 模型预测结果分析了混凝土的组分, 研究了不同掺合料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混凝土耐久性GM (1, 1) 预测模型的相对误差在6%以内, 且后验差比值小于0.35, 小概率误差大于0.95, 预测精度较高; 不同使用环境对混凝土耐久性影响差异较大, 复合盐腐蚀-养护冻融循环的影响程度较复合盐腐蚀-浸泡冻融循环提高了42.8%~46.2%;掺加了粉煤灰、硅灰与膨胀剂的配合比Ⅲ的混凝土耐久性最好, 耐久年限较基准配合比混凝土提高了50%以上, 因此, 为了保证混凝土耐久性, 在类似地区工程实践中, 可参考配合比Ⅲ进行现场混凝土配比设计; 粉煤灰与矿渣同时使用将会生成钙矾石, 相比基准配合比, 不同配合比下混凝土耐久年限降低率均在50%以上, 严重损伤混凝土耐久性。   相似文献   

5.
桥梁结构的可靠度是桥梁结构的安全度的评价标准,它包括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三个方面。耐久性不足造成钢筋腐蚀、混凝土剥落以及结构构件损坏。文章根据相关资料,分析了影响桥梁耐久性的主要因素,并从材料、设计、施工、运营等几个方面对提高桥梁耐久性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焦鹏飞 《北方交通》2013,(10):52-54
通过对辽宁地区桥梁的检测,分析混凝土冻融破坏机理及影响因素,掌握混凝土结构容易受腐蚀部位的病害现状,便于提前加强预防,以减少盐冻腐蚀破坏,增强混凝土的耐久性。  相似文献   

7.
主要论述了在大气环境下,钢筋凝土结构破坏的原因,破坏的机理,钢筋混凝土构件腐蚀后的抗力进行了分析,通过一实例,提出了合理选取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和混凝土强度等级对保证大气环境中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混凝土结构的防腐问题正面临越来越多的关注,提高混凝土的防腐性能,特别是提高已建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有着重大的社会和经济意义。以江阴大桥混凝土主塔的防腐为例,通过分析引起混凝土腐蚀的原因,并结合江阴大桥的地理位置、环境特点以及氟树脂涂料的特点,对主塔混凝土防腐设计和施工工艺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9.
以普湾大桥为例,详细介绍了在严寒地区海洋环境中桥梁的耐久性设计方法。针对不同混凝土腐蚀环境分区,采用不同的防腐蚀措施,其中包括采用高性能海工耐久性混凝土、混凝土表面涂层、混凝土结构硅烷表面浸渍等。希望通过本桥的耐久性设计方法,能给同类型桥梁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混凝土材料碳化腐蚀破坏、氯化侵蚀破坏、钢筋锈蚀破坏、预应力钢筋应力腐蚀等四种影响预应力混凝土桥梁耐久性的主要因素,并从合理选择保护层厚度、合理选用高性能桥梁材料、合理设计预应力混凝土桥梁三个方面,总结了提高预应力混凝土桥梁耐久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以浦南高速公路C2合同段为工程背景,按照不弃土、不改良原则,通过室内、室外试验,分析了土的强度、干密度、饱和度、膨胀量与含水量、击实功的关系,据此得到了高液限粘土最佳含水量范围,提出了高液限粘土用于路基填筑的控制标准,即可用含水量及其对应的干密度、压实度和饱和度要求值,为本工程施工提供了依据。本文的研究对促进高液限粘土在路基填筑中的应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微生物淋溶法去除污泥中的重金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降低污泥中毒性重金属对环境的危害,采用单因素实验研究培养基的pH 值、微生物的接种量、淋 溶的温度及循环淋溶时间对重金属去除效果的影响及最优条件下污泥中重金属含量变化.结果表明:淋溶液的 pH 值随污泥中重金属的去除逐渐降低,培养基最佳的pH 值为1.0,最佳微生物的接种量为15.0%,最佳淋溶 温度为30C,最佳循环淋溶时间为全天循环;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污泥中Cd、Mn、Cu、Pb和Zn的浸出率分别高 达88.0%、88.0%、69.0%、67.0%和83.0%.   相似文献   

13.
中低收入人群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典型特征的一类特殊群体,而居住与出行是生活质量的核心要素,开展中低收入人群居住与出行选择行为系统综述,对促进城市空间结构优化、改善交通出行环境具有基础作用.本文主要从居住地选择与满意度评估、出行选择行为、居住地与交通出行关联性三个层面,对中低收入群体居住与出行选择行为涉及的关键科学问题、特征指标、分析模型、存在不足进行分析评述.总结发现:相关研究对象上缺少针对中低收入特定人群,研究方法将居住和出行划分为两个系统,宏观空间布局模型与微观行为分析模型相互独立,测量指标以可直接观测的外在变量为主,居民内在主观感受变量考虑不足.最后,提出了未来中低收入群体居住与出行选择行为一体化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服务网络设计是快捷货运运营管理层面的重要内容,也是交通运输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本文分析了快捷货运服务网络设计的内涵,并从研究内容、优化模型、求解算法这3个方面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展开详细论述.在研究内容上,对不同运输方式和多式联运进行归类总结,单一运输方式下和综合运输体系下的快捷货运服务网络设计都涵盖了路径规划、流量分...  相似文献   

15.
为了快速测定工业废水中吸收光谱重叠的Cd与Co和Cr与Fe 2组元素,采用4-(2-吡啶偶氮)-间苯二酚(PAR)-Cd-Co和二苯碳酰二肼-Cr-Fe显色体系,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吸光度,用训练过的人工神经网络进行数据处理,建立了不经分离而能同时测定Cd与Co,Cr与Fe含量的方法.用此方法测定合成样品,Cd,Co,Cr和Fe的回收率分别为101%,98%,102%和98%,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1.61%,-0.23%,0.00%和-0.08%.  相似文献   

16.
为合理地安排公路建设项目实施序列,从紧迫性、重要性、经济性、交通效果四方面选取路段饱和度、路段重要度系数等6参数构建了公路建设项目排序参数体系,提出了基于AHP复合熵的公路建设项目TOPSIS排序模型.该模型以影响参数为因素指标集,以公路建设项目为论域集,构建了公路建设项目实施序列矩阵,应用[0,1]线性变换将其标准化;充分考虑专家知识经验以及数据本身蕴涵的信息,采用AHP与熵值法综合确定了影响参数的权重,并将标准化决策矩阵与参数权重相结合构造了加权标准化决策矩阵;基于运筹学中的TOPSIS法,确定了公路建设项目排序的正负理想方案,通过计算公路建设项目与正负理想方案的距离以及与正理想方案的贴近度来确定公路建设项目的实施序列.以5条公路建设项目排序为例,说明了该模型的实用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非饱和土力学研究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非饱和土力学在路基工程、边坡工程及基坑工程等诸多实际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国内外众多学者历时几十年,对处于非饱和状态的黄土、黏土、膨胀土和人工填土,着重从土-水特征曲线、强度特性、本构模型、渗流特性和吸力测量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基于非饱和土力学的研究现状,对土-水特征曲线的滞回现象、拟合方法;强度特性的理论成果和试验方法;本构模型的研究现状;渗流特性的试验研究和影响因素、吸力测试方法及工程应用等多方面进行了系统地综述,并分析其各自研究成果的优缺点,便于有效地指导实践.今后关于非饱和土力学的发展,不仅着眼于上述前五个方面扎实的理论研究,更加注重与实践相结合,实现快速、精准的试验方法或技术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8.
论公仆人格及其冲突与调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仆人格是指作为国家公职活动主体的承担者 ,在其职业劳动过程中形成的优良的情感意志、合理的智能结构、稳定的道德意识和个体的内在的行为倾向性 ,是公仆行为规范与人的个性化发展的辩证统一。它具有组织人格与个体人格二重属性 ,二者是统一的 ,但由于公仆主观原因和社会政治、经济和历史文化等客观环境的影响 ,二者又常常产生对立和冲突 ,主要表现为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的冲突 ,组织依附与个性独立的冲突 ,行政人格与经济人格的冲突 ,公仆职权与其公民权的冲突等等。调适这些冲突必须从加强思想教育、健全各项制度和培育公仆文化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9.
QC/T633—2000《客车座椅》的修订列入了国家发改委2006年汽车行业标准项目计划,并于2008年1月通过审查,完成报批稿。修订后的标准,增加了座椅扶手、脚蹬等新结构件的术语、定义和技术要求,突出了客车座椅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调节机构的使用方便性,从零部件要求、装配要求、调节功能、安全性和可靠性方面制定了相应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特别是提出了对座椅用材料有害物质的限值要求,这在国内还是首次。该标准的修订对于全面提高H2、H3类客车用座椅的设计、制造、使用水平,确保客车座椅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将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随着轨迹数据可获取性及精度的持续提高,货车轨迹数据被广泛应用于公路货运系统的 规划与管理中,同时,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为公路货运系统研究带来新的机 遇与挑战。本文全面梳理并总结了公路货运轨迹数据应用领域的相关研究,从基于轨迹数据的 货运出行信息辨识、货运系统关键特征预测、货运轨迹数据进一步应用3个方面回顾现有文献的 研究目标、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通过文献分析发现:货运出行信息辨识研究聚焦于货运停留 点、车辆和货物、活动出行模式等热点主题,但现有辨识方法多移植于旅客出行研究,需要更多地 考虑货运出行的独特特征。在货运系统关键特征预测方面,研究者主要针对货运行程时间、空间 位置、出行需求等主题展开研究,并证明了基于轨迹数据预测货运特征的可行性,但预测时空范 围较为局限,需要根据具体的货运任务、货车司机特征和货运政策进行深入研究。此外,轨迹数 据也被应用于货运出行路径选择行为、货运停车休息行为、行驶安全、货运排放和能耗分析、货运 政策评估等研究。最后,在总结现有研究不足的基础上,本文认为未来研究应重点将货运轨迹数 据与其他多源数据相结合,从3个关键技术进行突破:一是针对货运实践个体,重点探索高效货车 驾驶员的出行特征和出行模式,并在货运系统中进行推广应用;二是针对交通运输新技术和新形 势,重点开发和优化自动驾驶技术和重大应急事件影响下的货运组织模式与策略;三是针对货运 供需关系及匹配机制,重点研究货运全流程供需状态辨识与预测,并结合深度学习等方法训练和 开发智能供需匹配模型,从而优化货运系统调度,助力社会散乱运力资源整合,提高货运系统的 综合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