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近日,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预报监测大楼楼顶卫星接收天线队列迎来了新成员——VSAT通讯卫星接收天线。这标志着VSAT卫星双向通讯站正式开通,实现了南海区覆盖整个南海海域的海洋观测数据传输自主互通。据悉,VSAT(Very Small Aperture Terminal)为甚小口径卫星终端站,可直接与计算机互连,完成数据传递、文件  相似文献   

2.
《船艇》1991,(3)
美国洛杉矶的标准通信公司已生产一种六瓦手提式收音机。该收音机装有微信息处理机,具有160个频道。其中55个频道用来接收美国、加拿大和国际间的无线电信号,10个频道专门用来接收气象卫星的信号,另外95个频道收听更远距离的信号。  相似文献   

3.
方新洲 《航海》2005,(2):43-43
该系统是利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的修正信息,在GPS卫星和国际海事卫星服务区,可实时提供10厘米以内的定位精度。整个系统分为船载型和移动型2种,其构成:(1)主船系统由GPS接收装置、StarFire接收装置、方位检测装置、船体运动运算装置、无线区域信息通讯网(LAN)携带监测装置、  相似文献   

4.
合成孔径声纳(SAS)图像具有分辨率高、数据量大特点,给数据存储和传输带来困难。由于合成孔径图像像素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采用嵌入式零树小波(EZW)编码算法,利用小波系数的相关特性可以达到压缩图像的目的。文章研究了基于嵌入式零树小波的合成孔径声纳图像的压缩和解码算法,并用合成孔径声纳图像对算法进行了测试,采用峰值信噪比、均方误差、压缩比三项技术指标对图像压缩质量进行了评估。结果验证了基于嵌入式小波零树图像编码算法的合成孔径图像的压缩和解码算法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由于潜艇导航误差随时间增长不断积累,潜艇需要在一定时间内潜出水面短暂时间,以接收外部的卫星导航定位信息,以此来修正导航误差。另一方面,在惯性导航设备需要水面航行状态下完成海上启动时,也需要接收外部的位置信息进行辅助动态对准。本文以潜艇浮出水面时接收GPS(北斗)校正信息为背景,通过Matlab软件仿真其遇到干扰时的导航情况,利用GPS(北斗)信号的残差χ2检验法检测和剔除GPS(北斗)信号中的坏值信息,保证了潜艇在复杂战场电磁环境下重调的有效性、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为针对在某些重点海域监测舰船通过的情况的需要,设计了一种舰船声场监测系统。该监测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先采用LT1884运算放大器设计信号调理电路,对水听器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放大和滤波处理,然后采用FPGA控制模数转换器和SD数据储存卡进行声场数据采集和存储,利用RS485数据通信接口和通信浮标还可将采集到的舰船特征信息通过北斗卫星系统实时传输到海上监测船或者陆地监测中心。借助该实验系统,可以监测记录某一水域的舰船通过时的声场信号,并实时报送舰船通过的频率。  相似文献   

7.
针对卫星信号功率微弱易受干扰的问题,以GPS接收机失锁时的干信比门限作为接收机是否被干扰而失锁的判别标准,研究伪卫星增强信号功率提高接收机接收卫星信号抗干扰能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现有海上船舶卫星导航系统中,GPS,GALILEO及北斗卫星相互补充,已形成成熟的导航应用。本文重点研究GALILEO卫星信号在其导航应用中的捕获及处理技术,针对GALILEO采取新的信号调制方式,传统信号接收及调解技术已经不能满足导航系统的性能要求,提出一种新的BPSK双通道信号捕获及调解技术,同时设计基于新方法的嵌入式导航系统。通过对GALILEO E1实时信号的测试,表明此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与其它星基增强系统(SBAS)一样,欧洲静止卫星导航重叠服务系统(EGNOS)也是通过地球静止卫星(GEO)为GPS,GLONASS和GALILEO卫星导航系统播发增强信号。实践证明.通过GEO播发广域差分校正信号对航空应用及其它运输方式的导航定位应用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但对于有些应用领域,却需要用其它传输方式播发校正信号作为对GEO的补充与完善。在有些应用环境中,例如,由于城市高大建筑物或郊外峡谷对信号的遮档,造成对接收GEO信号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用因特网实时播发EGNOS信号就能继续发挥EGNOS潜在的优越性能。欧洲宇航局(ESA)于2001年启动了一项通过因特网发布EGNOS试验系统(ESTB)电文的内部实验计划一SISNET,并于同年建立了第一个SISNET试验系统。2002年2月通过因特网发布EGNOS试验系统的校正信号。目前,SISNET在陆地车辆导航定位、EGNOS系统性能监测等应用领域正在进行广泛的试验,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0.
一、频率控制系统概述自动频率控制回路在海事卫星通讯系统中作频率补偿用。岸站或船站发射的频率若为固定的,则在传输中会有很大的频率偏移,使接收困难。造成频率偏移的主要因素为卫星中继站频率不稳定性和船舶的运动等。岸站到船站的信号通路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1.
交通部上海船厂为中波轮船公司建造的一万三千七百吨远洋干货船“绍兴”号是我国第一艘出口万吨级货船。该船的设计、建造是在“庆阳”型基础上,认真吸取了我国建造同类型船的经验,注意听取了中波轮船公司代表的合理意见,作了一系列改进后进行的。“绍兴”号主要用于运输一般干杂货,可到达世界各地大、中港口,结构上作了Ⅲ级冰区加强。该船还采用了一套卫星导航设备,该设备与陀罗罗经、计程仪配合,可接收卫星信号,经过计算,直接从萤光屏上显示  相似文献   

12.
多普勒效应对主动声纳接收信号的根本影响是接收信号相对发射信号的时间延迟和尺度伸缩。在宽带信号体制下对高速运动目标进行参数估计时,利用传统的窄带信号模型会产生模糊,必须采用时间尺度域模型,即利用接收信号和发射信号的相关性实现运动目标距离和速度的估计。宽带信号模型计算量大,计算时间长。希尔伯特-黄变换具有较高的频率分辨率,利用希尔伯特-黄变换对信号进行频率预估计,减小时间尺度域二维扫描的区域和运算量。在DSP硬件平台上实现希尔伯特-黄变换有关算法。  相似文献   

13.
《船艇》1989,(5):26-27
英国特莱马(Telemar)有限公司研制出一种卫星接收天线装置,它是利用抛物面天线稳定技术,可用在海船上接收电视,并可更好地选择电视节目。 Sat AliveⅡ是一种小型装置,它解决  相似文献   

14.
文中基于船载AIS信息发射及接收原理和卫星AIS工作原理,重点探讨在不同TDMA区域的两条船舶在相同或不同时隙发射出的AIS信息被卫星AIS同时接收,形成冲突信号后,拟采用增加专用通信信道及时分多址与空分多址技术相结合等方式进行区分和识别。  相似文献   

15.
在船舶防台避台过程中,对地台风位置,强度和路径的变化是航海大员最为关心的问题。针对目前部分船舶已开始装备气象卫星云图接收设备和大部分船舶已装备气象传真接收机的情况,本文就如何利用船舶上的卫星科资料对台风位置、强度和路径进行分析一介绍,以便为非气象专业的航海人员学习和应用卫星云图资料监测和防台避台提供简便易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遥控系统中基于单片机的无线电编码发射和接收的工作原理、硬件电路、软件设计及其应用过程。系统通过单片机对发射信号编码,利用单片机对遥控器矩阵键盘扫描,将与该键值对应的数组单元中的码型传送给无线电模块,无线电模块通过调幅发射将码型调制成无线电载波信号发射出去。接收方的单片机遵循同样的解码规则,接收信号后触发单片机控制相应执行机构的动作。利用该方法研制的无线电发射系统可以发射任意多的码型,适用于各种大型的复杂无线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17.
常规船舶信号接收器能够实现船舶信号的接收,但由于接收信号噪点较高,不适合无人船舶信号的接收,为此提出无人船舶抗噪信号接收器设计。利用10 MHz TCXO以及多次滤波方式,构建抗噪信号接收器系统结构,依托信号计算进行接收通道结构设计;基于接收器数据算法和判断指令运算方式,实现无人船舶抗噪信号接收器设计。试验数据表明,设计的无人船舶抗噪信号接收器较常规船舶信号接收器噪点率下降27.99%,适用于无人船舶信号的接收。  相似文献   

18.
8PSK信号在衰落信道下信噪比盲估计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信噪比估计算法要求利用训练序列或一帧数据范围内信道系数恒定等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8PSK信号在衰落信道下盲信噪比估计算法。该算法利用信道系数的统计特性,理论分析信噪比与接收信号的数值关系,采用多项式数据拟合和观测量归一化处理的方式,推导信噪比与接收信号解析式。数值仿真表明该算法在0~8dB范围内,可取得良好的信噪比估计效果。  相似文献   

19.
《船艇》1987,(12)
一般的全球定位卫星(GPS)导航仪要接收四个卫星的电波才能定位,所以接收机必须设置4~5个接收通道。最近日本无线电公司研制成世界上最小的 GP S导航仪 JLR—4000。它采用时分接收方式,仅用一个通道  相似文献   

20.
信息集锦     
《集装箱化》2005,(2):42-43
上海口岸实施电子舱单数据接收2005年1月1日起,交通部以上海为试点实施电子舱单数据接收工作。交通部水运司将在上海港EDI中心设立专门帐户,接收国际海运企业在上海口岸报送的舱单数据。上海航交所作为此次实施工作的技术管理机构,负责电子舱单数据的接收和处理,并进行电子舱单统计数据库的开发和日常维护工作,同时为相关企业提供有关业务咨询和技术支持。(海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