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避险车道作为长大下坡的安全保障工程,广泛在各级公路上使用。分析国内目前避险车道位置确定常用的方法,并对美国坡度严重度分级系统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其原理在避险车道选址上的应用,是一种较好的位置确定方法。阐述制动坡床长度、避险车道引道、集料及排水4个结构参数,分析了各自的作用及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2.
避险车道作为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被动应急措施,就是专为失控车辆紧急避险、安全停车而设置的休止车道。结合国内外参考文献、作者完成的避险车道设计文件,系统地总结了避险车道的设置必要性、设置位置、几何结构参数、配套交通与安全设施等等。  相似文献   

3.
避险车道偏角设置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截止目前,我国避险车道的发展已达14a,但在设计中,避险车道的偏角仍然没有可靠的理论设置方法,设计者多根据经验通过主观判断确定避险车道的偏角设置,造成偏角设置不合理,降低避险车道的防护安全性。根据失控车辆从主线偏转进入避险车道过程中的行驶安全特点分析,提出了合理的避险车道偏角设置方法,为避险车道偏角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由于受地形条件影响和建设资金的制约,山区低等级公路(主要是三、四级公路)在克服高差展线时,不可避免的会形成连续长、陡下坡路段,给驾驶安全带来很大隐患。通过对国内外已建成项目经验分析,在山区公路上设置一套或多套合理的避险车道系统,可以有效减少由于长、陡下坡导致的制动故障,对提高公路交通畅通率、保障交通参与者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以四川省九寨沟县漳扎镇至大录乡公路恢复重建工程为例,首先对避险车道系统位置的选取方法进行了介绍,然后对避险车道系统的主要构成要素及其参数的选取进行分析和探讨,构建适用于山区低等级公路避险车道系统的设计思路,以期为山区低等级公路避险车道系统的设置和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连续长陡下坡路段重特大事故频发引起了道路设计者的重视。应用实践证明,在长陡下坡路段设置避险车道对提高道路交通安全和减少交通事故经济损失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以广梧高速公路双凤至平台段长陡下坡路段避险车道设计为依托,介绍了避险车道设计需注意的问题,包括避险车道工作原理与设置位置;避险车道路线与路基路面设计;服务车道、施救及附属设施设计等。  相似文献   

6.
黄建峰  孙平 《路基工程》2018,(4):201-204
以高海拔长大纵坡段某隧道出口避险车道为工程依托,通过对避险车道不同形式的分析,根据设计细则的避险车道长度计算公式,对不同纵坡条件下,不同材料、不同初速度驶入避险车道的车辆进行了计算,得出了满足安全性要求的避险车道最小长度,为合理长度提供了依据。根据实际情况,对两个方案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进行对比后,选择上坡式避车道为工程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7.
为评价避险车道的安全性,根据避险车道的设置参数,选取引道长度、流出角、视距条件、制动床长度、坡度、集料类型、集料深度等11个指标,基于集值统计法思想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标度分级与权重,提出了避险车道安全评价模型,并给出了避险车道整体安全性的5个等级与相应的安全控制措施。依托西南山区某高速公路的4个避险车道设计,对模型进行了应用说明,结果表明:4个避险车道的识别视距、引道长度差值、流出角三方面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整体安全值分别为1.415、1.722、0.607、1.231,安全等级均为Ⅳ级,轻度不安全。该模型与实际相符,模型评价全面详细,应用方便,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8.
东西高速公路避险车道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阿尔及利亚东西高速公路避险车道设计,结合国内外有关资料,系统地总结了设置避险车道的必要性及其所考虑的因素,并介绍了避险车道类型、设计方法、平纵几何线形及相应设施设置.  相似文献   

9.
山区公路避险车道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季萍 《公路》2008,(6):95-99
山区公路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主要原因之一是山区公路上大型货车引发的严重交通事故。设置避险车道是提高山区公路交通安全的一种预防性措施,结合国内外有关资料,系统地总结了避险车道的类型、设置位置、设计方法、平纵几何线形及相应设施设置。  相似文献   

10.
山区公路长大纵坡是造成山区公路特大交通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设置避险车道是提高山区公路交通安全的一种预防性措施。文章结合相关资料,总结了避险车道的基本形式、设置位置、平纵线形、重要技术参数及相应设施设置。  相似文献   

11.
庄元 《交通科技》2007,(1):120-122
随着经济的发展.长江干线上建桥越来越多.跨江大桥对船舶航行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威胁。通过建立长江大桥水域通航环境危险度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各指标对安全影响程度的研究结论和专家调查结果.确立通航环境危险度评价标准.并应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实现对桥区通航环境危险度的综合评价.从而掌握桥区通航环境的安全状况。  相似文献   

12.
李勇军 《隧道建设》2022,42(5):900-906
为解决盾尾密封损坏导致的工程安全和进度问题,通过跟踪、统计多项盾构隧道工程盾尾密封使用和更换情况,总结盾尾密封的失效形式,并分析盾尾密封失效的原因,主要表现在盾尾密封设计缺陷、盾尾刷制造与安装质量差、油脂填充质量不高、施工过程控制不严以及应急预案准备不充分等方面。提出基于全过程管理理念的盾尾密封管理方法,从盾尾密封设计、盾尾刷制造和安装、初装油脂、施工管理、应急管理5个阶段,对盾尾密封的全过程管理要点和对策进行系统研究。该方法在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长江盾构穿越工程得到成功应用,保障了盾构施工中盾尾密封安全,为盾尾密封的科学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举措。  相似文献   

13.
于加云 《隧道建设》2013,33(4):315-318
盾构到达时易出现涌水、涌砂、上覆土体坍塌等事故,是盾构施工的重大风险点之一。通过盾构到达突发涌水事故解决实例,介绍事故发生后采用钢筋混凝土接收洞室进行盾构水中到达的施工经验。钢筋混凝土接收洞室基于平衡到达理念,采用密闭的箱型混凝土结构与隧道洞门密闭连接,并在箱体内灌入填充物,以达到与土层压力平衡,模拟盾构在土体中的掘进状态,使盾构安全进入接收洞室内。  相似文献   

14.
该文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超大直径土压平衡盾构下穿人行通道施工时的土舱压力设定;提出主要通过控制注浆压力来控制穿越阶段的同步注浆施工;建议将穿越段分为不同的控制阶段,各区长度的确定则要综合考虑盾构穿越层土压力的大小、盾构机推进的影响范围、盾构机土舱压力的调整能力等。推进过程中结合其他措施将某隧道近距离下穿人行通道的不均匀变形控制在2mm左右。  相似文献   

15.
对盾构隧道病害成因及其影响的分析是隧道养护的重要依据,对以后的养护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该文归纳了一般盾构隧道病害的种类及特征,对其形成原因以及对隧道安全状态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的分析。通过一定的简化,利用二维有限元方法建立了带病害盾构隧道的数值计算模型。此外利用上海长江隧道的建设契机,通过病害力学模型,定量分析了长江隧道在病害影响下的安全状态,对今后的运营和养护做了一些基础性的工作。  相似文献   

16.
张铁军  唐铮铮 《公路》2008,(1):124-128
事故易发路段的判别是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传统的事故易发路段判别方法多应用于运营阶段的公路,其判别精度很大程度决定于历史事故记录的周期和质量,且受"回归到平均"等现象的影响。对于实际的安全管理工作,预先对某一对象成为事故易发路段的可能性进行预测,进而预先采取安全改进措施,能够使得安全完善工作由被动变主动,还可增加事故易发路段判别工作的应用阶段。通过对大量双车道公路事故易发路段样本的整理和分析,发现接入口密度、道路线形、交通组成等要素对事故易发路段的产生有很大影响。为此,借助Log istic模型在概率预测上的优势对上述要素对事故易发路段形成的影响情况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事故易发路段预测模型,并进行了实际检验。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目前盾构隧道抗震设计仅限于横断面分析,缺乏有效的纵向地震响应分析方法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用于模拟盾构隧道纵向地震响应的宏-细观多尺度分析方法,其中宏观等效模型用于描述盾构隧道结构整体的地震响应特性,细观精细化模型用于捕捉结构关键断面接头处的变形响应。宏观等效模型采用黏弹性地基梁来模拟,即将盾构隧道沿纵向简化为作用在黏弹性地基上的三维梁单元,且充分考虑了由于环缝影响引起的梁纵向等效刚度折减以及隧道内部结构对纵向等效刚度的附加效应。基于宏观等效模型的地震响应规律分析,确定出盾构隧道沿线的最不利断面位置,从而将这些关键区段替换为考虑隧道环缝接头的细观精细化模型,即采用沿环向分布的轴向拉压弹簧和切向剪切弹簧来真实模拟地震作用下的环缝张开量和错位量等变形,克服了传统连续均质化模型无法反映环缝变形量的不足。最后,将该多尺度分析方法成功应用于世界首个特高压GIL电力盾构隧道,为实际重大工程的结构纵向抗震设计和安全性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8.
土压平衡盾构盾尾密封刷检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压平衡盾构机主要密封部位之一的尾刷,却是非常容易损坏且难以修复的部件,以小松盾构机为例,介绍在区间隧道掘进中停机检修盾尾刷的必要安全条件、检查与更换方法、密封刷更换后的保护措施等实用技术。特别是对检修前的准备工作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9.
孙志洪  王宁 《隧道建设》2020,40(3):346-351
针对盾构盾尾密封系统容易发生漏水、漏浆等危险的问题,将光纤光栅压力监测系统布设于盾尾尾刷密封性能试验台,对油 脂腔进行多点连续压力测量,并在油脂腔不同压力等级条件下采用人为打开球阀泄放的方式模拟实际工况产生的泄漏。试验表 明: 1)当油脂腔某点发生泄漏时,整个油脂腔圆周方向上同时产生缓慢压降,缓慢压降时间最长可达6 min,最大压降可达0. 075 MPa; 2)基于光纤光栅传感的盾尾油脂腔多点连续压力监测能够较为准确地监测油脂腔在泄漏试验过程中所发生的压力变化。该 监测方法为盾尾密封系统泄漏预警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0.
依托南京市某市政道路上跨既有超大直径盾构隧道工程,分别采用二维梁-弹簧法与三维有限元法对路基开挖与回填等工况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工况下既有盾构隧道衬砌结构的受力与变形情况,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新建路基换填采用轻质泡沫土的处理方式安全可行;既有盾构隧道结构受力及变形均在规范允许范围内;新建路基工程不会对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