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无线直放站在铁路弱场区覆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彬 《西铁科技》2007,(4):58-60
在铁路无线列调通信系统,弱场强覆盖长期以来主要以漏泄同轴电缆 中继器的模式来解决。采用这种技术虽然能获得稳定和均匀的场强覆盖,但投资大,施工不方便。探讨运用新的投资少、维护简单的技术方式来解决部分弱场区覆盖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就无线直放技术在弱电场覆盖区的应用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2.
山区无线列调通信中LCX的最佳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通过对漏泄同轴电缆的结构原理 ,漏泄电缆加隧道中继器方案的系统构成 ,以及漏泄电缆传输特性的数学模型的理论论证 ,找出漏泄同轴电缆在解决山区无线列调弱场区中的配置方案。并且通过实际运用中的工程设计和测试调整 ,找出LCX的最佳配置 ,解决山区无线列调盲区及弱场区问题  相似文献   

3.
庞翠珠  马严 《铁道学报》1997,19(5):83-86
分析了由漏泄波导、中继放大器的级联网络和机车移动通信电台组成的系统在不同的工作方式时的噪声。并根据系统的参数计算了基台发-车台收、车台发-基台收的噪声和信噪比。计算结果与实际测试情况符合。  相似文献   

4.
文中介绍了低轮轨动作用力的架悬式永磁转向架技术方案,结合架悬式永磁直驱转向架结构和B型地铁线路特点,建立了非线性驱动装置系统和整车动力学计算模型,进行了电机吊挂参数对车辆动力学性能影响规律研究,优化了能满足速度80 km/h B型地铁运营要求的电机吊挂参数,对车辆动力学性能进行了各工况下的仿真校核分析,同时利用线路动力学试验,验证了架悬式永磁转向架的动力学性能符合标准要求。研究结果表明:装用架悬式永磁直驱转向架的速度80 km/h B型地铁宜采用较大刚度的电机吊挂参数,车辆具有较高的临界速度,平稳性、安全性和柔度系数均满足标准要求,车辆刚性自振频率无耦合,架悬式永磁直驱转向架动力学性能达到运营要求。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高速铁路异物侵限双电网监测系统存在的抗干扰能力差,双电网需连续稳定供电、工程投资大等问题,运用光纤通信、计算机网络和自动控制等技术,提出光回路异物侵限监测系统的方案,论述系统构成方案,检知网的设计方案,传感光纤的选型、敷设方式和接续方案,光信号衰耗指标的计算以及监控单元、铁路局中心系统设置方案等内容,有效解决双电网监测系统存在的问题,对保障高速铁路运输安全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6.
针对低噪声放大器实际工程中噪声、线性和匹配等性能要求,通过使用射频电路CAD软件先进设计系统(ADS)进行完整的分析,设计并实现了增益可调、噪声系数低、高线性度和可靠性高的低噪声放大器.  相似文献   

7.
针对传统差分信号网络中继器不具备编解码能力,无法实现对MVB帧的特殊控制,提出一种基于FPGA的MVB中继器设计方案。详细分析了中继器解码器和编码器的设计过程,包括时延分析和计算、超长帧的判断和截断、帧间隔调整的时延整定与实现等方面的具体设计。通过实际测试,对时间参数进行分析对比,验证了设计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李锐 《铁道建设》1998,(3):29-30
光缆(纤)通信自问世以来,已取得了迅速发展,为了进一步提高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延长光缆的使用寿命,除了在光缆制造过程中提高工艺水平,采用新型辅助材料、不断完善光缆的综合性能外,光缆的施工(安装)过程对其寿命和性能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本文结合工程实践经验,提出了影响光缆衰耗的因素和减少衰耗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机车—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及其应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应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将机车系统与轨道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大系统,提出了机车-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文中建立了主要类型的机车-轨道统一模型;导出了弹性是性轴悬式电机驱动机车学微分方程;采用新型快速数值积分方法设计了机车-轨道耦合动力学的计算机仿真系统VILT;通过进行铁路轮轨动力学试验,验证了机车-轨道耦合学理论方法的正确有效性,文章还运用VILT仿真软件,详细分析并比较了弹性和刚性轴悬式电机驱动机车对轨  相似文献   

10.
人工神经网络在岩石工程系统RES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杨英杰  张清 《铁道学报》1997,19(2):65-72
从岩石工程实例数据出发,采用作者提出的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相对作用强度RSE的GRSE,研究了各种相关参数夺岩石工程稳定的性的不同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人工神经网络从实际数据中自行学习能够更好地反映岩石工程现场的实际,所建立的相互作用矩阵能够体现现场实际数间相互动态的,非线性的相互作用,更加适合地岩石工程系统理论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