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探讨了42#道岔处带辅助悬挂的接触网无交叉布置方案,分析了接触网平面布置和安装设计技术。带辅助悬挂的接触网无交叉布置方式的辅助接触网位于正线和侧线接触网之间,在道岔岔心附近始终与受电弓接触,使受电弓在正线和侧线之间平稳过渡,减少了对正线接触网的冲击,辅助接触线也不会出现非正常磨损,该布置方式速度适应性好,弓网性能更佳,建议在客运专线大号码道岔接触网布置时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刘实 《中国铁路》2010,(5):12-14
阐述郑西高速铁路41~#道岔接触网平面布置的设计意图,指出第三条辅助接触网布置方式存在的问题,通过对两条和三条接触网布置对比分析,论证41~#道岔接触网布置增设第三条辅助线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以石家庄客站为例,分析了大型客站的供电方案;从景观设计、道岔布置、多支悬挂、分离设计和悬挂安装5个方面论述了接触网平面布置需要注意的事项;同时叙述了接触网和雨棚、高架候车区域、排水沟、综合管线接口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客运专线18#道岔接触网无交叉布置方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目的:为配合新建铁路石太客运专线工程实施,在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外先进接触网道岔布置技术的基础上,对客运专线18#道岔接触网布置方式进行研究,为石太客运专线建设提供技术支持.研究结论:简单无交叉布置方式正线接触网与侧线接触网无交叉,易于布置及安装;带导向悬挂的无交叉布置方式导向接触网位于正线和侧线接触网之间,在道岔岔心附近区域导向接触网始终与受电弓接触,使得受电弓平稳地从侧线过渡到正线或从正线过渡到侧线,从而减小对正线接触网的冲击,导向接触线亦不会出现非正常磨损,该布置方式对速度适应性更好,弓网受流性能更佳.国内首次在石太客运专线中采用.建议在客运专线建设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刚性接触网两种典型的拉出值布置方式,分析了两种拉出值布置方式下受电弓滑板产生不均匀磨耗的原因。提出了"√"形布置和交叉布置两种全新的拉出值布置方式,使接触线在受电弓两侧均匀对称分布,较好地解决了刚性接触网受电弓滑板不均匀磨耗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以曹庄动车运用所为例,分析了大型动车运用所的供电方案;从景观设计、道岔布置、悬挂安装3个方面论述了接触网平面布置需要注意的事项;同时叙述了接触网与检查库、洗涮库、临修库及镟轮库、踏面诊断棚、站场排水沟、综合管沟接口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韩兰贵 《中国铁路》2010,(11):36-40,55
总结我国采用的道岔区接触网布置方式,分析我国传统交叉式线岔、新型交叉式线岔、两支无交叉线岔、带第三组辅助悬挂的三支无交叉线岔等道岔区接触网布置的原理和特点,比较几种布置方式的优缺点。根据不同等级线路的运营需求,阐述不同道岔布置方式的适用范围,提出道岔区接触网设计、施工、运营维护过程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目前高速铁路18#道岔布置方式较多。本文旨在满足高速铁路弓网配合需要的前提下,对国内高速接触网道岔布置技术进行对比研究,为高速铁路建设提供技术支持。研究结论:(1)交叉布置方式由于动车组从正线高速通过时会接触到站线接触线,接触网线岔为硬点,影响正线弓网受流质量;(2)简单无交叉布置方式正线接触网与侧线接触网无交叉,易于布置及安装,动车组由正线高速通过时,受电弓不接触侧线接触线,但动车组从侧线进入正线时,受电弓弓角部分挤入正线接触线,同时侧线和正线接触线在受电弓中心的不同侧;(3)带导向悬挂的无交叉布置方式导向接触网位于正线和侧线接触网之间,在道岔岔心附近区域导向接触网始终与受电弓接触,使得受电弓平稳地从侧线过渡到正线或从正线过渡到侧线,减小受电弓与接触网的冲击,导向接触线亦不会出现非正常的磨损,该布置方式对速度适应性好,弓网受流性能佳,接触线始终在滑板范围内接触,且无线岔的硬点。  相似文献   

9.
王喜敏 《电气化铁道》2013,(2):30-31,36
分析了42#道岔接触网无交叉布置和安装技术。42#道岔带辅助悬挂的接触网无交叉布置方式是介于正线与侧线之间再引入一条辅助线,实现受电弓在正线和侧线接触网之间的平稳过渡。该布置可以提高列车在高速道岔上的运行速度,性能良好,建议在高速铁路上使用。  相似文献   

10.
高速铁路42#道岔接触网无交叉布置方式已较为成熟,且已在众多高速铁路线路中成功应用,但也存在一些设计细节不合理的问题,需要从接触网系统功能需求出发进行优化。本文分析了高速铁路42#道岔接触网无交叉布置方式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为其他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广州南站接触网景观设计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接触网作为车站建筑结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从其接触网系统的轻型化、局部屏蔽化、与雨棚结构一体化等方面着手改善对景观效果的影响有现实意义.论述大型客站接触网景观设计的必要性并提出接触网景观设计的主要原则.同时结合广州南站的特点,通过对接触网支持装置的三种主要形式:腕臂柱支持装置、软横跨、硬横跨进行比较,利用渲染效果图,通过接触网接口设计、平面布置、悬挂安装、色彩搭配等各方面进行优选设计,有效改善了接触网与环境景观的协调性;为大型客站接触网景观设计提供了可操作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2.
针对枢纽站场接触网和上网带分支接触网线路,通过接触网故障测距结合无线网络分支故障判别方式,探讨了短路故障的精确定位技术及实现方案,并简要说明了工程应用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3.
电气化铁道直供供电方式区段,以往供电线采取沿铁路独立布置的方式,本文提出了接触网支柱与供电线支柱采取交叉异侧布置的方案,以及如何避免牵引变电所、分区所的馈线与供电线出现交叉的方法。对类似电气化施工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高速铁路接触网四跨锚段关节结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速铁路接触网锚段关节处于两支接触悬挂的过渡段区域,属于接触网的薄弱环节,当受电弓高速通过该区域,引起弓网振动较其他区域严重。针对某条高铁4跨锚段关节存在中心柱定位器磨定位支座、转换柱定位点抬升较大、两支悬挂交叉点不等高等问题,提出结构优化方案。首先调整接触网平面布置,形成3种调整方案,再利用弓网仿真手段,建立4种4跨锚段关节的弓网仿真模型,比较弓网动态性能参数,得到的结论有:双弓运行建议采用方案2的接触网布置方式,4跨锚段关节定位点最大抬升出现在转换柱ZJ2上,中心柱定位点的抬升衰减较其他定位点慢,调整方案的弓网动态性能较原设计方案优。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在某高速铁路站场设计中,由于地形以及投资等限制,咽喉区的道岔组合采取特殊形式,在42号道岔与18号道岔之间仅有117 m的距离,需要在不改动既有站场布置的前提下,接触网专业根据受电弓型号及其动态包络线、定位柱处接触线拉出值、定位柱支持装置的几何尺寸、道岔型号等资料对咽喉区的道岔接触网进行精确的布置研究,通过明确的几何关系研究进行接触网线岔布置,从而保证受电弓高速、安全、平滑通过线岔区,避免土建工程的改造。研究结论:(1)未改变既有站场布置,采用带辅助导向锚段的三支无交叉接触网布置方式与简单无交叉接触网布置方式结合,利用正线接触悬挂和侧线接触悬挂之间的辅助导线锚段悬挂转换,合理布置几组接触悬挂的空间位置;(2)该研究成果既做到结构简单、便于检调、维护工作量少,又能够满足接触网系统硬点、弹性等指标,从而保证受电弓从正线高速通过、从正线进入侧线、从侧线进入正线等过程中的行车安全和供电质量;(3)该研究成果适应于高速铁路特殊复杂咽喉区接触网的布置,可结合站场方案灵活组合,对高速铁路引入既有线土建受限条件下的接触网布置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随着客运专线建设的发展和大号码道岔的研制成功,为高速铁路的安全运行提供了保障。但高速道岔区的接触网布置方式直接影响到弓网关系和受流质量。此文以哈大客运专线长春西站为例,针对我国高速铁路接触网道岔布置的几种方式(交叉式布置、无交叉式布置、带辅助悬挂接触网布置)进行论述和探讨。望为客运专线接触网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以大连站轨道交通枢纽换乘设计为例,通过对枢纽站客流特性分析,研究匹配大客流车站建筑布置,提出适合三线同厅换乘的设计原则,以此探究交叉干扰最小的单循环流线,进而优化换乘路径上空间组织方式,有效地控制三线之间的换乘距离,在满足高效便捷乘降的同时,保证换乘大厅的安全疏散。结合静态功能评价方法,分析站内设施服务能力,从而优化其布置形式,力求使地铁枢纽站能体现大客流公共交通建筑的特点,提高轨道交通枢纽站的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8.
以广州地铁4号线官州站为例,结合该车站的建筑形式,对变电所的布置方式进行研究,提出了2种不同的变电所设备平面布置方案。阐述了如何通过优化地铁变电所设备平面布置方式达到减小车站规模的目的,以及在变电所设备布置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经过方案比较,选取了最优的设备布置方案。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由于复杂路网下高速铁路需跨越江河湖海,大跨度钢桁架桥不断涌现。大跨度钢桁架梁纵向伸缩量大且变位复杂,接触网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钢桁架梁的伸缩与变位特征对其产生的影响,研究大跨度钢桁架桥梁接触网设计多因素配合机理和数学计算,以确保高速铁路大跨度钢桁架桥上接触网的正常、安全工作。通过对大跨度钢桁架桥梁体纵向伸缩与接触网锚段布置配合间的跨度、温度、锚段补偿方向等关键因素数据进行分类,采用多因素敏感性分析的方法,推导出接触网张力补偿装置在钢桁架梁伸缩及线涨伸缩共同作用下坠砣最大行程变化量、补偿装置b值与a值安装曲线等计算公式。通过典型工况计算对比发现,缩短锚段长度能有效改善钢梁伸缩对接触网影响;采用对比法研究大跨度钢桁架桥在不同接触网锚段布置方式下钢梁伸缩对张力补偿装置的影响大小,提出了720 m以下、720~849 m、850~1 900 m及1 900 m以上4种不同跨度钢桁架桥的接触网最优锚段布置方式。本文相关研究及计算公式可为高速铁路大跨度钢桁架桥上接触网平面布置、张力补偿装置安装参数选用等关键技术提供一定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0.
汪永宁 《铁道学报》1998,20(3):63-66
针对铁路枢纽站场接触网开关无线监控系统传统通讯方式实时性差的弊端,提出了新的异常自发通讯方式,并介绍了异常自发通讯方式软、硬件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