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高速铁路牵引供电故障的应急抢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和研究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的运行特点,阐述故障抢修的基本原则。利用系统冗余设计,提出常见的牵引供电设备故障快速抢通的技术措施,以及加强高速铁路故障抢修工作,科学配置牵引供电故障抢修资源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对兰新高速铁路自开通运行以来的变电所跳闸故障进行梳理,主要包括跳闸故障数据、故障类型及故障距离的准确性等方面。结合我国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的供电模式及故障类型,对高速铁路AT供电方式下,牵引变电所在不同故障类型下的网孔电流进行分析,以便在牵引变电所跳闸时,能够科学判断故障数据的准确性,及时判断故障类型和故障距离,为跳闸原因的查找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3.
戚广枫 《中国铁路》2012,(11):18-21
我国高速铁路牵引供电技术已取得长足进步,牵引供电安全技术水平显著提高.通过全面分析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主要故障及其原因,加强电气化施工、运营维护工艺的标准化建设和管理,应用RAMS理论优化高速铁路接触网技术方案,是进一步完善我国高速铁路牵引供电技术体系、提高牵引供电系统安全可靠性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4.
高速铁路10 kV电力电缆的供电可靠性直接影响高速铁路列车的安全、可靠运行。针对高速铁路10 kV电力电缆出现故障时的特征,提出一整套利用暂态行波的高速铁路10 kV电力电缆行波故障测距方案,并研制出电缆行波故障测距系统。该系统通过电缆行波采集装置采集电缆铜屏蔽层接地引线上的电流信号,采用单端行波故障测距原理进行故障测距,同时介绍了电缆行波故障测距系统所用到的关键技术。实际运行表明高速铁路10 kV电力电缆行波故障测距系统不仅能够实现单端行波故障测距,而且测距精度很高,使高速铁路10 kV电力电缆的在线监测成为可能,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高速铁路已经成为我国铁路的必然发展趋势。介绍了适宜于高速铁路发展的双边供电方式,对双边供电方式下全并联AT供电系统的等值电路进行了分析和仿真,在等值电路的基础上研究了全并联AT双边供电方式的故障测距方法,并提出了基本的测距流程。  相似文献   

6.
李锐 《电气化铁道》2011,22(6):23-24
结合既有京广线AT供电区段电气化铁路运营经验,分析徐兰高速铁路郑州—西安段AT供电制式的工作原理,对正馈线的故障抢修问题进行探讨,并给出了一种简单、快捷的故障抢修方案。  相似文献   

7.
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是典型的复杂机电系统,对其故障进行定量描述和评估有助于研究故障发生的时间和空间规律、影响因素和故障原因。我国高速铁路经过10多年的运营实践,供电专业已经积累了大量而详细的故障数据,主要包括故障发生时间、发生地点、影响范围、故障原因和故障情况的详细描述等内容。采用文本分析、特征提取、时空聚类分析、影响分析和原因分析等手段对故障记录原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在分析故障发生的时间和空间规律、影响因素和故障原因后,以分析结果作为输入数据,基于数据建模技术研究一种高速铁路供电专业故障指数的计算方法,计算结果可以定量描述故障发生的整体趋势,为研究故障发生的规律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8.
高速铁路电力供电的安全性、可靠性在高速铁路建设中备受关注。目前,我国对铁路电力供电方案的可靠性只有定性分析,没有定量指标。为了掌握各种铁路电力供电方案的可靠性指标,该文提出对高速铁路电力供电方案进行可靠性(R)、可用性(A)、可维护性(M)和安全性(S)定量评估,即RAMS指标定量评估。文章根据高速铁路10kV配电网的结构特点,采用故障模式后果分析法,建立了定量评估模型,通过分析各种供电方案的RAMS指标,提出了RAMS指标最佳的供电方案。  相似文献   

9.
高速铁路10 kV电力系统贯通线路为电缆配电线路,为铁路行车信号、通信等一级负荷供电。但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时有故障发生,故障处理时间较长,为减少对运输生产的干扰,基于高速铁路既有10 kV电力SCADA系统,提出了一种快速故障区段隔离的智能定位方法和处置步骤。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以供电臂为单元的传统保护方案的不足,提出了一种以网络为基础的高速铁路供电臂保护新方案。在该方案中主要讨论并用MATLAB仿真软件验证了当供电臂发生短路故障(T-R、T-F、R.F)时,如何通过牵引变电所、AT所、分区所内的电气量的特征来判断故障所在的供电臂,并通过光纤以太网实现故障信息的共享,从而准确、快速地判断故障所在的供电臂,以此提高供电可靠性和自动化程度。  相似文献   

11.
哈大线牵引供电技术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哈大线所采用的先进的牵引供电技术中 ,重点就供变电方面有别于我国传统方式的部分进行介绍 ,主要内容包括供电方式、故障标定方式及馈线备用方式 ,为高速铁路电气化并联供电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通过研究动车组运行过程中的基本阻力,结合线路坡度等数据,得出动车组惰行速度计算模型。运用Matlab仿真计算,研究高速铁路动车组降弓惰性滑行距离,判断动车组惰行通过故障供电小单元的可行性,为高速铁路接触网故障应急处置、现场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保证高速铁路AT供电系统故障测距装置定值的准确性,须对新建接触网线路进行短路试验,由于短路试验实施成本高、难度系数大,破坏性和危险性都很高,一般只在一个供电臂内进行,其他供电臂测距定值参考短路试验值,因此存在精度不高且无法校验的问题;已开通运行的高速铁路全并联AT供电系统陆续引入上下行电流比、横联电流比等故障测距方法,测距方法定值整定及校验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提出通过运行列车登乘视频定位列车位置,专用故障测距装置同步采集牵引所、分区所、AT所有关电流数据,经过分析、计算、校准故障测距定值,最终实现对故障测距精度的优化,并在某高速铁路线路上试验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在电气化高速铁路接触网运行维护管理中,接触网故障一直是影响列车正常运行的重要因素。如何快速、高效地对接触网故障进行应急处置,减少故障对运输秩序的影响,是接触网供电专业需要深入研究与探索的。通过对接触网组合软挂梯的研制与改进,并结合实际应用,证明其在电气化高速铁路接触网故障应急处置中快速、便捷、高效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高速铁路10kV电力系统RAMS定量评估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目的:高速铁路电力供电的安全性、可靠性在工程建设中备受关注。目前,我国对铁路电力供电方案的可靠性只有定性分析,没有定量指标,因而在高速铁路供电方案设计时,难以掌握方案的可靠性、安全性与方案的经济性之间的合理平衡。为了掌握各种铁路电力供电方案的可靠性指标,提出对高速铁路电力供电方案进行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和安全性定量评估,即RAMS指标定量评估,为今后工程设计提供借鉴。研究结论:为评估RAMS指标,针对高速铁路10kV配电网,建立了基于故障模式后果分析法的评估模型,利用自行开发的软件,研究了高速铁路10kV配电网的各种供电方案的RAMS指标,通过对比分析得出:在外部电源可靠的前提下,双贯通、单贯通加接触网备用的各种供电方式的供电可用率均在99.99%以上,电缆双贯通、负荷环网开关接人为最佳供电方案,供电可用率可达99.997%;单贯通的各种供电方式可用率低于99.99%,因此,双贯通供电方式是改善RAMS指标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6.
高速铁路的安全可靠运营离不开变电所设备的安全可靠供电。本文以济南局管内京沪高速铁路变电设备为例,对发生的常见设备故障进行总结分析,采取相应方法进行处理,以迅速恢复设备正常运行,确保供电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高速铁路接触网防雷措施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目前我国高速铁路地理区域跨度大,而且无备用系统,因此雷击一旦形成永久性故障将造成供电区段的停运。根据规范只有强雷区接触网才架设独立的避雷线,但我国高速铁路接触网一般处于多雷区,接触网未设避雷线,易遭受雷击引起损坏。为保证我国高速铁路接触网运行的高可靠性,文章结合我国高速铁路供电方式,提出关于高速铁路接触网防雷措施的建议。通过理论计算和实际分析,对我国高速接触网防雷进行研究。研究结论:(1)鉴于我国已开通的高速铁路雷击事故较频繁,通过对接触网遭受雷击闪络次数的计算分析,高速铁路接触网采用AT供电方式时,保护线PW线采用柱顶方式安装,正馈线采用合成绝缘子;(2)高速铁路应做好避雷器和保护线的接地,保障避雷设施正常运行;(3)建议完善我国接触网系统的耐雷水平、跳闸率或故障率等具体的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18.
在牵引网分段供电技术基础上,提出基于双端电气量的高速铁路牵引网故障测距方法。采用广义对称分量法,通过建立牵引网复合序网模型,分析短路阻抗特性,绘制出AT牵引网测量阻抗特性曲线,给出故障测距算法与实现流程。仿真结果表明,与既有方案相比,该测距方法有效且测距精度高,为现有高速铁路牵引网故障测距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牵引供电微机化维修管理系统以成熟的SAP R/3软件为开发工具,实现了设备台帐履历管理,检测数据处理、维修管理、物资管理、故障统计分析等功能,给高速铁路牵引供电设备维修的决策人员和管理人员提供了一个管理平台.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利用高速铁路电力远动系统,结合设置于铁路沿线的箱式变电站和10 kV配电所的故障录波数据,解决铁路区间贯通线发生故障后需铁路局调度所值班人员逐一调取故障前后的电流数据、人工分析判断故障线路、手动隔离故障区域的问题,从而实现自动故障隔离与定位,提高供电可靠性。研究结论:(1)根据铁路10 kV配电所的微机保护装置和RTU装置记录的故障前、后电压电流数据,可自动选择出区间贯通线的故障区段;(2)利用故障区段的双端箱变内设的RTU装置故障测量数据,可精确地计算出故障距离;(3)本故障测距方法可有效消除电缆长度冗余、电缆容性效应以及过渡电阻造成的测量误差,解决全电缆线路的故障定位问题,缩短高速铁路区间贯通线的故障恢复时间,提高区间贯通线的供电可靠性,从而确保了动车组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