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通过对复杂水域系统海事事故的特点及不同经验船舶驾驶员操船特点进行分析,结合熟练操作技能的特征,提出可采用船舶驾驶员的危险预测能力对船舶驾驶员的人因可靠性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代有轨电车的快速发展,运行安全问题日益凸显。针对现代有轨电车运行安全问题,从系统外部和系统内部分析其安全运行危险因素,建立危险因素库。运用事故树法,根据各个基本事件的逻辑关系搭建事故树,识别危险源,确定事故发生原因。基于LEC法赋值3种因素指标,进行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分析结果表明交通环境差、机非混行、乘客的不安全行为以及驾驶员操作不当是造成事故发生的主要危险源。自然灾害、驾驶员操作不当以及共享路权导致事故后果严重,风险等级高。根据结果提出相应的风险防控措施,保证车辆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3.
为改进传统的驾驶员差错事故分析方法,探索机动车驾驶员差错事故致因分析的新途径. 本文基于道路交通事故案例与调研数据资料,从微观角度分析机动车驾驶员自身差错事故,建立了驾驶员自身差错交通事故致因模型;运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导致驾驶员自身差错事故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权重,减少了主观因素对分析精度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机动车驾驶员自身差错交通事故中,驾驶员感知差错率占50.2%,判断决策差错率占38.9%,操作差错率仅占10.9%. 机动车驾驶员感知和判断能力较差是导致交通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 研究结果可为机动车驾驶员事故预防与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我国道路客运安全基础较为薄弱,特别是长途客运班线、旅游客运等安全监管难度大、事故风险高领域运输需求的快速增长,群死群伤事故的风险日益增长。如何更好地预防和控制这类事故的发生率是各界人士都关心和在意的一个课题。从驾驶员基本情况、驾驶员可靠性、驾驶员生物节律、驾驶员安全档案和驾驶员所受教育程度等几个角度分析影响驾驶员行车安全的主要风险因素,建立了长途客运班线、旅游包车运输驾驶员安全运输风险因素体系,并采用基于层次分析的变权排序法确定了各级风险因素的权重分配值。  相似文献   

5.
以从事公路运输的货运驾驶员为研究对象,基于对4家货运企业的实际调研,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货运驾驶员失误引发道路交通事故的事故树模型,并对事故树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预防驾驶员失误的措施和建议。研究表明,货运驾驶员失误及其由此引发的交通事故极易发生,危险性很大,且控制事故的途径较少;紧张、饮酒、疲劳、药物与疾病对货运驾驶员失误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6.
实例及研究表明,基于模糊一致矩阵的驾驶员因素对交通事故影响的定量评价模型,是一种度量驾驶员因素对交通事故影响的有效方法,它为定量研究驾驶员事故致因提供了新思路,并为驾驶员事故预防及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获取道路线形、驾驶员属性、车辆类型、事故形态等因素对山区公路穿村镇路段过境车辆事故严重程度的影响机制。本文基于元双公路(元谋—牟定)2012—2017年事故数据,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从人、车、路、环境等方面筛选出15个影响因素;基于机器学习方法构建贝叶斯网络模型;以事故严重程度为决策变量,分析不同证据变量与驾驶员行为共同作用的推理结果。结果表明:不安全驾驶行为与危险事故因素的共同作用,将会增加事故严重程度;当涉及货车时,由于未保持安全距离,伤人事故率增加8.2%;在弯坡组合路段,由于驾驶员判断失误,伤人事故率增加 19.6%;阴雨天行驶时,由于驾驶员判断失误,伤人事故率增加5.4%;由于操作不当,发生侧翻事故时,伤人事故概率增加3.1%。  相似文献   

8.
针对城市主干道路段上交通事故的成因、后果及主被动安全控制措施开展研究工作,基于多事件链原理并应用三角模糊数法,建立了城市主干道路段机动车与机动车之间事故的Bow-tie模型.基于Bow-tie模型中的故障树,确定出了主干道路段机动车之间事故的3条主要事故成因链,即追尾事故成因链、侧面碰撞事故成因链和刮擦事故成因链.Bow-tie模型中的事件树表明,驾驶员能够正确使用安全带但道路上无缓冲防撞设施且辖区内无紧急救援系统的事件链发生概率最高,达59.68%;驾驶员没有使用安全带且道路上无缓冲防撞设施时,事故发生后的事故严重程度都较高.针对3条事故成因链及2条事件链,给出了预防事故发生的防控措施和事故发生后可降低其严重程度的减缓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9.
机动车驾驶员人为因素是导致道路交通事故形成,并产生事故伤害的最主要原因。将区域道路交通事故的死亡人数、伤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等统计指标值作为参考数列,将不同驾驶员人为因素组成的道路交通事故统计次数作为比较数列,可以建立驾驶员人为事故因素与其危害性的灰色关联模型。结合实例,通过对灰色关联矩阵的定量化结果进行分析,可以评价驾驶员人为因素对不同类型事故危害性的影响,为有关部门采取有效的安全管理和预防对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公交车驾驶员违规行为是引起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以往文献在研究驾驶员违规行为与事故频率之间的关系时,未能深入探究违规行为类型差异及其异质性。为了进一步揭示不 同违规行为的差异化影响并为行为管控措施提供依据,利用某市2019—2020年4532起公交违规及事故数据,将驾驶员事故频率作为研究对象,将17类违规行为及人口统计学因素作为解释变量,综合考虑数据特征及异质性分析需求,构建考虑均值与方差异质性的随机参数零膨胀泊松模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违规行为对于驾驶员事故频率影响存在明显区别,当驾驶员同时存在若干特定违规行为时,事故频率明显高于其他驾驶员。具体包括:未走公交专用道等行 为次数越多,则该驾驶员事故频率越高;未系安全带、未礼让斑马线次数和及时更换失效驾照等行为的影响具有随机特征,其作用效果具有随机波动的属性;未礼让斑马线行为影响参数的均值和方差受到其他变量的影响,即当驾驶员未礼让斑马线次数和越线行驶次数均较多时,期望事故率愈高。  相似文献   

11.
回顾了现有信号交叉口机动车服务水平确定方法,提出了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信号交叉口服务水平模型,设计了基于可视化仿真的驾驶员感受量化调查方法。该模型首先将评价指标输入模糊化,以便利用模糊理论模拟驾驶员的感受形成过程,然后利用人工神经网络驱动模糊推理,从而预测驾驶员对交叉口运行状况的感受,以及交叉口服务水平。本文以混合交通条件下信号交叉口转向车流为例,利用调查数据标定、验证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有效预测驾驶员对交叉口运行状况的感受和交叉口服务水平。通行能力、饱和度与驾驶员感受打分值之间的相关性较弱,但方差分析表明这两项指标是感受打分值及服务水平的显著影响因素。延误与感受打分值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大跨度悬索桥竖弯涡振条件下桥上驾驶员的行车视线,首先,基于传统的风-车-桥耦合振动分析理论,引入桥梁涡激力数值模型,自主编制了涡振条件下风-车-桥耦合振动分析程序;其次,以有3个半波的涡振振型为例,借助几何作图法推导了桥面发生涡振时车内驾驶员视线盲区的计算公式;最后,基于已建立的涡振条件下风-车-桥耦合振动分析程序和驾驶员视线盲区的计算公式,以一座发生竖弯涡激共振的大跨度悬索桥为工程背景,分析了车型、车速和入桥时刻对车内驾驶员视觉盲区最大高度、盲区总持时和盲区占比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驾驶员盲区最大高度呈现周期性变化,其周期约为车辆前进一个涡振半波长度所需要的时间;车速变化不会影响驾驶员盲区的最大高度,但车辆类型不同则驾驶员目高不同,车内驾驶员目高越低,驾驶员前方视觉盲区最大高度也就越高;车重会进一步增加驾驶员前方视觉盲区的最大高度;车辆入桥时刻对驾驶员盲区总持时的影响很小,但驾驶员盲区总持时随着车速的提高而降低;车辆入桥时刻或车速对驾驶员盲区占比的影响小,而车型则对驾驶员盲区占比的影响显著,其中小轿车驾驶员的盲区占比最高(21%左右),大客车驾驶员的盲区占比最小(12%左右...  相似文献   

13.
高强度的驾驶压力会对驾驶人的情绪、决策及行为产生负面影响,可能导致交通事故,并对驾驶人的健康状况造成长期影响。本文借助CiteSpace软件对驾驶压力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进一步从驾驶人自身因素、车辆内部和外部因素这3方面总结驾驶压力影响因素,并归纳整理驾驶压力识别方法。总结发现:交通拥堵、道路复杂性及新技术使用等驾驶环境因素是引发或增加驾驶压力的主要因素;非职业驾驶人易受车辆外部环境的影响,职业驾驶人易因工作产生负面情绪,导致驾驶压力增加。驾驶压力识别主要基于主观测评量表、驾驶行为分析及生理数据分析等方法开展研究,其中,基于生理数据的识别方法因其较高的识别精度和准确度被认为在驾驶压力识别领域具有明显的优势。从研究趋势来看,未来研究需重视社会环境以及多因素叠加对驾驶压力的影响,特别关注职业驾驶人及新技术的影响,以及如何采用多模态数据融合方法实现实时监测,以提高驾驶压力识别的精度。  相似文献   

14.
为对城市交通中驾驶员安全特性进行评价,利用属性识别原理构建驾驶员安全特性评价体系,通过建立包含道路条件、交通管理设施和驾驶员个性三方面属性的综合评价模型,对驾驶员安全特性影响指标进行分析。评价模型根据指标属性测定值与多指标综合属性测定值,对驾驶员安全特性进行属性识别分析。以安徽省某市6路公交一段线路为研究对象,对公交车驾驶员安全特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公交车驾驶员安全特性“一般”,为公交车驾驶员安全特性的改善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在考虑电动公交车里程约束与司机连续工作时间和总工作时间约束的基础上,研究单条 公交线路的电动公交车与司机整合调度问题,即将给定时刻表车次分配给电动公交车和司机,同 时,生成车辆运营计划和司机排班计划,设计基于列生成启发式方法求解提出的整合调度问题。 列生成方法用于生成线性松弛最优解,将整个问题分解为一个主问题和两个定价子问题。其中, 主问题从可行车辆行车路径集合和司机车次链集合中选择最优的司机车次链和电动公交车行车 路径,覆盖所有车次,并保证车辆运营计划产生的空驶弧都被司机排班计划覆盖;定价子问题描 述两个基于时空网络的资源约束最短路问题,分别用于生成可行的车辆路径和司机车次链,并设 计深浅算法得到整数可行解。使用合肥市3条公交线路随机生成算例检验提出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针对出租车合乘模式下司机的收入问题,建立了合乘模式下司机收入公平心理模型,采用公平理论分析了司机的心理及行为,通过仿真计算,分析了合乘模式下乘客总需求量及司机公平心理对司机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乘客总需求对合乘模式下司机总体的平均收入有较大的影响,合适的供需比下实施合乘才能提高司机收入;在供需比较大时,司机争抢乘客的行为会导致司机个体收入差距增大,部分司机收入降低的现象;为成功实施合乘模式,必须考虑当地出租车市场的供需比情况,并且建立合理的措施以防范司机争抢乘客的行为出现.所得结论对出租车合乘政策的制定与管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进入机动化社会的时间较长,机动车保有量和驾驶人数量已处于相对稳定的阶段,这些国家和地区在机动车培训考试方面均有着自己完善的科学的体系,而其中的监管环节是驾驶人培训考试体系能够健康运转的前提.选取美国、欧盟、日本、新加坡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培训、监管制度为研究对象,全面分析国外发达国家在驾驶人培训考试监管方面的特点,为我国将来的驾驶人培训考试以及考试监管制度的完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交通广播、可变情报板、车载GPS和道路指示牌等诱导信息源是驾驶员路径选 择的重要依据.为系统研究多源诱导信息对驾驶员路径变更行为的影响机理,采用情景分 析法,以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和西二环方欣商圈为OD,设置主路径和备择路径,引入通行 费敏感度构建SP 问卷,调查多源诱导信息情景下驾驶员由主路径向备择路径变更的频 率,在此基础上,构建路径变更行为的有序Logit 模型.结果发现,驾驶员路径变更对多源 诱导信息的依赖程度依次为可变情报板、交通广播、车载GPS和道路指示牌,反映了驾驶 员对动态、及时的诱导信息需求性更强;此外,在多源诱导信息作用下,通行费价格敏感 度、受教育程度对驾驶员的路径变更也有显著影响,而驾驶员年龄的影响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针对山区驾驶员的交通安全心理,从道路环境、车、驾驶员三方面建立交通安全感影响指标集,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灰色加权关联法对山区复杂公路客运驾驶员的安全感进行映射性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影响驾驶员安全感的前8位指标分别是驾驶员操作水平、职业习惯、道路类型、驾驶员性格、心理稳定性、交通复杂程度、规范操作行为和行驶平均车速.应用此评价模型可以对驾驶员进行科学干预和学习培训,从而预防和减少客运交通事故.对秦岭山区商洛市的研究表明,此方法适用于区域客运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感综合评价,也适用于固定客运班线的驾驶员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