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讨论了加速度与受力、运动方向之间的关系。对几类测量加速度的微机械式加速度传感器进行了讨论,并针对每种类别分别选取一种典型的结构,分析了内部的工作原理。通过比较各类传感器的差异和联系,总结了一般加速度传感器的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2.
提出采用反射式光纤位移传感器测量振动加速度的新型传感器结构,讨论了其原理、结构、参数的选择.针对微弱信号检测的特殊性,提出采用参考通道,并应用相关原理处理信号.  相似文献   

3.
光纤测振加速度传感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采用反射式光纤位移传感器测量振动加速度的新型传感器结构。讨论了其原理、结构、参数的选择。针对微弱信号检测的特殊性,提出采用参考通道,并应用相关原理处理信号。  相似文献   

4.
卢艳坤 《北方交通》2006,(11):15-17
利用安装在振动成型设备上的加速度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实测出振动压实过程中振动设备上的加速度、位移和打击力信号随压实时间的变化曲线。并分析响应信号与被压材料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5.
传感器在汽车上主要应用在发动机控制系统、底盘控制系统和车身控制系统。主要有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位置和转速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距离传感器、陀螺仪和车速传感器、方向盘转角传感器等。传感器的作用就是根据规定的被测量的大小,定量提供电输出信号的部件,亦即传感器把光、时间、电、温度、压力及气体等物理、化学量转换成信号的变换器。传感器作为汽车电控系统的关键部件,它直接影响汽车的技术性能的发挥。汽车传感器对温度、压力、位置、转速、加速度和振动等各种信息进行实时、准确的测量和控制。  相似文献   

6.
便携式微弱振动加速度测量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现有的加速度传感器的灵敏度,采用专用电荷放大器,同已有的数据采集器和测量分析软件集成,组成了便携式"微弱振动信号加速度测量系统".实践表明,本系统能对微弱的振动加速度进行现场测量,满足测量技术要求,有较高的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分析现有悬臂梁式小力值传感器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带有加速度补偿梁的传感器结构.试验结果表明,这种结构可较大地展宽传感器的工作频带.减小动态测量误差,且结构简单.易于实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三轴加速度传感器设计了1个全摆幅、全方位、高精度的智能化三轴倾斜角测量仪。系统采用3.3 V电池供电,以MSP430F149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选用三轴加速度传感器MMA8451测量角度,采用LCD驱动专用芯片HT1621驱动6位液晶LCD玻璃片显示。试验表明,系统达到了设计要求,测角范围为0°180°,精度为±0.1°,并且整机静态功耗约为175μA。  相似文献   

9.
桥梁动位移测试的数字处理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采用MEMS加速度传感器进行动位移测试整体算法框架,即对测量的加速度信号进行板上软件滤波和积分处理进而得到桥梁的动位移.设计了各环节的算法并分析其性能,进行了实际测试的对比研究,成功地处理了天津汉沽蓟运桥现场试验数据.研究表明:采用该传感器进行桥梁动位移测试稳定性好,可靠性高.该研究时桥梁动态监测工作有重要的实用...  相似文献   

10.
摆式列车曲线参数实时检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利用滤波后摆式列车的未平衡加速度作为控制信号,可实时地控制车体的倾摆角,从可靠性角度出发,进行了加速度传感器的选型安装位置的比较,验证了陀螺仪的测试精度,得出结论:可利用陀螺仪的输出作为触发信号以及倾摆的极性判断。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究列车通过时钢轨振动的基本参数和敏感区域,基于多体动力学软件GENSYS和有限元软件ABAQUS,分别建立车辆-轨道动力学模型和轨道-下部基础有限元模型.以动力学模型计算得到的轮轨力为激励,输入轨道-下部基础有限元模型,计算分析车速、轨道不平顺和钢轨支承方式等因素对钢轨加速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钢轨加速度从轨头到轨底逐渐减小,轨枕上方轨头加速度明显大于轨枕之间.钢轨加速度对车速最为敏感,车速从200 km/h增加到350 km/h时,无砟轨道轨头加速度从1.476 km/s2增加到2.980 km/s2.连续支承式无砟轨道,钢轨加速度小于传统离散支承式无砟轨道.加速度传感器建议安装在轨头外侧,传感器的采集频率、量程应考虑列车速度、轨道不平顺等影响.   相似文献   

12.
基于车辆纵横向动力学耦合模型,研究了自动化公路系统车辆换道纵横向耦合控制.假定换道过程中车辆横向加速度满足梯形约束,根据期望换道轨迹计算车辆换道时的期望横摆角和横摆角速度,依靠车载传感器获得车辆横摆角速度信息.采用有限时间滑模趋近律,设计了车辆换道纵横向耦合变结构控制规律.基于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对控制系统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得到了系统渐进稳定的充分条件.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控制规律,车辆在纵向速度变化的情况下能够良好地跟踪期望换道轨迹,跟踪误差小于0.06 m.  相似文献   

13.
为了减小高速动车组车体刚性与弹性振动, 提出了一种基于二系垂向作动器与车体压电作动器的高速动车组车体振动主动控制方法; 基于某型高速动车组, 设计了一种在车辆二系安装垂向作动器, 在车体底架布置压电作动器, 运用H鲁棒最优控制器进行车辆协调控制的主动减振方法; 建立了基于车辆动力学参数的刚柔耦合减振力学模型, 采用H2及H准则优化压电作动器与压电传感器布置位置, 运用鲁棒最优控制方法设计了H反馈控制器; 利用MATLAB仿真了减振装置与主动控制方法对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比较了被动悬挂车辆、仅安装二系垂向作动器车辆与采用主动控制车辆的动力学性能差异。研究结果表明: 压电作动器与压电传感器布置在距车体左端距离为7.15、12.25、17.35m处车体一阶及二阶弹性模态归一化H2及H范数最大, 可以作为压电作动器与传感器的布置位置; 基于二系垂向作动器与车体压电作动器的鲁棒最优控制方法能够有效地抑制车体的振动, 一阶垂弯振动频率处车体中部和转向架上方的加速度功率谱分别减小为被动悬挂车辆的5%、10%;速度越大, 振动加速度抑制效果越明显, 当车辆的运行速度为200km·h-1时, 车体振动加速度均方根减小10%, 当车辆的运行速度为350km·h-1时, 车体振动加速度均方根减小18%;相对于被动悬挂, 二系垂向作动器输出力功率谱在车体浮沉与点头振动频率处的量级为106 N2·Hz-1, 对车体刚性振动有较大抑制作用, 压电作动器电压功率谱在车体一阶垂弯振动频率处达到峰值4 000V2·Hz-1, 对车体弹性振动有较大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Stable switch control between multiple cameras for uncalibrated visual servoing was studied. Switch images based on fusion were presented to get the continuous dynamic image Jacobian matrix among robots and distributed visual sensors. The designed fusion algorithm is suitable to have dynamically adjustable fusion weights, and the fusion structure was analyzed. Simulations and experiments without any knowledge of mobile robots and uncalibrated visual sensors show that the method has higher adaptability than the traditional instant switch control method. The method can enhance the system stability at the switching process.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高速公路交织区匝道车辆的汇合行为,基于梯度提升决策树(Gradient Boosting Decision Tree, GBDT)构建了交织区汇合加速度模型,利用美国 Next Generation Simulation (NGSIM)车辆轨迹数据提取汇合车辆与周围车辆之间的横纵向距离差、速度差及加速度等交通 参数作为候选变量,将1 s后的汇合加速度作为预测变量,对模型进行五重交叉训练和测试,获取 模型最佳参数组合,引入横向距离碰撞时间 TC 分析汇合过程中侧向碰撞风险对汇合加速度的影 响。研究发现:与基于视角的刺激-反应模型(VASR)相比,本文模型的预测精度更高;引入变量 TC 在均方误差(MSE)、平均绝对偏差(MAD)和R2这3个指标上均优于原模型;在各影响变量之中,汇 合车辆与目标车道领车的速度差 ΔVPL 和横向距离碰撞时间 TC 对汇合加速度的影响最大,相对影 响程度分别达到20.2%和12.1%。研究发现,GBDT模型能够准确预测车辆汇合加速度,深入挖掘 变量和汇合加速度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引入变量 TC 能够有效提高模型精度。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校园网多出口的需求产生及面临的问题,对比了三种可能的方法,提出了较合理的配置方案,该方案利用了静态路由优先级、网络地址转换、基于策略的路由、VLAN及访问控制列表等多种技术,实现了路由链路备份、访问速度提升,降低国际流量计费.  相似文献   

17.
安全和高效始终是公路设计和管理追求的永恒主题.运输效率与车辆的运行车速紧密相关,而在所有交通事故中,与车速相关的事故约占事故总数的1 3.论文结合高速公路行车特点和安全要求,对车辆在高速公路行驶时的运行车速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根据实测的运行车速建立了高速公路上车辆运行车速和加速度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复数矢量法进行平面机构的哥氏加速度分析可以自动地给出所有的加速度分量,包括加速度哥氏分量的数值和方向,避免了用传统方法进行平面机构加速度分析时,可能出现的遗漏加速度哥氏分量和弄错加速度哥氏分量的数值和方向的缺点。同时由于可以借助于计算机来进行运算。因此,如果要用线图来表示机构运动循环的运动特征也是很容易实现的。 本人采用的方法是首先建立封闭矢量方程,并用复数的指数形式来表示之,然后进行速度分析和加速度分析,这样分别得到机构的位移方程、速度方程和加速度方程。最后就可解得所需求解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基于GPS车辆定位信息的交叉口延误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斌  马林  蔡润林 《城市交通》2009,7(1):66-71,81
为得到车辆在城市道路信号控制交叉口的瞬时延误,根据车辆在交叉口的运行特征,利用GPS车辆定位信息,提出了交叉口车辆延误3种指标的计算方法。为确定加速度临界点,探讨了两种车辆延误的计算方法:加速度临界值过滤法和非线性拟合~局部最优解法。这两种方法能够很好地描述车辆加速和减速等运动过程,并有效地寻找交通流特征曲线的拐点,从而计算车辆在信号控制交叉口的延误。最后,通过实际数据对两种算法进行了验证。通过比较分析,从算法的简便性、有效性和准确性层面分别得出结论,结果表明,非线性拟合一局部最优解法比加速度临界值过滤法平稳,精度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