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新型直向过岔速度为200 km/h的60 kg/m钢轨12号可动心轨单开道岔,汲取近几年道岔发展的成熟技术,在保证与既有提速道岔互换性的基础上,改进了平面线型和尺寸,优化了道岔结构,提高了道岔各部件的强度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利用能够准确反映轮岔接触特性的车辆-道岔系统动态相互作用模型,从轮岔振动和轮岔接触几何关系两个方面,研究岔心区心轨关键截面轨顶高度降低值对高速道岔系统动力的影响特性.结果表明,通过设置合理的长短心轨关键截面轨顶高度降低值可以明显降低轮岔动态相互作用,达到道岔区低动力作用目的.针对现有某种高速道岔心轨轨顶高度设置,提出心轨关键截面新的轨顶降低值方案.与既有轨顶高度设置相比,本文建议方案在不影响轮岔接触特性前提下降低了轮岔动态相互作用,有利于延长道岔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3.
小号码道岔区钢轨磨耗严重,易诱发车辆爬轨掉道,严重影响车辆的正常运行和轨道养护维修。基于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建立货运列车-6号对称道岔动态脱轨仿真计算模型,通过在车体重心施加横向力和抗侧滚力矩以实现车辆爬轨脱轨,模型考虑了轴箱及斜楔等部位的非线性特性。为研究道岔钢轨磨耗对车辆动态脱轨机理的影响,对道岔钢轨廓形进行跟踪测试,将实测廓形输入到动力学软件中,对比研究标准廓形和不同磨耗程度廓形对列车动态脱轨行为的影响,揭示动态脱轨临界状态下列车在岔区的脱轨轨迹、运动姿态、脱轨系数和车轮抬升量等关键指标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磨耗程度的加剧,车辆导向轮掉道位置距尖轨尖端越近;仿真结果的车轮爬轨位置、掉道位置和脱轨轨迹与现场调研结果较为一致;车辆更容易在磨耗道岔钢轨上发生爬轨脱轨,作用在车体上的横向力降低了20%。  相似文献   

4.
国外高速铁路的道岔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高速道岔技术比较成熟的国家有德国、法国和日本。这三个国家的铁路运输组织方式、机车车辆的动力学性能不同,其使用的道岔各具特色。德国道岔设计轴重19t,法国和日本为17t;大号码道岔侧向线型方面德国和法国分别采用缓圆缓线型和圆缓线型,日本则采用复合圆曲线线型;道岔尖轨基本上都采用特种断面钢轨加工制造,德国道岔心轨尖端为整体结构,法国道岔心轨采用双肢弹性可弯、高锰钢铸造翼轨结构,日本采用高锰钢整铸框架式翼轨,长短心轨也采用高锰钢铸造;德国道岔主要使用VOSSLOH弹条扣件,法国采用Nabla弹片式扣件,日本采用刚性扣件;德国道岔采用多机多点牵引方式,日本和法国则采用一机多点牵引方式。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北美铁路运输技术中心(TTCI)正在开发的轮/轨界面管理(WRIM)模型.WRIM考虑了运行条件、车辆动力学性能以及轮/轨接触特性对轮/轨界面的影响.WRIM可以进行静态轮/轨接触分析和动态轮/轨相互作用趋势分析.本文还给出了运用WRIM减少轮/轨界面处能量消耗的研究过程,并预测了轨道的打磨周期.  相似文献   

6.
本文提出一种适用于斜井无轨运输供电系统的架空接触网,重点介绍其组成和不同净空高度下的悬挂方案,以及在线路岔口处刚性线岔的结构组成及其控制。该接触网系统是由安装在特殊悬挂支撑复合绝缘子上的正极轨、负极轨和接地导向轨组成的一种倒三角结构形式的三轨式架空刚性接触网,并针对斜井低净空、超低净空和高净空三种情况分别提出具体的悬挂方案。为实现无轨电车在线路交岔口的自动切换,提出了利用气动系统配合PLC电动控制的新型刚性线岔,并详细论述其结构组成及其控制流程。  相似文献   

7.
齿轨铁路作为一种新型城市轨道交通制式,正在国内大力推广,但尚无运营案例.结合国外齿轨铁路建设和运营经验,对齿轨铁路轨道结构关键技术,如齿轨尺寸及加工、齿轨与轨枕连接方式、轨道锚固、轮轨-齿轨过渡和道岔等进行了研究与归纳,并提出无缝齿条和有砟固化等理念.  相似文献   

8.
针对现有转向架车轮踏面形状,通过加宽轨距、改变内轨垫板角和内轨顶面的非对称削正3项措施,达到扩大内外轨轮径差,提高曲线通过性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建立由铁路辙叉和列车车轮组成的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模型,研究高锰钢辙叉心轨的应力/应变场。文中考虑辙叉心轨在顶宽50mm处的两种服役状态——服役前期未发生加工硬化和服役后期发生加工硬化,分析加工硬化对心轨应力/应变大小和分布的影响。对服役加工硬化的情况,考虑到距离工作表面不同深度处辙叉材料性能的不同,将心轨局部模型分层,并设置各层的材料性能;对未发生加工硬化的情况,为模型设置均匀的材料性能。结果表明,两种服役状态下辙叉心轨的von Mises应力和等效塑性应变均随深度的增加先快速增大,然后逐渐减小;与服役初期相比,服役后期心轨的最大等效应力增大约23%,最大等效塑性应变则降低约40%;塑性变形区域也明显减小,这是由于心轨在服役加工硬化后屈服强度已大幅提高。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服役后期的加工硬化起着抑制心轨顶面塌陷和飞边形成的作用。此外,与未加工硬化心轨相比,加工硬化后心轨的最大等效应变与工作表面的距离由0.8mm增大到了1.5mm,这表明易产生裂纹的位置有远离心轨表面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结合现场使用经验,采用多项国内先进技术,对原Ⅰ型提速道岔的平面线型和结构进行改进,研制出了具有国际水平的直向200km/h过岔速度的60kg/m钢轨12号可动心轨单开道岔。  相似文献   

11.
B/S和C/S模式在MIS中的比较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从论述MIS平台的几种模式着手,描述了B/S和C/S模式,分析了B/S和C/S各自的特点,针对两者特点,得出了在管理信息系统(MIS)中两者结合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13.
简讯/书讯     
  相似文献   

14.
广深铁路200 km·h-1电气化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km*h-1铁路电气化技术是我国铁路科技进步的关键技术之一,广深电气化铁路是我国第一条自行设计、自行施工后投入运营的线路.在该线电气化设计和施工中采用了一系列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使弓网受流运营多年性能良好、安全可靠.此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本文介绍该项成果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基于M/G/c/c模型的地铁车站楼梯通道疏散能力瓶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乘客疏散能力及服务水平是地铁车站设计与站内客流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证安全运营的重要影响因素。M/G/c/c网络排队模型适用于各种空间内行人运动过程分析及相应指标的计算。本文在乘客运动特性分析基础上,结合车站空间结构特征,构建基于M/G/c/c的地铁车站楼梯与通道乘客疏散能力瓶颈分析模型。以北京地铁2号线与4号线的西直门换乘站为例开展研究,计算分析该站在乘客到达率发生变化时楼梯、通道的疏散能力瓶颈点,验证模型的有效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16.
17.
应用MATLAB/SIMULINK/PSB软件对地铁牵引供电系统进行建模,并仿真在近端短路和远端短路情况下系统的动态响应;通过与短路试验的波形进行对比,说明利用MATLAB/SIMULINK/PSB来实现地铁供电系统短路试验的仿真分析是切实可行而且简捷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对三点式升压型整流器控制提出一种新方法.即在线电压周期的每个60°时限内,以基于数字信号处理器的控制,将整流器解耦成为串联式倍压升压拓扑结构.由于其结构简单,又无需电流传感器,因而有效解决了大功率和低成本应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侯振挺等[4]在排队论中引入了Markov骨架过程的方法,本文可以说是其续篇.考虑GI/G/N排队系统,设顾客到达时间间隔和服务时间的分布分别为F(t)和 G(t),L(t)为系统在时刻t的队长,θi(t)(i=0,1,…,N)及Ft0(t)如[4] ,令X(t)=(L(t),θ0(t),θ1(t),θ2(t),…,θN(t)).显然,X(t)是一个(齐次) Markov过程.若L(t)≠L(t-)或存在0≤j≤N,使得θj(t)≠θj(t-),则称t是X(t) 的一个跳跃点,并且所有跳跃点(τk)都是Markov时间;且X(t)关于(τk)是Mark ov型骨架过程.设t≥0,ti≥0(i=1,2,…,N),Ai(i=1,2,…,N) 为[0,∞)中Borel可测集,令 P(t,(i,t0,t1,…,tN),(j,A0,A1,… ,AN)) =P(L(t)=j,θ0(t)∈A0,θ1(t)∈A1,…,θN(t)|L(0)=i , θ0(0)=t0,θ1(0)=t1,…,θN(0)=tN) (1)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决车辆通过小半径曲线段时轮轨间横向压力引起的各种问题,如钢轨的侧面磨耗及轨顶面波状磨耗,轮缘垂直磨耗,轮轨辗压声,日本铁道综合技术研究所开发了润滑内轨走行面的“轮轨摩擦改进系统-FRIMOS”。(见图1)。FRIMOS是由以碳为主要成分的颗粒状的摩擦改进剂与向轮、轨问高效供给摩擦改进剂的喷射装置组成的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