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轮式装载机转向行驶轮荷分析吉林工业大学秦四成阚君武铰接式轮式装载机在直驶与转向时轮胎负荷发生变化会影响转向阻力矩及轮胎承载能力。如忽略这种变化,将导致转向阻力矩分析偏离实际值,并使新设计的轮式装载机满载转向时轮胎负荷超载,影响其使用寿命。1直驶状态轮...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汽车静止转向状态下汽车转向阻力矩常用经验公式的分析,介绍了常用的转向系统设计时选用的转向阻力矩公式,并引入汽车在实际测量转向阻力矩的计算。在此基础上,将两者进行计算比较,画图,最后得出实际测量的原地转向阻力矩小于原地转向阻力矩经验公式,应该提出新的方法进行汽车静态下转向阻力矩的计算公式,指出了原地转向阻力矩计算方向。  相似文献   

3.
在建立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数学模型的基础上,设计了汽车EPS阻力加载试验台,并在该试验台上进行了EPS的转向轻便性试验和转向盘转向回正试验,验证了试验台设计的合理性。试验表明,该试验台可加载不同大小、不同波形的阻力,在模拟汽车全工况的同时可降低EPS研发初期的试验成本、提高开发效率,能够达到实车试验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整体式转向梯形机构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避免转向时路面的附加阻力和减少轮胎的磨损,应设计出一种理想的转向梯形机构。本文给出了优化设计的函数及变量的选择范围。  相似文献   

5.
为确保汽车转向时各车轮的转向达到纯滚动而无滑动,使各车轮的转角有统一的瞬时转向中心,以SX3400型自卸汽车为例,对其转向梯形及杆系进行设计与计算。结果表明,SX3400型自卸汽车转向系设计合理,既减少了轮胎的磨损,又减轻了转向阻力,提高了汽车的机动性。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商用车转向盘阻力矩,在商用车转向动力学分析中引入了LuGre模型,建立了轮胎回正力矩和转向摩擦阻力矩模型以及转向盘阻力矩模型。借助该模型对CA1045轻型货车转向盘操纵阻力矩与转向角、车速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仿真与实车试验结果对比表明,仿真与试验得到的转向阻力矩差异在5 N·m以内。  相似文献   

7.
研究电动助力转向系统阻力模拟器的控制方法,探索一种利用单片机控制电动机转矩为试验台提供转向阻力的方法。介绍了阻力模拟器的结构、控制方法、工作原理,研究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阻力模拟器的功能及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8.
转向系统试验台转向阻力模拟研究现状及发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转向系统对车辆操纵稳定性有极其重要的影响,近年来针对转向系统性能测试的试验台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而准确地进行转向阻力模拟,是仿真试验系统研究中的关键,文中详细概述了国内外几种转向试验台转向阻力模拟方式及其各自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9.
多轴转向汽车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超 《重型汽车》2005,(5):18-20
1前言 近年来,随着重型车辆的飞速发展,用户对它的性能要求已越来越高.由于转向性能直接影响整车的机动性、灵活性、操纵稳定性和使用经济性,因此对重型车辆的转向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轴转向汽车的转向系统的设计需要优化转向系结构来实现最佳的转向过程(转向时所有的转向轮都处于纯滚动状态或者只有极小的滑移),达到最小的轮胎磨损,减小转弯半径和转向阻力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转向系统是车辆操控系统中的最重要的一部分,沉重的转向受力会给驾驶员带来较差的驾驶体验,也给应急转向带来风险.针对商用车转向系统低速转向产生阻力的部分开展分析,论述了转向系统中各个部分转向阻力产生的原理、影响程度和改善方向,为改善商用车转向操控性能提供指导思路,为今后商用汽车转向系统的研发提供有效借鉴.  相似文献   

11.
由于试验场地和试验条件的限制,通常难以建立1:1比例模型或同比例尺缩小模型,因此在保证原形与模型阻力相似的前提下,根据等效设计理论,在隧道通风模型中安装阻力格栅可以有效缩短隧道模型的长度。为了解决阻力格栅在通风模型中的选取和设置问题,建立物理模型进行试验测试,并将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对比,研究了不同的阻力格栅串联间距、串联数量以及格栅类型的变化对通风试验局部阻力的影响。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加入阻力格栅后通风模型仍存在自模区,且阻力格栅的串联间距、组数、规格对模型进入自模区的临界风速几乎没有影响;当格栅间距大于3倍断面当量直径时,格栅之间的相互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故阻力格栅串联间距应不小于3倍模型当量直径;每组格栅局部阻力损失系数随格栅组数的增多而降低,降低的速率随着格栅组数的增多而减小;在选择阻力格栅时,格栅局部阻力系数要求较大时,可选择多孔板作为阻力格栅,并优先考虑方孔多孔板;当格栅局部阻力系数要求较小时,可选择铁丝网作为阻力格栅。研究成果可以为模型试验阻力格栅的选取和设置提供指导建议,同时介绍了阻力格栅在隧道通风模型试验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2.
杜建华  于全胜 《隧道建设》2017,37(11):1387-1395
石家庄地铁人民广场站试桩采用静载试验方案加载测试,设计要求除进行承载力测试外,还需确定桩侧各土层的分层极限侧摩阻力和桩端土的端阻力,以及桩侧摩阻力和桩端阻力占单桩极限承载力和承载力特征值的比例。利用消阻双护筒消除无效土层的侧摩阻力,通过桩身应力观测,利用弹性力学公式推算桩身轴力、桩侧摩阻力及端阻力的分布及变化规律,为设计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双护筒消阻装置可直接消除无效土层段的侧摩阻力,使试验桩真实反映工程桩的实际承载力、侧摩阻力、端阻力及沉降值;2)达到极限承载力时,桩侧总阻力占比65%~66%,桩端总阻力占比34%~35%;达到承载力特征值时,桩侧总阻力占比76%~80%,桩端总阻力占比20%~24%;试桩承载力类型均为端承摩擦桩;3)局部范围内土层桩侧摩阻力表现为应力和位移的软化特征;4)桩端持力层主要为卵石层,对承载力的贡献平均占比约30%。  相似文献   

13.
通过matlab的符号微分方程解法求出汽车滑行运动方程,在给定的阻力系数范围内找到计算数据和采样曲线之间有最小平均偏差的阻力系数,也就是最能拟合滑行采样数据的滚动阻力系数和风阻系数,这种方法的可操作性强而且计算精度可以通过对阻力系数的细分大小来控制。  相似文献   

14.
汽车仪表校验系统的精密标准电阻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密标准电阻是为汽车仪表校验时提供可编程标准模拟电阻而设计的,该电路具有数字化、可编程、电阻可任意组合等特点,是微机化程控电阻的一种实用方案。介绍了模拟传感器电阻的实现方式以及其精度问题。  相似文献   

15.
从汽车滑行运动微分方程入手,利用滑行数据,提出了一种计算汽车滑行阻力与速度关系的新算法,又分别计算得到试验乘用车滑行过程中的滚动阻力、空气阻力和传动系阻力,并且分析了传动系阻力随速度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6.
通过美国电量法、干湿循环腐蚀法等分析了引气剂对不同矿物掺和料的C30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抗盐类腐蚀性等耐久性的影响规律。从抗氯离子渗透性来看,适当引气时效果较好。在所设计的腐蚀条件下,掺和料相同时,适当引气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抗腐蚀性,含气量较多则对混凝土抗腐蚀性不利;各类不同掺量的C30混凝土在实际含气量为3%左右时抗腐蚀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7.
钻孔灌注桩桩端破坏模式及极限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Mindlin解的基础上,采用数值积分的办法,计算了桩端的应力状态。根据莫尔-库仑破坏准则得出了桩端的破坏面形状以及极限端阻力。并具体分析了桩端破坏面形状以及极限端阻力与桩长、桩径、土性等因素的关系:桩端埋深越大,桩端破坏面稍偏大,对应的极限端阻力越大;桩径越大,破坏面越大,但是,桩端极限承载力却越小;内摩擦角越大,破坏面越大,桩端极限承载力也越大;粘聚力越大,破坏面越小,桩端极限承载力越高;泊松比越大,破坏面越大,桩端极限承载力越大。拟合了一个包含上述影响因素在内的极限端阻力简化公式。最后通过一些工程实测结果分析出了经验系数的取值范围。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机场道面混凝土抗表面剥落性能,借鉴国内外相关试验方法,采用盐冻法对四种强度等级的道面混凝土进行抗表面剥落性能试验研究,系统分析了抗表面剥落试验的影响因素,并设计了适用于机场道面混凝土的抗表面剥落试验方法,为道面混凝土抗冻耐久性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基于抗车辙与抗水损能力的沥青用量确定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林涛  李立寒 《公路》2004,(1):106-109
沥青用量与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密切相关.常规的设计方法是沥青用量确定后,对混合料的抗车辙与抗水损能力进行性能验证。本研究打破这一常规,基于抗车辙与抗水损能力确定沥青用量。  相似文献   

20.
Tyre load and inflation pressure are important factors controlling rolling resistance of road vehicles. The article presents results obtained in the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Gdańsk during laboratory and road measurements of different car tyres rolling on different pavements. The knowledge of rolling resistance characteristics is important for modelling car dynamics as well as fuel consumption. It is also necessary to establish proper test conditions in the future standardized on-road method of measuring rolling resistance.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while an increase of load always leads to the increase of rolling resistance force, the influence on Coefficient of Rolling Resistance is more complicated and unpredictable. They also indicate that tyres with high rolling resistance are more sensitive to inflation pressure changes than low rolling resistance tyr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