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编者按铁路信息化通信网是今后发展的方向,其建设规划要根据世界通信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我国铁路运输的发展,以及通信走向市场的需要来进行.为使广大读者对铁路信息化通信网有个较为全面的了解,从本期开始开设"铁路信息化通信网络结构和技术"讲座.讲座共分6讲,分别从通信网络的结构、数据通信网技术的发展、宽带IP网与铁路企业的建设、光传输网技术和网络安全技术,以及铁路支撑网络建设中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2.
建成铁路通信网络的三大支撑网(No.7信令网、同步网、电信管理网)是中国铁路信息化通信网络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铁路基础网络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在支撑网络规划和建设中,有许多技术问题值得关注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从工程实际出发,对比地铁通信系统、境外铁路通信系统与我国铁路通信系统的建设模式以及技术标准,结合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根据智能铁路建设需求,从通信业务网、通信承载网、通信支撑网等方面探讨铁路通信未来发展思路。铁路通信应打破固有的专业边界及既有技术框架,融合通信、信息专业内外的新业务,推进相关技术政策发展,补充完善标准规范建设,实现资源监测自动化、网络管理综合化以及维护管理现代化,发挥其作为铁路中枢神经系统的决定性作用,共同打造智能铁路。  相似文献   

4.
周勇 《中国铁路》2012,(3):49-52
现阶段我国铁路数据通信网存在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网、客专数据通信网、铁通划转数据通信网三张子网络,各子网运营及维护彼此独立.为适应铁路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及有效整合,必须建设统一的数据通信网络平台,对现有网络进行科学规划、合理整合,这是铁路数据通信网发展的当务之急.针对铁路数据通信网发展现状,提出铁路通信数据通信网整合的建议及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为满足智能铁路的发展需要,我国铁路通信正在逐步向5G专网演进,其中,宽带集群通信MC设备是铁路5G典型应用的关键装备。智能铁路的发展对保障关键业务安全可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MC设备组网技术与集群和调度通信业务可靠性、稳定性密切相关。首先,阐释MC设备的系统架构和互联互通接口,提出MC业务功能需求,为组网技术研究奠定基础;其次,基于铁路5G专网建设规划,提出MC设备总体部署方案,并结合MC系统特点,提出相适应的云部署建议;最后,紧密结合铁路应用需求,通过研究主备、负荷分担、双活等技术,提出一种业务容灾能力更强的MC设备容灾备份方案。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部署和容灾备份等组网技术,能够为MC设备的工程应用提供指导,以提高系统和业务的可靠性;铁路宽带集群通信MC设备的应用,能够提供多媒体集群通信服务,为智能铁路发展提供有力的通信保障。  相似文献   

6.
铁路通信承载网是铁路通信及铁路各业务系统共用的基础承载平台,包括传输网和数据通信网,是铁路运输生产和经营管理的重要保障。基于铁路通信承载网的技术现状,根据网络容量增长、技术演进的发展需求,研究如何提升承载能力、拓展功能性能、完善运用维护,提出应对策略,为铁路通信承载网技术发展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7.
齐佳 《铁道知识》1997,(3):12-13
铁路通信网的组成和特点 铁路通信网由转输网、交换网、数据网、电视会议网、寻呼网等组成。作为上述通信网的硬件支持,铁路通信的基干网的传输部分经历了一个从传统的架空明线、电缆到现代化的光缆、微波、卫星通信的发展过程;交换部分也从人工转接发展到程控交换;各种所需硬件也逐步走向了现代化。 铁路通信网经过四十多年的建设,特别是经过“七五”和“八五”,有了较快的发展和长足的进步。它与邮电系统的公用网一起构成国家通信网。铁路通信网以铁道部为中心,覆盖全路各铁路局、铁路分局、站、段。铁路通信网是多种通信手段相结合的,能开展多种业务的综合性通信网。其中,有线通信网是这个综合网的骨干。  相似文献   

8.
1 概述铁路移动通信设备称为无线列调.既有线无线列调通信方式局限在模拟通信,有A、B、C3种制式和大三角通信、小三角通信两种通信方式.大三角通信是列车司机通过车站的无线设备自动转接到有线网与调度员进行通信联系,小三角通信是司机与车站值班员、运转车长之间进行无线通信.目前,铁路模拟无线通信技术功能单一、频率利用率低、干扰严重,不能适应高速率大流量的数据传输,不能满足铁路新一代基于无线通信列车控制系统的车-地控制信息传输需求.GSM-R系统的应用弥补了既有线无线列调的不足,为铁路通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GSM-R系统是在GSM蜂窝系统上增加了适合铁路调度通信功能和列车在高速运行环境下数据信息传递功能,并以GSM理论为基础,具有成熟可靠性,多数软硬件在现网中得到验证.GSM-R系统与GSM技术同样工作在900 MHz频段,我国铁路频段上行为885 ~ 889 MHz,下行为930 ~ 934 MHz.因此,无线网络规划可借鉴GSM网络规划.  相似文献   

9.
李敏 《中国铁路》2004,(9):53-55
阐述电信网、数据网和有线电视网三网融合的发展趋势;分析铁路信息化建设对通信的需求及铁路通信的发展特点;介绍支撑铁路通信网一体化发展的主要技术.  相似文献   

10.
分析既有铁路电报交换网存在的缺陷,从铁路局电报通信系统实际应用出发,对改造铁路电报通信系统、报所组网及电报终端、局端与报所IP传输通道的实现、新的铁路电报通信系统与既有电报网的互联互通进行研究。对铁路电报通信系统改造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提出新的铁路骨干光传送网规划建议方案。根据通信技术发展趋势,基于铁路通信的实际情况,主要利用客运专线资源,采用OTN等技术,重点发展网格拓扑结构,全面提升骨干光传送网的生存能力和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2.
《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明确提出建设城市群一体化交通网,推进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发展,本质上轨道交通四网为多制式复合网络.分析轨道交通四网的功能定位与关键技术参数,重点从设施设备、枢纽场站、通道走廊规划与运营两个层面系统研究了轨道交通多制式复合网络的融合问题,并针对山东半岛城市群进行了轨...  相似文献   

13.
随着《铁路"十三五"发展规划》的发布,大规模高速铁路现代化建设全面展开,铁路技术装备正向着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电源及环境监控系统(简称:动环系统)作为铁路通信维护人员的千里眼和顺风耳,实时反映机房环境和电源信息。主要介绍铁路通信专业动环监控中心集中化管理方案和实际运用。  相似文献   

14.
铁路通信网网络结构的演变趋势与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铁路通信网网络结构应适应通信新技术的发展。阐述了决定通信网络等级结构的基本因素,以及通信网络等级结构的演变趋势。并提出中国铁路通信网络结构可分为二级,一级交换中心采取无级动态选路技术,结构为网状网,建设步骤可采取由上级网逐步向二级网过渡的方式。  相似文献   

15.
铁路新基建关于5G-R核心网及数据中心的建设规划,对承载网的系统容量、可靠性、业务发展余量、网络性能等提出更高要求,发展新的承载技术势在必行。从业务适配、网络切片、管控系统等方面,对SPN、增强型IP RAN及M-OTN 3种承载网技术分析比较,推荐采用SPN作为铁路5G系统的承载技术,阐述了铁路5G承载网组网需求及架构,并针对不同应用场景接入层提出SPN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6.
刘琪  潘峰  李辰 《中国铁路》2022,(9):18-22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演进及铁路智能化发展,全球铁路移动通信专网正在向5G专网升级。国际铁路联盟(UIC)制定了面向未来铁路移动通信系统的升级计划,从标准、技术、产业、频率、试验等方面分阶段推进系统研发和部署,目标是2025年在欧洲开展第1版本铁路5G专网系统的部署。国际标准组织第3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根据铁路行业需求制定通信技术规范,不断演进的5G标准逐步满足未来铁路通信要求。介绍铁路5G专网发展背景,跟踪欧洲铁路5G专网技术发展情况,分析3GPP针对铁路行业技术规范和5G标准演进情况,对我国铁路5G专网技术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长大干线合资铁路设计过程中,需要基于当前铁路无线通信和公众移动通信技术现状,如果长大干线合资铁路跨越多省、与多条国铁干支线相连,决定其无线通信系统必须采用GSM-R系统。某些长大干线合资铁路股东较多,铁总不占控股地位,其运营维护体制又决定GSM-R核心网建设有多个可行的方案。从投资、规划、业务实现、建设和维护的便利性等方面对长大干线合资铁路3个GSM-R核心网建设方案进行比较研究,给出GSM-R系统核心网建议方案。  相似文献   

18.
随着铁路班组信息化建设及程控交换技术向软交换技术的演进,铁路接入网系统正由传统窄带接入网向以xPON技术为代表的宽带接入网方向发展。本文结合铁路通信系统的发展,研究提出宽带接入网环境下区间电调电话的接入解决方式,为工程设计方案的选择提供研究基础,为技术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就智能网的发展及特点论述了铁路智能网的建设策略。认为铁路智能网的建设应该迅速完成从叠加网到目标网的演变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铁路智能网的 VPN 业务,利用铁路公网的资源解决铁路专用通信的网络建设,以节省建设和维护费用,并充分发挥智能网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铁路数据通信网始建于90年代初,到目前为止,进行了三期的建设.作为铁路信息化基础设施的主要组成部分,铁路数据通信网络的建设和发展程度,已经成为铁路通信网络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志.经过三期的建设,铁路数据通信网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在国内,成为仅次于邮电的第二大数据通信网络.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网络应用的普及,数据通信网在通信网络中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从铁路数据通信网的发展过程、具体设备的配置方法,以及VPN(虚拟专用网)技术等方面出发,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