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以发动机压缩冲程上止点为参考信号,采用时域分离技术,得到进、排气门的特征频率,找到适宜的气门间隙故障定量诊断方法。气门间隙故障的脉冲振动诊断可通过选取参考信号对振动响应信号进行加窗处理,从而实现了具体气门的间隙故障定量诊断,这在实际气门故障诊断及对其他机械故障的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气门间隙是指发动机冷机状态时(即35℃以下),气门完全关闭的情况下,气门杆端面与气门间隙调整螺钉端面之间的间隙。发动机工作时,气门杆受热膨胀伸长,使气门间隙变小;因气缸盖变形而将气门摇臂座中心抬高,使气门间隙变大。若气缸盖是铸铁材料,气缸盖和气门的热膨胀系数基本一样。而气门  相似文献   

3.
气门间隙是指发动机冷机状态时(即35 ℃以下),气门完全关闭的情况下,气门杆端面与气门间隙调整螺钉端面之间的间隙.发动机工作时,气门杆受热膨胀伸长,使气门间隙变小;因气缸盖变形,造成气门摇臂座中心抬高,使气门间隙变大.当气缸盖为铸铁材料时,与气门的热膨胀系数基本一致.而气门的工作温度比气缸盖高1倍以上.所以,热态时,气门杆的伸长量要比气门摇臂座的抬高量大,热态时的气门间隙比冷态时要小.  相似文献   

4.
气门间隙是指发动机冷机状态时(即35℃以下),气门完全关闭的情况下,气门杆端面与气门间隙调整螺钉端面之间的间隙。发动机工作时,气门杆受热膨胀伸长。使气门间隙变小;因气缸盖变形,造成气门摇臂座中心抬高,使气门间隙变大。当气缸盖为铸铁材料时,与气门的热膨胀系数基本一致。而气门的工作温度比气缸盖高1倍以上。所以,热态时,气门杆的伸长量要比气门摇臂座的抬高量大,热态时的气门间隙比冷态时要小。  相似文献   

5.
发动机气门漏气故障的振动诊断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发动机气门漏气声学特性及其振动诊断机理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测取的振动信号和信号处理技术,提出了一种利用高频带与总频带能量比诊断发动机气门漏气故障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康明斯发动机气缸盖为整体式结构 ,在气缸盖内布置有进、排气道及冷却水套。喷油器、摇臂、进气歧管、排气歧管、节温器和气门室罩等零件都固装在气缸盖上。目前生产的康明斯发动机气缸盖是不镶气门座圈和气门导管的 ,它们都是在气缸盖上直接加工出来的。进排气门座表面经高频感应淬火 ,其硬度不小于HRC5 0 ,有效淬硬深度为 0 .89mm。但是 ,在发动机使用中 ,气门座常由于驾驶操作不当(导致发动机温度过高 )或气门关闭不严而烧损 ,以致气缸盖报废。另外 ,在气门座的修理中 ,如果气门座的铣削量过大 ,则气缸盖的使用寿命也会缩短 ,以致气…  相似文献   

7.
以135型柴油机为例介绍利用柴油机气缸盖表面振动信号采用Wigner谱分析法诊断气阀漏气故障的研究.阐述了Wigner谱分析的方法,对柴油机排气阀漏气故障进行了模拟试验,分析了实测的柴油机表面振动信号,建立了诊断排气阀漏气故障的判据,为柴油机排气阀漏气故障的实际诊断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对发动机气门异响故障的特点进行分析和诊断,并重点阐述了四缸和六缸发动机的气门间隙调整原理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发动机工作时,气缸盖总成中的气门座圈严重磨损的原因进行分析后,对其材料和材料热处理要求提出改进方案,并经过整机试验验证,选择了适合本机型发动机使用的气门座圈材料及其热处理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一辆东南得利卡面包车,装备东风发动机,配用德尔福电喷系统。该车因三缸气门座脱落,造成活塞及气缸盖损坏。更换新气缸盖后,出现不着车故障,调整气门间隙后,能起动着车,但又出现“游车”故障,发动机以1s左右的频率在怠速状态下“游车”。  相似文献   

11.
赵福堂  靖苏铜  朱军 《汽车工程》2006,28(11):1039-1042
以汽车发动机实验为基础,开发出一台汽车发动机ECU激励信号发生器。该系统使用NI系列的D/A转换卡,以LabVIEW软件编程进行虚拟仪器系统的构建,实现对发动机ECU的核心传感器信号的模拟。通过选择各路信号的类型,调节其频率、幅值,激励发动机ECU能够正常运转以便对发动机信号及ECU进行研究。通过对该系统进行的实测信号数据对比,验证了该系统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发动机ECU动态测试分析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计算机仿真测试技术,构建了发动机ECU动态测试分析系统。系统可以模拟出实车的各种传感器信号来驱动发动机ECU工作,并利用计算机虚拟仪器技术测量和显示发动机ECU的输出信号,实现在脱机状态下对发动机ECU的动态测试。通过对TOYOTA RAV42.0汽车发动机ECU实际测试表明,使用仿真信号驱动来模拟发动机ECU的实际工作状态,可以深入了解ECU的控制特性和工作参数,为研究和评价ECU提供大量有价值的数据。与就车测试相比,它具有调控容易、重复性好、仪器的测试范围可以无限扩展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柴油机噪声源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柴油机噪声源的特点,以柴油机的表面辐射噪声信号为依据,应用层次分析法对发动机的噪声源进行了识别.建立具有目标层、频率层和噪声源层3个层次的结构模型,在各个频率段.比较柴油机不同部件的表面噪声信号,构造层次判断矩阵,计算各噪声源对噪声评价点影响的权值,考虑噪声辐射表面积后进行总排序,识别出柴油机的主要噪声源为齿轮室罩,是降噪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小波能量商在汽车发动机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考虑发动机断火之后对振动信号的影响,基于4层小波包分解重构信号能量,构造了小波包能量商无量纲指标.通过该指标提取发动机断火前后信号的能量特征作比商,充分考虑了断火之后振动信号能量的阶跃特性,定量分析断火后信号能量变化的程度.采集东风EQ6100汽油发动机缸体正常、活塞敲缸异响、活塞销异响以及曲轴轴承异响等4种工况的振动信号,并应用小波能量商指标对试验信号进行分析,取得很好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小波能量商可以对发动机不同故障准确地识别分类.  相似文献   

15.
采用小波分析进行电喷汽油机失火诊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取小波变换的方法对电喷汽油机的瞬时转速波动信号进行分解去噪处理。采用小波变换的Mallat快速算法,并从分解后的信号中提取特征值,用于诊断汽油机的失火故障。通过台架验证试验表明:文中采取的方法可以有效去除高速时的干扰信号,能满足失火诊断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屏蔽线在汽车曲轴信号电磁干扰抑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车曲轴信号的干扰可能导致发动机熄火,曲轴信号电磁干扰主要来自发动机点火系统。通过对Roewe某款车型的曲轴信号干扰的分析,研究了采用屏蔽线方式改善曲轴信号的干扰,在不改变点火方式的前提下,得到比较干净的曲轴信号。为汽车电子电器系统抗干扰设计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柴油机全寿命振动试验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基于振动的柴油机寿命评估中特征提取及优选问题。通过对某型号柴油机台架考核试验进行全程振动监测记录,以考核期350 h~600 h数据为基础,分析了振动特征随柴油机使用时间的变化趋势。通过拟合误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基于欧式距离的最近邻识别方法对振动信号的特征参量进行优化选择,得到了能够反映柴油机状态的有效特征。样本的识别验证表明,基于振动参数的柴油机寿命评估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车用发动机前端辐射声源的小波分析与识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军  郝志勇 《汽车工程》2003,25(6):557-560
根据连续小波变换具有较二进离散小波变换和小波包变换更精细的尺度分辨率的特点,研究了适用于工程应用的发动机表面辐射声信号小波变换结果的表述方法,并以一台车用增压柴油机前端表面辐射噪声的测量和识别分析为例,提出了一种车用发动机主要噪声源诊断和识别的测试分析方法。文中还将声信号测量识别的结果与表面振动信号识别的结果做了比较,两者是吻合的。  相似文献   

19.
张鹏程等 《汽车科技》2014,(1):37-40,43
某柴油机振动信号出现不对称现象,其最大值与最小值差异较大。该信号的频谱特性表明:在0-100 Hz频段内,存在发动机转速的2阶、4阶、6阶分量,其中2、4阶分量之间存在某种微妙的相位关系,导致其在时域叠加后出现不对称现象。本文进一步研究了2阶、4阶分量在800~3 000 r/min整个转速范围内的振动位移,发现低转速时比高转速时大87.5%以上。根据发动机力学模型认为这是由发动机倾覆力矩引起的,指明了改进方向,为该发动机的改进方案提供了检验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了降低发动机工作时引起的整车振动,提出了使用多通道滤波x-LMS (MFXLMS) 算法作为主动悬置系统的控制算法。以发动机转速信号作为参考信号,主动悬置安装位置下方的两路加速度信号作为误差信号。根据算法完成试验平台搭建。采用白噪声电压信号作为输入激励,通过 LMS算法离线辨识得到主动悬置到加速度传感器的多路次级通道,在dSPACE上完成实车控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MFXLMS算法的运用显著降低了发动机不同转速工况下引起的测点加速度响应,提高了整车的乘坐舒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