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基于发动机转速的车内有源消声控制策略和自适应算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测试分析某轻型客车车内噪声特性的基础上,根据车内噪声主要峰值频率与发动机转速密切相关的特点,提出以发动机转速信号来构造车内有源消声系统初始次级声源参考信号的方法,研究基于该方法的车内有源消声控制策略和自适应控制算法,构建车内有源消声系统。通过对某轻型客车进行有源消声的试验研究表明,该系统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并可显著降低由发动机振动和噪声辐射引起的车内低频噪声频谱中主要峰值处的噪声,在不同发动机转速下,使驾驶员耳旁噪声降低10dB(Lin)左右。  相似文献   

2.
针对国产某轿车在高速行驶时车内噪声过大的问题,在消声试验室转鼓上进行了发动机进气噪声测试试验.通过对不同工况、进气口有无引出装置情况下的进气噪声测试,以及对瞬态工况下发动机舱3个传声器声功率级、稳态工况下5个传声器语音清晰度等评价指标的计算分析,找出了进气噪声对动力总成噪声的影响因素,为改善高速时车内噪声的声学特性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某中型客车空气滤清系统的声场仿真计算和整车进气噪声试验分析,提取其进气噪声声源特性并进行了声学优化。首先采用四负载法提取进气噪声声源特性,建立进气系统声学边界元模型,预测进气系统进气口噪声并与试验测试数据对比,验证提取声源的准确性;然后进行整车进气系统噪声试验,分析进气噪声频谱特性,确定消声频率;最后通过仿真设计了消声元件,并提出优化方案用于实车验证。整车进气噪声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后进气系统声学特性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4.
针对国产某轿车在加速行驶时车内噪声过大的问题,诊断出该车进气噪声对车内加速噪声贡献较大.基于赫尔姆兹共振消声原理对该车的进气系统进行了优化,并校验了进气管各谐振腔的消声效果.结果表明,调整进气管NO.3谐振腔后,转速为2 000r/min和3 300r/min时的车内噪声比优化前降低了2~3 dB(A);转速为1 500~4500r/min时,车内噪声曲线线性度较好,优化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分析工具和声学风洞试验,对某款全新开发的SUV车型进行局部造型和车身密封隔音优化,车内气动噪声性能得到明显提升。外流场仿真计算和声源识别测试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识别出后视镜、前轮腔、A柱、雨刮等局部外形噪声声源部位,利用CFD仿真对流场进行优化,提出修改方案并通过实车测试验证效果,有效技术方案在新款车型上得到应用。根据泄漏噪声关键部位的识别,对车身密封和隔音进行了优化和提升,通过声学风洞试验验证了方案的实施效果,新款车型整车气动噪声车内声压级降低了约1.8dB(A),语言清晰度(Articulation Index,AI)提升了10%,提升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针对旅居车9 kW燃油驻车加热系统噪声开展降噪研究。9 kW燃油驻车加热器取暖性能良好,但噪声性能较差,基于噪声-振动-声振粗糙度测试手段和消声理论,提出了4种降噪方案。结果表明:优化排气消声器扩张比和容积的组合方案效果最佳,车内噪声可有效改善5.5 dB,改善后噪声满足旅居车内部噪声控制要求(≤55 dB),可以实现燃油驻车加热器取暖性能和噪声性能的平衡。  相似文献   

7.
在简单介绍了Beamforming声源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和车外气动声源与车内噪声相关性分析的方法之后,在整车气动声学风洞中应用流场外声阵列与车内2个参考麦克风同时进行车内外噪声信号的同步测量,应用频域内声源识别的传统的Beamforming算法和改进的CLEAN-SC算法,识别出了车外的气动噪声源分布,并分析了车外声源与车内噪声的相关性,得出车外噪声源对车内噪声的相对贡献度。结果表明:频域内改进的CLEAN-SC算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传统Beamforming算法在动态范围和空间分辨率方面的局限性,且算法稳健,使该项技术在风洞内的应用更具实用性。对车内噪声而言,在较多的特征频段,车外后视镜作为声源对车内噪声的贡献度最大。但在一些特征频段,前雨刮和门把手对车内噪声的贡献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8.
采用等效电—声类比的方法,建立了与单室扩张式消声器相结合的发动机排气有源消声器的阻抗控制理论模型,并建立了相应的实物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有源消声器的消声效果取决于次级扬声器位置的等效声阻抗以及无源式消声管道本身的阻抗分布特性。  相似文献   

9.
降低摩托车排气噪声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排气噪声是摩托车最主要噪声源之一,对某125摩托车进行了整车噪声评价声源识别、对其不带消声器而带空管的发动机排气噪声进行了频谱分析并对消声器消声性能做过改进试验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该摩托车主要噪声源仍为排气噪声;改进的 声 消声效果优于原消声器消声效果。  相似文献   

10.
针对某SUV车型在3档WOT工况车内排气噪声及轰鸣声的问题,分别从空气噪声与结构噪声两方面对其排气系统和车身进行了问题排查,随后优化了消声器的低频消声能力并增强了三号吊钩车身端局部动刚度,最后通过试验验证了优化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车辆车厢内噪声自适应有源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量的试验分析表明,车厢内噪声主要峰值集中于中低频段(〈1000Hz),其主要来源于汽车各部分的振动,采用实时自适应有源噪声控制系统(AANC)可有效地控制车内噪声,详细介绍了AANC系统的设计步骤,并在某型号小客车上设计了试验系统,最后进行了路面试验,得出不同工况下的试验结果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发动机声激励下的车内高频噪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发动机声激励下中高频噪声和整车声学包隔声性能,在VA One软件中建立整车统计能量分析模型和声学包模型,并进行基于能量的整车隔声量测试和发动机噪声采集试验,验证了整车模型的准确性.通过对驾驶员头部声腔和腿部声腔的输入能量贡献量分析,发现前围和地板是车内噪声的主要传播路径,为后续汽车声学包的优化设计和车内噪声控制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13.
一种用于车内结构声源辨识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渭平 《汽车工程》2002,24(2):145-148
结合“声学互易性原理”及车内噪声有限元分析,提出一种车内结构声源辨识的方法。该方法可以摆脱对试验的依赖,因而能够应用于车身结构的图纸设计阶段。然后,采用该方法对某型国产轿车的车内结构声源进行辨况,发现对驾驶员右耳位置处噪声贡献最大的车身结构板块为右前车项,这一结论与采用相关分析法所得结论相一致。最后,基于车内降噪优化模型对右前车顶进行降噪处理,获得了明显的降噪效果。  相似文献   

14.
按照"源-路径-响应"的NVH控制分析方法,分析了怠速车内轰鸣音的产生原因及影响因素,逐步对"源"、"路径"、"响应"进行了测试与分析。问题车"源"的振动噪声与商品车一致,"路径"传递比商品车差,但其不是主因,客户对"响应"本体做了结构更改,导致前围顶盖怠速共振且与改变的车内声腔模态发生声固耦合,加剧了轰鸣音。结合客户车辆现状,只能通过增加前顶盖横梁、增加补强材来提高前顶盖局部模态,避免共振,改进后期验证效果较好,满足客户诉求。  相似文献   

15.
用选择性声强技术识别车内噪声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识别车内噪声的方法有许多。其中,将测试部位噪声信号作为参考信号,与噪声源的声强进行相关分析以确定声源的位置和响应频谱的方法称为选择性声强技术。本文运用此技术,通过对国产轿车给定工况下的测试分析,确定出试验车发动机舱内最大噪声的位置和驾驶员耳旁辐射噪声产生的原因,为进一步降低该车噪声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In the early design stage of a vehicle, simulation of interior noise is useful for assessment and enhancement of the noise, vibration and harshness (NVH) performance. Traditional transfer path analysis (TPA) technology cannot simulate interior noise since it uses an experimental method. In order to solve this problem, hybrid TPA is employed in this paper. Hybrid TPA uses simulated excitation force as the input force, which excites the flexible body of a car at the mount points, while traditional TPA uses the measured force. This simulated force is obtained by numerical analysis of the finite element (FE) model of a powertrain. Interior noise is predicted by multiplying the simulated force by the vibro-acoustic transfer function (VATF) of the vehicle. The VATF is the acoustic response in the compartment of a car to the input force at the mount point of the powertrain in the flexible car body. The trend of the predicted interior noise based on the hybrid TPA corresponds very well to the measured interior noise, with some difference due to not only experimental error and simulation error, but also the effect of the airborne path.  相似文献   

17.
以23辆乘用车的3挡全油门加速工况的车内噪声为研究对象,对车内声品质采用等级评分法进行主观评价试验,分析计算各噪声样本的心理声学参数和非心理声学的客观参数,并应用多元线性回归理论建立声品质预测模型。研究表明,响度、线性度和粗糙度是影响听众对全油门加速噪声主观感受的最重要的因素,模型预测结果与主观评价试验结果相关系数R~2为0.853,预测值与主观评价实测值吻合度较高,所建立的声品质评价模型在统计学上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车辆通过缓速脊时,因行驶状态发生变化而引起车辆噪声的变化。车辆在接近缓速脊的减速阶段噪声降低,在通过缓速脊后的加速阶段噪声增加,缓速脊对轻型车噪声的影响可用声源辐射能量的线性密度S加以评估。车辆和缓速脊间瞬时距离为x,要确定函数S(x),对于每辆车需要5个声曝级的测量值。本文假定每辆车为无方向点声源,产生的噪声在传播过程中无垂直于表面的反射,并基于此给出轻型车声曝级的测算方法。  相似文献   

19.
针对后视镜引起的前侧窗与车内气动噪声问题,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某商用车进行车外后视镜区域数值模拟和车内噪声预测的研究。稳态分析采用RANS模型中SST(Menter)k-ω模型,瞬态分析采用基于SST(Menter)k-ω的分离涡模拟(DES);通过分析后视镜侧窗区域的稳态静压力与瞬态动压力、速度和涡量云图,揭示了因A柱后视镜而产生车窗表面的湍流压力脉动的机理;同时求解瞬态流场获得两侧车窗表面湍流压力脉动载荷。采用声学FEM方法将车窗表面湍流压力脉动作为边界条件来计算气动噪声的传播,基于车内声学空间不同频率的声压级云图分布规律,说明了车内气动噪声主要集中在中低频段和声压级最大的分布区域;驾驶员左耳旁声压级曲线展示了20-2500 Hz频段内声压级变化规律。最后进行实车道路滑行测试,证实了气动噪声在车速80-110 km/h时较为明显的结论;采用CFD结合声学有限元的方法可较为准确地预测车内100-2500 Hz气动噪声的声压级,为优化后视镜、降低驾驶室内气动噪声提供仿真和试验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20.
汽车车内结构噪声新型控制方法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汽车车内噪声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许多方面。本文介绍了结构噪声控制的新概念-有源噪声控制(Active Noise Control ANC)系统,鉴于系统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比较困难,用模糊控制策略实现系统的控制功能结合实际设计了该系统,并进行了路面实验,得到了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